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的知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春节一、简介•春节,是一年之岁首,农历新年,传统上的“年节”。传统名称分别有新春、新岁、新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过年。•现代的新年节期一般是指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元宵节)。二、节日起源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以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年”的概念,来自上古历法,《盘古王表》与《三命通会》均有载:“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古人根据天地运行规律来确定四季循环的起点与终点,“年”成为一年四季的时间总称。地球绕太阳一周,历法上叫一年,循环往复,永无止境。人们根据春、夏、秋、冬四季节气的不同,定出一年之岁首。三、历史发展时间演变上古时期夏商周时期秦始皇时期汉武帝太初元年辛亥革命以后以天象“斗柄指寅”为岁首夏朝以春季一月为正月,商朝以冬季十二月为正月,周朝以冬季十一月为正月规定以冬季十月为正月制订了《太初历》,将原来以冬季十月为岁首恢复为以孟春正月为岁首,后人在此基础上逐渐完善为当今使用的农历(即阴历)。此后中国一直沿用夏历(阴历,又称农历),直到清朝末年逐渐改用公历纪年,后来为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干支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公历一月一日改称为“元旦”名称变革•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唐宋元明:称为“元旦”、“元”、“岁日”、“新正”、“新元”等;•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辛亥革命后:1912年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采用公历,但用“民国”纪年,1月1日为公历岁首;1914年起把夏历正月初一(即农历正月初一)作“春节”,视为农历年的开始,即为岁首•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采用“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夏历正月初一仍称“春节”。•1970年以后:“夏历”改称为“农历”。内容发展远古时代,已有干支历法(阳历)及岁时的雏形。干支的发明标志着最原始的历法出现,配合数字用来计算年岁。先秦时期,南北风俗各异,各地风俗尚未融合、传播、普及,岁首的节俗活动鲜见于中原文献记载。汉代时,岁首祭祖。”过新年的习俗活动在全国民间也越来越丰富。魏晋时,已形成除夕守岁的习俗。唐代时,人们除登门拜年,还发明一种“拜年帖”。宋代时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即鞭炮)。除夕、春节放爆竹之俗便逐渐盛行。清代非常重视过年,宫廷过年十分奢华,皇帝有写福字下赐群臣的习俗。过年要一直延续至元宵佳节才算结束,猜灯谜是甚为流行的取乐方式。辛亥革命带来了全新的时代,政府提倡新历。礼仪上,把以前跪拜或者作揖等礼节全部废除,改成脱帽、鞠躬、握手、鼓掌等新礼节,逐渐成为中国人际交往的“文明仪式”。四、民间习俗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腊月二十四扫尘传统习俗年夜饭守岁拜年发红包贴年红(春联)窗花与“福”字贴年画年例燃爆竹(放鞭炮)办年货民族特色汉族、满族和朝鲜族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差不多,全家团圆,人们吃年糕、水饺以及各种丰盛的饭菜、张灯结彩,燃放鞭炮,并互相祝福。古代的蒙古族,把春节叫做“白节”,正月叫白月,是吉祥如意的意思。藏族是过藏历年。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是过“古尔邦节”。春节也是苗族、僮族、瑶族等的盛大节日。节令食品腊八粥年糕饺子汤圆春卷五、国外节俗•除海外各国的“唐人街”每年过春节外,据不完全统计,亚洲地区约有8个国家将农历新年定为法定节假日。春节不是中国独有的节日,亚洲国家中,与中国一样过农历春节并有法定假期的包括越南、印尼、朝鲜、韩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另外,泰国、菲律宾和蒙古国也有过春节的传统。不过蒙古国过的是藏历春节,当地叫白月节,每年的节日起始日期要由喇嘛测算才能确定。六、中国春运中国春运:世界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春节前的人口流动方向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