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商务网上支付发展及目前状况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日益融合,Internet已进入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可以通过Internet获取我们想要的信息。电子商务已成为贸易发展的必然趋向,随着电子商务环境的规范和完善,中国电子商务企业必然迅猛发展。使用网上支付的方式进行交易,大大降低了传统贸易的费用和开销,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企业竞争优势。网上支付的基础环境还有许多的问题,值得关注和改善。本文通过对新形势下的电子商务平台支付手段的研究,系统了解了网上支付的发展阶段、网上支付的安全协议、网上支付概念和特点,并熟练掌握各种网上支付工具的使用方法,全面认知网上支付。关键词:互联网,电子商务,网上支付一.网上支付的概念1.网上支付的定义网上支付是指以金融电子化网络为基础,以商用电子化工具和各类交易卡为媒介,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作为手段,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利用因特网进行传输网上支付数据。以电子信息传递的形式来实现资金的流通和支付。网上支付系统的构成则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网上支付主体。涉及网上商家、持卡人、银行和第三方认证机构。二是网上支付技术。2.我国网上支付的发展过程《网上支付报告》数据显示,2001年中国网上支付的市场规模为9亿元,2004年该规模增长为7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为102.7%。2008年中国电子支付的市场规模为2743亿,年增长率为181.0%,2009年中国电子支付的市场规模为5766亿,年增长率为110.2%,2010年全年的网上支付规模达到10104亿元,较2009年增长100.1%。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电子支付市场规模将进入成熟稳定的增长趋势。3.我国网上支付的发展前景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支付新问题就成了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网上支付构成了电子商务的核心环节,假如没有支付,整个电子商务过程无法完成。只有通过平安、快捷的实现网上支付才能实现电子商务涉及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机结合,才能确保电子商务交易顺利进行。而作为真正的网络支付手段出现的支付方式,则是在Internet的迅速走向普及化之后的事情。但是自2005年以来,中国网上支付成长十分迅速,这标志着中国电子商务迈入了以全面实现网上支付系统为特征的崭新发展阶段。二.我国网上支付的方式1.银行卡支付这是今朝我国应用很是普遍的电子支出模式。付款人可以使用申请了在线转账功能的银行卡(搜罗借记卡和信用卡)转移小额资金到收款人的银行账户中,完成支出。2.电子支票这是以一种纸基支票的电子替代品而存在的,用来吸引不想使用现金而宁可使用信用体例的小我和公司。它的运用使银行介入到收集生意中,用银行信用填补了商业信用的不足。在国内,因为通俗消费者年夜多对单据的使用不甚体味,再加上我国网上支出的相关律例不健全及金融电子化的成长水平和市场需求问题,使得在网上生意中电子支票的应用尚是空白。3.手机银行随着我国移动通信网络和商业银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及手机用户的迅速增长,各家银行纷纷推出手机银行服务。目前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都开通了手机银行业务,手机用户可以通过银行网络连接移动通信公司的短信息平台,实现通过手机直接进行账户查询、银行转账、自助缴费等个人理财服务。但在应用上还缺乏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选性,连接情况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此外手机银行业务的管理仍很薄弱,需要规范和促进。手机银行的进一步发展是扩展功能,包括开展证券交易、外汇买卖等金融服务项目。4.