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基本内容早期的管理思想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学完本章后,你应该能够:1.了解20世纪前闪光的管理思想。2.阐述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要点。3.概括科学管理运动对管理的贡献。4.明确法约尔对管理的贡献。5.说明霍桑试验对管理的贡献。6.了解现代管理理论丛林中最有代表性的理论。管理阶段划分及对应的管理学派时间管理阶段管理学派远古——20世纪初管理萌芽阶段管理理论的萌芽尚未形成系统的管理理论20世纪初——30年代古典管理阶段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20世纪30年代——60年代行为科学阶段人际关系学说行为科学学说20世纪年代至今现代管理阶段管理理论的丛林(过程、社会系统、决策、系统、权变等学派)第一节管理萌芽阶段一、早期的管理思想1﹑亚当·斯密的管理思想◆劳动分工◆经济人2﹑查理斯·巴贝奇的管理思想◆分工思想◆工资、利润加奖金的报酬制度3﹑欧文的人事管理二、传统管理的内容与特点内容:生产管理、工资管理特点:传统的、经验式的(1)管理指导思想:惰性(2)管理方式:家长式(3)管理依据:凭个人的经验和感觉,缺乏统一的操作规程和严格的管理制度(4)简单划一的计时或计件工资制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一﹑科学管理理论1、科学管理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管理背景历史背景:经济迅速发展、政治独立、企业大兼并、经济危机、阶级矛盾激化管理背景:企业目标、领导、组织管理、管理思想、管理效果2、泰勒的生平简介主要著作:《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计件工资制》(1895年)《车间管理》(1903年)3、科学管理的提出——试验(1)搬运生铁块试验(2)铁锹试验4、科学管理理论的要点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了提高效率必须挑选“第一流的工人”;标准化原理;差别计件工资制;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职能工长制;管理控制的例外原则.5、对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1)泰勒的主要贡献:以工厂内部的生产管理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中心;重点放在工作方法、工作条件和工作定额的标准化和科学化上。(2)泰勒制的缺陷:局限于低层次、车间;视人为“机器人”、“经济人”6、泰勒的追随者(1)亨利·甘特主要贡献:甘特图、计件奖励工资制、金钱不是激励士气的唯一手段。(2)吉尔布雷斯夫妇主要贡献:时间与动作研究、劳动简化。吉尔布雷斯——关心效率莉莲——关心工作中人的因素。二、管理过程理论1、法约尔的简介富香博采矿公司,19岁(参加工作)——25岁(分公司经理)——45岁(总经理)——77岁(退休)2、主要管理思想(1)关于管理的概念(职能观)经营: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管理: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2)十四条原则:分工、职权与职责、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个人报酬、集中化、等级链、秩序、公正、保持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团结精神。(3)倡导管理教育:管理能力可以通过教育来获得3、管理过程理论对管理的贡献(1)提出了更具一般性的管理理论(2)为管理过程学派奠定了理论基础(3)为管理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三﹑理想行政组织理论韦伯(1864——1920)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1、明确的分工2、清晰的等级关系3、人员的正规选择4、详尽的规章制度5、职业定向6、非人格化第三节行为科学理论解决问题: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决定因素。人际关系学说:重视人的行为。行为科学学说:研究人的行为规律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控制人的行为以实现目标。一、人际关系学说(一)霍桑试验1、照明试验劳动生产率=f(作业条件)结论:照明度的变化不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唯一因素。2、继电器装配试验室试验注意点:从科学管理——人的心理效应工作条件:(1)实行个人工资制——集体工资制(2)改变休息方式、时间(3)缩短工作日、工作周(4)休息期间供应茶点、咖啡等。结论:监督方式的变更——工人工作态度改善——产量提高3、访谈活动发现:(1)工人关注:诉苦(物质、心理)(2)感觉与事实的分离结论:每个工人工作成绩,都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人的士气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决定因素。4、接线板工作室试验发现的问题:(1)限产;(2)工人能力的发挥程度;(3)小集体、领袖结论:非正式组织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二)人际关系学说的观点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的“经济人”;2、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新型领导通过增加员工“满意度”来提高“士气”,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4、存在着”霍桑效应”。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对比项目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目的实现组织目标满足人们的社会需求规范正式规章制度自发的约定逻辑效率逻辑感情逻辑构成影响力基础正式权力自觉追随组织的有序程度有序无序(三)对人际关系学说的评价从管理思想史上:实现了管理中心的转变;从管理实践上:从绝对控制转为对人的行为的研究局限性:过分强调人的作用,视其它因素无足轻重。二、行为科学学说行为科学:运用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以人的行为为对象对人的行为进行综合研究的总称。行为科学研究内容:1、有关个体行为理论(激励理论)2、有关团体行为理论(团体动力、信息交流)3、有关组织行为理论(领导理论)第四节现代管理理论二战后,管理思想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形成众多流派。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孔茨在美国《管理杂志》上发表文章,把当时的各种管理理论划分为十一个主要学派,并称之为“管理理论的丛林”。一、社会合作系统学派代表人物:巴纳德代表作:《经理的职能》观点:(1)提出了组织的实质。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人的行为构成的、整体的协作系统的一部分和核心。这一协作系统是由人的系统、物的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2)组织要素:组织目的——个人期望管理者的任务是:建立整个组织的信息系统并保持其畅通;保证其成员进行充分协作;确保组织的目标。(3)组织平衡论对内:诱因≥贡献对外:内部效率产生外部效能——环境平衡二、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是赫伯特•西蒙。观点:1、管理就是决策。2、决策的过程:搜集情况;拟定计划;选定计划;评价计划。3、决策的类型: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4、用“令人满意”的准则代替“最优化”准则。三、管理科学学派代表人物:布莱克特和伯法等人观点:将管理作为数学模式或过程加以处理。由于管理全过程(计划、组织、控制)工作是一个合乎逻辑的过程。因此管理就是用数学模式与程序求得最优解的过程。管理科学理论的特点:(1)从系统的观点研究各种功能的关系;(2)应用多种学科交叉配合的方法;(3)应用模型化和定量化来解决问题;(4)以决策为主要的着眼点,以经济效果标准作为评价管理行为的依据,以计算机作为主要的运算工具。四、经验(案例)学派代表人物:彼得·德鲁克代表作:《有效的管理者》观点:1、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案例)来研究管理学问题。2、提出了“目标管理法”。五、系统管理学派代表人物:卡斯特、罗森茨维克和约翰逊理论基础:系统论、控制论观点:强调应用系统原理,全面考察与分析研究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管理活动、管理过程等,以便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目标。六、权变管理学派代表人物:劳伦斯和洛尔希观点:在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即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这一理论的核心就是力图研究组织的各子系统内部和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组织和它所处环境之间的联系,并确定各种变数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小结管理理论的发展两个方向:(1)效率——生产、工作为中心,强调正式组织、制度、技术、规范、权威式、等级管理;(2)人——强调民主、参与式管理、职工的“自主、自决”,重视非正式组织。四大飞跃:(1)经验——科学;(2)目的:效率——效益;(3)重心:技术、制度——人本身;(4)方法:普遍适用——随机制宜。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