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劳动力需求与供给分析一、劳动力需求二、劳动力供给2一、劳动力需求的基本概念(一)劳动力需求的含义及性质(二)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三)规模效应与替代效应(四)劳动力需求弹性31.含义: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佣的劳动量。劳动力需求是企业雇佣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2.性质:派生性需求生产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的不同性质:在产品市场上,需求来自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是所谓“直接”需求,即满足“效用”。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需求是来自厂商,满足“利润”的需求。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中派生出来的,因此被称为“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劳动的需求是一种生产要素需求。(一)劳动力需求的含义及性质4(二)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1、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微观因素1)企业生产规模2)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3)企业利润量4)时间长短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等等2、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宏观因素1)社会生产规模的大小2)国家的经济体制3)经济结构状况4)科学技术进步等等5(三)规模效应与替代效应规模效应:指在资本不变的情况下,工资一定的百分比变化而引起的就业量的百分比变化。工资率上升,成本增加上升,产品价格上升,总产量下降,劳动力需求下降——规模效应:生产规模缩减影响就业量;替代效应:指在产出不变的情况下,工资一定的百分比变化而引起的就业量的百分比变化。工资率上升,如资本价格不变,则资本替代劳动——替代效应。在影响劳动力需求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劳动力需求曲线是工资率的负斜率函数。6(四)劳动力需求弹性1)定义:是指当工资率变化一个百分率所引起的劳动需求变化的百分率的比值。公式:Ed=(△D/D)/(△W/W)Ed为劳动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D和△W分别是劳动需求数量L和工资率W的变动量。7劳动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的取值范围:Ed的取值范围Ed=00Ed1Ed=11Ed+∞Ed=+∞劳动需求曲线的特征完全缺乏弹性缺乏弹性单位弹性富有弹性完全富有弹性五种类型的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WELDCBAABCDE8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的企业劳动需求分析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的企业是指企业所处的产品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遵循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一、完全竞争下的短期劳动需求二、完全竞争下的长期劳动需求三、长期劳动需求曲线与短期劳动需求曲线的区别9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即在短期中,由于生产的其他要素,主要是厂房和机器、设备不可变动,惟一可变的是劳动力投入。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最初劳动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当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10一、完全竞争下的短期劳动需求1.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利润最大化,即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即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和“边际成本”即劳动价格相等。公式表示为:VMP=W图形表示为:W0L0VMP=P·MP=dWL011QAPMPLTPAP=Q/LMP=△Q/△L边际产量递增,总产量增加平均产量增加边际产量递减,总产量增加平均产量减少总产量减少平均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为负APMPAPMP0AP=Q/LMP=⊿Q/⊿L边际产量和总产量的关系:MP0,TP;MP0,TP;MP=0,TPMAX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的关系:MPAP,AP;MPAP,AP;MP=AP,AP=MAX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如技术要素不变,增加某一要素的投入量(劳动或者资本),产量的增加量递减。(1)三条曲线都是先增后减(2)平均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的交点为平均产量曲线的最大值。相交之前,APMP;相交之后,APMP。(3)当MP=0时,总产量取得极大值。122.完全竞争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完全竞争企业对劳动地需求量L与劳动价格W之间的关系。单个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与其边际产品价值(VMP)曲线重合,并且向右下方倾斜。W0L0VMP=P·MP=W=dWL0劳动需求曲线与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133.完全竞争市场的劳动需求曲线:整个市场的劳动需求曲线可以看成是所有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的简单水平加总。该曲线仍然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但比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要陡峭。14利润最大化(1)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边际调整准则:如果企业从出售一个单位的额外产出中所获得的额外收益(MR)超过生产这一单位产出所带来的额外成本(MC),厂商就会愿意将其产出扩大一个单位。相反就减少产出。15利润最大化(2)企业劳动力调整的类似原则:①如果从增加一个单位劳动力的投入所获得的收入超过其费用,那么就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力;②如果从增加一个单位劳动力的投入所获得的收入少于其费用,那么就减少劳动力的投入;③如果从增加一个单位劳动力的投入所获得的收入正好等于其费用,那么不改变劳动力的投入是最好的做法。16二、劳动力供给1、劳动力供给概述2、劳动力供给行为分析171、劳动力供给概述(1)劳动参与率与工作时间的变化趋势(2)工作决策理论(3)劳动力供给及其工资弹性(4)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5)人口对劳动力供给影响18(1)劳动参与率与工作时间的变化趋势劳动参与率:有工作者和正在寻找工作者占相应人口的百分比今日劳动力市场最明显的变化:a.