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D2012教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一、九一八事变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三、西安事变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伪满洲国的建立九一八事变华北危机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背景概况影响概况背景背景概况意义历史意义张学良杨虎城性质解读日本的对外政策大陆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不甘处岛国之境”,立足于用战争手段进行对外扩张的政策,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主要特征和表现.“大陆政策”分五期: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征服全中国;第五期征服南洋、亚洲至全世界。“开拓万里之波涛”“布国威于四方”——明治天皇:《御笔信》1895年《马关条约》割占台湾.1910年《日韩合并条约》签订,朝鲜成为日本殖民地.一、九一八事变大陆政策朝鲜满蒙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台湾大陆政策一、九一八事变如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田中奏折》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1927年7月25日呈给昭和天皇的秘密奏章九一八事变是日军精心策划、有目的的一次侵略活动一、九一八事变——背景1.“使满蒙脱离中国本土,置于日本势力之下,由日本来参予该地的主权,并由日本担当该地的治安工作”。“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满蒙并非中国的领土”。“今天之满蒙地位……不仅在我国国防上,就是在经济上,也可以说是我国的生命线。”——1927年,田中义一提出了《田中奏折》2.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促使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3.20世纪30年代初,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忙于应付本国的经济危机,无暇东顾;中国内部,蒋介石政府集中重兵“围剿”红军,无心北顾。这给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以可乘之机。一、九一八事变——背景东北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特别是煤矿、石油资源,同时富饶的土地,物产丰富,因此作为岛国的日本对它是虎视眈眈,觊觎已久。①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大陆政策);②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为摆脱经济和政治困境,加紧侵略中国;③蒋介石政府全力“剿共”,日本有机可乘;④东北三省物产丰富,日本将东北视为生命线。一、九一八事变——背景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一、九一八事变——概况柳条湖事件为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另外,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事件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战后成了一片废墟的东北军北大营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沈阳城一、九一八事变——概况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1931年8月16日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不抵抗政策事变前的电文:事变后的电文:沈阳日军如何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听候中央处理。——九一八事变发生时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这两封密电反映出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前后奉行的政策是什么?不抵抗政策一、九一八事变——概况东北军20万人日本军队1.9万人当时日本在东北的军队只有1.9万人,而中国东北军有20万人.中国军队在人数上占绝对的优势.但为什么日本仅用了四个多月就侵占了中国的整个东北?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资料一、九一八事变——概况东三省沦亡东三省沦陷一、九一八事变——概况蒋介石“不抵抗政策”,东北军不战而溃,日军占领沈阳,四个多月后东北三省全部沦陷。一、九一八事变——概况一、九一八事变——影响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开始了)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①东北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寇的侵略。②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③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的表现一、九一八事变——影响杨靖宇杨靖宇牺牲后,日军残忍的割下他的头颅,剖开他的腹部,在胃里没有找到一粒粮食,只有未消化的草根与棉絮。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的表现东北抗日义勇军的长枪队东北抗日义勇军的马队杨靖宇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的表现“八女投江”的事迹更显示了抗联战士视死如归的英雄气节。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的表现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长春二、伪满洲国的建立东北沦陷后,1932年3月,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二、伪满洲国的建立伪满洲国界碑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日本就占领并没收了沈阳边业银行。整个东三省官银号的16万斤黄金和200万斤现洋,全部被日军劫走。1935年,日伪完全垄断了东北铁路运输。在抚顺、本溪,侵略者从这里掠夺大量的铁矿、煤矿,运往日本。“伪满”时期,只有日本人能够吃大米,中国人吃大米白面就是“经济犯”。上海一•二八事变相关史事时间:人物:结果:1932年1月28日蒋光鼐、蔡廷锴国民党第十九路军中日双方签订《淞沪停战协定》拓展“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三、华北危机日本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1933年1月日军攻占山海关,向南推进。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在长城一线、察哈尔等地与日军作战,收复多伦等地。三、华北危机——长城察哈尔抗战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国民党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三、华北危机——日本策划“华北自治运动”背景:时间:华北危机日益严重1935年12月9日地点:北平口号:“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意义: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四、一二·九运动性质:爱国救亡运动一二·九运动中北平学生游行图四、一二·九运动相关史事主张:时间: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5年8月内容: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时间地点:1935年12月瓦窑堡报告:《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任务:建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八一宣言”与瓦窑堡会议拓展1936年,蒋介石(右1)到西安督战,张学良、杨虎城与其合影。