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的本质第二节货币的职能与作用第三节货币制度的演变与发展第四节货币的层次和衡量第一节:货币的本质一、货币的含义货币的定义:在商品和劳务的支付或债务的偿还中被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与现金(现钞+硬币)的区别:可开支票的存款(支票存款)、信用卡账户余额等也具有上述功能,因而也是货币。故货币比现金的范围广很多;与财富的区别:“钱”和货币并不等同。财富比货币外延大;与收入有区别:收入是单位时间的流量,货币是某一时点的存量。作为货币的条件:标准化;被广泛接受;可分割;易于携带;不变质。二、货币的起源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的结果。货币的产生克服物物交易双方在需求和时间上的“双重巧合”,解决了物物交换的困难:设商品的种类为n,在物物交换的情况下,交换比率的总数达到[n(n-1)]/2。当货币出现以后,交换比率数减少到(n-1),大大提高了交换的效率。商品的交换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一种商品的价值通常是用另一种商品的价值来表现,这就是价值形式。货币是价值形式演变的结果,它经历了四个阶段:(一),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最初的交换带有偶然的性质,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简单地由另一种商品来表示。例如:1只绵羊=2把石斧绵羊的价值通过石斧表现出来。绵羊处于相对价值形式地位,石斧处于等价形式地位,成了等价物。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价值量是通过和等价物交换所形成的量的比例表现出来的。(二),扩大的价值形式商品交换逐渐经常化使得商品如绵羊经常同其他许多商品相交换。例如:=2把石斧=25公斤米=7米布1只绵羊…….=0.5克黄金……在扩大的价值形式中,绵羊的价值真正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扩大的价值形式的缺点是,商品价值未能获得共同的,统一的表现形式。(三)一般价值形式为了克服扩大的价值形式的缺点,人们首先把自己的商品换成一种大家都愿意接受的商品,然后再去交换自己所需要的其他商品,其结果就是一般等价物的出现。例如:一般等价物实质上就是货币的雏形,它离货币只有一步之遥。1只绵羊2把石斧=25公斤米=7米布=……0.5克黄金=……(四)货币价值形式在货币真正出现之前,一般等价物虽然已成了商品交换的媒介,但它又是不固定的。一般等价物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是不相同的。由于许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难以分割、价值不统一、难以保存等缺点,使得贵金属最终成为最适合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当人们选择贵金属作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产生了。1克黄金2把石斧=25公斤米=7米布=……0.5克黄金=……三、货币的本质货币金属说这种观点认为,货币即贵金属,贵金属即货币。金银是一国真正的财富。国家和个人要想富强,就必须得到越来越多的金属货币。货币名目说这种观点认为,货币不是财富,是商品价值的符号,是观念的计算单位。劳动价值说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两特征:(1)货币能够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2)货币具有与其他一切商品直接相交换的能力。货币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在历史的不同发展阶段,货币反映不同的社会生产关系.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货币,用来购买奴隶,它反映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关系.在封建社会地主以货币地租的形式剥削农民,货币体现封建主对农民的剥削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成为特殊商品,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家凭借占有生产资料,掌握大量货币,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四货币形式的演变1、实物货币实物货币是直接从普通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它本身具有相应的价值和特定的使用价值。如在中国历史上,龟壳、海贝、蚌珠、皮革、齿角、米粟、布帛、农具等都曾作为实物货币被使用过。贝字在汉字中的地位:财、货、贵、贫、赎、账、债、赊、贷。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实物货币逐渐为金属货币所取代。2、金属货币指以金属为材料、并铸成一定形状的货币。中国是最早使用金属货币的国家之一,早在殷商时代,金属货币就已成为货币的主要形式。金银货币的优越性:1)易标准化,2)易分割,3)易携带,4)易保存,5)稀缺性。3、纸制货币纸制货币有两种:一种是银行通过信用渠道发行的,理论上称为银行券;一种是国家凭借权利发行的,理论上称为纸币。广义的纸币包括上述两者,狭义的纸币仅指后者。银行券是由银行机构发出的一种银行本票,表明银行对银行券持有者的负债。后来,银行券的发行权又为中央银行所垄断,并逐渐演变成为各国的法定通货。早期的银行券可兑换成金属货币,可称为代用货币。优点:1)较金属货币更易携带和保管,2)印刷成本低于铸造成本,3)可避免自然磨损和人为破坏。纸币产生的可能性金属铸币,在流通中会发生磨损,而不足值。不足值铸币(一定限度内)仍可像足值铸币一样充当流通手段——从而使铸币有了可用其他象征材料或符号来代替的可能性。有意识地利用这点,降低铸币成色或重量,进而利用国家政权发行、强制流通没有内在价值的纸币来代替铸币,使纸币作为货币(符号)得到社会公认。纸币的特点更易携带保管,印刷成本低于铸造,可避免自然磨损和人为破坏。中国是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公元11世纪,北宋的交子是典型的纸币,是由国家印制、强制行使的不兑现的货币符号。银行券和纸币都是纸制的货币符号,它们本身都没有价值。纸币与银行券的区别:纸币是在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的基础上产生的,而银行券则是在信用关系、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的基础上产生的;纸币是由国家信用作担保强制发行和流通使用的,而银行券则是由银行信用、以商业票据为保证发行和流通使用的;纸币不能兑现,因而会发生贬值现象,而银行券则可以兑现,因而不会贬值。4、存款货币——一种可签发支票的存款。银行存款的种类繁多,但最重要的无疑是活期存款。所谓的“活期存款”,是指存款人随时可用支票或其它结算凭证提取、支用的一种存款账户。流程:先在银行存款,设立活期存款账户。客户根据交易额签发支票,将支票支付给收款人。收款人将支票交给其开户银行,付款人账户的存款额相应转为收款人账户的存款。通过账户间存款的转移来完成支付,支票存款同纸币一样发挥着货币作用。存款货币,具有快速、安全、方便等优点,特别在大额交易中,有时用现金很难进行。发达商品经济中,绝大部分交易都通过存款货币进行。银行券和银行存款可称为“信用货币”。信用货币:完全建立在人们的信用之上,本身没有什么价值,与金属货币也无必然联系,人们接收仅仅是因为他们预期他人也会接受它。