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影响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影响探析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互联网在我国出现并快速发展以来,由于其对人们生活、工作方式的极大改变和网络主体的积极主动的参与而逐渐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文化——网络文化。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①第一次将“网络文化”写入了党的最高级别的文件,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网络以及网络环境的高度重视。因为网络虽然给涉事不深的青年大学生带来了惊奇和便利,但同时也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青年大学生不能清楚的把握这一新兴事物的本质特点。因此作为与时俱进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敏锐的意识到这一点,积极主动的学习有关网络文化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引导青年大学生系统、全面的把握网络文化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培养他们正确的网络文化观,联合社会、学校、家庭,学生本身四者的力量,建设四位一体的集合体,给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促进他们在品德、思想方面更加成熟和完善。一、网络文化概述(一)网络文化的内涵网络在我国虽然仅有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但是其发展速度已经远远的超过了时代和人类的想象,随之兴起网络文化也成为了影响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因此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网络文化这一新兴亚文化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成果颇丰。但是,时代在发展,网络文化所包含的内容以及结构也会随之变化。所以,网络文化至今没有统一的定论。但总结起来,网络文化研究者们大都从文化层面、技术层面以及信息传播等视角来研究的。其实,文化作为现实生活的一种真实反映,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内涵方面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丰富。在二十一世纪的网络信息时代,由于网络的高效便捷,赋予了文化以新鲜的血液。沈杰先生将网络文化定义为“人们在互联网这个特殊的世界中,进行工作、交往、学习、沟通、休闲、娱乐等形成的活动方式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等方面的总称”。①我们可以看出:首先,网络文化是一种文化,是人类在现实中生产、生活、交往中所获得的信息的一种总和的一种折射,不但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化,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其次,网络文化以计算机网络为物质载体,各类主体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创造产品的过程。第三,网络文化是一种信息传播方式,网络终端连接着世界各地的网络主体,通过网络人们可以传递信息、交流情感,是人类客观世界之外的“第二世界”,是一个虚拟的网络现实。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网络文化以计算机为物质基础,连接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使网络主体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进行网络活动以创造出物质、精神网络产品的一种新型的文化模式,扩充了以往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含义以及表达方式,代表了新时代人类文化的发展趋势。(二)网络文化的起源首先,虚拟现实的产生。网络是基于信息传播的需要而产生的,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工具,网络凭借自身优势比以往的任何一种媒介具有更强大的渗透功能,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的象征,成为人类生存的必需品。由于时代的需要和网络技术的进一步更新,网络已经超越了以往单纯的媒介功能,不仅仅是主观意识和客体世界之间的桥梁,其本身就已经成为一种客观现实。因为网络具有极大的模仿功能,现实中发生的场景都可以在网上重现,具有极大的虚拟仿真效果。但是这种仿真不是像过去的电视、报纸一样对客观现象进行解说或者是用语言文字报道,而是力求从人类的真实感官出发,努力再现当时的活动场景,这种逼真的再现效果是任何以往的媒介所无法超越的。如果说复读机能够简单的模仿的话,那也仅仅是记录了当时的语境,但是没有网络那么丰富多彩,网络就是名副其实的另一个真实的人类社会。只要有一台小小的电脑,就可以把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联系在一起;可以在网上接受远程教育,还可以现场对话提出疑问并现场解答;可以逛街网购,可以随意挑选商品,不仅节省了时间,还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不难看出,任何一种网络情景或者网络行为我们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网聊正是基于生活中的人们的交往行为,网恋也忠实的再现了现实生活中的恋爱现象……既然一切现实的东西我们都可以在网上再现或者是一种替代,那么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一些主观思维、喜怒哀乐等精神状态也就相应的可以在网络中找到相应的对等方式来表现,因此,网络本身和现实生活是一种平行对等的关系,任何一种在现实中找到的东西我就可以在网络上找到,相反也成立。互联网的这种逼真的模仿功能,重塑了另外一个客观世界,主观和客观在很大程度上被消解了,我们在网络上所经历的、所了解的就不仅仅是网络中的现实,反而是现实生活本身。从网络这个功能来讲,虽然本身是人们沟通、交流、信息传播的工具,但是又超越了这一局限性。网络这种虚拟仿真现实的能力,是人类赋予的,人类将自身观念、思想、行为原原本本的忠实的刻录进了网络。虚拟现实的产生将现实文化延伸到了网络中,网络文化成为一种即现实生活文化之后的第二大亚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生活方式网络化。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调查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家庭电脑宽带上网网民规模达到3.90亿人。①这组数据表明,越来越多的人群加入到网络生活方式中来,上网时间越来越长,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当这种生活方式形成一种流行趋势的时候,人们的现实生活便被网络化了。当然,这种网络化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随着网络本身条件的提升而逐步发展的。在网络诞生之初,计算机体积庞大,令人生畏,尤其困难的是网上查阅资料要面对繁琐的菜单和键盘命令,操作程序繁琐,网络资源匮乏,加之电脑比较昂贵,不是普通人能消费的起,所以当时只能被少数专业人员利用,网络也就无法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也就无法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但是到了二十一世纪,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渐成熟和完善,计算机体积越来越轻便,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价格越来越便宜,更为重要的是计算机本身软件的更新,网络的运行速度、流畅度、程序化较之以往有了天壤之别。