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屈原与楚辞第一节楚辞与楚文化一、楚辞产生的背景1、楚辞产生的文化背景2、楚辞产生的政治背景二、楚文化的特点1、江汉辽阔、物产丰饶荆楚为西南之泽国,实神州之奥区,东接庐淝,西通巫巴,南极潇湘,北带汉沔,仰眺衡岳、九嶷、荆、岘、大别之峻,俯窥湘、沅、资、澧、洞庭、彭蠡之浸,山林蓊郁,江湖浚阔,溪流湍激,崖谷嵌崎,山川之美,超乎南朔,缘此风土人情,蒙其影响,遂以下列诸事,特著于载籍焉:民丰土闲,无土山,无浊水,人秉是气,往往清慧而文;山川奇丽,人民俯仰其间,浣濯清远,爱美之情特著;民狃于山泽之饶,无饥寒冻馁之虑,人间实际生活,非所顾虑,如骋怀闳伟窈眇之理想境界焉。(陈仲凡《中国韵文通论》)2、信巫鬼、重淫祀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使巫觋作乐,歌舞以娱神,蛮荆陋俗,词既鄙俚,而其阴阳人鬼之间,又或不能无亵慢淫荒之杂。(朱熹《楚辞集注·九歌序》)昔楚灵王骄逸轻下,简贤务鬼,信巫祝之道,斋戒洁鲜,以祀上帝、礼群神,躬执羽绂,起舞坛前。吴人来攻,其国人告急,而灵王鼓舞自若,顾应之曰:“寡人方祭上帝,乐明神,当蒙福佑焉,不敢赴救。”(桓谭《新论》)3、风俗文化别具一格异人至,不韦使楚服而见。王后悦其状,高其知,曰:“吾楚人也。”而自子之,乃变名曰“楚”。(鲍彪注:以王后楚人,故服楚制以说之)。(《战国策·秦策五》)陈、楚名“司寇”为“司败”。(《左传·文公十年》杜预集解)楚人谓乳“谷”,谓虎“於菟”。(《左传·宣公四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问其族,对曰:“伶人也。”公曰:“能乐乎?”对曰:“先父之职官也,敢有二事?”使与之琴,操南音。……公语范文子,文子曰:“楚囚,君子也。言称先职,不背本也。乐操土风,不忘旧也。……”(《左传·成公九年》)三、楚辞的来源和名称楚辞的产生与瑰丽的楚文化有密切关系——楚国的山川风物、宗教民俗,尤其是地方音乐和方言都对楚辞的形成产生了影响。西汉末年,刘向把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的作品,加上汉人和其他模拟楚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东汉时,王逸为其注释,并加上自己的拟作,编成《楚辞章句》。所以“楚辞”这一名称有三层意思:一是指屈原、宋玉作品为代表的楚人创作的新诗体;二是指刘向、王逸所编的《楚辞》这本书;三是指楚人以及汉人用这种诗体所写的诗作。第二节屈原的生平和作品一、屈原生活的时代二、屈原的生平三、屈原的作品第三节《离骚》(讨论课)《离骚》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初事怀王,甚见信任。同列上官大夫妒害其宠,谗之王,王怒而疏屈原。屈原以忠信见疑,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尤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是时周室已灭,七国并争。屈原痛君不明,信用群小,国将危亡,忠诚之情,怀不能已,故作《离骚》。上陈尧、舜、禹、汤、文王之法,下言羿、浇、桀、纣之失,以风。怀王终不觉悟,信反间之说,西朝于秦。秦人拘之,客死不还。至于襄王,复用谗言,逐屈原。在野又作《九章》赋以风谏,卒不见纳。不忍浊世,自投汨罗。屈死之后,秦果灭楚。其辞为众贤所悼悲,故传于后。(班固《离骚赞序》)昔汉武爱《骚》,而淮南作《传》,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蝉蜕秽浊之中,浮游尘埃之外,皭然涅而不缁,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班固以为:“露才扬己,忿怼沉江。羿浇二姚,与左氏不合;昆仑悬圃,非经义所载。然其文辞丽雅,为词赋之宗,虽非明哲,可谓妙才。”(刘勰《辨骚》)思考题1、《离骚》塑造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2、《离骚》的文学特征?第四节屈原的其他作品一、《九歌》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祀)。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故其文意不同,章句杂错,而广异义焉。(王逸《楚辞章句·九歌序》)共11篇,是屈原吸取楚地民间神话故事,并利用民间祭歌形式写成的一足风格清新优美的抒情诗。每篇祭一神:《东皇太一》祭至尊之天神;《云中君》祭云神;《湘君》和《湘夫人》皆祭湘水之神;《大司命》祭主寿命之神;《少司命》祭主子嗣之神;《东君》祭太阳神;《河伯》祭河神;《山鬼》祭山神;《国殇》祭阵亡将士之魂;《礼魂》为送神曲。《九歌》具有明显的表演性,它是歌、乐、舞合一的,其中既有独唱,又有对唱和合唱,善于心理描写,语言自然清丽,节奏舒缓深沉,极具表现力。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东皇太一》)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灵皇皇兮既降,焱远举兮云中。览冀州兮有馀,横四海兮焉穷。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云中君》)二、《九章》《九章》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放于江南之壄,思君念国,忧心罔极,故复作《九章》。章者,著也,明也。言己所陈忠信之道,甚著明也。卒不见纳,委命自沉。