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部分宏观经济学习题及其解答三.简答题1.答:国内生产总值强调“国土原则”,以领土为统计标准,即不论经济活动参与者是否为本国居民,只要在本国领土上的经济活动创造的价值,都包括在国内生产总值内。国民生产总值强调“国民原则”,以本国人口为统计标准,即不论本国国民居住在哪里,其从事的经济活动的全部成果都包括在国民生产总值内。GNP与GDP的关系为:GNP=GDP+本国国民在外国国土上的产出-外国国民在本国国土上的产出。2.答: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按当年市场价格(即现价)计算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与固定资产折旧之和,它既反映实物产出的变化,又反映价格的变化。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按不变价格计算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与固定资产折旧之和,它消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只反映实物产出的变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最终目的,在于了解并设法增加一国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数量,以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可能是由于最终产品和服务数量的变动,也可能是由于价格变动。区别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主要是为了剔除价格变动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名义或虚假变动,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真实变动情况。3.答:存量是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流量具有时期特征,有存量就一定有流量与之对应,两者存在因果关系。存量的变化量等于流量,而流量又归于存量。财富是对应某个时点的变量,因而是存量。而收入每时每刻都在变动,衡量收入的多少,需要一个时间跨度。即收入是对应一定时期的变量,因而是流量。4.答: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指企业投资,是企业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和设备以及增添存货的行为。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直接的生产经营活动,因而不属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活动。另外,债券与股票的价值也不能计入GDP。公司用出售债券与股票所得到的货币收入,购买厂房或机器设备的行为,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5.答:间接税表面上是由出售商品的厂商缴纳的,但从长期看,厂商并不是税负的承担者。间接税是作为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由消费者负担的。间接税虽然没有形成要素收入,而是归于政府的收入,但它毕竟是消费支出的一部分,在用支出法核算GDP时包括了这一部分间接税的价值。因此,在用收入法计算GDP时,为了保证两种方法核算的GDP相等,必须把间接税计入GDP。6.答:计算GDP时,张某创造的200美元服务的价值与李某创造的100美元服务的价值,都应当计入。因为GDP核算的是当年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至于交易双方抵消了多少,与GDP的计量无关。如果仅仅将张某最终收取李某的100美元计入GDP,就会犯少计算GDP的错误。第十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之习题三、简答题1.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均衡时,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是否都是零?答: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均衡时,厂商的计划存货投资通常不为零,但非计划存货投资一定为零。因为产出总是均衡在厂商的实际存货投资与计划存货投资相等的水平上。实际存货投资=计划存货投资+非计划存货投资。如果实际存货投资大于计划存货投资,非计划存货投资大于零,即存货过多,为了减少存货,厂商就会缩小生产规模,从而使产出下降;如果实际存货投资小于计划存货投资,非计划存货投资小于零,即存货过少,为了增加存货,厂商就会扩大生产规模,从而使产出上升。故在均衡产出水平上,非计划存货投资一定为零。厂商的实际存货投资包括三部分:新增库存原材料,新增在产品(半成品)和新增产成品。对于理性的厂商来说,新增库存原材料和新增在产品总是属于计划存货投资,是厂商正常生产所不可避免的。就新增产成品来说,由于厂商的生产具有连续性,在销售产品的同时,该厂商正在生产产品,所以总有一定量的产成品存放在厂商的仓库里。这部分不是由市场需求降低而是由生产连续性引起的新增产成品,也属于计划存货投资。所以在均衡产出水平上,厂商的计划存货投资不为零。2.为什么四部门经济中的投资乘数小于三部门经济中的投资乘数?答:如果税收为定量税收,即税收不随收入的变动而变动,则:三部门经济中的投资乘数为:cdGdYKI11;四部门经济中的投资乘数为:mcdGdYKI11。由于0m,显然四部门经济中2的投资乘数小于三部门经济中的投资乘数。这是因为在三部门经济中,所有支出均是对国内最终产品的支出,故投资支出的增加所引起的支出增加会全部参与本国国民收入的增加。在四部门经济中,支出不仅包括对国内最终产品的支出,而且还包括对进口产品的支出。进口产品不属于本国国民收入的核算范围。因此,在四部门经济中,投资支出的增加所引起的支出增加只有一部分参与本国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另外一部分则逸出国外参与他国的收入增加去了。3.当税收为收入的函数时,为什么税率提高,均衡收入会减少?定量税增加会使收入水平上升还是下降,为什么?答:若税收为收入的函数,则税率的提高会减少收入。由三部门均衡收入表达式)1/()(0000ctccTGICY可知,在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税率越高,即t越大,收入越小,税率与收入负相关。若税收为定量税收,与收入无关,则三部门均衡收入)1/()(0000ccTGICY。其中0T为定量税。如果其他条件既定,均衡收入与定量税负相关,增加定量税将使收入减少。4.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常断言,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会增加国民收入。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什么?答:理由在于:一般而言,富者的消费倾向较低而储蓄倾向较高,贫者的消费倾向较高(因为贫者收入较低,为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其消费支出与收入之比大于富者)。因此,将富者的一部分收入转给贫者,将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从而增加整个社会的消费支与总需求,进而增加国民收入。第十三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之习题三、简答题1.资本边际效率为什么递减?答: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品预期收益的现值等于该项资本品的重置价格。它与资本品的重置价格负相关,与资本的预期收益正相关。随着社会上各个企业投资的增加,在短期会引起对资本品需求的增加,使资本品的重置价格上升;在长期,投资增加使得资本存量增加,企业生产能力扩大,产品供给增加,产品价格降低,使资本的预期收益减少。故资本边际效率具有递减的趋势。2.凯恩斯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行为由哪些动机决定?