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明与《琵琶记》二、《琵琶记》主要情节三、《琵琶记﹒糟糠自厌》文本解析四、《琵琶记》的人物形象及主题思想五、《琵琶记》的艺术特点及当代价值主要内容一、高明与《琵琶记》(一)高明生平高明(1305—1359),字则诚,号菜根道人。出生在瑞安(今属浙江)县。至正四年(1344)中举人,次年(1345年)中进士,后在浙江处州、杭州等地做过录事、都事等小官。元末战乱时期归隐宁波南乡的栎社,以词曲自娱。《琵琶记》大概就是写于此时。《南词叙录》中也有类似记载:“相传,则诚坐卧一小楼,三年而后成。其足按拍处,板皆为穿。”南戏博物馆内高明出生地——瑞安阁巷柏树村高明墓(衣冠冢)一、高明与《琵琶记》1、高明自幼对南戏有湛深的造诣。2、作品还有南戏《闵子骞单衣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已佚;诗文集《柔克斋集》20卷,今仅存诗55首,词曲4首,文12篇。现收藏于南戏博物馆。“伯乐何时过冀北,杨雄漫自赋河东。”“江山有恨英雄老,天地无情雨露高。”“孤松三径依旧在,童仆正迟陶渊明。”3、高明的思想有其痛苦的发展过程,前期与后期明显不同。高则诚纪念馆地址:瑞安市飞云镇阁巷办事处柏树村(一)高明生平一、高明与《琵琶记》(二)《琵琶记》故事来源《琵琶记》是根据早期的宋元南戏《赵贞女蔡二郎》改编的。原剧写“伯喈弃亲背妇,为暴雷震死。”之后高明把蔡伯喈的形象和故事的结局进行重大改造,使人物、主题、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早在南宋初年,陆游《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诗:“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琵琶记》故事创新蔡伯喈“背亲弃妇”→“有情有义”;蔡伯喈“不忠不孝”→“全忠全孝”;结局:“马踹赵五娘”“雷震蔡伯喈”的悲剧→“夫妻重聚”“旌表满门”的喜剧。一、高明与《琵琶记》(二)《琵琶记》故事来源一、高明与《琵琶记》(三)《琵琶记》创作动机一是替蔡伯喈平反蔡琰字文姬蔡邕yong(133-192),字伯喈,陈留圉(yǔ)人(河南杞县)也。东汉文学家、书法家。汉献帝时曾拜左中郎将,故后人也称他“蔡中郎”。与曹操善。女蔡琰。二是戏曲创作观—“不关风化体,纵好也枉然。”二、《琵琶记》主要情节(一)主要情节《琵琶记》共四十二出,高则诚在第一出《沁园春》中,概括了全剧内容的大意:赵女姿容,蔡邕文业,两月夫妻。奈朝廷黄榜,遍招贤士;高堂严命,强赴春闱。一举鳌头,再婚牛氏,利绾名牵竟不归。饥荒岁,双亲俱丧,此际实堪悲。堪悲赵女支持,剪下香云送舅姑。把麻裙包土,筑成坟墓;琵琶写怨,径往京畿。孝矣伯喈,贤哉牛氏,书馆相逢最惨凄。重庐墓,一夫二妇,旌表门闾。第一齣副末開場第二齣高堂稱壽第三齣牛氏規奴第四齣蔡公逼試第五齣南浦囑別第六齣丞相教女第七齣才俊登程第八齣文場選士第九齣臨妝感歎第十齣杏園春宴第十一齣蔡母嗟兒第十二齣奉旨招壻第十三齣官媒議婚第十四齣激怒當朝第十五齣金閨愁配第十六齣丹陛陳情第十七齣義倉賑濟第十八齣再報佳期第十九齣强就鸞凰第二十齣勉食姑嫜第二十一齣糟糠自厭第二十二齣琴訴荷池第二十三齣代嘗湯藥第二十四齣宦邸憂思第二十五齣祝髮買葬第二十六齣拐兒紿誤第二十七齣感格墳成第二十八齣中秋望月第二十九齣乞丐尋夫第三十齣瞷詢衷情第三十一齣幾言諫父第三十二齣路途勞頓第三十三齣聽女迎親第三十四齣寺中遺像第三十五齣兩賢相遘第三十六齣孝婦題眞第三十七齣書館悲逢第三十八齣張公遇使第三十九齣散髮歸林第四十齣李旺囘話第四十一齣風木餘恨第四十二齣一門旌奬二、《琵琶记》主要情节(一)主要情节流传至今的《琵琶记》,元本和明本在出目上并不一致,元本无第八出《文场选士》,而明本无第四十一出《牛相出京宣旨》,虽然如此,基本剧情是相同的。