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园林的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园林的发展及其影响小组成员:满敏芳53蒙萌54蒙燕萍55徐子坚秦肯刘旭东王小龙定义•中国近代园林:指的是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11年辛亥革命期间的中国园林。•定义标准: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由封建社会转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涌入大量西方事物,而1911年是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园林是社会产物,它总是随着社会变革而改变。近代园林特色及其形成原因•城市公园——大众理念的倡导•私家园林——本土传统的继承•租界园林——西洋文化的植入•学校园林——近代学术的传播近代各个历史时期出现的园林•近代最先出现的园林是服务于侵略者洋人们的场所,洋人们远离自己的国家在中国国土上找不到他们所谓“文明人”的休憩场地于是修建了最早的公园,也就是后来的“黄浦公园”实例:城市公园——黄浦公园始建于1886年,上海滩第一家正式公园,黄浦公园是按照英国自然式风景园风格设计,它记录了中国近代受人欺压的屈辱历史。关于黄浦公园初期的图片现在已经几乎没有了,剩下的只有一些泛黄的老照片,在找到的文字记述中,有这样的“园中布置,仅有两个音乐台,西式亭子、草地,并在路边安置了供游人休憩的座椅,光绪年间,增加两个喷泉,在其一假山前,有两个相倚拥抱撑伞的童子雕像,伞顶上喷水,在当时也算新奇。此外,院内还引入了时人不多见的欧洲花卉品种,园景虽不多,也算得上是新鲜事物。”从这些描述不难看出黄浦公园的“西洋属性”,当时的社会背景,中国被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文化不论是在外国人还是在中国人看来都是落后的,所以西方人宣扬西方先进文化,国人追逐所谓的西方先进文化,中国园林当然也就失掉了它应有的地位。实例:私家园林——余荫山房余荫山房始建于1864年,为清代举人邬彬的私家花园,以小巧玲珑、布局精巧著名。其兴起的背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让中国传统文化的新陈代谢加快,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几乎遍布社会的所有领域,中国的传统私家园林在大方向保持传统的同时也吸收了西方的一些造园方式。私家园林的主人们,一般是官僚阶层或富商阶层,两个阶层与西方文化的接触都较多,一方面身为接受传统教育的知识分子他们接受并传承传统文化,但不可避免的也认识到了西方文化的先进,于是,中国的古典私家园林开始揉进了新的元素,中西方造园在中国有了碰撞,发展到后期,甚至有开明的私家园林拥有者把私家园林公园化,如上海的“张园”。实例:私家园林——西园该园由邑人萧钦创建,萧眉仙设计。该园始建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历十余载至宣统元年(1909年)竣工。园主人萧钦,字鸣琴,潮阳县城人,生于清咸丰7年(公元1857年)。其从建筑承包商至洋行买办,后来成为著名实业家,本人对建筑行业颇为内行,他希望把西园建成一个有岭南特色有不落俗套的岭南特色园林。西园在造园艺技方面,既继承了岭南传统庭园的精髓,又对西方园林形式模仿借鉴,并运用了近代新材料、新技术进行创新。其独特的空间布局、中西合璧的造园手法,以及先进的技术手段,使西园在岭南近代园林发展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并此成为粤东地区乃至岭南近代著名私园。实例:租界园林——天津租界园林在清末时期,中国有许多租界,著名的比如上海、天津以及厦门等等,这里以天津为例。天津的租界有许多花园,这些花园由不同的殖民国家出资建造,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浓缩了不同的西方园林形式,并吸收了一些中国的园林要素。以维多利亚花园为例,了解一下天津的租界园林。维多利亚花园,又名“英国花园”,是出现在天津的第一个英租界花园,维多利亚花园总布局呈方形,全园以绿地草坪为主景,无形起伏。园中心设中式六角凉亭一座,通过四条园路,与公园四角相连。路上设有花架,上附绿植。中央凉亭东侧设小型六角凉亭一座,形制与大亭相类。园西侧设温室花窖,呈半地下式,顶部堆土成台,植有花草,西南角初设圆亭一座,后改为假山,东南部原设兽栏,又先后改为火警钟、欧战纪念碑及雕塑等物,北侧原为马术训练场,后改建戈登堂。在前面的文字描述中,可以看出,殖民统治者所做的花园大体上是继承了西方造园的要素,比如几何规则图形的构图,再比如草坪、温室等等,然而六角亭这一园林建筑就是借鉴了中国园林的要素,这也可以看出,在中国园林被西方影响的同时也在影响西方园林,虽然这影响很微弱。