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伦理学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历史上有影响的五大生命伦理事件一.优生学与希特勒的“种族卫生”优生学盛行于20世纪20~30年代,当时不少美国和德国著名遗传学家都信奉优生学,并推动相关立法。正是信奉优生学的科学家的狂热鼓吹,才使《人类遗传学和种族卫生概论》成为希特勒推行种族屠杀政策的重要“科学”依据。现在,包括德国科学家在内都在反思:科学是否真的与伦理无关、科学家应如何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二.原子弹和爱因斯坦的教诲1939年,科学家发现原子核裂变原理;同年,爱因斯坦接受西拉德等人的建议,致信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研制原子弹。1945年,两颗原子弹在日本爆炸,造成数十万无辜平民伤亡,引起爱因斯坦等著名科学家的不安,开始反对使用核武器的国际和平运动。爱因斯坦曾谆谆教诲科学青年:“在你们埋头于图表和方程时,千万不要忘记”用科学“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这个声音现在已被科学界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和接受。三.基因重组和“伯格会议”50多年前,沃森和克里克揭示遗传物质DNA的双螺旋结构,开创了分子生物学的新时代。20世纪70年代初,基因重组技术取得成功。对此,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保罗·伯格教授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在深感喜悦的同时也不无忧虑:万一重组出危害人类生存的生物,如对抗抗生素的细菌之类怎么办?他不仅自己主动暂停实验,并且建议同行也这样做,召开一次国际会议讨论如何规范基因重组实验。这是生命科学家首次公开主动暂停极有前景的科学实验,首次通过国际协作主动约束自己的前沿研究。四.撤除生命维持系统与生命伦理委员会20世纪60~70年代,有关能否撤除病人的生命维持系统的争论,在美国引起公众的极大关注。一些重病人依靠人工呼吸机、心脏起搏器等可以维持其呼吸、心跳等功能,而一旦撤除将很快死亡。但为免除更多的痛苦,有的病人或是监护人向法院申请撤除生命维持系统。由此在社会公众中引发了极大的争论。两难的困境催生出医院伦理委员会。伦理委员会的诞生纯属偶然,但此后它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五.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伦理法律研究1990年正式启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经过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科学家十余年的共同努力现已胜利完成。HGP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子计划就是进行相关的伦理、法律和社会影响研究(ELSI)。这在科学史上是没有先例的。一个国际合作的大科学计划,把生命伦理研究列入子计划,作为其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采取种种措施,以推动现代生命科学研究遵循伦理规范,更好地为人类造福,非常耐人寻味。近日,在一杂志上看到一文章,戆由县一青年叫张峰,37岁,见义勇为就出一名妙龄女子,小流氓拿起一把刀向张峰刺去,刺了一刀,结果小流氓不如力气大,被张峰霸道夺去,刺向小流氓,导致小流氓失血过多而死。之后张峰自首,经几天,被认定正当防卫,释放。民众为张峰叫好,英雄!!正在张峰以为此事就此了结时,被释放的第二天,**部门紧急逮捕张峰,称其涉嫌故意杀人。之后的几个月法院审理此案,**和法官的态度180度大转变,“见义勇为”的张峰从正当防卫到故意杀人,逐渐疲惫。宣判,法院认定,张峰用刀刺中被害人,导致被害人死亡,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虽因之前见义勇为,事发有因,所以对张峰从轻处罚,判处被告人张峰故意杀人罪,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对其限制减刑。听到这个判决的张峰家属和现场观众怒了,都说,这哪是从轻,明明就是从重,难道不判死刑就是从轻吗?被告人上诉,二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见义勇为的张峰,37岁,根据相关法律,至少服刑25年,出狱时,已是60多岁的老头子!大家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说说吧!所谓伦理,就是指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工作中怎么做人,怎么在不受伤害的情况下做一个好人”【案例1】患者郑某,男,35岁,律师:因左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住北京某区医院骨科准备手术,与因外伤致截瘫的王某同住一病室。郑某的手术比较顺利,但与他同屋的王某却在郑某的术后第二天臀部出现疖肿。