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国际贸易理论的组成:1、传统的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一般由富国提出,主张自由贸易理论,认为贸易能给参加国带来利益,促进经济发展。该部分的理论又可细分成宏观与微观两部分,宏观部分到目前仍不能形成系统的学说,因此主要的理论学习集中在微观理论部分。微观理论主要有:绝对优势论、比较优势论、机会成本论、相互需求论、要素禀赋论、里昂惕夫之谜等。2、保护贸易理论一般是由贸易劣势国主张,这些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对经济发达国有利,对经济落后国会产生阻碍发展的不良后果。主要理论有:保护关税论、保护幼稚工业论、对外贸易乘数论、中心—外围论等。2第一节重商主义对外贸易学说一、重商主义及其对外贸易学说1、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是资本主义早期的国际贸易理论,重商主义所重的“商”是对外经商,其学说是对外贸易学说,但它并不是一个正式的思想学派。2、重商主义的产生与发展⑴重商主义于15世纪产生,全盛于16世纪及17世纪上半叶,它最早产生于意大利,后在英、法两国得到发展。⑵早期的重商主义代表学说——货币差额论主张禁止金银外流,在贸易上少买多卖,甚至只卖不买,实质是防止货币外流的外贸政策。3⑶晚期的重商主义外贸学说——贸易差额论反对早期的观点,认为那样会阻碍贸易交流,因而主张外贸富国,提倡保持贸易顺差。3、重商主义的思想主张⑴理论学说:货币是一国财富的根本,一切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积累财富,而获取财富的途径是外贸顺差;⑵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活动,鼓励商品输出、限制商品输入,追求贸易顺差。二、重商主义贸易政策1、货币政策2、对外贸易垄断政策43、奖出限入政策4、保护关税政策5、发展航运业政策6、发展本国工业政策三、理论评价重商主义的核心思想是世界资源的静态观,即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游戏”,一方获利是建立在另一方的损失之上。因为他们只把货币当作财富而没有将通过分工和贸易所获得的财富包括在财富之内。重商主义具有的积极意义:①具有历史进步意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了最初的考察;②指出贸易富国;③认识到货币具资本职能;④政策上提供了关于国家干预外贸的一系列主张。5法国的重农学派的主要观点•1、认为对外贸易不是财富的源泉,农业才是财富的惟一源泉;•2、主张自由贸易;•3、主张发展农业经济•“交换等价性”学说是重农学派的出发点。重农主义者认为,贸易只能是等价交换,卖方在出售商品获得金银货币时,所握有的价值总额并不能有丝豪增加。创始人魁奈甚至认为贸易顺差是有害的,他认为货币除作为流通手段外,别无多大用处。出超是以各种有用的货物来换取用处不大的货币,实非富国良策。“对外贸易本身只是一国的权宜之计。”•重农主义者认为,农业是财富的惟一源泉,只有资本主义经营的农业才能增加财富。因为农业能增加“净产品”,工业只不过改变使用价值的物质形态或重新进行结合,不能产生“净产品”,因而不能增加财富。自由贸易是繁荣经济,富国利民的重要途径。唯有自由贸易才能保证农产品获得“善价”,促进净产品增加,使国家致富。6第二节绝对优势论亚当.斯密一、基本假设:(1)两个国家和两种可贸易产品。(2)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3)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异。(4)给定生产要素(劳动)供给。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5)规模报酬不变。(6)完全竞争市场。各国生产的产品价格都等于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无经济利润。(7)无运输成本。(8)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7表3-1美国和英国的劳动生产率美国英国小麦(吨/年人)61玉米(吨/年人)45美国英国小麦(吨)600100玉米(吨)400500表3-2美国和英国每年拥有的产品状况二、绝对优势论主要论点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2、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3、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三、绝对优势论的贸易模式现假设英美两国具有相同的劳动人数100人,如果两国都只生产小麦和玉米,设美国为小麦6吨/年人、玉米4吨/年人,英国为小麦1吨/年人、玉米5吨/年人。