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式家庭治疗StructuralFamilyTherapy创始人背景SalvadorMinuchin,阿根廷人从精神科医师到家庭治疗师20世纪60年代早期在美国开始家庭治疗职业出版《贫民窟的家庭》(1967年)、《家庭和家庭治疗》(1974年)等著作曾任美国费城儿童指导中心(现为儿童和家庭指导中心)主任,创立并领导纽约家庭研究有限公司(家庭中心),退休后担任马萨诸塞州心理健康部门的咨询顾问其他代表人物精神病学家费施曼(CharlesFishman)社会工作者阿彭特(HarryAponte)心理学家林登布拉德-哥登伯格(MarionLindblad-Goldberg)社会工作者沃尔特斯(MarianneWalters)精神病学家科拉品特(JorgeColapinto)Minuchin对家庭的基本观点结构式家庭治疗法认为:家庭结构指的是一组隐形的功能性需要,家庭成员借此以建立他们的互动方式;代表家中实现重要规则的综合表現,说明成员间如何、何时、对谁产生何种互动的重复模式。例如:亲子之间的互动模式规范了家庭成员的行为(一个母亲要求她的孩子在吃饭前不要吃零食,孩子不干开始哭闹,最后母亲妥协了)家庭中的诸种互动模式联合起来,就构成一个家庭的结构,具体体现为家庭次系统、边界、角色、责任分工和权力结构等几个方面的有机组合。因此,也可以说,家庭结构是家庭成员朝夕相处慢慢形成的一些习惯和规则,它是因应无形但又是实际存在的需要,把家庭成员相处的形式组织起来的机制,这些习惯和规则管束或指引着家庭成员循着固定、可以预测的方式去相处,从而减少家庭中的矛盾和纷扰。结构式家庭治疗法的基本理论观点:核心概念:家庭结构,家庭次系统,界限观点:个人问题与家庭的动力和组织结构有密切关系,改变家庭动力和改变家人间的交往结构,可使个别成员的症状好转或消失治疗目标:帮助家庭认清并解除阻挠家庭功能发挥的不良结构,代之以较健全的结构功能:调节维持家庭运作检视结构的常用向度:界限(boundary)亲密关系(aligement)权力(power):一种影响力三者互相关系,界限变化形成亲密关系,亲密关系产生权力;或相反影响子整体(次系统)Minuchin在1981年的著作将次系统改称之为子整体,显示关系中共生现象的样貌:个人子整体夫妻子整体亲子子整体手足子整体家庭结构与界限Minuchin(1974)理论:规定个体参与次系统的规则界限应为清晰的、半渗透式的、松紧适度的家庭关系介于“疏离性”与“黏密性”中摆荡,但过度偏颇都属于自我分化较低的现象家庭认同模式疏离型disengagement纠缠型(enmeshment)清楚界限(界限过于僵化)(界限过于松散)归属感个别感整合的家庭界限界限范围大小指个体在家庭中,自我的功能与范围,其隐含着个体的特殊性,且异于因关系互动而引发的交互作用。界限清楚程度成员彼此间规则的清晰程度,以规定其他成员是否可以取代或参与某个次系统的运作。可变动性意味著家庭规则可改变的弹性程度。界域重叠的内涵指彼此界域重叠时,因“界限范围大小”、“界限清楚程度”、“可变动性(弹性或僵化)”的影响,而形成不同的重叠内涵。家庭地图FamilyMapping清楚的界限模糊的界限僵化的界限关系亲密过度卷入冲突迂回联盟联盟母子父稳固联盟迂回联盟父母子母亲儿子同胞父亲母亲儿子父亲学校继父孩子母亲父亲母亲孩子父亲母亲继父母亲孩子孩子父亲分析吉伯特家庭状况阿尼母亲吉伯特长子长女艾咪妹妹艾伦讨论家庭结构在不同事件上是否不同?(在孩子问题、婆媳问题、生涯工作问题?)家庭结构在不同时间是否不同?(随着家庭周期)导致家庭功能失调的原因:1.某个家庭成员与外界接触时所产生的压力;2.整个家庭因外在环境的压力所产生的压力;3.家庭在转换阶段所面临的压力;4.家庭遭遇特殊问题所产生的压力。一个正常家庭体系需满足三个层面:家庭能够随着时间而改变,自身不断适应以及重新结构已持续其功能;家庭次系统的界限应该清晰而坚固,但又必须有足够的弹性,以在情况改变时能够重新结盟;家庭用于适应压力的方法,应该是一方面能够延续家庭的生命,同时又能促使家庭重新结构结构式家庭治疗法有助于改善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应对家庭危机,同时对于身心疾患儿童和青少年也有治疗效果。