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效用函数及阿罗不可能定理的一个猜想唐跃志1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武汉,430074摘要:本文讨论了“阿罗不可能定理”的逻辑问题。同时指出,如果将效用函数放在非欧空间里考察,则“投票悖论”可以解决。本文给出了效用函数在空间里的一个猜想模型,并证明了这种可能性。以及如何利用模型,求“Edgeworth盒”的契约曲线及无差异函数。关键词:效用函数,非欧空间,阿罗不可能定理,契约曲线,无差异函数,猜想模型引言1951年,阿罗(Arrow,K.J)发表并证明了著名的“不可能性定理”。阿罗用公理化方法和5个著名的公理证明了,经济学上的效用函数(utilityfunction)是不存在的。这个定理给从那以后的经济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2。许多人试图否定阿罗的结论,但都没有成功3。我们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并注意到阿罗证明成立的关键,是以下二个原因:第一,是因为公理化方法有如下逻辑:如果“猜想”不与公理相悖,那么该“猜想”就有可能是对的;反之,如果“猜想”与公理相悖,那么该“猜想”就一定是错误的。第二,是因为“投票悖论”的问题。因为,“投票悖论”是由效用函数导出的。而“投票悖论”又与阿罗公理相矛盾。所以,效用函数在阿罗公理条件下不存在4。1研究领域: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微观经济学;:(027)62589359;E-mail:tangyz_hust@tom.com;联系地址: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邮政编码:430074。2甚至产生了对市场机制的歪曲。比如认为,既然市场解决不了市场的问题,所以应该由政府“独裁”,由政府在市场之上搞宏观调控。再如在政治上搞“两党制”。…3Debreu等人证明了:定义在商品空间Rl的非负卦限Rl+上的偏好关系≳,如果满足完全性、自反性、传递性、连续性和强单调性,则存在表达这个偏好关系的效用函数u:Rl→Rl+。Debreu本人也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但是传递性会导致“投票悖论”;所以,我们认为:Debreu等人的结论,还不能从根本上否定“Arrow不可能定理”。4由于阿罗公理与“投票悖论”存在矛盾。许多人选择重新构造公理来论证效用函数的存在性。如Sen(1977,1979,1986,1992,1996),Gibbard(1973)、Satterthwaite(1975)等人从“弱化”Arrow“完全理性”假设的角度,来建立社会选择机制。他们的“弱化”方案是:仅要求“优于关系”具有“传递性”,而不考虑其“无差异关系”是否具有“传递性”;或者是:不再要求所得到的集体选择规则具有自反、传递、和连通的性质,而只是要求集体选择规则是拟传递的或者非循环的,将“完全理性”改成“相对理性”。但是这种“弱化”,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不可能结论,相反还产生新的“不可能性”问题。“投票悖论”公理化方法“传递性公理”“A优于B,B优于C,那么A必定优于C”效用函数不存在!图0-1“Arrow不可能定理”的内在逻辑关系2由此可见,在阿罗的证明中,“投票悖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投票悖论”是怎样产生出来的呢?它源自阿罗假设中的“传递性公理”,它的标准假设是“A优于B,B优于C,那么一定A优于C”。因此,“传递性”,是“不可能定理”不可或缺的因素;如果证明在“传递性假设”上出了问题,那么“不可能定理”就不会再成立。经过分析,我们发现,“传递性公理”,其实与一条欧氏定理“AB,BC,那么一定AC”等价;或者在某种意义上说,阿罗公理其实就是一个欧氏公理;阿罗证明实质上要求,效用的公理必须是欧几里德形的,阿罗证明也只在欧氏条件下才会成立。