又过两天,王某的疖肿化脓,细菌培养为凝固酶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当郑某的手术切口拆线时,伤口出现感染,于是郑某提出是主管医生给王某换药后不洗手,即检查他的伤口造成的,并认为是医疗事故。主管医生认为手术切口感染是并发症,并非罕见,并且术前已向家属作了交待,不属于医疗事故。故而,医患之间发生了医疗纠纷,并很快反映到医院医务科。医务科出面调查调解,并对手术切口感染进行细菌培养,结果也培养出凝固酶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于是,医务科答应减免郑某的一部分医疗费用和给予一次性营养补助,并保证伤口愈合后出院,这样医疗纠纷才予平息。在上述案例中,请指出哪些是医学问题,哪些是伦理问题?并进行伦理分析。「伦理分析」在上述案例中,两位同住一病房的患者先后受到了细菌感染,这是个医学事实,也就是医学问题。在事实面前,患者郑某认为是医疗事故,理由是主管医生给王某换药后不洗手便检查手术切口造成的;主管医生认为不属于医疗事故,理由是手术切口感染是并发症,并非罕见,并且术前向家属作了交待。于是,双方发生了医疗纠纷,这属伦理问题,即根据医学事实该不该行动和如何行动的理由。医务科在进行调查和调解时,对郑某的手术切口感染进行了细菌培养,证实两位患者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但未作细菌的基因分型(一般医院此项检查有困难),因此从流行病学上既不能认定是交叉感染,又不能完全排除其可能性,这也是医学事实,也即医学问题,根据这个医学事实,医务科既没有认定为医疗事故,又没有简单地视为并发症,这样维护了医患双方的利益,从而平息了这场纠纷,这种处理也属于伦理问题。从伦理上分析这场医疗纠纷,主管医生应负主要责任,因为他没有严格地遵守消毒隔离制度,而且简单地将交叉感染视为医学问题,并有推倭责任之意。患者郑某从维护自己的权益出发,虽开始认定是医疗事故,但后来又服从了医务科的裁决,因此是无可指责的。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道德、职业道德、医学道德一、道德二、职业道德三、医学道德一、道德(一)道德的含义道德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意识形态,是由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并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以善恶为评价形式,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用以调节人际关系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行为活动的总和。它包括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实践三个部分。道德从社会关系分型从经济关系分型家庭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自然道德原始社会道德奴隶社会道德封建社会道德资本主义道德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道德(二)道德的类型(historicaltypesofmorality)二、职业道德职业道德(professionalmorality),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或劳动中的行为规范总和。三、医学道德医学道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可简称为医德。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卫生服务的职业活动中应具备的品德。医学道德是人们在长期的医疗卫生服务活动中产生、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在社会道德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第二节伦理学、医学伦理学、生命医学伦理学一、伦理学二、医学伦理学三、生命医学伦理学一、伦理学伦理学(ethics)又称道德哲学,是对人类道德生活进行系统思考和研究的一门科学,是现代哲学的学科分支,如前所述、伦理与道德同义而通用。“伦理”更侧重于社会,更强调客观方面,主要指社会的人际“应然”关系,这种关系概括为道德规范,而“道德”则侧重于个体,更强调内在操守方面,指主体对道德规范的内化和实践,即主体的德性和德行。二、医学伦理学医学伦理学属于应用伦理学的范畴,传统意义上的医学伦理学与医学道德学同义。医学伦理学以医学领域中医务人员的医德意识和医德活动为研究对象。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类1.医务人员与病人及其家属的关系2.医务人员相互之间的关系3.医务人员和社会的关系三、生命医学伦理学生命医学伦理学是在医学伦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称生命伦理学(bioethics)。我们对生命医学伦理学的定义为:根据道德价值和原则,运用伦理学的方法,在跨学科的条件下和跨文化的情境中,对生命科学和医疗卫生保健领域内的人类行为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典型案例两男孩手术调包惨遭刀下苦山东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一起医疗事故《文摘报》1994.1.23.