《琵琶记·蔡公逼试》一书插图三、《琵琶记·糟糠自厌》文本解析南戏的脚色,通常为生、旦、净、末、丑、外、贴等七种。其中以生、旦为主,展开剧情,其他脚色皆为配角。生:戏中的男主角,一般扮演书生、秀才、状无之类的人物。旦:戏中的女主角,所扮演的人物一般都为青年女子。净:净本有正净和副净之分,南戏中只有副净。副净出于唐代参军戏中的参军这一角色,故他所扮演的人物一般也都具有滑稽打诨的特征。末:末也有正末和副末之分,而南戏也只有副末。副末在戏中一是用以开场,二是扮演次要的男性人物。副末与副净相对,盖源于唐代参军戏中的苍鹘,故也带有插科打诨的特征。丑:在戏中所扮演的人物大致和净所扮人物相同,也是插科打诨一类的人物。外:南戏中的外,扮演老年男子,或老年妇女。贴:即贴旦。在戏中扮演次要女子。三、《琵琶记·糟糠自厌》文本解析(旦上,唱)【山坡羊】乱荒荒不丰稔的年岁,远迢迢不回来的夫婿……【前腔】滴溜溜难穷尽的珠泪,乱纷纷难宽解的愁绪。骨崖崖难扶持的病体,战兢兢难捱过的时和岁……三、《琵琶记·糟糠自厌》文本解析【孝顺歌】呕得我肝肠痛,珠泪垂,喉咙尚兀自牢嘎住……【前腔】糠和米本是两倚依,谁人簸扬你作两处飞。一贱与一贵,好似奴家与夫婿,终无见期……【前腔】思量我生无益,死又值甚的!不如忍饥为了怨鬼……【前腔】这是谷中膜,米上皮。[外]呀!这便是糠,要他何用?……三、《琵琶记·糟糠自厌》文本解析【雁过沙】苦!他沉沉向冥途,空教我耳边呼。【前腔】媳妇,你担饥事姑舅。媳妇,你担饥怎生度?[旦]公公且宽心,不要烦恼。【前腔】婆婆气全无,教奴怎支吾?【前腔】天哪,我当初不寻思,教孩儿往帝都。三、《琵琶记·糟糠自厌》文本解析【玉包肚】千般生受,教奴家如何措手?终不然把他骸骨,没棺椁送在荒丘?【前腔】五娘子不须多忧,资送婆婆,在我身上有。你但小心承直公公,莫教他又成不救。[合前][外唱]【前腔】张公护救,我媳妇实难启口。孩儿去后,又遇饥荒,把衣衫典卖无留。四、《琵琶记》人物形象及主题思想(一)主要人物形象:1、蔡伯喈—封建士子的代表1、软弱的古代知识分子的典型。2、忠孝两重的正面人物;3、优柔寡断、委曲求全的软弱性格;四、《琵琶记》人物形象及主题思想(一)主要人物形象:1、蔡伯喈—封建士子的代表三不从:辞试父不从从之辞婚相不从从之辞官君不从从之三不孝:生不能养死不能葬葬不能守四、《琵琶记》人物形象及主题思想(一)主要人物形象:2、赵五娘—孝妇贤妻的典型•孝妇贤妻的典型:赡养公婆,忍辱待夫;•忍辱负重,吃苦耐劳,敢于负责,自我牺牲。四、《琵琶记》人物形象及主题思想(一)主要人物形象:3、张广才(张大公)——古道热肠的化身4、牛丞相——炙手可热的权臣还有蔡公、蔡婆、牛小姐等四、《琵琶记》人物形象(二)主题思想:首先,作品揭露了社会黑暗和罪恶,揭露了上至皇帝宰相、下至官府小吏甚至父母的昏庸腐朽。其次,揭露了功名利禄是如何破坏了宁静和谐的生活,忠孝等封建道德是如何的虚伪和自相矛盾。虚假的全忠全孝虚假的理想人生虚假的人生道路----矛盾的封建伦理五、《琵琶记》艺术特点及当代价值(一)艺术特点:1、悲剧特色:善于塑造苦境,抒发苦情,以情动人。主要以苦境苦情塑造赵五娘历尽苦难的悲剧形象。如第二十出“五娘吃糠”、第二十四出“五娘剪发卖发”等。2、人物形象真实生动。四、《琵琶记》艺术特点及当代价值(一)艺术特点:3、艺术结构:双线并进《琵琶记》在艺术结构上,具有鲜明的特色。整个剧情沿着两条线索发展,一条是蔡伯喈上京求取功名,一条是赵五娘在灾荒中艰难挣扎。牛府——蔡伯喈:金榜题名——入赘相府——闲庭信步蔡家——赵五娘:独守空房——苦度灾荒——乞讨寻夫四、《琵琶记》艺术特点及当代价值(一)艺术特点:3、艺术结构:双线并进一边是蔡伯喈功成名就入赘相府,步步高升,一边是赵五娘形单影只苦度灾荒,乞讨寻夫;一边是蔡伯喈骏马雕鞍、赏遍皇都,一边是赵五娘独守空房,对镜忧叹;一边是蔡伯喈相府洞房花烛,一边是赵五娘郡里请粮被夺;一边是蔡伯喈闲庭深院、抚琴吟诗,一边是赵五娘自餍槽糠、公婆猝亡;一边是蔡伯喈中秋赏月、绮席酒阑,一边是赵五娘剪发买葬、血指筑坟。