妇女(尤其是已婚妇女)参加社会工作的数量剧增;b.男性成年人是稳定的高水平劳动力供给的主体19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第一,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第二,社会保障等制度的完善程度。第三,性别对劳动力参与率有重要影响。第四,宏观经济状况。第五,人口的年龄构成。20(2)工作决策理论劳动力供给可以从不同种角度来加以分析,比如其一方法是集中研究不同工资率下劳动者愿意工作多少时间,即建立一条个人劳动供给曲线;此外也可以从一个人是否愿意提供市场劳动的角度来加以研究,即劳动力参与率的问题。在本节中,着重利用一个简单模型来考察人们怎样决定工作多少时间,以推导个人劳动供给曲线,在此基础上推导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21劳动和闲暇劳动供给涉及劳动者对其拥有的既定时间资源的分配。除去睡眠时间,约为一天16个小时。用其中的H表示劳动者用于消费活动的时间,则剩余的时间代表劳动者的劳动供给量,因此劳动供给问题就看成劳动者如何分配其固定的时间资源,即在闲暇和劳动供给两种用途上的分配。闲暇被看作成一种商品,可以直接增加劳动者的效用,劳动则可以带来收入,通过收入用于消费再增加劳动者的效用。22偏好和无差异曲线偏好代表了消费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喜好程度)对某种商品相对其他商品的心理愿望强度。从性质上说属于主观的东西,受到许多与个人种族、社会经济地位、职业以及个人性格等因素的影响。23现在假定消费者必须在以下两种商品之间进行排序和选择:“闲暇”和劳动进而赚得收入。由于两者正如上面分析,都能为劳动者带来效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相互替代:即消费者被迫放弃一些收入,获得闲暇时间的增多,这种时间的增加恰好可以替代这部分失去的收入,并能保持原有的总效用不变。事实上,消费者常有不同的闲暇与收入的组合,这些组合能够给他们带来相同的满足程度。24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就是指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或效用的所有闲暇和收入的组合点的轨迹。Y(收入)H01225其有以下特征:(前提条件:消费者是理性的)第一、无差异曲线具有负的斜率。原因就是闲暇与劳动之间为替代性第二、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这种凸形的无差异曲线反映了闲暇与收入相互替代的边际替代率递减的性质。所谓的边际替代率衡量的是消费者愿意用一定收入交换一单位闲暇的比例。可以用任意点的斜率(为负)来表示。26第三、存在着一个无差异曲线组合图,在该组合图中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具有更高的效用。第四、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不会相交。第五、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无差异曲线具有不同的形状。27YHIAIB0L1L2如下图所示,两个无差异曲线形状不同,它们分别代表两个消费者对闲暇和收入的态度不同,对于A,区县较为平坦,B较为陡峭,表明A消费者要比B消费者更重视收入,或者说更重视工作。28而上种的偏好上的差异大致来源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人性格的差异。A可能是天性喜欢工作的人,即为工作型的人,B为闲暇型的人。第二,工作类型的差异。B的工作可能更为一项不满意的工作,而A的工作为一项愉悦的工作。第三,闲暇的相对价值不同。消费者B利用闲暇的价值更大,比如上学或照看孩子等。29个人劳动供给曲线个人劳动供给曲线代表了工资率与个人供给市场的劳动时数之间的关系。经济学理论里,假设认为劳动供给曲线很可能是一条既包含有正斜率部分又包含有负斜率部分的曲线,通常称为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的劳动供给曲线在工资率较低时有正的斜率,在工资率较高时有负的斜率。30这种向后弯的劳动供给曲线隐含的假定就是,在低工资率下,劳动者希望额外增加收入的愿望很大以至于替代效应超过了收入效应,然而当工资率超过某一数值以后,劳动者的收入足够高以至于他对更高工资率的反映是愿意购买更多的闲暇而减少工作时数,即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用一般语言来说:当工资的提高使人们富足到一定程度以后,人们会更加珍视闲暇。31WLO32(3)劳动力供给及其工资弹性劳动力供给的概念所谓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劳动力供给价格劳动力供给者提供一定量劳动时间所愿意接受的工资率称之为劳动力供给价格。33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设Es为劳动力供给弹性,ΔS/S表示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ΔW/W表示工Es=ΔS/SΔW/W34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五类:①供给无弹性,即Es=0,如图A。②供给有无限弹性,即Es→∞,如图B。③单位供给弹性,即Es=1,如图C。④供给富有弹性,即Es>1,如图D。⑤供给缺乏弹性,即Es<1,如图E。OWLECADB35(4)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附加性劳动力假说悲观性劳动力假说(5)人口对劳动力供给影响非劳动年龄人口受人雇佣自我雇佣就业人口失业人口劳动力人口不在劳动力人口劳动年龄人口总人口注:1。劳动年龄人口:16-60周岁的人口。2。不在劳动力人口:军人、在校学生、家务劳动者、退休和因病退职人员、丧失劳动能力人员、服刑犯人、不愿工作的人、在家庭农场和家庭企业每周工作少于15个小时的人员。3。失业:在调查前4周内曾努力寻求工作且适于工作却没有工作的人。37(5)人口对劳动力供给影响⑴人口规模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基础性的影响、长期性的影响、人口惯性⑵人口的自然结构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性别构成、年龄构成、民族构成(如:美国中年黑人男子劳动参与率只有83.4%,而白人男子为92.5%)⑶劳动者身体条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⑷其他因素382、劳动力供给行为分析当其他职业市场的工资率不变,则某一个特定职业市场的劳动力供给与该市场现行工资率具有正相关的关系;当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职业市场的价格或工资率发生变化,则将引起供给曲线逆向移动——工资↑,供给↓。当某个企业支付的工资低于其他企业,它将会失去所有的求职者。39三、劳动力市场与失业1、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一些基本定义2、失业及其类型3、失业的衡量4、失业的负面影响401、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一些基本定义劳动力指在人口总体中年龄在16周岁以上的,正在就业的,积极谋求就业的或暂时被解聘等候重新招用的人口总数符合劳动年龄人口构成劳动力群体非劳动力群体就业者失业者41具体包括:16周岁以上在各类学校毕业或肄业的学生中,初次寻找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者;企业宣告破产后尚未找到工作的人员;被企业终止、解除劳动合同或辞退后,尚未找到工作的人员;辞去原单位后尚未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