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思想科技文化第1课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考纲导航】最新考纲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的形成3、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复习提示抓住一条主线,两个重点。一条主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也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制度;两个重点:一是“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的建立,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二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高考会重点考查我国早期的分封制、宗法制,同时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呈现的趋势。二、【考点整合】——依托考纲打基础课前预习——课本、考点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度2、宗法制度规律总结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考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原因、内容、影响考点3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隋唐、宋朝、元朝考点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空前强化明朝、清朝规律总结2: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脉络、趋势?考点5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1、选官制度的演变2、监察制度的演变规律总结3: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1)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才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2)人才选拔逐渐趋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3)科举制度早期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后期随着考试考试内容和方式的僵化,消极作用日益明显。三、【高考风向标】考向立意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伴随着封建经济发展和君主专制统治加强的需要而不断创新和发展,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高考趋向(2010四川文综、北京文综)汉代郡国并行(2010江苏)九品中正制(2010全国文综)分封制、郡县制(2010广东文综)宗法制考向1从古代制度创新与发展角度研判预测演练1、有一幅图是古代官员的印信,上刻“冀州刺史”,这位官员可能生活在A、西周B、战国C、秦朝D、西汉2、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三、【高考风向标】考向立意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的核心内容,如历代中央机构设置、地方机构设置、选官制度、监察制度等均是该内容的体现。高考趋向(2010山东文综)君权与相权的关系(2010上海)皇权与相权(2010福建文综)中央监察机制(2010广东文综)关于谏官制度的变化考向2从历史主干知识即中央集权制角度研判预测演练3、秦始皇、唐太宗、明成祖、雍正帝4位皇帝穿越了时空隧道,坐在一起谈政治。秦始皇说:“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多年的政治体制,功高盖世。”唐太宗说:“可是留下了丞相篡权的后遗症,不如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我的独尊地位。”明成祖说:“得了吧,我废除丞相,才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雍正帝说:“只有我才真正实现了皇帝们皇位世袭、权力至上的梦想。”他们的议论A、都符合史实B、只有明成祖说法与史实不符C、有两位皇帝的说法与史实不符D、都与史实不符预测演练4、宋太祖关于“杯酒释兵权”的做法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B、文官与武官的矛盾C、中央与地方的矛盾D、百官内部的矛盾三、【高考风向标】能力要求解读材料信息能力比较问题能力高考趋向(2010安徽文综)郡县制(2010浙江文综)儒家(2010北京文综)郡国并行思想与道家思想考向3高考能力点解读5、明代思想家李贽曾经赞扬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是“千古创论”。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其优点不包括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有利于巩固祖国大一统C、有利于减少战乱D、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演练主题——解读和运用有效信息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请回答:(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1)措施:秦始皇不给丞相兵权,设御史大夫牵制丞相;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参知政事等官职份分割相权。共同点:相权受到限制和分割,皇权加强。(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材料二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急,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主要原因是什么?时间职位基本职权明中叶后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清朝雍正年间以后军机大臣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材料三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相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2)主要原因: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的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统治。(3)否,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军机大臣负责皇帝谕旨的传达。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思想科技文化第2课时古代中国的经济一、【考纲导航】最新考纲1、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3、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复习提示1、本专题的内容经济学概念较多,学习过程中可注意运用图表的形式加强概念的比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2、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主要综合必修一和必修三的相关知识,通过横向知识的综合,加强通史知识的学习。二、【考点整合】——依托考纲打基础课前预习——课本、《走向高考》考点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古代土地制度规律总结1: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考点2手工业的发展:1、古代手工业发展的成就:金属冶炼、纺织、制瓷2、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规律总结2: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考点3商业的发展:1、商业的发展:先秦、秦汉、隋唐、宋元、明清2、城市的发展规律总结3: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考点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1、资本主义萌芽:条件、实质、特点、地位2、重农抑商:目的、表现、影响3、“海禁”政策:原因、表现、影响规律总结4: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缓慢发展的原因?