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讲教师如何撰写研究报告(1)闸北区教师进修学院科研室朱慧纺撰写研究报告可能是件令不少教师感到头疼和畏惧的事情。而事实上,撰写研究报告正是艰辛的教育科研进入收获,苦尽甘来的重要时刻,如何才能在撰写研究报告时不断体验教育研究收获的喜悦而不是陷入总结的苦恼,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把握与实践。一、正确认识教师撰写研究报告(一)正确认识何为研究报告研究报告是研究者在课题研究结束后,呈现科研课题研究过程,客观、全面、实事求是地梳理、总结研究结果的书面形式。教师的研究报告应具有以下特征:1、研究报告是“做”出来而非写出来有些教师认为教育科研就是写文章,做得好不如写得好。为此,有些教师在某些需要的时候,即兴查找一些资料拼凑成研究报告,或捉刀代笔,请人写一篇研究报告。对此,先不论其在根本上违背了科学的精神,事实上其也是不可能具有质量内涵的。叶澜老师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整个研究过程是按科研的要求开展的,那么,撰写研究报告时遇到的主要问题不是在内容上,而是在内容的选择、组织以及表述上。因此,教师一篇有质量的研究报告必然是建立在精心设计、改进行为、付诸实践、不断反思的研究过程之后的。研究报告不是人为主观的追求,而应是教育科研工作的“水到渠成”。正如一位一线教师总结自己撰写研究报告体会时所说:“要敢于把想好的做出来,把做好的写出来。”2、研究报告是客观与实事求是的反映有些教师认为唯有获得预期的研究效果才是成功的教育科研。为此,有些教师撰写报告写成效,只写正面的忽略负面的。有的甚至任意更改效果测试的数据。有一位多次参加教育科研成果评审的领导曾提出疑问,为什么每一个教育实验后的数据都是明显优于前测的,难道就没有教育实验效果不明显或没有效果的吗?事实上,教育探索性质的教育科研是不可能没有曲折或失误的。教育科研探索的是教育的客观规律性认识,并以此指导教育实践,因此研究报告容不得一丝的造假与半点的马虎。即使研究暂时没有达到预期的成效,我们也可以通过深入的分2析研究,发现内在的原因,同样可以获得研究的结果,接近教育规律,同样具有指导教育实践的价值。3、研究报告的类型是由研究的方法决定的研究报告有多种类型。教师常写的有观察报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叙事研究报告、案例研究报告、个案研究报告、经验总结等。写什么类型的研究报告并不是撰写研究报告时才决定的,而是在设计课题研究方法时就决定了的。因此必须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和教师研究的擅长,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依据运用研究方法获取的研究资料撰写相应类型的研究报告,就好比什么样的食材烹调什么样的菜肴一样,不可随心所欲。4、研究报告总结的是教师自己的理论教师的研究报告应运用教师自己的“话语”系统反映原汁原味的教育教学实践探索的成果。而目前教师研究的研究报告中套理论的问题比较突出。其可能是两种原因,一种是新接触科研的老师,不知道如何总结,就只有套理论。另一种是,到了经验总结的时候,教师们想如果只是表达自己的大白话,担心研究成果层次太低,于是就套上一些理论。他们总嫌自己的研究小,这是对自己的研究成果缺乏自信。缺乏自信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主观原因是能力不足,深入浅出的表达实际上要比引经据典更难,要藏拙只好套上理论包装;客观原因是“实话实说”的表达方式还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还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许多教师会把研究报告与教育论文混为一谈,实际上两者有很大的区别。研究报告与教育论文的比较研究报告教育论文历程相似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选论点→找论据→做论证各有侧重强调过程、求全,是对未知的探索。强调结果、求精,是对已知的整合。要有统筹规划(设计研究方案),研究成果包含研究报告及有关研究的支撑性材料只是隐含计划(腹稿),是对研究报告的精加工(浓缩或重结晶),也可能是对某一方面的阐述.研究报告内容较丰富,包括研究的整个过程、方法和成效等,较多地凭借事实和数据说话。教育论文较为简洁精炼,主要表达一项研究中最主要、最精彩和最具创新性的内容,带有较多推理成分。3(二)正确认识为何撰写研究报告教师只有了解了撰写研究报告的诸多价值,才能产生努力撰写研究报告的强大内驱力,有可能去克服撰写研究报告时遇到的各种困难。1、研究报告是对研究的全面总结撰写研究报告促使研究者对研究过程进行全面的回顾,对研究思路进行系统的梳理,对研究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对研究的结果进行总结与提炼,有利于掌握研究的得失,使长期艰辛的教育实践探索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不致因研究报告没有撰写或撰写的质量低下而使研究功亏一匮。