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山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兴山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一五”时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十一五”规划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编制和实施好“十一五”规划,对于在今后五年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开放水平,推动我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一)“十五”计划执行情况良好,奠定了“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十五”时期是我县历史上经济和社会发展最快、效益最好、变化最大的时期。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牢牢把握搬迁、发展、改革、稳定的工作大局,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建设三峡工程等一系列重大机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项目强县、科技兴县、开放活县、生态富县”战略的实施,成功战胜了“非典”疫情和各种自然灾害的挑战,胜利实现了库区移民大搬迁、基础环境大改善、经济社会大发展,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十五”计划主要目标全面完成,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十一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0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54亿元,比“九五”末增71%,年均递增12%;人均GDP10476元,比“九五”末5749增82%,年均递增9.5%;实现财政收入18488万元,年均递增11.6%;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560元,比“九五”末增672元,年均递增6.3%;外贸出口总额7796万美元,比“九五”末增2.7倍,年均递增3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0亿元,比“九五”末增6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的比重由26.1:49.7:24.2调整到23:39:38。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抢抓三峡工程建设机遇,运用组合搬迁、技改升级、扶优壮强和关闭破产等措施,加快老工业企业的结构调整,关闭、破产和解散了57家中小企业,能源、矿业、磷化工、食品、建材等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企业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生存、竞争能力明显增强。各类电站达48座,装机16.572万KW,年发电量达6.2亿KWH。年屠宰生猪100万头、加工肉制品1万吨以上。次磷酸钠等磷化工业级、食品级、医药级主导产品达25个,年综合生产能力70多万吨,年产销规模、综合实力和出口创汇能力连续三年居全国磷酸盐行业首位,兴发集团成长为中国最大的食品级磷酸盐、精细磷化工产品生产企业和世界最大的六偏磷酸钠生产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4.87亿元,年均递增38%,利税1.54亿元,年均递增29%。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立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突破口,以推进产业化为手段,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不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生产逐渐向高效益、规模化转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村经济保持了较快发展。大力实施“种子工程”和“阳光工程”,农业科技水平和劳动者素质明显提高。制定了烟叶等34项地方技术标准,大白菜等5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识,农业标准化生产开始启动。累计投入4亿多元,改造了农村电网,建设农田水利和特色商品基地,实施耕地整理、“一池三改”和扶贫搬迁,推广微型耕整机等配套农机具,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农业总产值达到6.4亿元,年均递增7.8%。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增长,牲猪出栏30.34万头,山羊出栏6.97万只,烟叶4889吨,蔬菜9.4万吨,柑桔产量3.4万吨,五大特色产业稳健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第三产业发展加快。突出昭君文化和水电、生态景观特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进程加快,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质量明显提高,5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79.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亿多元,分别比“九五”增1.1倍、2.1倍。信息化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物流业进入发展期,城乡市场活跃,商业贸易繁荣,各项服务业发展顺利,对外贸易持续增长。2005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7844万元,年均增长8%。非公有制经济成效显著。以企业改革为契机,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到4258户,注册资本16亿元,注册商标31件,总产值11.58亿元,总收入10.50亿元。累计吸纳从业人员近25万人次,安置下岗失业人员6万多人次,上缴税金占全县财政收入的21%。项目建设成绩斐然。抓住移民搬迁、对口支援和国家政策扶持等机遇,积极开展项目资金争取、招商引资和对口支援工作,大力实施“项目强县”战略,工业主导产业、移民迁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突出成就,增强了发展后劲。全县兴建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70多个,总投资达30多亿元。建成了古洞口一级、二级、三堆河电站和万家岭、平邑口11万KV变电站,形成了农网、城网科学匹配的电网体系,双汇肉制品加工、椰风饮品、瓦屋、白竹等磷矿、碳酸二甲酯、三聚磷酸钠、五硫化二磷、二甲基亚砜、湿法磷酸、次磷酸钠等建成投产,草苷膦等一批项目正在建设中。三峡库区水利专项等农业项目、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水污染防治和教育卫生等一批社会发展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移民迁建成就突出。坚持突出重点,强化措施,规范管理,全面完成了阶段性移民工作任务,确保了三峡工程二期和139米提前蓄水。累计完成移民搬迁22695人,占规划搬迁人口的82%;完成农村移民搬迁安置2961人,占任务的72%,生产安置基本结束;县城和峡口集镇于2002年整体搬迁,高阳集镇迁建正在进行;工矿企业结构调整进展顺利,迁建结束2家,计划关闭破产55家工矿企业,已关闭破产52家,3家企业进入关破程序,安置职工5074人,占应安置数的80%;复建等级公路53公里,占复建规划数的77%,完成大型桥梁10座1683米,峡口码头建成投入营运;电力、邮电、广播电视传输功能全部恢复。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实施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关闭、破产、解散工矿、商贸企业73家,县水泥厂等40多家国有、集体企业顺利“转制”,企业改革基本完成。实行了以国库集中收付和部门预算为核心的财政四项改革,财税管理逐步规范。实行了电力自供自管体制,基本完成了农网和城网改造。