8亚当.斯密(AdamsSmith,1723-1790)个人简历•亚当·斯密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他于1723年出生在苏格兰的克科底,青年时就读于牛津大学。1751年到1764年在格斯哥大学担任哲学教授。在此期间发表了他的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确立了他在知识界的威望。但是他的不朽名声主要在于他在1776年发表的伟大著作《国家康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该书一举成功,使他在余生中享受着荣誉和爱戴。他于1776年在克科底去逝。斯密一生未娶,没有子女。亚当·斯密并不是经济学说的最早开拓者,他最著名的思想中有许多也并非新颖独特,但是他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经济学说,为该领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完全可以说《国富论》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该书的伟大成就之一是摒弃了许多过去的错误概念。斯密驳斥了旧的重商学说。这种学说片面强调国家贮备大量金币的重要性。他否决了重农主义者的土地是价值的主要来源的观点,提出了劳动的基本重要性。斯密重点强调劳动分工会引起生产的大量增长,抨击了阻碍工业发展的一整套腐朽的、武断的政治限制。《国富论》的中心思想是看起来似乎杂乱无章的自由市场实际上是个自行调整机制,自动倾向于生产社会最迫切需要的货品种类的数量。例如,如果某种需要的产品供应短缺,其价格自然上升,价格上升会使生产商获得较高的利润,由于利润高,其他生产商也想要生产这种产品。生产增加的结果会缓和原来的供应短缺,而且随着各个生产商之间的竞争,供应增长会使商品的价格降到“自然价格”即其生产成本。谁都不是有目的地通过消除短缺来帮助社会,但是问题却解决了。用斯密的话来说,每个人“只想得到自己的利益”,但是又好象“被一只无形的手牵着去实现一种他根本无意要实现的目的,……他们促进社会的利益,其效果往往比他们真正想要实现的还要好。”(《国富论》,第四卷第二章)9亚当.斯密(1723-1790)生平简历•但是如果自由竞争受到阻障,那只“无形的手”就不会把工作做得恰到好处。因而斯密相信自由贸易,为坚决反对高关税而申辩。事实上他坚决反对政府对商业和自由市场的干涉。他声言这样的干涉几乎总要降低经济效率,最终使公众付出较高的代价。斯密虽然没有发明“放任政策”这个术语,但是他为建立这个概念所做的工作比任何其他人都多。有些人认为亚当·斯密只不过是一位商业利益的辩护士,但是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他经常反复用最强烈的言辞痛斥垄断商的活动,坚决要求将其消灭。斯密对现实的商业活动的认识也并非天真幼稚。《国富论》中记有这样一个典型观察:“同行人很少聚会,但是他们会谈不是策划出一个对付公众的阴谋就是炮制出一个掩人耳目提高物价的计划。”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体系结构严密,论证有力,使经济思想学派在几十年内就被抛弃了。实际上亚当·斯密把他们所有的优点都吸入进了自己的体系,同时也系统地披露了他们的缺点。斯密的接班人,包括象托马斯·马尔萨斯和大卫·李嘉图这样著名的经济学家对他的体系进行了精心的充实和修正(没有改变基本纲要),今天被称为经典经济学体系。虽然现代经济学说又增加了新的概念和方法,但这些大体说来是经典经济学的自然产物。在一定意义上来说,甚至卡尔·马克思的经济学说(自然不是他的政治学说)都可以看作是经典经济学说的继续。在《国富论》中,斯密在一定程度上预见到了马尔萨斯人口过剩的观点。虽然李嘉图和卡尔·马克思都坚持认为人口负担会阻碍工资高出维持生计的水平(所谓的“工资钢铁定律”),但是斯密指出在增加生产的情况下工资就会增长。事实已经十分清楚地表明斯密在这一点上正确,而李嘉图和马克思是错的。除了斯密观点的正确性及对后来理论家的影响之外就是他对立法和政府政策的影响。《国富论》一书技巧高超,文笔清晰,拥有广泛的读者。斯密反对政府干涉商业和商业事务、赞成低关税和自由贸易的观点在整个十九世纪对政府政策都有决定性的影响。事实上他对这些政策的影响今天人们仍能感觉出来。自从斯密以来经济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致他的一些思想已被搁置一边,因而人们容易低估他的重要性。但实际上他是使经济学说成为一门系统科学的主要创立人,因而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主要人物。