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本科培养规范编制工作报告教育部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2010年9月山东济南2006-2010年教育并不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暨全国环境学科/系主任联络会一、规范编制过程2005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成立了由环境工程教学分指导委员会主任郝吉明院士牵头,副主任周琪教授,秘书长胡洪营教授负责,部分教指委委员参加的工作组;工作组广泛收集国内外各办学院校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参考上届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制定的“高等学校本科环境工程专业专业规范”(草案)的基础上,工作组形成了“高等院校本科环境工程专业规范讨论稿”和九门环境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基本内容等两个文件一、规范编制过程2006年第二次教学指导委员会扩大会议上,来自全国各地的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教师代表,对环境工程专业发展战略与人才培养规范进行了分组讨论;2007年在上海东华大学召开了“规范”的专题讨论会;第二、三、四届大学环境类课程报告论坛上,郝吉明主任,周琪副主任、胡洪营秘书长等都专题介绍了“规范”的编制,在武汉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东华大学等高校组织的环境工程教学研讨会上也对“规范”进行了宣传和交流。并听取意见进行修改。2009年正式将“规范”文本提交教育部理工处。规范专业办学指导各校教学计划制定和教学活动开展评估办学单位教育质量制定专业认证标准的基础二、规范作用与地位一、专业教育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二、本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三、本专业教育内容和体系四、专业的教学条件五、制定本专业规范的主要参考指标附件:九门核心课程三、规范的基本框架和内容四、规范编制原则1)多样化与规范性相统一的原则没有规范,不利于高等教育整体质量的提高。统得过死,又不利于各校办出特色和多样化人才培养。因此“规范”反映了环境工程对人次需求的多样性,各综合大学和专业院校的学科特点,体现规范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四、规范编制原则2)循序拓宽专业口径的原则,先研究专业的拓宽,根据学科的发展来研究制定专业规范。3)规范内容最小化的原则规范的制定尽量提出一个学时或学分的控制范围,给学生自主学习留出空间,给高校教学改革留出空间。四、规范编制原则4)核心内容最低标准的原则,标准过低不利于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水平,标准过高不利于分类指导,因此要体现核心内容最低标准,以适应缩短学时并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5)与专业执业工程师培养相结合的原则让毕业生获得执业工程师资格是本专业教育的主要的人才培养目标之一。课程设置与专业执业工程师考试科目相适应,规范和专业执业工程师制度相配套的高校环境工程专业认证标准也相互适应。全国第一届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于1982年2月毕业。1997年4月原国家教育委员会以教高[1997]13号文:工学,环境与安全类,“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环境工程”专业代码:081001,涵盖了原来的“环境工程”、“环境监测”、“环境规划与管理(部分)”、“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部分)”、“农业环境保护(部分)”等专业。1.学科发展历史五、《规范》的主要内容2.学科特点环境工程是一门与土木建筑、化学工程、生物学、气象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相关的交叉学科,通过评价人类生产和社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用具体的工程、规划和管理措施,控制环境污染,保护环境与资源,使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3.培养目标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具备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给排水工程、环境规划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进行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及运营管理能力,制定环境规划和进行环境管理的能力,以及环境工程方面的新理论、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究和开发能力。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4.培养方法着重于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以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及工程技术三类基础课程构筑平台;化学类、生物类、力学类课程则成为这一专业平台下贯穿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课程的三大支柱;培养过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工程实践训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把专业理论与解决工程的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得到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锻炼。5.培养规格本专业基本学制四年本专业所授学位为工学学士本专业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6.基本要求素质结构要求能力结构要求知识结构要求知识结构通识教育内容专业教育内容综合教育内容7.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及体系专业认识实习1~2周,1~2学分;生产实习2~3周,2~3学分;水污染工程课程设计1.5~2.5周,1.5~2.5学分;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0.5~1周,0.5~1学分;毕业实习3~4周,3~4学分;毕业设计(论文)12-17周,12~17学分。8.专业的教学条件1.师资力量2.教材3.图书资料4.实验室5.实习基地6.教学经费9.附件:九门学科核心课程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物理性污染控制固体废物管理(处理与处置)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六、问题与讨论培养目标与各校培养目标的的关系规范的基本原则和各校办学特色的关系规范和各校的教学计划和安排的关系规范与专业评估标准的关系规范与人才需求发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