楚人惜而哀之,世论其词,以相传焉。(王逸《楚辞章句·九章序》)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包括《惜颂》、《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等9篇作品。一般认为,《橘颂》写作年代较早,大约作于屈原被疏之前,《惜颂》、《抽思》、《思美人》可能作于被疏之后,其余四篇则应作于屈原既放江南之后。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可任兮。纷緼宜修,姱而不丑兮。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不终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三、《天问》“天问”即“问天”(对天问难)。“天”是屈原设疑问难的对象。《天问》写作年代无从确考,一般认为作于屈原被放逐之时。《天问》所设之问包括天地山川之问、神话传说之问、天命人事之问、现实生活之问,等等。《天问》者,屈原之所作也。何不言问天?天尊不可问,故曰天问也。屈原放逐,忧心愁悴,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嗟号昊昊,仰天叹息;见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谲佹,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周流罢倦,休息其下,仰见图画,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以渫愤懑,舒泻愁思。(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明明闇闇,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天问》)四、《招魂》司马迁认为是屈原的作品,王逸认为是宋玉之作,因司马迁之说较为近古,故不宜轻易否定。至于《招魂》所“招”为谁,有屈原自招其魂和屈原招怀王之魂两说,一般认为后者更为可信。魂兮归来!东方不可以讬些。长人千仞,惟魂是索些。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彼皆习之,魂往必释些。归来归来!不可以讬些。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雕题黑齿,得人肉以祀,以其骨为醢些。蝮蛇蓁蓁,封狐千里些。雄虺九首,往来鯈忽,吞人以益其心些。归来归来!不可以久淫些。魂兮归来!西方之害,流沙千里些。旋入雷渊,爢散而不可止些。幸而得脱,其外旷宇些。赤蚁若象,玄蜂若壸些。五谷不生,藂菅是食些。其土烂人,求水无所得些。彷徉无所倚,广大无所极些。归来归来!恐自遗贼些。魂兮归来!北方不可以止些。增冰峨峨,飞雪千里些。归来归来!不可以久些。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一夫九首,拔木九千些。豺狼从目,往来侁侁些。悬人以娭,投之深渊些。致命於帝,然后得瞑些。归来归来!往恐危身些。第五节楚辞的流变与屈原的地位一、楚辞的流变在屈原及其作品的影响下,开创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并产生了楚辞流派,屈原之后,出现了宋玉、唐勒、景差等楚辞作家,但作品大多散佚,只宋玉有作品传世。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二、宋玉等楚辞作家王逸《楚辞章句·九辩序》说宋玉为楚大夫,屈原弟子。《新序·杂事五》说他“因事楚襄王而不见察,意气不得,形于颜色”。目前基本认定为宋玉所作的有《九辩》,以及收入《昭明文选》中的《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等。收入《楚辞》中的《九辩》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悲秋”主题。诗中刻画了凄清的秋景,并将其与自身的遭际和失意交织在一起,形成悲愤深沉的风格。(作品选P210)三、屈原对后世的影响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汙泥之中,蝉蜕於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续齐谐记》)屈原以五月五日赴汨罗,士人追至洞庭,不见。湖大船小,莫得济之。乃歌曰:“何由渡湖!”因而鼓棹争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其迅楫急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诸郡皆然,而南郡尤甚。(《隋书·地理志》)1、屈原坚强卓越的人格力量和深沉悲壮的爱国情怀,尤其是为了理想而顽强不屈地对现实进行批评的精神,为中国文化增添了一股刚烈之气,培养了中国士人担当历史责任的勇气。2、屈原的艺术成就对后世文学有着巨大的影响。(1)楚辞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以杂言为主,语言富丽,善于渲染、形容,为汉赋的产生创造了条件。(2)楚辞突出地表现了浪漫的精神气质,其诗歌呈现出的飘渺迷离、谲怪神奇的美学特征,对李白、李贺等后世诗人有巨大影响。(3)楚辞中“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以男女君臣相比况的常见的创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