由于网络资源丰富、上网速度加快、操作简便等优点让网络真正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信息高速公路”诞生以来,网上浏览速度加快,网络资源更加丰富,下载速度也有了质的改变,电脑的体检也日益精巧,使得网络技术在生产、生活、交往等方式得到了最大范围的应用,人们把上网浏览新闻、查看资料、娱乐、交流看做是生活的一部分,忽略了写信等“原始”的交流方式,取而代之的是电子邮件、QQ、微信、微博等新式通讯方式。当社会中参与网络的主体越来越多,主动性越来越强时,网络就像一个一块巨大的磁铁一样吸引了最大范围的用户群体,这些网络主体共同遵循网络的运行规则和思维逻辑方式,当这种网络化的思维方式越来越浓厚、越来越成规模的时候,网络文化就诞生了。第三,网络参与主体的积极主动性。当下,网络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代名词—网络时代,成为一个众人瞩目的话题,“网络”这个词语本身的意义已经超越了技术和物质的意义,而被赋予了文化意义的内涵,给人类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发明了网络,孕育了网络文化。在网络刚出现时,人们对这种新鲜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心,对网络充满了向往,但是由于时代的限制,网络没有进入千家万户。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时尚、新潮、高科技的象征,成为一个现代人的必需品,一个现代人的标志,主体心甘情愿的被网络化。正是由于主体的这种积极主动性,不断从技能和技巧等方面提升自己的网络素养,探索新的软件提高资源搜索效率、不断扩充网络内容,丰富网络内涵。“一个智力和体力正常的“自然人”,必然要受到信息环境的熏陶、影响、塑造。”①尤其是到了今天信息无比丰富的网络社会,人们对信息的体验要比以往任何一个社会形态要强烈的多,思维方式也反映在网络中,久而久之,网络意识就会悄无声息的渗透到主体的思维当中,网络主体就会按照网络的运行规则和逻辑方式来遵循网络本身的运作方式,网络主体会根据群体效应积极主动的从各个方面加强自己的修养来适应这种网络化的生活方式。“当置身其中并依赖网络的人越来越多时,一个巨大的“网络磁场”也即网络文化就形成了。”②(三)网络文化的结构网络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是依赖于科学和信息技术而产生的,“改变了人类以往的交流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交往方式。”③那么这种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变的文化到底是怎样由什么构成的呢?从结构上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首先,物质层面的网络文化。是由计算机的一些硬件设施及其相应的网络信息技术构成,这为网络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信息载体。人类通过智慧创造了网络并产生了一系列的网络文化成果,为人类提供了人类社会以外的“人化自然”,在这个虚拟化的人类社会里,人们通过脑力劳动不仅创造了精神文明,而且还产生了丰富的物质成果,实现了体力与脑力的完美结合。其次,制度层面的网络文化。作为现实社会的虚拟仿真,“网络社会”伴生物——网络文化就被赋予了维系“社会”健康运行的重任。在网络环境中,网络文化起到了“网络警察”的作用,对网络主体的言行举止加以规范,并运用本身所独有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来使网络主体产生凝聚力和向心力,网络个体按照网络活动过程中共同约定作为行为方式,相互预定共同遵守网络运行规则和道德行为规范,保障了网络秩序的健康运行,为网络的安全发展起到了监督控制作用。第三,精神层面的网络文化,是指网络主体在上网时意识到网络规则的重要性,逐步在网络行为中形成的共同遵守的精神方面的网络意识,具有内隐性,是蕴含在网络主体内部的一种精神素养,并通过具体的网络行为体现出来,就比如说思维方式以及内在的道德观念平时是隐藏的,只有通过涉及到网络行为等方面才得以体现。网络正式由于这些不成文的内在精神方面文化,才使得网络文化成为有别于其他文化的特性。(四)网络文化的发展“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全国新增网民5580万”。①这说明我国的网民规模急剧的增长,网络刚开始出现时,只有一部分专业人员和少数的人应用。但是随着时代进步和发展的要求,我国致力于网络的建设,并取得了重大的成果,1987年我国终于开发了电子邮件业务,从此为人们的日常交往和信息的交流开辟了新的渠道。由于当时经济条件的限制,虽然当时我国加入了国际互联网,但是网络速度很慢,体积比较庞大,网络内容也贫乏,计算机语言晦涩难懂,这是许多人望而却步。国家为了满足文化、经济建设的需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要,1997开始正式建立属于自己的教育网站,内容相比较八十年代来讲有了很大的进步,并逐步开辟了一些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及国家党政方针的教育专栏网站,一些国家级的报社如人民报社也开始进入国际互联网,普通大众开始走入网络世界。二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以及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给网络带来了极大的发展契机,不仅家庭电脑开始普及,各大网络媒体纷纷建立,党政机关也开始实行网络阳光执法,高校也开始成为网络发展的前沿阵地,网络以及网络宣传在我国得到了最大范围内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一种生活方式,网络成为二十一世纪最具有潜力的科技。虽然,到目前为止网络在我国也只有二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但是由于它对人们交往、交流方式的改变而成为了最具有“科技和文化”魅力的新生事物,它不仅有利于人们尤其是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的更新,开阔了视野,更为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随着网络技术以及人们网络道德水平的提高,网络文化将成为人类社会文化的发展趋势。二、网络文化特征(一)网络文化视野广阔性当下,网络已经成为人类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第二双眼睛”。通过网络,我们可以足不出户的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天文地理以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知识等等。网络之所以能够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种必需品,之所以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内得以迅猛发展,这是因为网络是一种开放的资源,网络融汇了中华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乃至世界各地的各种文化,这种容纳百川的特点使得网络彻底打破了文化在地域和时空方面的限制,使文化真正实现了无障碍传播。文化被赋予了极大的视野广域性,各种文化可以在网络空间相互作用,相互融合,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网络文化。这种独特的网络文化使地域和空间以及时间的界限更加模糊,文化的中心性也逐渐淡化,这就造就了网络文化的多视角性,给网络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