但问题是,现实的效用体系是否就一定是欧氏几何形的呢?或者说,选择的公理是否就是要求,“如果A优于B,B优于C,就一定必须有A优于C!”?如果换成非欧几何,“阿罗定理”在非欧条件“AB,BC,不一定AC”下还会成立吗?!基于非欧几何的知识,我们知道,答案是否定的。“不可能定理”在欧氏条件下成立,但在非欧条件却可能不成立!而且,现实的空间几何,非欧几何也要比欧氏几何合理。因此,联系到公理化方法的逻辑,我们有一个基本猜测:现实的效用的分析几何,也许应该是非欧几何,而不应是欧几里德几何!在此问题上,阿罗可能把问题的因果关系弄颠倒了,“不可能性定理”并不是经济学的“有效”定理!而且我们还发现,“投票悖论”可以在非欧条件下得到印证。本文的第一部分,是公理化方法的数学准备;第二部分,是阿罗证明的逻辑讨论;第三部分,是我们对效用空间的一个几何猜想;第四部分,从等效角度证明效用的空间是非欧的;第五部分,用变分法证明效用的传递是封闭的,以及我们对“独裁”的解释;第六、七部分,是本文研究的一个延伸,即如何求“Edgeworth盒”上的契约曲线及无差异函数。§1,公理化方法与几何公理1.1,公理化方法所谓的公理化方法,也叫演绎推理方法。它是从一些初始概念(不定义的概念)和一些初始命题(不证明的命题、公理)出发,按一定的逻辑规则,定义出所需要的概念,推导出所需的命题(定理)来。这里的“推导”是一种严格的证明,其依据,只能是初始命题或已由它们证明了的命题,除了逻辑规定外,不得依赖其他任何东西。它是数学上构建严格数理体系的基本方法。该方法的逻辑特点是:如果“猜想命题”不与公理相悖,那么该“猜想”就有可能是对的;反之,如果“猜想”与公理相悖,那么该“猜想”就一定是错误的。因此,“猜想”的正确与否,与公理的构成有很大关系。同一“猜想”,在不同的公理条件下,结论会有很大不同。数学上最基础的公理,是数的公理与形的公理。数的公理,有Peano数公理、代数公理;形的公理,则有欧氏几何和非欧几何(罗巴切夫斯基几何,黎曼几何)。任何公理,按笛卡尔(R.Descartes)的思想,都可化为数的公理和形的公理5。联系数、形公理的桥梁,是坐标空间、相函数。由坐标、相函数支撑起来的“相空间”,包含了该公理应具有的一切性质。比如,欧氏几何的“相空间”是“平直的”;非欧几何的“相空间”是“弯曲的”。5R.Descartes的思想,现在被归纳为关系映射反演原则。其思想推动了坐标解析几何的产生与发展。3阿罗公理作为一个代数公理,应与形的公理同态同构。1.2,几何公理的构成6按希尔伯特(D.Hilbert)的划分,几何公理的组成如下:几何公理结构几何公理欧氏几何罗氏几何黎氏几何公理Ⅰ关联公理关联公理关联公理公理Ⅱ顺序公理顺序公理分隔公理公理Ⅲ合同公理合同公理运动合同公理公理Ⅳ欧氏Ⅳ公设罗氏Ⅳ公设黎氏Ⅳ公设公理Ⅴ连续公理连续公理连续公理欧氏几何和罗氏几何的区别,是第Ⅳ公设;而黎氏几何与欧氏、罗氏几何的区别,除了第Ⅳ公设外,还得加上一个在关联基础上的分隔公理。关于第Ⅳ公设,是众所周知的:欧氏第Ⅳ公设:又称平行公理。过直线L外一点A,至多可作一条直线与L不相交。它的等价描述是,△内角和等于π。罗氏第Ⅳ公设:过直线L外一点A,至少有两条直线与L共面而不相交。它是欧氏平行公理的矛盾命题。它的等价描述是,△内角和小于π。黎氏第Ⅳ公设:过直线L外一点A的所有直线,都与L相交。它的等价描述是,△内角和大于π。对于其它公理,了解它们是必要的。关联公理7:也叫结合(从属)公理。过A,B两点,有且至多有一直线L;直线上至少有二点,又至少有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A,B,C,必有且至多有一平面S;每一平面上至少有三点;如果直线的两点在平面S上,则该直线的每一点都在S上。顺序公理:也称次序公理。若C在A,B之间,则A,B,C三点共线,且C在B,A之间;对于A,B两点,至少存在点C,使C在A,B之间;在共线三点中,至多有一点在其余两点之间。6本节的五组公理,其内容与D.Hibert原文表示略有不同,但所表达的事实基本一致。本文侧重于其点、线、面的公理表达。7公理中的“点”应分别理解成“欧氏点,罗氏点,黎氏点”,“线”为“欧氏线,罗氏线,黎氏线”,“面”亦为“欧氏面,罗氏面,黎氏面”。