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现在的天津大学的前身,始创于甲午海战之后,当时洋务运动实业派代表人物盛宣怀在洋务运动的实践中意识到:“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于是他奏明光绪皇帝请求设立西式学堂,1895年光绪帝批准成立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后1896年又更名为北洋大学堂。实例:学校园林——北洋大学堂1980年代的北洋大学堂,方正的湖岸线,几何规则图形的广场,中心设喷泉,植物也几乎是严格规则是种植,在这为了学习西方文化而建的学校里,西方的园林的统治地位可见一斑。岳麓书院,创建于公元976年,历经宋、元、明、清直至现代。中国近代园林史上的三个标志特征•1北京皇家园林的罹难与颐和园的重建•2中西合璧的建筑与庭院园林•3城市公园的显现是近代园林史上最重要的标志特征圆明园,中国人耻辱过去的象征,如今只剩下这断壁残垣了,而现今仍然存在并开放的颐和园也只是当年的统治阶级花重金重新修复后的,只是丢失的宝贵文化却怎么都修补不来了。此图为清晖园一景建筑、园林以及城市规划的空间形态在任何时代都受到当时社会思潮的影响,中西合璧就是中外思想融合的产物。北京的协和医院、大华电影院、动物园大门、中山公园唐花坞、香山的不少庭院建筑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这其中最为突出的莫过于南京中山陵。(1934中山陵)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产生的“洋务文化”促使中国传统文化的更快的更新换代,中西文化的嫁接几乎遍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私家园林公园化就是中西文化不和谐对接的结果,中国传统园林的近代转型也由此初露端倪。一方面,上流阶层、代表中国文化前进主流的文人、士绅,对自己所属的私家园林开始实行洋化处理;另一方面,从本国现实出发,向列强学习,引进西方文化是国人自强自立之必须。(此图为上海较早开放的私园——张园)1911年后•后期随着华人逐渐走出国门,侨商成为了中国社会的新阶层,他们归国后大多在故乡修建自己的宅邸,于是又出现了侨商园林,这是一种与外国园林结合更深的中国园林,如:1926年始建的立园•更多城市公园开始出现,普通大众成为公园的使用者,它的功能也有所完善,虽然它并不等同于现代公园。总结中国近代的历史苦难太多,此时期不是园林生长繁荣的良好土壤,外国的入侵让中国园林都打上了屈辱的烙印,在整个社会都在崇尚西方文化的时候,园林无可避免的会被影响,严格对称的规划、几何图形构图、雕塑喷泉等新式小品的出现,以及各种新材料如彩色玻璃、水泥等的应用,都是西方园林影响下的结果。而园林的功能方面更是有了新的重大变革,随着城市公园的出现,中国园林的功能也从供皇亲贵族和文人士大夫赏玩的地方变成了普通平民休憩的地方。在西方文化的有力冲击下中国传统园林并没有一败涂地,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证明它是适合中国人的,知识分子所造的私园仍旧总体保持传统风格,但也引进了一些西方的造园要素。而对于现在的影响,最深远的应该是城市公园的出现,概括起来,近代中国公园文化的特色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表现。(1)继承传统。中国近代城市公园的产生除了政府建造外,最大多数是由传统的私家园林、历史风景名胜区改扩建而成。总体而言,受民族性格、民族文化、及历史传承支配的传统理念仍然占主导地位,公园布局极少有照搬西方规则式创作的,大多仍以自然山水为模板,局部撷取西方园林造景要素如开敞的草坪、规整式花坛及雕塑等。2)融合西学。公园的出现一反传统园林封闭、雅致的性格,向开敞、大众化及世俗化方向迈进。吸收资本主义园林思想的合理内核,在公园内增加游艺、健身、教育等公共设施,如公共图书馆、讲演厅、博物馆、游戏场等,形成集休闲、娱乐、教育于一体的新式园林,充分表达了社会各阶层的愿望和要求,与时代精神相吻合。(3)社会转型的表达。随着市政建设的出现,公园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社会环境的综合影响、中西园林文化的相互融合、影响园林发展的内外因子的相互作用,共同促成了近代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园文化的成型,并最终形成以公园为主要形式的园林发展模式。深刻理解园林发展的时代性与民族性,探索园林发展自身的客观规律,对我国当前及今后园林发展中国特色的探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