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生产与成本理论(第一至三节)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章生产和成本理论一、生产要素生产就是把投入变成产出的过程。企业的生产就是对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加工以制成产品的行为。第一节生产和成本理论的基本概念生产要素指企业为生产所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1)劳动(L):生产中人的一切体力和智力的支出。(3)土地(N):自然界一切可以利用的物质资源。(2)资本(K):生产中所使用的资金(含实物形态)。(4)企业家才能(E):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才能。生产要素二、生产函数1.生产函数的含义生产函数是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其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一般形式为:Q=f(L、N、K、E)一般把劳动与企业家才能合并为劳动因素,把资本和土地合并为资本因素,则:Q=f(L、K)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Q——产量L——劳动的投入量K——资本的投入量A,为三个参数,A=1.01,α约为0.75,β约为0.25,1三、成本成本又称生产费用,是企业进行生产与经营的各种货币支出。1.区分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会计成本是作为成本项目记入会计账的费用。包括厂商在生产经营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货币支出,例支付给个人的工资、利息、购买原材料、动力等方面的支出。一般认为会计成本就是显成本。机会成本是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机会成本例如,一笔资金投向的决策,只能用于以下一个项目可选项目:办加工厂办养殖场做期货放贷预期收益:100万120万150万90万选择办加工厂的机会成本是150万元。选择做期货的机会成本是120万元。1.机会成本是观念上的成本或损失。它不是实际支出的费用,而是失去的一种盈利的可能性。2.机会成本是所放弃的若干用途中的最高收入。理解机会成本3.机会成本是一种资源或生产要素在使用上可供替换的价值。经济成本=会计成本+机会成本(经济成本包括所有显成本与隐成本之和)经济利润=总收益-会计成本-机会成本企业利润最大化,指的是经济利润最大化。财务分析使用会计成本,经济分析使用机会成本理解机会成本3.总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1)总成本TC(TotalCost)生产一定量的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TC=f(Q)(2)平均成本AC(AverageCost)平均每单位产品所分摊的成本,它等于总成本与产量之比。TCQAC=(3)边际成本MC(MarginalCost)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MC=∆TC∆Q(1)不变(固定)成本FC(FixedCost)是指不随产量增加而变动的成本。例折旧费。(2)可变成本VC(VariableCost)是指随着产量增减而变动的成本。例原材料费。4.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C0QCQ0固定成本曲线可变成本曲线FCVC四、收益1.总收益TR(TotalRevenue)——企业销售一定量的产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TR=P·Q2.平均收益AR(AverageRevenue)——企业销售每一单位产品平均所得到的收入。AR=TR/Q3.边际收益MR(MarginalRevenue)——企业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销售收入。MR=∆TR/∆Q收益是指厂商的销售收入。收益并不等于经济利润。●利润π,一般是经济利润(又称超额利润)——是企业的总收益与总成本的差额。π=TR-TC五、利润●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即:MR=MC二、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一、短期与长期理论“长期”是一切生产要素都可以调整的时期。长期内所有生产要素都可改变,没有固定投入与可变投入之分。“短期”是企业不能全部调整所有生产要素投入的时期。短期内生产要素的投入分为:固定投入——在短期内不能改变,例厂房、土地等。可变投入——在短期内可以改变,例原料、工人等。短期生产函数和长期生产函数根据短期、长期理论,相应地把厂商的生产函数划分为短期生产函数和长期生产函数。以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考察短期生产理论;以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考察短期生产理论。1.总产量TP(TotalProduct)总产量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的最大产量。●考察劳动和资本两个生产要素,则TP=f(L,K)●只考察劳动这一个可变生产要素,把资本作为固定因素分析,则TPL=f(L,K0)TPL——由劳动变化决定的总产量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含义2.平均产量AP(AverageProduct)平均产量是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如果研究劳动因素的平均产量,则用APL表示:平均产量反映出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水平.APL=TPLL3.边际产量MP(MarginalProduct)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如果研究劳动因素的边际产量,则用MPL表示:MPL=∆TPL∆LdTPdL=三、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曲线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1.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的基本形状●三者都是先向右上方倾斜,后向右下方倾斜。●TPL先以递增的速度增加,到达拐点N后转为递减增长。●经济含义:在劳动投入增加的初期,三者都是递增的,到达一定程度后,随着劳动量的继续增加,它们又分别开始递减。●递减的顺序依次是:MPL——APL——TPL●边际产量曲线递减时穿过横轴,可以为负值。2.总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当边际产量在上升阶段时,总产量处于递增增长阶段;当边际产量在下降阶段,但MP>0时,总产量处于递减增长阶段;只要MP为正值,TP总是增加的。当边际产量为0的时候,总产量达到极大值;当边际产量为负值的时候,总产量下降。3.