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制定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关于制定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2011年1月7日)张祖林同志们:从今年开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认真谋划好“十二五”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市委在深入调研、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共昆明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草案)》(以下简称《建议》),提交会议审议。现在,我受市委常委会委托,对《建议》作几点说明。一、关于《建议》的制定过程《建议》认真贯彻落实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是在市委常委会直接领导下研究制定的。根据市委的统一安排,我市于2009年4月份就启动了“十二五”规划建议和纲要起草的前期工作,开展了大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专家咨询工作。在《建议》起草过程中,市委先后赴北京听取了国家有关部委的意见和建议。召开情况通报会,认真听取驻昆高校、省直部门以及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内老同志、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及无党派人士的意见。2010年12月29日,市委常委会对《建议》进行了研究讨论。经过反复修改,数易其稿,形成了目前提交全会审议的《建议(草案)》。可以说,《建议》的形成过程是深入把握市情、充分发扬民主、凝聚各方智慧的过程,是合理确立发展目标、科学确定发展路子、不断统一思想认识的过程。《建议》总结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从战略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主要分为十个部分,共40条。《建议》经这次全会审议通过后,市政府将据以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批准,颁布实施。二、关于“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情况“十一五”的五年是昆明发展历史上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是现代新昆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推进思想解放、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战胜百年一遇严重旱灾,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现代新昆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跨越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十一五”时期,我市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城乡统筹步伐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提速,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加强。2010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20亿元,是“十五”末的近2倍,年均增长12.7%;地方财政总收入559.6亿元,是“十五”末的2.5倍,年均增长19.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3.8亿元,是“十五”末的2.8倍,年均增长22.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60亿元,年均增长30.8%,累计超过6000亿元,是“九五”、“十五”10年总和的2倍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0亿元,是“十五”末的2.5倍,年均增长2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8800元和5810元,年均实际增长10.6%和8.5%;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8:45.2:49。标志着我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城市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使我市发展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为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过去的五年,昆明的变化有目共睹,发展振奋人心,在我市发展史上谱写了辉煌篇章。这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各项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结果,是全市各族人民群众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驻昆单位和所有关心昆明发展的各界人士热情支持的结果,也是历届市委班子继往开来、扎实工作的结果。我们不仅在应对挑战中取得了超出预期的发展成果,而且积累了在复杂环境中推动科学发展的宝贵经验。全市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不仅对“十一五”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三、关于“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十二五”时期是我市率先在全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进而迈向基本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结合昆明实际,《建议》明确提出了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紧紧围绕富民、强市两大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力推进工业化加速、信息化升级、城市化提升、市场化转型和国际化拓展,着力打造富强昆明、活力昆明、文化昆明、生态昆明、和谐昆明,全面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通过五到十年的努力,把昆明建设成为全省绿色经济强省龙头、民族文化强省枢纽、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国际化门户和重要桥头堡城市,为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城市奠定坚实基础。《建议》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提出以推动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城市和云南“两强一堡”战略有机统一起来,并纳入到五年规划之中。这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望,是解决我市所有问题的关键,符合上级精神、切合昆明实际、体现人民意志,必须贯穿到改革发展的各个方面。根据中央和省的有关精神,按照加快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城市要求,《建议》明确提出了我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五个主要方面。《建议》提出,“十二五”时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以上。同时,提出到2015年,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基本建成绿色经济强省的龙头、民族文化强省的枢纽、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国际化门户和重要桥头堡城市。到2020年,率先在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基本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城市。提出上述发展目标,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体现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与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相衔接;二是深入认识和准确把握市情,体现昆明客观实际,既强调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更强调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三是突出重点,全面反映我市“十二五”工作的特点、重点和新思路、新举措。“十二五”规划纲要将根据《建议》确定的目标,提出预期性、约束性的具体指标,提交市人代会审议。这里我重点对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三项指标作简要说明。一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十一五”时期我市GDP年均增长12.7%,2010年预计可达14%,全市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惯性期。特别是经过“十一五”的发展和积累,我市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科技进步等方面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和条件,经测算分析,“十二五”时期,我市工业、服务业具备加快发展的条件,农业也有望保持稳定增长,产业对经济发展支撑将更加强劲。同时,“十二五”时期仍然是我市投资较快增长的时期,投资对GDP的拉动作用依然较大。13%这一增长速度,高于国家和省的目标,是积极的,也是可行的。二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未来五年我市招商引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产业带动效益将进一步显现,县域经济发展将进一步加快,骨干财源支撑能力将进一步加强,财政增收的有利因素较多。同时,从我市多年实际情况分析,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均高于经济增长。因此,我们认为,“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长15%以上的目标,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三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以上。“十一五”以来昆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处于上升阶段,年均增长达到30%以上,2006、2007、2008、2009年分别增长25%、25%、28.8%和52%,2010年预计可达35%。“十二五”时期我市将加速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等方面的投入,投资需求依然强劲,仍将保持较高增速。经过认真梳理项目和测算,“十二五”时期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累计接近2万亿元,基本能够支撑年均增长22%的目标。2011年我们提出增长30%以上的预期目标。四、关于“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建议》第2部分到第9部分,分八个方面阐述了“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内容比较丰富,主要是:(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绿色经济强省龙头。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内容。《建议》突出了四个重点:一是加速新型工业化。工业是昆明跨越式发展的发动机,是财税收入的重要来源和社会就业的主要领域。推进新型工业化,也是昆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要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相融合,把园区建设大推进、工业总量大扩张、主导产业大提升、中小企业大发展作为重点,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新型能源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努力成为全省新型工业化的排头兵。二是加快发展服务业。服务业是衡量现代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需求潜力。大力发展服务业,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是实现昆明城市发展定位的必然要求。要着力提升全市服务业发展规模和水平,建设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国际旅游集散中心和世界知名的旅游休闲目的地,打造昆明国际陆港、我国重要的总部经济区和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三是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加快农业结构升级转型为核心,以科技支撑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快实施现代农业“4210”工程,基本形成都市型现代农业体系。四是促进信息化与产业的深度融合。要用信息化推动农业产业化,改造新型工业化,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拓宽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运用。(二)加快推进全域城镇化,构筑城乡发展新格局。实施全域城镇化是我市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是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打破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举措。《建议》明确了四项主要任务:一是构筑区域性国际城市城镇体系。优化提升市域空间总体布局的关键在于建立合理的城镇体系,要围绕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目标,科学划分各片区功能定位,完善五级城镇体系,形成多极带动的网络城市框架,加快构建区域性国际城市发展新格局。二是提升城乡规划管理水平。要统筹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功能布局规划、交通体系建设规划和生态环保建设规划,完善综合规划体系和规划管理体系,引领城乡建设。城市管理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创新城市管理手段,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形成齐抓共管的“大城管”格局。三是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十一五”以来,我市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基础设施仍不够完善。要把基础设施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突出构筑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信息基础设施和改变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为重点,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支撑发展的保障能力。四是以城镇化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壮大。推进全域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既是紧迫的战略任务,也是长远发展大计。要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梯次推进的原则,推进区域差别竞争、错位发展,推动县域经济实现新发展。(三)加强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改善民生既是发展的目的,也是发展的动力。“十二五”时期社会转型加速,社会利益关系及公共需求将发生深刻变化。昆明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推动这方面工作取得新的更大进展。一是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支持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健全就业培训机制,加强就业援助,促进充分就业。逐步建立健全劳动关系调整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二是努力增加城乡居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