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艺毕业论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题目城市公共景观中水体的运用及表现教研室环境艺术设计档号专业环境艺术设计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讲师新疆艺术学院美术系办公室制2009年5月8日1城市公共景观中水体的运用及表现黄尚礼摘要:水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之一,也是自古以来人们进行艺术创作的灵感和源泉。本文紧紧围绕城市理水的艺术来源与艺术形式表达,从以下三个方面讲述在城市公共景观环境中水体的应用与发展趋势。一、水体在园林景观中的所表现出的不同艺术形态。二、城市公共景观中水体造景的理论来源以及水体的运用。三、城市水体景观的可持续性。关键词:城市公共景观水体园林自然生态引言:随着房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简单的仅仅满足居住功能,发展到现在对住区环境高层次多方位的功能需求。刘滨谊在他著的《现代景观规划》上说,“景观最基本、最实质的内容还是没有离开园林的核心。”并且补充:“追根寻源,园林在先,景观在后。”[1](P.7)这大概可以理解为景观来源于园林,而园林更是水景观的鼻祖,可以这么说,城市公共水体景观的塑造来源于人们对于园林的推崇。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要求不断增加,城市公共环境的升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城市公共景观中水体环境作为城市公共景观环境中的一条血脉,它不仅影响着人们对城市环境不断定位和思考,更能指引着人们向着更高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环境迈进。一、水体在人类居住环境中的应用及表现形式“玩水是人性中最根深蒂固的一种。”[2](P.42)俗话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自古就有乐水之说。《黄帝宅经》指出“宅之泉水为血脉”;《渊鉴内涵》里说:“天下之多者水焉,浮天载地,高下无不2至,万物无不润。”古诗曰:“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则灵。”“单从本身来看,水不仅表现为一种韵律的美,而且表现为一种灵性的美。适当的水景构造,能起到丰富空间环境和调节小气侯的作用,增强城市居住的舒适感;同时,水还是生态环境中最有灵性、最活跃的因素,将水、绿色植物、雕塑作品有机融合,会让人有回归自然的感觉;”[3](P.67)此外,大面积水域还能吸收空气中的尘埃,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对城市中水的载体—城市居民的健康大有裨益。随着城市景观与生态环境的不断升级,城市公共水体环境已成为当代人们陶冶性情、活跃城市景观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景,是园林游赏的核心。在我国古代的园林中,无论水的动态与静态哪怕是一泓平静的池水,其水池的形状都要有曲、有形;或于池中种荷、养鱼、植水草以供观赏;或设置有尾的石鲸鱼,“每至雷雨,常鸣吼,鬣尾皆动”而成景;或设铜龙吐水,相向而喷;或于池中设莲花状的石雕,泉水喷于池的水面如雨霖;或在池中建望鹤台赏月,宫人乘舟弄月影,称为影娥池,使平静的水面产生动态的景观,动静结合以赏水之乐。”[4](P.3)在明代西苑的什刹海东北角建有一个金海神祠,其中供奉有水府之神;而在北海北岸的一组佛寺建筑中,台顶有乾佑阁,形象壮观,被形容为“倒影入水,波光荡漾,如入水晶宫阙”。这是利用自然的水面而创造的一种视觉形象景观--水中仙境,与天空中的海市蜃楼之景如出一辙,故理水之景已不止于水中,在水旁也同样可以创造水景。3就以动态的喷泉而言,除汉代的铜龙吐水等形式之外,在自然风景区中,也有利用自然之水而产生半人工的喷泉形式的。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他游历云南时就记载了借自然池沼之水以及池旁岩石的压力而产生的一种“自动喷泉”。及至清代,更是引进了西方近代喷泉的形式,而有圆明园长春园内西洋楼三大人工喷泉的出现,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园林理水形式的又一变化,也是中西合璧式的园林水景的集中体现。这些水景的设计手法虽然来自西方,而在建筑装饰、动物雕塑所表现的主题如鱼雁纷飞、猎狗逐鹿以及十二生肖报时等则取意于中国民间的习俗与故事,可以说是中西合璧的。