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生涯的理論生涯規劃的不同研究觀點職業生涯的定義Career(道路)Bronfenbrenner(1979)的生態學理論職業生涯的理論職業生涯規劃目標:3L生活的充實職業生涯設計新方向:MeaningofWork(MOW)生涯規劃的不同研究觀點生涯輔導學:目的:運用環境資源,發揮自我潛能、各階段的生涯成熟、生涯目標人力資遠管理:職業生涯理論組織如何協助員工目標與組織內實際存在的機會之間,達成更有效的配合,使組織能善用並提升其人力資源,亦強調員工個人心理上之成功與滿足。生涯規劃的四個基本要素知己知彼抉擇設定目標行動支援系統職業生涯的定義Careeristhe“evolvingsequenceofperson’sworkexperiencesovertime“(Arthuretal.,1989).如果沒有引人注意的“長期性”生涯發展,AshtonandField(1976)稱之為”careerless”,ex:semi-skilledwork第三個要素:careersinthehead(Herriot,1992):內在認知個人認知成為職業生涯理論新研究焦點個人認知與行為Levin(1935):B=f(PE);B=behavior,P=person,E=enviornment生態學理論(EcologicalTheory)中強調整體性(holistic)和人與環境之間的交流關係,特別強調人在情境中和當前(here-and-now)現實狀況考量的實施原則。強調多重環境對人類行為與發展的影響,而將環境依人的空間與社會距離,分成一層套一層的數種系統。重要的是“個體的認知”,而非“真實或對錯”工作外生活、在組織文化影響之下的日常生活的互動都相當變得重要(Hofstede,1991)Bronfenbrenner(1979)的生態學理論(一)微系統(microsystem)微系統是指個體可直接接觸,對其有直接影響的系統。例如自出生起即很密切的家庭以及之後的學校、同儕關係。(二)中間系統(mesosystem)中間系統所指的是各微系統之間的互動關係,當兩個或數個微系統在價值觀念產生衝突時,通常會造成個體適應問題。(三)外系統(exosystem)外系統是由個體的外圍體制所構成,包括工作場所、社區組織與服務、家族親戚、大眾傳播媒體、法律服務等,個體居於其中,雖非扮演主導的角色,但此系統卻間接影響個體的適應。(四)鉅系統(macrosystem)鉅系統包含廣泛層面的意識型態、文化等,鉅系統為個體設立了行為標準,大致政策法令之制定,小至日常生活的態度言行,其背後都隱含這社會或個人的意識型態。職業生涯規劃範疇、目標:3L生活的充實工作生活(WorkLife)家庭生活(FamilyLife)社會生活(SocialLife)3L生活工作生活社會生活家庭生活家庭生活的變化:家庭繼承模式職業生涯相關理論職業生涯階段Super(1980):著重生活空間與生活廣度職業生涯與其他人生活動的關係Erikson’sStagesofEgoDevelopment奠基於調查當時特殊的社會現實,忽略生態環境對個體的影響以男性為調查對象在社會脈絡的影響下,個體可能有多線發展70(成年晚期)65成年晚期轉換期28進入成年世界60巔峰與成年中期55五十歲轉換期50進入成年中期40安身立命期33三十歲轉換期22成年早期轉換期17(兒童與青少年)45中年轉換期成年中期成年早期圖利文森之生命發展各期利文森生命四季理論艾里克遜與利文森之兩極原則1.艾里克遜理論親密V.S孤立﹙成年早期﹚生產V.S頹廢遲滯﹙成年中期﹚自我統整V.S絕望﹙成年晚期﹚2.