这种信用建立在国家或银行信用的基础之上。信用货币的优点:货币共给有弹性。金本位崩溃是由于黄金可开采量是一个完全的外生变量,是政府和中央银行无法控制的,违背了弹性发行原理,无法根据实际情况来控制,这是商品货币和代用货币的缺点。信用货币的缺点:政府掌握了发行货币的权利,就可能滥用这份权利,于是常常导致通货膨胀。历史上,实行金属货币(白银和黄金)的时期,年平均通货膨胀率大约是0.5%;实行不兑现货币制度时期的年平均通货膨胀率大约达到6.5%,包括恶性通货膨胀则将是18%。4、电子货币:利用微电子技术,通过电子网络进行帐户资金的划拨,以进行交易和支付的信用工具。电子货币的出现,是现代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和银行转帐清算技术不断进步的产物。特点:融储蓄、信贷和非现金结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较传统货币更为快捷、便利和准确。附:复合货币是指其价值由多种货币的汇率加权确定的一种国际间债务支付和储备资产手段。如:特别提款权;欧元。“网上银行”通常泛指以Internet为基础提供各式各样金融服务的银行。多以银行卡(磁卡、智能卡)为媒体。第二节:货币的职能与作用一、货币的职能货币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表现。货币通过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执行的诸种职能,将其本质外化出来。在货币职能理论方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在表述方面既具有共性,又有区别。(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货币职能的表述1、价值尺度:货币用来表现其它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其它一切商品的价值量时,其就执行着价值尺度职能。这是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之所以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有价值,与其他商品一样都是人类劳动的结晶,具有相同的质,即价值。所以在量上就能比较。执行着价值尺度职能,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是观念上或想象的货币。价格标准: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为衡量不同商品价值量的大小,需要规定一个单位。这种由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就是价格标准。价格标准与货币材料的重量单位的一致与分离。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之间的关系:1)价值尺度职能是通过价格标准来实现的。2)价值尺度职能和价格标准是不同的概念。2、流通手段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指货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起媒介作用时所发挥的职能。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解决了物物交换的局限性矛盾,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同时,商品交换也被分为卖和买两个独立的行为,这就孕育了商品买卖可能脱节的矛盾。货币流通规律就是货币流通必须适应商品流通的规律。用公式表示如下: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商品流通量商品价格需的货币量=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必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商品价格总额=纸币流通规律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流通的货币符号,它产生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纸币流通规律是指纸币流通条件下的特殊流通规律。其基本内容是:1、流通中全部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2、单位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流通中货币需要量/纸币发行总量3、贮藏手段:货币作为一般社会财富的保存形式而退出流通领域、处于静止状态时,就执行着贮藏手段职能。关于储藏手段的特点,一般认为,充当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足值货币,必须是处于静止状态的货币。也有人认为,充当贮藏手段的货币不一定是具有内在价值的货币本体,价值符号或货币符号也可以来代替。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主要是金属货币。(金属)货币发挥贮藏手段职能时,可以起到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当流通规模扩大时,处于贮藏的货币会进入流通领域;当货币需求量减少时,货币又会退出流通领域。信用货币贮藏不能起此作用。4、支付手段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指货币作为交换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所发挥的职能。货币的这个职能直接产生于以延期付款方式买卖商品的活动之中。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可以发挥两个作用:1)扩大商品流通2)节约现金流通支付手段职能是在存在债权债务关系的条件下发挥作用,加大了发生危机的可能性。考虑到支付手段职能,货币流通量公式应作如下调整: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量速度段和支付手段)的流通单位货币(作为流通手销的支付总额到期支付总额-相互抵赊销价格总额商品价格总额=5、世界货币当货币超越国内流通领域,在世界市场作为一般等价物发挥作用时,执行世界货币职能。作为世界货币,必须有十足的价值,并且是贵金属块。目前发挥世界货币职能的一般就是金块和银块。理论上,信用货币由于没有内在价值,是不能执行世界货币职能的,但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信用货币,成为世界上普遍接受的硬通货,实际上发挥着世界货币的职能。世界货币职能具体表现为:1)、作为国际市场上的支付手段,用于平衡国际收支差额;2)、作为国际间的购买手段,用于购买外国商品;3)、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二)西方经济学对货币职能的表述西方经济学说对货币职能的表述主要是这样四个方面:交易媒介(mediumofexchange)货币的出现大大减少了交易成本,促进了分工,从而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人类进步。是一种重要的制度创新。记帐单位(unitofaccount)价值贮藏(storeofvalue)货币作为一种财富的持有形式,有其优缺点:优点:有极高的流动性(一种资产转化为交易媒介的容易和快慢程度,即资产变现的难易程度)。缺点:货币无收益,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