图一苏州园林中的水家碧玉式的水景二、城市造景对于水体在环境中的艺术形式的表达(一)城市的定义,城市公共景观的概念和范围城市是历史形成的产物,它主要是指以非农业人口为主体的,有高度密集人口和建筑的,是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的社会物质系统。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4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而城市公共景观是建立在城市公共空间之上的城市土地与土地上的空间、时间、物体及事件的所构成的综合体,是复杂的自然过程与生动的城市居民活动在城市公共空间上的印痕,它是人类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由人类自身创造的,不断渐化与升级的,适宜人类生活与人文活动的人居型公共环境。城市水环境是城市公共景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表现元素,城市理水也是城市造景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了城市公共景观环境的不断进化与升级。(二)城市理水的美学源泉古往今来,东、西方对于水体所表现出的自然美与景观意境表达出了无限的追求和向往。“公元前3000年以后在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造园是受当地崇拜各自神灵的影响,但最根本的还是从适应生产生活需要产生的,逐步在发展变化。园林的使用功能是,提供果、药、菜、狩猎、祭神、运动、公共活动,后逐步增多闲游娱乐和文化的内容。”[5](P.3)水体作为园林造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表现出人类所推崇的自然美和人工美的美学特征起到了难以替代的作用。然而,东西方园林造景的美学思想又各不相同。中西造景的差异:既然是造景,便离不开自然,但中西方对自然的态度却很不相同。西方美学著作中虽也提到自然美,但这只是美的一种素材或源泉,自然美本身是有缺陷的,非经过人工的改造,便达不到完美的境地,也就是说自然美本身并不具备独立的审美意义。自然美必然存在缺陷,5不可能升华为艺术美。而城市景观是人工创造的,他理应按照人的意志加以改造,才能达到完美的境地。中国人对自然美的发现和探求所循的是另一种途径。中国人主要是寻求自然界中能与人的审美心情相契合并能引起共鸣的某些方面。中国人的自然审美观的确立大约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定的历史条件迫使士大夫阶层淡漠政治而邀游山林并寄情山水,于是便借“情“作为中介而体会湖光山色中蕴涵的极其丰富的自然美。中国园林虽从形式和风格上看属于自然山水园,但决非简单的再现或模仿自然,而是在深切领悟自然美的基础上加以萃取、抽象、概括、典型化。这种创造却不违背蔼然的天性,恰恰相反,是顺应自然并更加深刻的表现自然。在中国人看来审美不是按人的理念去改变自然,而是强调主客体之间的情感契合点,即“畅神“。它可以起到沟通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的作用。从更高的层次上看,还可以通过“移情“的作用把客体对象人格化。庄子提出“乘物以游心“就是认为物我之间可以相互交融,以致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所以有“西方玩水,东方理水”的说法。因此西方造园的美学思想是人化自然而中国则是自然拟人化。(三)城市理水功能的多样化随着经济社会的高度发展,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在城市景观建设中表现得越来越明显,理水的构成因子也同样的呈现了多样化的趋势。“理水的构成因子是以水体为中心的多种多样的景物,水面的波纹,岸边的芦苇,河道旁的布道、瓦舍、街市,附近的城市景象等等。理水需要对水域景观构成因子进行详细、正确的分析,成功的理6水建立在对景观构成因子清楚的了解,熟练的掌握和技巧的运用之上。水域景观是由水域范围内的自然,人文社会,视觉美学等因子所组成,并由人与水域空间的互动所产生的。”[6](P.78)1、概念广泛在当代,水域空间最突出的是作为城市的开放空间,理水所整合与营建的水域空间是具有生态,文化,景观,控制,保护,价值等多重功能和目标的存在于城市建筑实体之外的开敞水域空间体,既包括市区内的河湖水系,湿地滩涂等具有自然特征的水体空间,以及园林水景,广场喷泉,水库渠道等具有一定社会经济功能的人工水域空间,又包括水体及水域附近的森林绿地,步道车道,滨水空间,人文景观等。2、生态栖地工业革命后,城市与城市水域的矛盾高度激化,城市水域的自然属性和生态属性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起,许多国家开始对破坏河流及其自然环境的做法进行了反省,让城市开发与自然永续互动而平衡成为当今许多科学家与设计工作者共同面对的课题。