答:凯恩斯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行为由3个动机决定: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交易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日常交易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与收入正相关;预防动机是人们为了预防意外的支付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与收入正相关;投机动机是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债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与利率负相关。3.投机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提高,为什么会降低LM曲线的斜率?答:LM曲线的方程为hkYhMJr0,其斜率hk,其中k表示货币交易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度,h表示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度。若货币投机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h)提高,意味着一定量的利率提高所减少的货币投机需求量越多。在货币供给量既定且货币供求相等条件下,货币投机需求量减少越多,则交易货币需求量将增加得越多,从而收入也就增加得越多。一定量的利率上升对应着更多的收入增加,意味着LM曲线更加平坦,即LM曲线的斜率更小。4.什么是“流动性偏好陷阱”?3答:流动性偏好陷阱是指利率极低、货币的投机需求无穷大时的货币需求状况。当利率降到很低的水平时,一方面人们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极低;另一方面债券的价格极高。人们预期利率只升不跌,债券价格只跌不升,购买债券将遭受巨大亏损。因而人们会将所有的债券全部换成货币,即对货币投机需求无穷大。此时,货币政策无效。但如果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将十分有效。因为LM曲线呈水平状,财政政策不存在挤出效应。第十四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习题三、简答题1.简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及其抉择。答: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答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一般认为宏观经济政策有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目标。以上四个宏观经济目标之间,既存在一定的互补性,也存在一定的冲突。如经济增长会带来就业水平的提高,但如充分就业和价格稳定之间就存在两难选择。因此,一个经济是很难同时是实现这四大目标的。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只能是从整体性的宏观战略出发进行安排,在关注某一或某几个目标的基础上尽可能兼顾。2.什么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答:(1)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变动税收是指改变定额税、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变动政府支出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它是利用政府预算(包括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总需求,从而达到稳定经济目的的宏观经济政策。其特点是政府用行政预算来直接控制消费总量和投资总量,调节国家的需求水平,使总需求和总供给达到理想的均衡状态,从而促进充分就业和控制通货膨胀。从对经济发生作用的结果看,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前者指降低税收或税率、增加转移支付、扩大政府支出,目的是刺激总需求,以降低失业率;后者指提高税收或税率、减少转移支付、降低政府支出,目的是抑制总需求,进而遏制通货膨胀。财政政策是需求管理的一种主要手段。货币政策指政府通过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的政策措施。货币政策也分为扩张性和紧缩性两种。扩张性货币政策的目的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降低利率,从而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并进而刺激总需求以降低失业率。紧缩性货币政策的目的是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来提高利率,从而减少投资和消费需求,并进而抑制总需求以控制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的工具有公开市场业务、改变再贴现率、改变法定准备率以及道义劝告等措施,其中,公开市场业务是西方国家最常用的一种工具,其使用起来的灵活性最强,并且由于能够及时纠错而成本最低。3.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和功能财政思想有何主要区别?答: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认为,公共财政不过是个人当家理财的一种应用与扩大。政府预算同家庭预算一样,应该保持支出与收入的基本平衡,并略有结余。功能财政思想认为财政预算的主要目标是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而不是保持预算平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即使在经济萧条、预算出现赤字的情况下,政府仍然需要增加支出,削减税收,而不必考虑预算是否平衡,财政赤字多少。财政赤字只要通过举借内债来弥补,无论多少,都无关紧要。平衡预算思想和功能财政思想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财政收支平衡,把预算平衡作为预算目标;后者则强调财政预算主要应确保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4.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有哪些?答: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1)法定准备率。降低法定准备率,会提高货币乘数,进而大量增加货币供给;反之,则会减少货币供应量。(2)再贴现率。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可以增加商业银行向央行的借款数量,从而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进而增加货币供给。(3)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购进政府债券,可以增加流通中的基础货币或强力货币,从而以倍数增加货币供给;反之,出售政府债券则减少货币供给。(4)其他措施。如道义劝告。5.若经济进入“凯恩斯区域”,应当采取何种政策?为什么?答:若宏观经济进入“凯恩斯区域”,应该采用财政政策来解困。因为,凯恩斯区域对应着凯恩斯陷阱,此时利率极低,货币投机需求无穷大,央行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所增加的货币供给量,都被公众保4持在手头上,不会被导入债券市场压低利率,从而无法刺激投资增加。所以货币政策完全失效。但此时的财政政策却完全有效。因为在凯恩斯区域,LM曲线呈水平状,意味着在IS曲线移动即社会需求变动时,利率将保持不变。这样财政支出的增加,就能在利率不变从而挤出效应等于零的情况下,使国民收入大量增加。6.简述财政制度自动稳定器的构成与不足。答: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主要由所得税、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与农产品支持价格等因素的组成:(1)所得税:经济萧条→税基Y↓→税收↓→可支配收入↑→消费↑→Y↑;(2)政府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