常见的不良家庭结构与家庭问题:1.纠缠与疏离2.联合对抗3.三角缠4.倒三角5.越俎代庖6.混沌一片练习:1999年9月,孤儿小君因家庭寄养来到了张先生和睦的三口之家,一家人对她的到来很兴奋。4年来,在他们的悉心呵护下,小君不再像刚来时那么瘦瘦弱弱。其中张女士付出的心血是最多的,小君也最依赖她。然而稍稍长大后,小君对母亲的依恋变得自私了,对姐姐小蕙产生了排斥情绪,不让姐姐碰她,不开心时,还对姐姐大发脾气,不允许妈妈和姐姐亲近,有时会说“姐姐是捡来的,不是妈妈生的,妈妈是我一个人的”之类的话。发展到最后,小君竟然每天都要任性的大哭大闹一场。张先生一家人对小君的哭闹束手无策,于是向社工小王求助。要求:1、用家庭图画出小君一家的家庭结构2、诊断分析小君的问题所在3、帮助张先生构建新的家庭结构治疗过程家庭治疗的艺术是什么?它是只加入一个家庭中,体验成员所经验到的现状,并介入家庭结构中,使自己成为改变媒介,以产生一种与原本不同的,但更具建设性的生活方式(Minuchin,1981)。打破原有家庭结构加入家庭系統重建家庭系统之交流规则结构式家庭治疗的过程和技巧1、加入(joining)“加入”是治疗者为了做诊断及促成改变,而与家庭连结的动作,它不仅有助于做诊断的技术,最主要的是还能借助它来介入处理,以促成改变。虽然在接触家庭的开始阶段会相当强调“加入”,但事实上它也发生在治疗的任何阶段。注意事项:进入家庭前,首先对家庭成员有一定的了解。见面时,工作者要能叫出每个成员的名字,做出某种友善接触,并表达对每一个家庭成员及其等级结构和组织的尊重;入乡随俗。要接纳已有的规则和习惯;注意了解家庭的结构和交往关系而不仅仅是谈话内容。1、加入的技巧维护:工作者在了解和分析家庭系统时用此技术给家庭有计划的支持。包括:积极肯定某一家庭成员的优点和潜力,支持某个家庭次系统或某一成员在家庭中的地位。作用:可增强原有结构的行为,也可能具有重构功能追查:是一种顺应技术。治疗师循着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话题和内容并鼓励他们继续进行下去。(澄清问题)作用:有利于探索家庭结构,并可以通过提问用来作为重构的策略1、加入的技巧模拟:工作者模仿家庭成员的语言风格、姿态、动作等,代入了他们的文化、感情里去和家庭成员沟通。作用:可增加求助家庭对工作者的信任感和亲密度,亦可增加某个家庭成员权利的重构,但需注意,对家庭的模拟应在暗中进行并自然发生运用上述技巧的同时,工作者通常有三种立场:1、贴近的立场:工作者如同家庭中的一个成员,表达自己对家庭结构、家庭联盟和规则的看法,他会代表某个成员说出心底的感受和看法。由于他帮助家庭成员打开天窗说亮话,迫使家庭直面问题,从而创造了解决问题的机会;2、中间的立场:工作者不是作为家庭的一个成员而是作为家庭问题的调查者和研究者,采取中立的立场聆听、了解家庭成员的看法、感受和关系等;3、离身的立场:象专家、导演、训练员一样地站在一旁指挥,或邀请家庭重演他们的交往方式,或指导他们如何尝试新的交往方式去沟通。2、诊断(diagnosis)诊断(评估)的目标是要收集足够的资料去了解整个家庭功能失调的地方和原因。要达到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可以通过事前准备、加入家庭、追查或重演家庭交往过程等步骤完成对家庭的诊断。诊断与介入通常同期进行。评估的内容:1.家庭的基本情况2.整个家庭的结构、喜爱的互动模式家庭系统改变的弹性和能力3.家庭系统的回馈4.家庭生活的环境5.家庭的发展历史和生命周期6.家人的表征问题与家庭系统惯用的交往方式的关系观察家庭结构需注意:结构的互补性(角色、行为、能力等)家庭的边界及权力架构结构与过程的关系(由表及里推敲深层结构)评估的过程:事前准备进入家庭、追查家人的交往过程了解家人交往的实况及改变的弹性找出优点重新界定问题3、介入(intervention)介入即治疗师对家庭的治疗过程,或者说是促成家庭系统转化的过程。重点在于促进家庭系统的运作,使治疗系统能够朝向治疗目标移动。