例如,美国、法国,瑞士、澳大利亚、日本等国都先后开始了“创造多自然型河川计划”。其目的就是重视城市景观中水域空间中所带来的绿与美,以符合生态的观念及利用方式。3、怡情怡景随着当代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城市劳动者在社会的压力下所表现出来的生活状态也越来越受到当代人的重视,城市水体的积极控制7与引导能够让人受到水元素的渲染,人对水是充满眷恋的,城市水体的运用,正是要唤回人类亲水的天性,重建人与水之间的自然伦理,使水景满足人们的观赏性,娱乐性与参与性,同时将空间视觉,触觉及听觉等融入游憩活动、生活空间,使水景景境并茂,情境共鸣。4、文化路径水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历来对水的关注也是中国人永恒的情结,水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哪一个民族能够比中华民族更了解水文化丰富的生命内涵。历史走到现代化的今天,水文化也一直延续着。中国人以其特有的形式表达着水文化的特质,水在中国既特特殊又平常。例如,跨过1794公里征程的京杭大运河,流过浙、苏、鲁、冀、京、津六省市,沟通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水系,串起20多座城市,整条运河饱含着人文、地理、艺术和生态等价值,底蕴十分浓厚。5、宜居家园随着水环境整治工程的推进,滨水产业及建设用地的调整,更多的水域空间将留给城市生活。滨水住区往往成为景色最优美,最能反映城市特色的地区。高品质的滨水住区,还能吸引来自老城区的居住人口,缓解老城区的用地压力。(四)城市水体的景观塑造在环境水体设计中水体主要分为静水和动水,动静二者结合处理,共同组成组成人们所需的水环境。1、水体的类型81.1静水、“静水是环境中最为常见的组景手段,是以不同深浅、大小和形状的水池组成的平静的水面。小面积的静水一般采用几何图形设置,可以是方形、圆形、椭圆形或多个几何图形组合在一起,也可采用不规则图形。”[7](P.52)大面积的静水设计应该丰富,切忌空洞无物,可通过增加踏步、浮萍、浮桥等;也可以在水中养鱼、种植水生植物,或在水池底部绘上鲜艳的装饰图案等手法来表现。静水可产生镜像效果,形成丰富的倒影变化。(如图二)图二广州某住宅区花园中静水景观。平静的水面,例映着周围的小高层建筑,安谧的气氛使人神清气爽a.静水中植物的搭配与表现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之一,也是景观视觉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植物的配置设计是静水系统景观设计的重要一环。对静水景观进行生态设计,在植物的配置方面,一是应考虑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二是尽量采用本地植物。多种类植物的搭配,不仅在视觉效果上相互衬托,形成丰富而又错落有致的效果,对水体污染物处理的功能也能够互相补充,有利于实现生态系统的完全或半完全(配以必要的人工管理)的自我循环。具9体地说,植物的配置设计,从层次上考虑,有灌木与草本植物之分,挺水(如芦苇)、浮水(如睡莲)和沉水植物(如金鱼草)之别,将这些各种层次上的植物进行搭配设计;从功能上考虑,可采用发达茎叶类植物以有利于阻挡水流,沉降泥沙,发达根系类植物以利于吸收等的搭配。这样,既能保持湿地系统的生态完整性,带来良好的生态效果;而在进行精心的配置后,或摇曳生姿,或婀娜多态的多层次水生植物还能给整个湿地的景观创造一种自然的美。采用本地的植物,是指在设计中除了特定情况,应利用或恢复原有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植物种类,尽量避免外来种。其他地域的植物,可能难以适应异地环境,不易成活;在某些情况下又可能过度繁殖,占据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以致造成本地植物在生态系统内的物种竞争中失败甚至灭绝,严重者成为生态灾难。在生态学史上,不乏这样的例子(生物入侵)。维持本地种植物,就是维持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成分,保持地域性的生态平衡。另外,构造原有植被系统,也是景观生态设计的体现。(如图三)图三平静的水面中添加浮游生物既活跃了整体气氛,也改良了生态环境b.水景中的小品10园林小品是理水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包括附加于理水的种种实用的或装饰性的小品。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