高等教育学――学科、专业、课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主讲:李向东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电话:022-88181076邮箱:lixiangdong218@163.com高等教育学课件2015年5月高等学校学科一、学科的含义学科有三重含义第一,学科是一定领域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要点:学科是一个知识体系,它反映着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客观规律。(基本含义)这个知识体系总是以特定的知识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表现出相对独立性,是一种学问的分支。第二,学科是围绕特定的知识体系开展教学活动和学术研究的专门化组织。要点:学科是一种学术团体,某一领域的专门研究者,通过一定组织体系,构成学术团体,便于成员间交流、合作。第三,学科是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和学术研究时应遵循的规范与制度。要点:学术组织内进行知识发展和学术研究活动应遵循一定的学术规范与学术制度。二、我国学科分类(一)基于知识发展的学科分类中国图书馆的学科分类2010年9月,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将所有学科分为五大基本部类,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并在五大部类基础上按字母排列,组成22个门类。国家技术监督局学科分类1992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GB/T13745-92)》,2009年修订(GB/T13745-2009)该标准以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特征、研究方法、学科派生来源及研究目的为依据,将所有学科分为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五大门类,共设62个一级学科或学科群、676个二级学科或学科群、2382个三级学科。人才培养中的分类《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适用于硕士、博士的学位授予、招生和培养,并用于学科建设和教育统计分类等工作,学士学位按新目录的学科门类授予。学科门类13类,110个一级学科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和艺术学(二)基于学科的学科分类从学科产生的时间来划分,有传统学科(如:哲学、经济学、教育学)和新兴学科(海洋资源化学)之分。从学科的产生方式划分,有综合学科(如:生态学)、横向学科(世界共性规律,如:系统论、信息论)、交叉学科、分支学科之分。从比较和建设角度来划分,有带头学科、一流学科、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之分。(三)基于大学的学科分类从学科体系来划分:基础学科(基础理论、基础应用)、主干学科(学校特色优势学科)、支撑学科和交叉学科。从学科性质来划分: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和职业学科。从学科有效整合的角度来划分:主体学科(带头学科或骨干学科)、基础学科(支撑学科)、通用学科(相关学科)。三、学科建设内涵学科建设是一个含义最广的概念,它包括了学科、学科划分、学科设置、学科制度等各种要素。具体来讲,学科建设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学科领域建设、学科体系建设和学校学科建设学科领域建设对于一个研究领域,学科建设主要是指通过理论体系的构建,使其制度化,然后通过学科设置、学科建制等过程,建立起该学科的训练制度(开设课程、招收学生、颁发学位等)与研究制度(出版期刊、成立学会、收集文献等),最终使其繁盛起来。学科体系建设对于一个具体的学科或学系而言,学科建设主要是指学科群的建设,即通过学科划分、学科设置、学科建制,从而使得一级学科下面的分支学科不断增多,社会建制不断扩大,研究经费更加充足,对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深入。学校学科建设而对于一个学校而言,学科建设则主要涉及学位点设置、学科门类、学科结构与体系、交叉学科的形成等一些更为宏观的问题。其目的在于形成一些有影响的学科群或一流学科,以此提升学校的学术声誉。四、高等学校学科的发展趋向1.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是高等教育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2.发展优势学科与特色学科,是高等教育学科发展的重中之重3.产学研结合是高等学校学科发展的加速器4.学科队伍建设是高等学校学科发展的有力保障高等学校专业一、专业概念专业是指学校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分而进行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研究生教育中的专业更接近学科,专业名称一般是二级学科,教学内容更侧重学科研究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更接近职业,专业名称一般是职业活动中一项劳动分工,教学内容更接近职业劳动,干什么,学什么本、专科生教育的专业介于在两者之间职业:指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我国职业划分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职业),以后又逐年增加新职业。(一)专业与职业的区别:专业和职业在范畴方面是不同的。专业是教育范畴,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基本单位;而职业是工作范畴,是人们进行社会劳动的基本单位。专业与职业的对应关系并不固定。可以说,职业的数量远远多于专业。不同口径的专业对职业有着不同的覆盖面。一个专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专业,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知识系统,即在知识的范畴、结构、内容、方法、组织以及理论的历史发展方面有它自身的独到之处。一个职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职业,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工作过程,即在工作的对象、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方面有它自身的独到之处。专业职业一职业三职业二专业职业学术问题职业问题(二)专业与学科的区别专业学科构成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专业中的人等有独特的研究对象,有基本完整的理论体系划分按照社会对不同领域和岗位的专门人才的需要来设置遵循知识体系自身的逻辑,有相对稳定性目标培养人才知识的发现和创新学科、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学科门类职业4职业3职业2职业1职业种类专业学科1学科2学科3学科4课程课程2020/1/2023中国.天津二、专业设置的依据与影响因素1.社会需求种类、层次、数量、供给、知识技术能力2.学科发展专业目录、专业内容都受学科影响3.学校条件学校定位、师资、教学设施、专业结构4.国家政策专业目录、发展趋势重点专业就业好、招生好发展前景好教育资源好人力、物质、人文、管理经济、个人、科技、教育满足劳动市场需求适应社会整体发展体现办学效益优化三、重点专业遴选就业率、创业率、对口率、满意度重点专业遴选具有良好的办学基础,鲜明的办学特色;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明确的建设目标,清晰的改革思路。