2、交流、分享教育科研成果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书面形式的研究报告是教育科研成果重要的传播形式。它方便书籍、报刊、网络等媒介进行传播,有助于在更大的范围内同行间进行交流与分享。一方面,研究者通过说明研究什么、如何研究以及研究结果及其研究价值使其他的研究者能够在这一基础上与其进行对话,交流不同的看法,促进学术发展。另一方面,研究者在其研究过程中创造出新的方法,开拓出新领域,研究成果就可能成为他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或参考,发挥教育科研成果的辐射、共享作用。3、研究报告显示和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撰写研究报告的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过程;是教师提高分析、综合、提炼、概括能力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的过程。近年来,我国不少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成为教育、教学的人才,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这不仅与他们多年辛勤探索,积极从事教育科研和强烈的事业心等有关,也与他们善于总结自己教育、教学经验或科研成果有一定的关系。有人曾梳理过当前的一些“名师”,发现这些人都做过课题研究,独立的有,参与式的也有。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的发展要达到较高水平,需要把工作式的思维转向研究式的思维。曾被国家教委命名为青年教育家的魏书生谈自己从事教育科研的体会:“手头要经常有一两篇文章写着”,“手头经常有些文章写着,看来的东西记得也比较深刻。”4、便于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一篇有一定质量的研究报告,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了一个教师的教育理论、科研能力和专业水平;综合反映了其教育科研成果和教学经验的水平、价值,以及治学作风。科研道德、文字表达能力等。教师的研究报告可以通过参加不同4层面的教育科研成果评奖,从而获得相应专业学术的鉴定与奖励。在当前教师职称评定时,研究报告已成为一项必要内容与条件。有关教师职称评定的政策条文中还明确规定了研究报告的数量和质量评价等级,发表的情况等。二、教师如何撰写研究报告研究报告没有统一和固定的格式,但我们可以通过对撰写研究报告的步骤、研究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撰写方法的了解,初步掌握撰写研究报告的技巧。(一)撰写研究报告的步骤研究报告从构思到写出比较有质量的全文,其间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1、收集、整理、筛选研究资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写好研究报告,必须有充足的素材。研究过程中研究资料的积累,对课题研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研究资料不仅对研究过程的实施有记实作用和指导作用,而且是研究总结阶段不可或缺的材料,是课题研究收获最终成果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撰写研究报告之前,必须广泛地收集在研究过程中积累的各种资料,并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提取有价值的材料。(1)收集哪些研究资料①与课题研究密切相关的理论、经验,以及国内外同类研究的现状;②记录本项研究进程的重要文字材料(如《研究方案》、每学期执行计划和工作小结、重要教育活动纪实、重要研讨会议的记录等);③反映教育效果的各类材料(如调查、测验、观察所使用的工具和获得的数据,典型事件、典型人物的纪实,反映教育效果的学生作品,家长对课题研究的反馈信息,媒体对课题研究的报道与评论等);④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如《文献综述》、《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撰写的教育案例、教育随笔、经验总结、教育论文,校内外合作编写的“校本教材”等);⑤记录研究过程的照片、录音、录像等音像资料。(2)如何筛选资料①选材必须紧紧围绕研究主题。选取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和有说服力的可靠材料,准确把握材料的质量和数量。②选择客观、准确、真实的材料。