深化农村科技服务和供销社体制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和监管体制,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实现了农业税全免,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建立了国有土地、国有资产产权和矿产资源采矿权有偿使用、竞价转让制度。实施了医疗服务和药品管理分开、服务性与经营性医疗机构分开和职工医疗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了社会保障、行政审批、事业单位和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了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加强了与周边地区及国内外大中型企业的经济技术合作,拓展了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全面完成了县城搬迁任务,“山水园林城、旅游文化城、生态环境城”的目标基本实现,新县城连获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卫生城镇、省级文明城和省城市建设管理“楚天杯”4个奖项,城市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昭君故里的知名度进一步扩大。坚持每年实施八大交通工程,加快公路、航道、港口建设,实现了“出口二级路、联通水上路、村村通公路”的目标,交通环境大为改善。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实现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网同价,农电入户率达97%以上。新修村级公路170公里,通村公路硬化工程全面启动。农村能源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全县共解决3.5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解决了1.82万人和2.6万头大牲畜的安全饮水困难,修建基本农田2.5万亩,78%以上的村有卫生室。电视覆盖率达96%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制定并坚持实施《兴山县可持续发展纲要》,全民可持续发展意识明显提高。加强了矿产、水、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逐步形成。完成森林管护224万亩,退耕还林5.1万亩,水土流失治理770平方公里。库区地质灾害和环境治理工程进展顺利。加快企业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实现废物循环利用,发展清洁生产工艺。加强对重点工业污染源的环境管理,建成各类工业企业污染防治设施48台套,工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逐年上升,各项工业主要污染物总量均控制在标准之内。关闭了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五小”企业和高硫煤井。新县城和峡口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纸坊河废固危险品处置场、白沙河循环锅炉建成投入使用,香溪河流域综合整治项目开工建设,污染防治能力建设得到加强。重点区域和流域环境质量有所提高。县城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到要求。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实行“劳动者自主创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稳步发展。建立了“五位一体”的社会保险体系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了社会医疗救助和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社会保险基金积累大幅增加、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全面落实、社会保险事业长足发展。全面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一批高新技术项目相继建成,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改善了教育基础设施,落实了“以县为主”的教育体制,调整了教育布局,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体系,教学水平、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建立健全疾病信息网络、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卫生监督体系,提高了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大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食品卫生监督工作进一步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跨入全省“十强县”行列。文化市场进一步繁荣,群众文化体育生活丰富多彩。广播电视、通信事业发展迅速,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防灾减灾工作进一步加强。(二)“十一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十一五”时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机遇期,兴山经济社会发展将处于新的更高起点上,同时也面临比过去任何一个五年计划更严峻的挑战。经济全球化加大了经济的外向度,有利于我县突破性发展以磷化工为主导的外向型经济。国家实行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和《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利于争取更多的政策性扶持。湖北将磷化产业确定为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对将兴发建成全国最大、世界知名的磷化企业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沪蓉北高速公路、神农架生态二级路、港口码头的建设,将大幅改善基础设施,有利于扩大对外经济合作。“一江两山”、“新三峡”旅游规划和宜昌“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战略的全面实施,将对我县加快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发展起到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但是,周边地区发展态势迅猛,科技竞争、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加快发展的压力将越来越大。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状况短期内难以有根本的改变。三峡库区生态环保压力巨大,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任务相当艰巨,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民增收难度大、居民收入差距大,贫富差距呈逐渐拉大的趋势。就业与再就业的压力短期内难以缓解。财政收支平衡的矛盾仍很突出。道路、水利、通信、农村能源、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艰巨。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应对挑战,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确保“十一五”时期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二、“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基本原则、发展战略、发展重点和奋斗目标(一)指导方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富县、项目强县、开放活县、科教兴县

1 / 4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