利文森理論﹙40~45歲﹚年輕V.S年老陽性V.S陰性建設性V.S破壞性依附V.S與他人分離Schein(1978)的時間發展模式(TemporalDevelopmentModel)組織的三次元模型組織:需要提供個體所需之發展的機會要提高fitness,不一定是升遷,可以改變目標或優先順序個體:不同的生涯階段代表具有生產力的學習曲線;可以選擇自認為“right”的組織組織與個體都應管理matching的過程對初出學校者,職場是中間或外系統,會影響其對工作的認知,及對工作的期許UsefulmodelDriver(1982)職業生涯有多種型態可供選擇職業生涯型態有四:瞬息萬變(Transitory):不斷變換雇主穩定狀態(Stesdy-state):選擇一個職業,從一而終直線型(Linear):選擇一個領域,有計畫地持續前進螺旋型(Spiral):個體在一特定領域中發展一段時間後,在圓錐形的基礎上,再移動到另一相關或不相關的區域Nicholson’sTransitionCycle(1987)四個階段突顯職業生涯(學習)的週期性特質準備期(Preparation):不切實際的期望衝突期(Encounter):開始理解環境調整期(Adjustment):個人與角色調整,以減少工作上的misfit穩定期(Stablilisation):組織承諾增加,對環境影響力增加Katz(1980)的職業生涯階段課題個人應適應的工作課題職務特性職場相互作用的領域組織政策工作生命(JobLongevity)階段社會化創新適應Katz的職業生涯階段課題(表)關心領域工作生命階段社會化創新適應現實性的確立A影響與達成B維持與鞏固勢力CKatz各階段的具體課題A確立情境式的自我認同滿足於解讀情境式的規範,確認能被回饋的行動建立社會關係,使他人願意接納自己學習上司同僚及部下的期待證明自己能對組織做出重大貢獻B擔任具有挑戰性的工作突顯自己,提高晉升的可能性改善專業技能與能力擴充參與、貢獻的範圍影響組織環境C•將職務內容化為例行公事•執行職務順序與自行規劃資源•防禦縮減其工作裁量權的動作•討厭被批評•固定社會環境新工作運動1.核心:面對(我是誰)?2.非線性:迂迴人生,以專案概念思考。3.量身定做:展現長才,經營自己的Shop.4.社群:每日勤灌溉。5.風格:存在於行為,源於內在特質,現於思慮,塑造外在特徵。6.節奏:勤儉贖回自由,與自然結合,觀照與冥想。職業生涯設計新方向:MeaningofWork(MOW)自我實現的特徵潛在能力的最大發揮追求目標或其可能性的達成確立自我主體性、自律性發揮創造性,善盡責任成長及成功導向自我表現或自我發現自尊或自我展現Y理論中的自我實現QWL的問題多透過組織或工作來達成意義追求的特徵探求人生的意義追求真善美等價值兄弟愛、人類愛、博愛主義自我超越、奉獻給他人志工導向世界和平、照顧地域指導培養繼承人、output導向超越性的自我實現工作意義的問題多透過地域性社會或活動來達成TheEndlessVita:YouCan’tGetEnoughofWhatYouDon’tNeedSuper(1980)生活-生涯彩虹圖成長期:出生至十四歲玩遊戲、抓周、外在環境、幻想、好奇探索期:十五至二十四歲(青少年至成人期)求學階段的學習、課外活動、打工經驗,開始對職業的探尋,我對…有興趣思索人生的方向與目標、自我的了解、興趣能力的探索、了解學習的目的、學習與就業的關係如果探索時較長,整個人生的規劃會較長建立期:二十五至四十五歲開始有某種職業的傾向維持期:四十五至六十五歲職業的穩定期,較少轉換職業衰退期:六十五歲以上,準備退休九種角色,這些角色包括,兒童、學生、休閒者、公民、工作者、夫妻、家長、父母及退休者等。當一個角色因故不彰顯時,其他角色會更加明顯,重新調整角色以實現其能力或興趣階段(大約年齡)心理社會危機重要關係心理社會形式可能的結果出生至第一年基本信任對不信任母性獲取回報趨力與希望第二年自主對羞恥懷疑父性抓取放開自我控制與意志力第三年至第五年自發對內疚家庭跟著做模倣(玩)方向與目的第六年至青春期勤奮對自卑鄰居學校做東西(競爭)整合所做的方法與能力﹙一﹚艾里克遜心理社會八大階段1/2階段(大約年齡)心理社會危機重要關係心理社會形式可能的結果青少年期認同對角色混淆同儕團體與社團領導楷模獨立自主與否分享獨立自主奉獻與忠誠成年早期親密團結對孤立合夥人性競爭合作失去個人並在另一人身上尋獲結交與愛成年中期生產對頹廢遲滯工作分工合作者家事分勞者生存照顧生產與照顧成年晚期統整對絕望人類我族存在面對不存在放棄與智慧﹙一﹚艾里克遜心理社會八大階段2/2組織的三次元模型階層中心化職能行銷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