人才培养目标应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了解相关产业领域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信息,强化产学研合作教育,建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大力支持和资助学生创新活动;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合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科学。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具有较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教学基础设施条件良好,经费投入满足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拥有较为丰富的专业图书资料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校内外实验、实习等条件满足实践教学要求;培养的学生质量高,综合素质好,具有创新精神。招生、就业情况良好,用人单位综合评价好;重点专业建设策略因校制宜人有我优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人无我有人优我特(新)2020/1/2028中国.天津四、重点专业建设策略个人体会专业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积累专业建设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全员参与学好文件(专业设置管理办法、专业标准、评价指标体系)学校领导重视,选好专业带头人,硬件软件协调发展,开展教学改革,办出特色和影响是建好专业的关键不能忽视的问题:学生管理、专业文化、品牌宣传、毕业生跟踪调查、利用外脑高等学校课程一、高等学校课程的概念广义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全部经验。其中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及学校环境和氛围的影响。狭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之中。二、高等学校课程类型(一)按照课程类别划分1.通识课程通识课程是指除专业教育之外的基础教育课程。2.学科课程学科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二)按课程结构层次划分1.公共课程公共课程是各专业的大学生共同必修的课程。目前各高校规定的公共课程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品德课、外语课、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课等。2.基础课程基础课程是指学习某一门学科的学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的课程,是保证培养专门人才的根本。3.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是指某一专业的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等方面的课程。既包括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课程,也包括相应专业的基本知识的课程,为进一步学习奠定专业基础。4.专业课程专业课程主要侧重的是某种专业根据社会需求而设置的课程,是一个专业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专业的特点,是根据国家对于某种专门人才在业务上的特殊要求而设置的课程。(三)按课程方式划分1.必修课程必修课程是指由国家或学校所规定的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是为保证所有学生的基本学力而开发和设置的课程。2.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是指国家或学校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方向出发开发和设置的、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可以自由选择的边缘性课程。(四)按课程表现形式1.显性课程显性课程亦称正式课程,是指为实现高等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规划而在高校课程计划中明确规定,并按照预先编制的课程方案实施的课程。2.隐性课程隐性课程亦称非正式课程,是指学校课程计划中未明确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隐性课程有多种表现形式:学校文化传统(校史、校歌、校训)、校园环境、校内课外活动(学术讲座、文体活动)、学风、考风等。高等学校课程开发课程开发应考虑的问题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怎样教?什么时候、在哪里、用什么教?针对教学媒体设施的问题针对时间顺序的问题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方式的问题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意图的问题针对教学内容和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要求的问题职业能力分析学生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编制课程文件一般过程是:专业设置调研一、专业设置市场需求调查调查了解本地优势产业调查了解国家和本地产业未来发展规划劳动力市场招聘信息调查学生就业率情况调查学生升学意愿调查本地职业学校专业分布调查主管行业领导意愿、协作单位意愿本校办学可行性调查专业设置注意事项处理好需求与供给的关系,并非需求量大我们就培养处理好需求与可能的关系,培养我们能培养的人才处理好新专业与旧专业的关系,在旧专业基础上建新专业处理好学校专业数量与规模质量的关系,不能贪大求全处理好高投入专业与低投入专业比例二、职业能力分析通过职业岗位分析应确定:学生毕业后有哪些工作岗位?工作内容有哪些?(分解为几项工作)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哪些知识?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哪些能力?职位问卷分析:问卷内容包含决策、技能、设备操作以及信息加工等活动。工作日写实法:对员工整个工作日的工时利用情况,按时间顺序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测时法:以工序或某一作业为对象,按照操作顺序进行实地观察、记录、测量和研究工时消耗。工作抽样法:根据概率和统计原理,对工作岗位随机进行抽样调查,利用调查结果对总体状况做出推断。面谈法:通过分析人员对员工进行引导性的提问和交流,获取对工作分析有帮助的直接和间接信息。关键事件分析法:将工作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加以记录,对岗位的特征和要求进行分析研究。职业分析的方法学生的知识状态、身心成熟程度、个性倾向、接受能力、认知结构和认知发展水平等等基础愿望学生的求知要求求职业、求发展等等三、学生需求分析课程开发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育人首先就要认识掌握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个别差异。因为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个别差异同课程设计之间具有必然的本质性联系。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从学生心理发展的内因看,课程设计必须反映学生已达到的知识、智力水平和可能产生的学习新事物的动机、兴趣和需要。2.从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看,教材的体系要反映学生心理发展的顺序性。课程设计人员既要懂得教材的内容;也要懂得教

1 / 7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