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幼儿心理卫生与疾病预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五章幼儿心理卫生与疾病预防第一节幼儿心理卫生健康的含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包括体格、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一、睡眠障碍(一)夜惊—指在睡眠中突然惊醒,瞪眼坐起,惊惶失措,表情痛苦,常伴有哭喊、气急、出汗等症状,多半发生在入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以5-7岁的儿童最为常见。(二)梦游----又叫做睡行,在4岁以后的小孩常见,特征是在前三分之一的晚上,孩童从睡觉中坐起来,睁开眼睛,漫无目的的走来走去,但步伐缓慢且能避开障碍物,有时手上还把玩一些器具像厨房的器皿或浴室的水瓢等,衣衫不整且喃喃自语。如果试图叫醒他,他可能会变得意识混乱并有躁动的现象。二、遗尿症又称“尿床”是指3周岁以上在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知的一种病症。如3岁以下小儿遗尿并非病态,这是因为3岁以下如大脑排尿中枢发育未健全,排尿习惯尚未养成所致。若3-5岁以后仍不能自己控制排尿,夜寐自遗,则应视为遗尿症。大多发生夜间,也可在白天,较少见。三、语言障碍(一)口吃—口吃是指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见的语言障碍,患病儿童约占儿童总数的5%,大约一半的口吃儿童,是在5岁以前发病的。口吃多在幼儿期形成,同样,也最易在幼儿期纠正。如果在幼儿期不纠正,有时口吃可伴随终生。(二)缄默症—指言语器官无器质性病变,智力发育也无障碍而表现沉默不语。四、不良习惯1、吮指癖。2、习惯性阴部摩擦。3、学前习惯性疾病。第二节预防常见病一、呼吸系统疾病1、上呼吸道感染(1)症状:药物退热高热时可退热降至38°(2)护理:物理退热应卧床休息多喝开水。(3)预防a: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冷热变化的适应能力。b:季节变换时,注意冷热,随时增减衣物。c:保持室内空气新鲜。d: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提供平衡膳食。e:冬春季,少去人多的场合。2、扁桃体炎二、消化系统疾病-婴幼儿腹泻1、病因:非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病后腹泻。2、病症;3、护理;4、预防。三、五官疾病1、龋齿(略)2、弱视:弱视是指眼球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矫正视力≤0.8者为弱视。病因:a、斜视性弱视。b、屈光不正性弱视。c、屈光参差性弱视。d、形觉剥夺性弱视(遮断视觉刺激性弱视)。e、先天性弱视。危害性:弱视若发生在视觉发育敏感期则是一可治愈性疾病。儿童的弱视如不及早发现和治疗,都将会导致单眼或双眼视力低下,严重影响双眼单视功能,导致融合消失,成为立体盲。治疗:早发现早治疗。3、急性结膜炎(红眼病)4、沙眼5、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四、肠寄生虫病1、蛔虫病(1)生活史;(2)传染途径;(3)症状;(4)预防。2、蛲虫病(1)生活史;(2)传染途径;(3)症状;(4)预防。第三节预防传染病定义—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一、传染病的特性: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免疫性。二、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三个环节:1,传染源: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健康,病后,潜伏期,);受感染的动物。2,传播途径:病原体由传染源传给易感者,在外界环境所经历的全部过程。包括:空气飞沫;饮食;日常生活接触;虫媒;医源性.3,易感者三、传染病的预防(一)保护易感者1、措施:非特异性保护措施;特异性保护措施。2、预防接种(人工免疫):定义:预防接种是将减低毒性的细菌、病毒制成菌苗或疫苗,通过注射、划痕、口服等方法,使小儿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可以保护小儿不患儿童期最危险的传染病。(二)切断传播途径1、经常性预防措施。2、传染病发生后采取措施。(三)控制传染源1、早发现病人。2、早隔离病人。3、早治疗病人。四、儿童常见传染病(一)水痘1、流行特点:水痘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于冬春季。2、症状:患者身上出现小红点,由胸部、腹部,再扩展至全身。小红点变大,成为有液体的水泡。一两天後,水泡破裂、结成硬壳或疙瘩。新的小红点再次在同一位置上出现,重复同一过程。二至六天期间,新红点出现二至四次。十至十四天後,红点脱落,完全康复,不会留有疤痕。3、护理;4、预防。(二)麻疹1、流行特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全身发疹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约90%发生在6个月至5岁的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小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末春初为多。2、症状:主要症状有发热、上呼吸道炎、眼结膜炎等。而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为其特征。典型麻疹的临床过程可概括为“烧三天,出疹三天,退热三天”。3、护理4、预防(三)流行性腮腺炎1、流行特点: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2、症状:起病较急,有发热、寒意、头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至1~2天后,腮腺即显肿大。发热自38~40℃不等,腮腺肿胀最具特征性,一侧首先肿胀,但也有两侧同时肿胀者;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而具坚韧感,边缘不清。当腺体肿大明显时出现胀痛及感觉过程,张口咀嚼及进酸性饮食时更甚。局部皮肤紧张发亮,表面灼热,但多不红,有轻触痛。3、护理4、预防(四)百日咳1、流行特点: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2、症状:典型的百日咳分为三期:(1)初咳期。时间为七至十天。其症状与上感相似,有轻度或中度发热、流涕、咳嗽等。经过三至四天后热退,而咳嗽逐渐加重,尤以夜间重,咳嗽呈夜重日轻的趋势。(2)痉咳期。持续时间二至六周,也有长达十周左右。此期特点是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并伴有特殊的鸡鸣样吼声,发作时先是单声短促的咳嗽,连续十几声,然后一长吸气,发出一种特殊的吼声(似鸡鸣样),如此反复多次,直至将粘稠的痰液吐出为止。痉咳时患儿表情痛苦、面红耳赤、出汗,甚至嘴唇发绀。此期若无并发症,体温多为正常。(3)恢复期。自咳嗽减轻到不咳为止,持续二至三周。3、护理4、预防(五)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1、流行特点: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以冬春季节发病较多。2、症状:多数突发恶寒、高热、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全身疼痛、表情淡漠,约有70%的患儿皮肤与粘膜上出现瘀点。多数继续发展,出现脑膜刺激症状,患儿持续高烧、剧烈头痛、呕吐频繁且多为喷射状;颈项强直;烦躁不安,重者神志不清。3、护理4、预防(六)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1、流行特点: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通过蚊子传播,流行于夏秋季(7-9月),好发于10岁以下儿童。2、症状:病人常突然起病,有发热、剧烈头痛、呕吐、嗜睡。约经3-4天,病情加重,体温高达39-40度以上,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惊厥;呼吸变浅、变慢、不规则,或呼吸暂停。颈项强直、肢体强直性瘫痪,严重者可死亡。3、护理4、预防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