由于医护人员的粗心大意,在山东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发生令人震惊的一幕。患儿刘大龙(5岁),因患扁桃体肥大需做扁桃体摘除手术,患儿徐冲(4岁),因患先天性心脏病,等待做法乐氏四联症心内修补术。1993年12月22日8时左右,两位患儿随各自家长来到该院手术室等候手术。徐冲先被领进手术室,连过巡回护士和全麻等几关,被送上手术台,经过20多分钟的手术,扁桃体被摘除,术后,却被送至刘大龙父亲手中。刘大龙亲属从术后患儿的发式脸形怀疑并非自己的亲生儿,得到的答复是:“这可能属于麻醉引起的面部变形”。与此同时,应做扁桃体剥离术的刘大龙被领进了手术室进行了全麻,后送上手术台。经过3个多小时,被误作了心内修补术。当手术者捧出孩子完好的心脏时,还以为是术前误诊。直到徐冲的母亲从医护人员手中接过刘大龙的衣服而发出怀疑时,才发现两例手术竟然阴差阳错。由于手术对象搞错,刘大龙在被误做心内修补术的同时,还被输进了不少异型血液,从而导致严重输血反应,经全力抢救,才保住生命。目前,两位患儿转危为安。医疗事故责任者受到处分。第二章医德的历史发展医德学近代医学伦理学生命伦理学医学伦理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中国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一、中国古代的医学伦理学思想二、中国近代医学伦理学三、社会主义医学伦理学(一)萌芽时期(二)形成时期(三)发展时期(四)相对完善时期一、中国古代的医学伦理学思想中国古代医学伦理学思想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一)萌芽时期从原始社会的晚期到奴隶社会的初中期,包括传说中的五帝时期和夏朝在古代的社会道德影响下,我国很早就形成了医学的目的是为了“以拯夭亡”,“令民知所避就”等医德思想(二)形成时期奴隶社会末期至西汉“医乃仁术”被普遍信奉为职业伦理原则《黄帝内经》产生于战国,有关于医德的大量论述。在“疏五过论”、“征四失论”和“师传篇”等文中对医德作了专门的论述扁鹊的“起死回生术”人称“医学师祖”。济世活人,广传医术扁鹊推崇科学,反对巫术。(三)发展时期东汉至宋代东汉名医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其序言就是一篇具有很高价值的医德文献隋唐孙思邈撰著的《备急千金要方》,其中《大医习业》和《大医精诚》,主张医家必须具备“精”和“诚”的精神。所谓“精”就是要具有精湛的医术,所谓“诚”就是指医生应具备高尚的医德。只有具备“精”和“诚”的医家才是“大医”,即高尚而优秀的医家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医方之祖”“医圣”重医术发展创新,反对迷信。务实,痛斥同行把人命当儿戏,对学术精益求精。东汉末年华佗(外科始祖)外科和针灸最为著名,创造性使用麻醉剂另有“五禽戏”我国较早期的医疗保健操。不畏名利,不贪富贵。孙思邈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被尊称为“药王”“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四)相对完善时期宋元明清时期医药学家们对孙思邈提出的医德思想进行了补充和发展明代陈实功在《外科正宗》中对我国古代医德做了系统总结,他概括了“医家五戒十要”清代喻昌在《医门法律》一书中丰富和完善了传统医德评价理论,确立了医德评价的客观标准二、中国近代医学伦理学中国近代医学伦理思想是伴随着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而形成和发展的,最初是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人道主义为其特征。鸦片战争以后,在中国既存在着中国传统医德,也存在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特有的医德。1926年的《中国医学》刊有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医学伦理学法典》。1932年6月上海出版了由宋国宾主编的《医业伦理学》,这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医学伦理学专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医德的内容革命的医务人员,在对待医疗卫生事业时,忠诚于人民的革命事业,忠诚于医疗卫生事业。对待伤病员,舍己为人,始终把伤病员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甚至不惜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保护伤病员的安全和健康以高度的革命责任感,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努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对待同行,生死与共,团结互助,发扬革命的集体主义精神在艰

1 / 50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