四、《琵琶记》艺术特点及当代价值(一)艺术特点:3、艺术结构:双线并进蔡伯喈入赘牛府一线呈现的是一派富贵豪华的气派,那里甲第连天,乐声如沸,珠围翠绕,美酒肥羊;赵五娘侍奉翁姑一线展示的是一片荒凉破败的景况,那里黄土成堆,哀鸿遍野,衣尽囊空,忍饥挨饿。四、《琵琶记》艺术特点及当代价值(一)艺术特点:4、语言:文采和本色兼备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说:“则诚所以冠绝诸剧者,不唯其琢句之工,使事之美而已。其体贴人情,委曲必尽,描写物态,彷佛如生,问答之际,了不见扭造,所以佳耳。兼顾不同人物的身份和具体环境,运用不同两种风格的语言,以质朴自然为主,兼有文采之美。如赵五娘的曲词多质朴自然,蔡伯喈的曲词多文雅绮丽。名曲为第二十出[孝顺歌]三支曲。赵五娘的唱词:糠和米,本是两倚依,谁人簸扬你作两处飞?一贱与一贵,好似奴家共夫婿,终无见期。(白)丈夫,你便是米么,(唱)米在他方没寻处。(白)奴便是糠么,(唱)怎的把糠救得人饥馁?好似儿夫出去,怎的教奴,供给得公婆甘旨?(《前腔》)蔡伯喈的唱词:闲庭槐影转,深院荷香满。帘垂清昼永,怎消遣?十二栏杆,无事闲凭遍。闷来把湘簟展,梦到家山,又被翠竹敲风惊断。(《一枝花》)蔡伯喈在京城生活这条线的人物,用的是文采语言,词句华美,文采灿然,语言富于色彩,讲究字句的雕琢,典故的运用,是一种高度诗化的语言,是一种高雅的语言。赵五娘这条线的人物,用的是本色语言。自然朴实,通俗易懂,生活气息很浓。不讲究词藻的华丽,典故的运用,词句的雕琢。这是一种接近于人民生活的语言。五、《琵琶记》艺术特点及当代价值(二)当代价值:1、《琵琶记》所叙写的,确是“子孝与妻贤”的内容。高明强调封建伦理的重要性,希望通过戏曲“动人”的力量,让观众受到教化。因此,明太祖曾盛誉《琵琶记》是“山珍海错,贵富家不可无”(《南词叙录》)。在这方面,《琵琶记》产生过一些消极的作用。但高明主张戏曲必须有关风化、合乎教化的功用,把当时士大夫所不屑的南戏看作可以“载道”的工具,却意在抬高南戏的地位和价值。同时,高明能正视社会生活的真实,在肯定孝子贤妻的同时,揭示封建伦理本身存在的矛盾,展示由于封建伦理而产生的社会悲剧,而给予观众强烈的震撼。五、《琵琶记》艺术特点及当代价值(二)当代价值:2、《琵琶记》尽管从正面肯定了封建伦理,但通篇展示的却是“全忠全孝”的蔡伯喈和“有贞有烈”的赵五娘的悲剧命运,从而可以引发对封建伦理合理性的怀疑。在封建时代,恪守道德纲常的知识分子,经常陷入情感与理智,个人意愿与门第、伦理的冲突之中。《琵琶记》的悲剧意蕴,具有深刻性和普遍性,它比单纯谴责负心汉的主题,更具社会价值。五、《琵琶记》艺术特点及当代价值(二)当代价值:3、在古代的孝道中,有维护父母的绝对利益,要儿子作出无谓的牺牲,作奴隶式的服从,诸如“父要子亡,子若不亡,则为不孝”,或“割股救母”之类的愚孝,这是坏的。有热爱父母,善事父母,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使父母安度晚年而奉献自己的力量,这是贤孝,这是好的。《琵琶记》意在宣扬贤孝,宣扬孝道中好的一面,宣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这对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思考题1、阐述《琵琶记》中蔡伯喈形象、赵五娘形象。2、《琵琶记》的艺术特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