10表3-3分工前美国和英国每年生产(消费)的产品状况美国英国小麦(吨)6吨×50人=3001吨×50人=50玉米(吨)4吨×50人=2005吨×50人=250美国英国小麦(吨)6×100=600玉米(吨)5×100=500美国英国小麦(吨)380220玉米(吨)220280表3-5贸易后美国和英国每年消费的产品状况(按1﹕1比例交换)表3-4分工后美国和英国每年生产和产品状况11四、生产和贸易模式绝对优势的衡量有两种办法:(1)用劳动生产率,即用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来衡量:LQj(2)用生产成本,即用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的要素投入数量来衡量:jLjQLa=12小麦布劳动力(人)产量(吨)劳动力(人)产量(匹)法国1005010020英国150505020合计25010015040表3-6法国和英国的生产可能性小麦(人均产量)布(人均产量)法国0.50.2英国0.330.4表3-7法国和英国的劳动生产率(Qj/L)小麦布法国25英国32.5表3-8法国和英国的生产成本(aLj)13小麦布劳动力(人)产量(吨)劳动力(人)产量(匹)法国英国20010020080合计20010020080表3-9法国与英国开展国际分工后小麦(吨)布(匹)法国英国50505030合计10080表3-10法国与英国开展国际贸易后14五、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1、进步性⑴其理论成为发展资本主义有力的理论工具起过进步作用;⑵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首次论证了国际贸易是一种“双赢博弈”,比重商主义有进步;⑶仍有一些现实意义。2、局限性只能说明国际贸易的一个特殊情况,不能解释全部。在现实中,有的国家可能没有任何产品处于绝对有利的地位,这些国家如何进行贸易该理论无法解释。15第三节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1772-1823)一、比较优势理论的产生1815年英国政府推行《谷物法》,维护地主阶级,伤害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1817年大卫·李嘉图发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建立以自由贸易为前题的比较优势理论,为工业资产阶级的斗争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二、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前提(世界永恒不变)1、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2、自由贸易;3、劳动在国内可以自由流动,但两国之间不能自由流动;16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1772-1823)生平简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生于犹太人家庭,父亲为证券交易所经纪人。12岁到荷兰商业学校学习,14岁随父从事证券交易。1793年独立开展证券交易活动,25岁时拥有200万英镑财产,随后钻研数学、物理学。1799年读亚当·斯密《国富论》后开始研究经济问题,参加了当时关于黄金价格和谷物法的讨论,1817年发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9年选为下议院议员。李嘉图以边沁的功利主义为出发点,建立起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分配论为中心的理论体系。他继承了斯密理论中的科学因素,坚持商品价值由生产中所耗费的劳动决定的原理,并批评了斯密价值论中的错误。他提出决定价值的劳动是社会必要劳动,决定商品价值的不仅有活劳动,还有投在生产资料中的劳动。他认为全部价值由劳动产生,并在3个阶级间分配:工资由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利润是工资以上的余额,地租是工资和利润以上的余额。由此说明了工资和利润、利润和地租的对立,从而实际上揭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对立。他还论述了货币流通量的规律、对外贸易中的比较成本学说等。但他把资本主义制度看作永恒的,只注意经济范畴的数量关系,在方法论上又有形而上学的缺陷,因而不能在价值规律基础上说明资本和劳动的交换、等量资本获等量利润等,这两大难题最终导致李嘉图理论体系的解体。他的理论达到资产阶级界限内的高峰,对后来的经济思想有重大影响。174、每种产品的国内生产成本都

1 / 6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