五、西安事变——背景五、西安事变——背景①东北沦亡、华北危急,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最主要矛盾。(根本原因)②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张学良和杨虎城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多次恳求无望。五、西安事变——背景时间:人物:目的: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经过:张、杨扣蒋,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五、西安事变——概况兵谏亭(捉蒋亭)华清池临潼华清池内五间厅(蒋介石办公及住地)西安事变时留在五间厅窗户上的弹孔五、西安事变——概况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五、西安事变——历史意义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后进逼华北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为主要矛盾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蒋、汪等叛变革命内战爆发张、杨发动西安事变成果转折外患应对意义合作内战合作抗日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共开始第二次合作国民革命成果国共历程:1.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发生在:A.九一八事变后B.一•二八事变后C.西安事变后D.七七事变后2.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敌手,主要原因是:A.日本为发动战争做长期准备B.东北军战斗力低下C.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D.伪满洲国成为日本侵华的帮凶3.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B.华北事变的出现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D.七七事变爆发4.张学良、杨虎城实行兵谏的目的是:A.逼蒋介石联共抗日B.打回东北去C.夺取最高领导权D.开赴延安,攻打共产党ACCA5.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出发点是:A.改善两党关系B.粉碎亲日派的企图C.实现全民族的抗日D.寻找发展红军的机会6.有人称赞周恩来“日寇猖獗、民族危亡时,挺身而出!”,符合这一评价的史实是:A.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B.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C.参与领导南昌起义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7.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要原因是:A.国民党内部出现分化B.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相对弱小C.当时最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D.张学良、杨虎城的要求CAC8.“西安事变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你认为“时局”是指:A.国共分裂对峙时局B.中国抗日时局C.日本扩大侵华D.东北抗日时局9.某历史博物馆一展厅的主题词是:“发动‘兵谏’,逼蒋抗日”。与该展厅主题相对应的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卢沟桥事变D.台儿庄战役10.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之情,它创作的背景是: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八一三事变D.南京沦陷ABA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绥东战起,群情鼎沸,士气激昂。于此时机,我中枢领袖应如何激励军民发动全国之整个抗战!乃前方之守土将士浴血杀敌,后方之外交当局仍力谋妥协。……蒋委员长介公受群小包围,弃绝民众,误国咎深。学良等涕泣进谏,屡遭重斥。日昨西安学生举行救国运动,竟嗾使警察枪杀爱国幼童,稍具人心,孰忍出此!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张、杨对时局宣言》(1936年12月12日)根据材料,分析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通电清楚地表达了在国难当头的危机形势下,全国爱国同胞抗日救亡的共同心声和强烈要求。东北沦亡、华北危急,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最主要矛盾。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张学良和杨虎城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多次恳求无望。2、蒋介石应该如何处置?是杀?是留?请你猜猜日本、英美、国民党内亲日派、亲英美派和共产党的各自主张?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说说这是为什么?如果杀掉蒋介石,当时中国会……蒋介石的军事实力很强,共产党不敢杀他。1、杀蒋:西安事变后,国内局势动荡。杀蒋会使中国陷于内战的泥潭。而中国内战再起,必使日本有机可乘,扩大侵略。最终使中国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甚至亡国。2、放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不计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于推动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转变,挽救民族危机。其次,中日民族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团结抗日是当时社会的主要任务。杀掉蒋介石不利于团结抗日。首先,蒋介石是国民党的最高统帅,他的地位在中国暂时无人替代,一旦杀掉蒋介石,势必造成全国大乱,达不到“逼将抗日”的目的。相反日本帝国主义必将乘乱而入,加重中国民族危机。杀蒋后果:扩大内战,内乱外侵放蒋后果:停止内战,联合抗日日本:企图挑拨亲日派扩大内战,借机杀掉蒋介石,以便扩大侵略中国。美英:担心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扩大侵华,排挤英在华势力,所以支持放蒋,支持和平解决。南京国民政府西安事变爆发后的复杂形势掌握实权的亲日派何应钦主张“讨伐”张学良,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取而代之。宋美龄等竭力营救竭,力主张和平解决。亲美英派:亲日派:中共: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明确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历史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牢记历史勿忘国耻近代中国人民的屈辱,告诉给我们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大,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1 / 20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