材料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深入浅出5的分析、推理、论证,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③选取生动新颖、有现实意义的材料。2、拟定写作框架材料筛选后,经过深思熟虑,酝酿一个围绕研究主题、比较详细的撰写框架。教育研究报告虽没有统一的格式,但基本结构是一致的,包括:课题提出的目的、意义;课题研究的过程、方法;研究结果的整理与分析;有关问题的讨论及相关的建议等。3、撰写研究报告撰写研究报告要抓住重点、关键、典型事例和数据来说明所研究的问题。要注意以下问题:(1)论证要以事实为依据。(2)观点或材料应有序呈现。(3)语言要精确,文字要通俗。(4)研究工作结束后应立即进行撰写研究报告工作。(5)注意所撰写研究报告的可读性。4、修改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写好后,可听取同行和有关专家的意见进行修改与完善。也可以放置一段时间,再进行修改。因为间隔数日,能使撰写者从初稿的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能比较客观地去重新审视初稿。(二)研究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写法1、题目研究报告的题目一般就是研究课题的名称。通常研究报告的题目最好能点明研究的对象、研究的内容以及研究所选用的主要方法。例:《中学生学科兴趣调查》、《小学语文感悟式教学的实践研究》、《外来流动人口幼儿良好卫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撰写的题目首先要精确、明了,使别人能对你所研究的问题一目了然;其次要言简意骇,避免冗长;第三,注意采用读者比较关心的措词,以引起读者对报告的兴趣与注意。题目下面别忘了署名,署名是表示研究者对该项研究及这篇报告负责。署名6一般引述研究者的真实姓名。有时参加研究的人员在两个以上,不便一一署名,可以署××课题组,××课题协作组等,然后在其左上方注一“*”,又在报告首页的最后一行文字的下划线下注明参加课题研究的人员,研究报告的执笔者。如果有协助研究的非课题组成员或单位,或指导、顾问该项研究的人员,也可在注重列出并鸣谢。2、问题的提出这是报告的第一部分。可以比较简要地阐述:(1)关键概念界定(2)课题提出的缘由;(3)研究这一课题的意义;(4)目前国内外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现状、问题及趋势;(5)该项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一部分可以显示出该项研究的学术地位,让人了解该项研究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上的价值,在有关领域中的重要性,以及在国内外同类研究中所处的水平。写作要注意仔细斟酌措词,写得简洁、明了,字数不宜过多。如《小学英语教学中情境的生成与迁移》(上海市民办杨波外国语小学梁莉南)的问题的提出如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加入WTO,以及申奥、申博的成功,社会对实用型英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升高。学校英语教学面临更新更高的挑战。但多年来,我们受传统英语教学思想的影响,很多老师把外语学习过程看作是语言知识接收与传承的简单过程,在教学上仅仅重视语言符号识记、语法规则记忆、“刺激——反应”的机械式句型操练等等。而学生在知识内化过程中的主观情境和心理特征往往被忽视。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小学生觉得英语学习枯燥乏味,即使可依靠出很好成绩,但仍难用所学语言进行得体的交际。要改变这种现状,我认为有必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注入学生主观情境的生成与迁移的研究,从而改善英语教学,提高教学效益。情境的概念最早在1972年由威廉·托马斯发表的《行为型式与情境》一文中提出。情境是指包括人机体本身和外界环境的有关因素。在英语教学中学生通过对情景的接触、发现、经内化产生主观感受或内心感受。英语教学中有关情景设置的研究由来已久,教师在课堂上采取情景设计的手段被广泛研究和运用。随着外语教学法的不断发展,当代外语教学开始全面注意认识学习对象的心理过程,重视外语学习中的情感问题。但多年来,特别是国内,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注重的仍是情景的研究与实践,或者认为情境就是情境,没有很认真地区别和思考7两者之间的不同,因此对情境的研究似乎仍是一片空白。3、研究的实施这一部分,主要是交待研究方法及研究过程,目的是为了让别人了解整个研究过程,以便评价整个研究在方法论和教育理论上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并据此决定是否承认和接受该项研究所得出的结果。应主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