并且规定,如果把球面作“黎氏平面”典型面,球面上大圆作“黎氏直线”,“点”在大圆上,且球面上的对径点是一个点,则关联公理就是黎氏关联公理。所以黎氏意义下的直线是封闭的。SSBD图1-1顺序公理与分隔公理黎氏分隔公理ACBACBCAACB欧氏/罗氏顺序公理4分隔公理8:若A,B,C为直线上任意三点,存在D,A,B点分隔C,D;若A,B分隔C,D,则B,A分隔C,D,C,D分隔A,B;共线四点A,B,C,D,则A,B分隔C,D,A,C分隔B,D,A,D分隔B,C,三种关系恰有一种关系成立;若A,B分隔C,D,A,D分隔B,E,A,B则分隔C,E。合同公理:也叫全合(全等)公理。若A,B为L上的点,A’是L’上的点,则在L’上A’的一侧,恰有点B’,使得AB=A’B’;若AB=A’B’,A”B”=A’B’,则AB=A”B”;若B在A,C之间,B’在A’,C’之间,并且有AB=A’B’,BC=B’C’,则AC=A’C’。运动合同公理:也叫等效公理。对两个几何体K、K’,通过运动变换F,可以由K’得到K,并且保持K、K’共有的特征性质不变。由合同或者运动合同公理,可导出:①自反性:AB=BA;②对称性:若AB=A’B’,则A’B’=AB;③传递性:若AB=A’B’,A’B’=A”B”,则AB=A”B”。同样,由顺序/分隔公理,可定义出:④反对称:AB=-BA;⑤非对称:AB-BA。以上公理的逻辑关系是:没有关联公理、顺序/分隔公理,就没有合同公理,也就不存在自反性、对称性及传递性;自反性、对称性,以非自反、反/非对称的存在为前提。决定非自反、反/非对称的因素,是关联公理和顺序/分隔公理。在同一构造空间里,满足非自反性、反/非对称性、传递性的几何关系,通常称为序关系9。三种不同的公理,构造了三种不同的序。三种序关系,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的几何。开放的序,代表欧氏或者罗氏几何10;封闭的序,则代表黎氏几何11。不同的几何,将导致不同的几何定理。比如,在欧氏、罗氏几何条件下,由顺序公理有反对称AB=-BA,于是如果CB,AC,则AB。而在黎氏条件下,由分隔公理,有非对称AB≠-BA或者反对称AB=-BA,如果是反对称AB=-BA,则CB,AC,一定有AB;如果是非对称AB≠-BA,则CB,AC,不一定是AB,而可能是BA。关于连续公理,则从略。1.3,数与形的统一考虑一个数序对(x,y),并引入坐标系{0;1,i};则这个数序对(x,y),可看成复平面上的一个点Z(x,y);这个点通过坐标关系,可构造一个数z=x·1+y·i;则有点Z与数z的对应关8“直线”上每一点都在平面S内,都具有相同的“面序”;在“直线”上诸点的“面序”都相同的基础上,比较该“直线”上诸点的序关系,是平面上顺序公理与分隔公理成立的前提条件。9满足自反性、对称性、传递性的几何关系,是一种等价关系,满足非自反性、反/非对称性、传递性的几何关系,是一种弱/强序。序有点序、线序、面序之分。10对于开放的点序,如果其线空间是平直的,则代表欧氏几何;如果其线空间是弯曲的,则代表罗氏几何。11封闭的序关系,与圆拓扑同构。而圆的内禀几何就是黎氏几何。图1-2运动合同过程K’→KBA0FA’0’B’5系Z(x,y).z=x·1+y·i.同时,Z的运动Z(x,y)→Z’(x+dx,y+dy),将构成线段ZZ’,并且有dz2=(dx·1+dy·i)2=dx2·12+2dxdy·1·i+dy2·i2.于是,有线段ZZ’与数dz2的对应关系ZZ’.dz2=dx2·12+2dxdy·1·i+dy2·i2.因为,数z、dz是基元(1,i)上的一个线性表示;数dz2是基元(1,i)的二次正定型;所以当1·i=0时,有dz2=(dx·1)2+(dy·i)2,它表示引入的坐标系为直角坐标系;数dz2的形式,则忠实地反映了直角ZOZ’的“勾股弦”关系;并且,这种“勾股弦”关系,在任何直角三角形中都严格成立。显然,dz2为线段ZZ’长度的平方,dz=|ZZ’|;(dx·1)2为线段ZO长度的平方,(dx·1)=|ZO|;(d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