介入的目标:改变家庭对问题的看法和定义a集中焦点:工作者在与家庭会谈的过程中,始终把注意力集中在家庭成员间的交往与问题的关联上;b导致强烈的感受:重复讯息、重演、利用声音、语言或语句的运用、营造出乎意料的感觉以引起家庭的留意;c重演:工作者邀请家庭成员在他面前表演某个生活片断或商议某件事的过程,工作者从旁观察。模拟练习:夫妻俩前日晚吵架的过程:丈夫坐在沙发上看报纸,不说话。妻子认为他一定是不关心自己,才不理睬她,所以感觉受到了伤害,因此而愤怒,最后导致夫妻争吵。工作者如何引导夫妻俩认识其问题的症结?然后导演他们以新的方式重演一遍,使其得到新的体验。d重构:工作者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重新整理,以更利于家庭改变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从看似消极的事情中发现积极的因素,给所获信息赋予新的意义重构有两种主要方式,一是通过分析“病人”的症状看到整个家庭系统的问题,二是找出“病人”症状中对家庭的积极作用方面。介入的目标:挑战家庭的结构a划清界限b推倒有害的家庭结构c教育家庭有关互补性的概念划清界限:工作者帮助家庭成员分清交往的界线,使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更有弹性和灵活性;思考:母子次系统过于纠缠,母亲总是急于替儿子回答问题,为他辩护,保护他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工作者该怎么做?注意:边界必须具有可渗透性,如果边界过分严密,渗透性差,也会妨碍家庭功能的发挥。打破平衡:对家庭原有的等级制度提出挑战。米钮钦认为:为了转化家庭系统,必须先动摇整个系统的平衡状态,特别是在处理过度纠缠型的家庭中,工作者尤其需要运用自己与家庭中某一个成员建立临时联盟,以对抗另一方,建立、加强或削弱界限,对抗或支持各种互动模式,从而动摇原先的家庭结构。例:一个患厌食症的14岁女孩,被家人认定为病患。治疗师画出的家庭图显示母亲与女儿之间有过度纠缠的关系。在家庭中,母亲唯一可以展现自己的地方是她与女儿的关系上,这种过渡涉入的关系成为母亲的寄托,并使得女儿成了病患。要改善这个家庭,唯一可能的方法是,建立母亲与女儿间的距离,矫正母亲的偏离位置,并界定出配偶次系统的界限,使女儿能够自由。依照这个目标,治疗师悄悄地鼓励女儿公开表达对母亲的攻击,把自己的症状怪罪于母亲的照顾不周。治疗师的介入扭转了家庭中的原有平衡:一向视女儿为情感寄托的母亲,如今女儿这个出口被剥夺,加上受到治疗师批评的压力,只好转而寻求丈夫的支持。而一旦夫妻间的距离拉近,就可能隔开母女,矫正他们原来的偏差位置,使得家庭的注意力从女儿身上转移开来。表面看来,这种做法可能对个别家庭成员不公平,但为了挑战原有的僵化结构,有时必须矫枉过正。模拟:推倒有害的家庭结构在几次家庭会谈后,工作者发现母亲常常在背后操纵控制,父亲变得软弱无能因此,如果要推倒这种权力架构,工作者就要向母亲挑战。教育家庭有关互补性的概念:让家庭成员了解相互之间的关联方式,明白自己是怎样影响其他家庭成员的,从而自觉改变自己的行为。如:勤劳的主妇养成了丈夫和孩子的依赖性,这时可通过揭示家庭的互补性规律,让主妇不再事事都替家人准备好,使他们对自己的事情负责,并发挥他们应有的主动性。介入的目标:挑战家庭错误的世界观a协助建造世界观b似非而是的技巧c强调优点协助建造世界观:工作者运用专业知识引导家庭从不同的角度、更开放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和世界。模拟练习:孩子大学毕业后,不打算留在父母所在的城市,欲到远离父母的城市工作,遭到了父母亲的强烈反对。此时工作者该怎么做?模拟:协助建造世界观陈刚的父亲两年前与妻子离婚,陈刚由父亲抚养。父亲从一家企业下岗已多年,现在一家超市打临工,月收入仅五六百元。陈刚正读高一,父亲十分紧张他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