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MP>AP),平均产量增加、呈上升趋势;当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MP<AP),平均产量减少、呈下降趋势;当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时(MP=AP),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理解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只要边际量大于平均量,边际量就把平均量往上拉,即提升平均量。只要边际量小于平均量,边际量就把平均量往下拉,即降低平均量。四、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量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超过一定的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理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其核心是:先增后减注意:(1)其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2)要保持“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固定不变”理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原因●可变要素与固定要素之间要有合适的比例,例如工人与设备。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由少到多、不断增加,二者之间的比例在发生变化。●在初期投入阶段,可变要素投入量过少,产量低。随着其增加,可变要素与固定要素之间的比例趋于合理,MP与TP递增。比例配合达到最优时,MP达到最大。●如果继续投入可变要素而其他要素不变,则可变要素过多,比例失衡,MP递减。五、生产的三个阶段第Ⅰ阶段:平均产量始终是上升的,且达到最大值;边际产量上升也已经达到了最大值,且MP始终大于AP,TP始终是增加的。第Ⅲ阶段:平均产量继续下降;边际产量下降为负值,总产量也呈现下降趋势。第Ⅱ阶段:企业可以得到由于第Ⅰ阶段增加可变要素投入所带来的全部好处,又可以避免将可变要素投入增加到第Ⅲ阶段而带来的不利影响。生产的第Ⅱ阶段第Ⅱ阶段是生产的合理阶段。第三节两种生产要素投入的最佳组合一、等产量曲线1.等产量曲线的含义与特征等产量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它是表示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生产等量产品的两种要素组合表组合方式资本(K)劳动(L)产量(Q)A61100B32100C23100D16100等产量曲线上任何一点(K、L)的不同数量的组合,都可以生产出相等的产量。L632KABCD011236等产量曲线Q=100等产量曲线的特征(1)等产量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L63KABCD011236(2)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曲线,不同的等产量曲线代表不同的产量水平。等产量曲线的特征等产量曲线群等产量曲线的错误画法(3)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能相交。等产量曲线的特征4.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这是由边际技术替代率决定的。等产量曲线的特征1.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含义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LK2.边际技术替代率对于任意一条给定的等产量曲线,当用劳动投入去替代资本投入时,由增加劳动投入量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和由减少资本量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减少量必定是相等的。公式也可以写为: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公式3.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变动情况ΔKΔLMRTSLK=ΔK/ΔLA——B313B——C111C——D130.33组合方式资本(K)劳动(L)产量(Q)A61100B32100C23100D16100边际技术替代率表等产量线上所有各点劳动和资本的组合都可以生产出相同的产量,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任选其中的一种组合来进行生产。有些劳动与资本的组合是不经济的。等产量线包含有负斜率和正斜率的线段。分别做出等产量线的水平和垂直切线,分别切于A、B两点。AB之间是负斜率,A、B之外均为正斜率。3.生产的经济区域L034A●B●K68Q1=100A、B点是生产有效和无效的分界点Q1=100KL0●AB●垂直切线水平切线理解生产的经济区域在等产量线的正斜率段,当K增加时,还必须同时增加L,才能保持Q=100的产量,显然正斜率段上的任何一点组合的生产都是不经济的。每条等产量线上都有正、负斜率的分界点。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得到两条曲线A与B,称为脊线。脊线以外的等产量线,斜率为正值,企业要获取同等产出,必须投入更多的生产要素。在脊线之外的区域,两种生产要素的替代是不可能的。KKL0BAQ1Q2Q3●A1●A2●A3B1●B2●B3●脊线与生产经济区脊线是生产经济区与非经济区的分界线,它界定了有效生产和无效生产的范围。脊线之间包括的区域,斜率为负值,企业要获取同等产出,在增加一种要素投入时可以减少另一种要素的投入,因而成为生产经济区。在这个区域里,两种生产要素的替代是有效的。理解脊线1.等成本线(企业预算线)的含义及图形等成本线是指在生产要素价格与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所形成的曲线。等成本线表明了厂商进行生产的限制条件,既它所购买的生产要素所花费的钱既不能大于或小于企业所拥有的货币成本,大于货币成本是无法实现的,小于货币成本又无法实现产量最大化。C=PL·L+PK·K即:二、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K=CPk–PLPk·L等成本曲线K=CPk–PLPk·L直线的斜率:–PL/PKKL0C/PK●C/PL●●M●N●惟有等成本线上的任何一点,才表示用既定的全部成本能刚好购买到的资本和劳动的组合。2.等成本线的移动(1)C不变,两种要素价格同比变动——成本线平移C改变,两种要素价格不变——成本线平移KL0纵轴截距C/PK横轴截距C/PL发生等量变动。(2)C不变,一种要素价格变动——成本线旋转C与PK不变,PL变动C与PL不变,PK变动L1LC/PKC/PK1C/PK2C/PK3C/PLC/PL1C/PL2C/PL33.生产要素最佳组合的选择生产要素佳组合的实现●EC●D●ABMNKLQ2Q3Q10(1)成本一定,产量最大(2)产量一定,成本最小●EMNKLQ00C3C2C1厂商的目标是获得Q0的产量,成本支出可以选择。在许多条成本线里必有一条与等产量线相切。ABE均在等

1 / 6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