【特别提醒】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不是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而是衰落的封建专制制度。“闭关锁国”与“重农抑商”政策都是封建制度的衍生物三、【高考风向标】考向立意中国是农业大国。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土地制度的变化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体现。这是高考命题的重点。高考趋向(2010天津文综,1)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发展(2010浙江文综,14)中国古代的铁犁牛耕技术(2010广东文综,13)均田制考向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预测演练1、在中国古代的信仰中,“社”是土神,“稷是谷神”,但“社稷”却被用作国家的代称。这主要是因为A、鬼神迷信思想盛行B、中国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人们要依靠土地和谷物生存D、国家的税收主要是土地上出产的谷物预测演练A、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B、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C、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D、我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图一骨耜图二石犁图三铁器2、下列图一到图三三则史料的变化可以用来论证三、【高考风向标】考向立意商业发展是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展的方向。着重考查古代商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我国古代的经济政策。高考趋向(2010福建文综,15)明代商品经济发展表现(2010浙江文综,15)农副产品进入市场考向2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预测演练3、对史料进行研究,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据载,明代嘉靖以后,“徽俗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说的是徽人十二三岁就要到城中当学徒,十七岁就要出去闯天下,根据该史料我们可以推断A、明代徽州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的概况B、明代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基本情况C、明代徽州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程度D、明朝地方政府对社会风俗变化所持态度预测演练4、下图是宋代纸币的铜板拓片。“宋真宗时,益州十六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中国的纸币自此开始;绍兴三十年“初命临安府印造会子,许于城内外与铜钱并行。”上述材料表明①宋代商品经济活跃②纸币的印刷从民间转到官府③宋代纸币取代金属货币④宋代印刷技术比较成熟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三、【高考风向标】考向立意通过设置图片、图表等信息创设问题情景,考查解读信息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将经济史、政治史、文化史综合考查。高考趋向(2010安徽文综,12)中国手工业成就(2010全国,7)明代商品经济发展表现(2010辽宁、宁夏文综,24)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考向3以人类文明史观考查历史突出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化进步的互动预测演练5.下图中的山东聊城山陕会馆坐落于京杭大运河的西岸,于1743年由旅居山东的山西和陕西的商人集资创建。其对于历史研究的价值表现在①中国古代建筑史②清代的外贸史③清朝商帮发展史④运河文化史A.①③B.③④C.①④D.②③演练主题—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迁移能力中国古代饮茶之风始于唐,盛于宋。到宋代,茶叶已成为中原及周边各族人民“一日不可以无”的日常消费品,对宋代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材料一西戎茶马之市,自宋已然。盖土蕃潼酪腥膻,非茶不解其毒,……(中原)藉之可以得马。以草木之叶,易边场之用,利之最大者也。——[明]谢肇制《五杂俎》(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政府茶叶专卖的主要原因。(3分)(1)增加财政收入;促进贸易发展;增强军事力量。材料二蜀中旧使交子(纸币),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宋]苏辙《论蜀茶五害状》材料三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荼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宋]庄季裕《鸡肋编》材料四(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2)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茶叶贸易对宋代商品经济的影响。(4分)(2)促进纸币流通;经济城镇兴起;城市商业繁荣(市井生活繁荣);地域商人出现。(3)茶坊、瓦肆等大量兴起,乃宋代开创之新气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在城市商业布局、思想、文学等方面的新变化。(3分)(3)城市商业布局:打破坊市界限;思想:出现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理学)文学:出现一种更易抒发感情,表现市井生活的新体裁(宋词)。演练主题—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迁移能力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思想科技文化第3课时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化一、【考纲导航】最新考纲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5、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6、汉字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7、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8、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复习提示1、古代思想把握一条主线:儒家思想成为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掌握一个理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2、古代科技和文学艺术把握两条主线:一是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及为人类社会做出的重大贡献;二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发展历史所反映的时代特征。二、【考点整合】——依托考纲打基础课前预习——课本、《走向高考》考点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原因:经济、政治、阶级关系、文化2、主要派别:道家、儒家、法家、墨家3、地位:考点2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演变:春秋——形成战国——发展西汉——正统地位确立魏晋隋唐——三教合流宋明——理学、心学明清之际——儒学批判规律总结1: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1)儒家推崇“人治”,即治国使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是一种民本思想;(2)法家主张“法治”,主张用法令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实际上是把三者加以融合互补,以儒家思想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