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发展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发展三、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四、人与自然和谐的实现途径专题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发展(一)原始和谐(一)原始和谐原始生活原始宗教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匍匐在自然脚下,人与自然处于原初和谐状态。(二)农业社会的脆弱平衡通过技术革新和制度设计,在自然与技术、资源所能维持的最大人口数之间保持脆弱平衡。(二)农业社会的脆弱平衡“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失去了积聚和贮存水分的中心。”——恩格斯(三)工业社会的尖锐对立工业化生产方式造成了人与自然本质上的对立。表现:全球性问题人口问题粮食问题工业化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生态问题不可再生的资源问题资源短缺问题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立造成的后果:人与自然失衡环境污染问题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立造成的后果:人与自然失衡生态破坏问题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立造成的后果:人与自然失衡专题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发展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发展(一)东方传统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顺天说:强调人要顺应自然(一)东方传统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则天说:人要效法天道(一)东方传统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助天说:强调人与自然并重,人应合理利用自然。功利层面: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一)东方传统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助天说:强调人与自然并重,人应合理利用自然。道德层面: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张载(一)东方传统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胜天说: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刘禹锡荀子(二)西方传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古代社会:农业的生产方式使人们认识到保持与自然协调的重要性。柏拉图如果生态环境受到破坏,那么今天的繁华之所到明天只将留下一些“荒芜了的古神殿”。(二)西方传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近代以来:工业文明的发展将人与自然置于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地位。专题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发展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发展三、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对象性关系:人自然通过实践作用于作为人存在与发展的条件反作用于(主体)(客体)(一)人与自然是对象性关系(一)人与自然是对象性关系1、人与自然不可分(一)人与自然是对象性关系2、人与自然互为对象,相互作用“我们决不要陶醉于我们对于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一)人与自然是对象性关系3、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渗透。(二)导致人与自然失衡的原因1、片面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是指“按照人类的价值观来考虑宇宙间所有事物”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就是一切都以人的利益为出发点来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感性的人理性的人“人”的观念的形成体现人类中心的三个哲学命题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思故我在体现人类中心的三个哲学命题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知识就是力量体现人类中心的三个哲学命题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二)导致人与自然失衡的原因2、传统工业技术的缺陷工业技术的双重属性:自然性与反自然性应用后果的双重性:合目的性与反目的性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线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效果,但是在第二线和第三线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二)导致人与自然失衡的原因3、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失衡工业化的生产消费模式会导致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利益关系)出现不平衡,而这种社会不平衡会加大对自然环境的压力,加剧人与自然的不平衡程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生产中的负外部性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消费中的扭曲价值观“一个人要使他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那些漠不关心的观察者,对他的金钱力量留下印象,唯一可行的办法是不断显示他的支付能力。为了使自己在他们的观察之下能够保持一种自我满足的心情,必须把自己的金钱力量显露得明明白白,使人在顷刻之间就能一览无余。”凡勃伦效应(二)导致人与自然失衡的原因4、片面的经济增长发展观把经济的增长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根本指标,而忽略了一系列其他的重要社会指标,造成手段与目的的异化,只见物不见人。上联:上压下层层加码,马到成功;下联:下骗上节节掺水,水到渠成;横批:皆大欢喜结论: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造成人与自然失衡的终极根源就是人类利益冲突: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冲突、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冲突、个人利益(集团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