网上银行网络银行的发展从1997年以来在我国开展,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华夏银行等相继推出网络银行服务,开通了网上支付、网上自助转账和网上缴费等业务,初步实现了在线金融服务。目前的状态是银行卡支付、单一银行内转账已经实用并在推广,但企业间的电子支票还在研究。5.第三方支付平台目前中国国内的第三方支付产品主要有PayPal(易趣公司产品)、支付宝(阿里巴巴旗下)、财付通(腾讯公司,腾讯拍拍)、易宝支付(Yeepay)、快钱(99bill)、百付宝(百度C2C)、网易宝(网易旗下),环迅支付,汇付天下,其中最用户数量最大的是PayPal和支付宝,前者主要在欧美国家流行,后者是马云阿里巴巴旗下产品,据称,截止2010年12月,支付宝用户超过2.3亿。三.网上支付面临的主要风险1.网上支付的操作风险网上支付的操作风险主要包括市场操纵、知情人交易、无照经纪人、投资顾问活动、欺骗性或不正当销售活动、误导进行高科技投资等互联网诈骗,据北关证券管理者协会调查,网上诈骗每年估计使投资者损失100亿美元,各类形形色色的欺诈交易干扰了正常的电子支付交易。以银行卡为例,伪造银行卡、冒用他人卡以及信用卡非法套现等现象时有发生,使众多持卡人利益受损,并严重损害了公众对银行卡支付机制的信任。黑客攻击即所谓非法入侵电脑系统者,网上黑客攻击对国家金融安全的潜在风险极大。目前,黑客行动几乎涉及了所有的操作系统,包括UNIX与windowsNT。病毒破坏指攻击者可以在持卡人电脑上发布恶意软件(如木马软件)。这些软件能在持卡人输入支付密码时悄无声息地补货,并偷偷地发送出去。2.网上支付的系统风险从整体看,电子支付的业务操作和大量的风险控制工作均由电脑软件系统完成,全球电子信息系统的技术和管理中的缺陷或问题成为电子支付运行的最为重要的系统风险。在与客户的信息传输中,如果该系统与客户终端的软件互不兼容货出现故障,就存在传输终端或速度降低的可能。此外,系统停机、磁盘列阵破坏等不确定性因素,也会形成系统风险。根据对发达国家不同行业的调查,电脑系统停机等因素对不同行业造成的损失各不相同。其中,对金融业的影响最大。发达国家零售业和金融业的经营服务已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信息系统的运行。信息系统的平衡、可能和安全运行成为电子支付各系统安全的重要保障。3.网上支付的信用风险电子支付拓展金融服务业务的方式与传统金融不同,其虚拟化服务业务形成了突破地理国界限制的无边界金融服务特征,对金融交易的信用结构要求更高、更趋合理,金融机构可能会面临更大的信用风险,以网上银行为例,网上银行通过远程通信手段,借助信用确定程序对借款者的信用等级进行评估,这样的评估有可能增加网上银行的信用风险。因为借款人很可能不履行对电子货币的借贷应承担的义务,或者由于借贷人网络上运行的金融信用评估系统不健全造成信用评估失误。此外,从电子货币发行者处购买电子货币并用于转卖的国际银行,也会由于发行者不兑现电子货币而承当信用风险。四.网上支付存在风险的原因分析(一)企业及金融机构内部环境1.企业及金融机构减少成本投入在目前经济萧条的时代,所有的企业和金融机构都必须勒紧腰带以渡过难关。为此,许多网上支付企业和金融机构在都会制定成本削减方案。一般来说,企业和金融机构软硬件的前置采购成本只是占成本计算公式中的一部分,事实上维护和运营费用在网上支付成本中所占比例通常要高于购置技术资产的费用。有调查资料显示,约65%的网上支付成本都用于支付支持网上支付系统持续运作所需的运维费用和人员费用。2.企业及金融机构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我国虽然初步建立了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等金融监管组织体系、法律体系、指标体系和监测体系对网上支付进行监管,但从实际运行的效果看,还存在着许多缺陷。随着金融业务向国际化、现代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我国现行金融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之处也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第一、我国金融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金融监管比较薄弱,重审批、轻管理,监管的内容和方式比较陈旧,监管的标准不一,主管机关职责、权限不明确,造成金融市场和网上支付秩序的某些混乱;第二、分业监管的格局不能适应金融市场发展的要求,出现许多网上支付管理上的空白。3.企业及金融机构的客户安全意识不高2009年,使用过和正在使用网上银行的网民总计达到66.5%,约为2008年的两倍。但与此形成对比的是,28.4%的网民表示从没有听说过或关注过第三方机构为公众网站颁发的诚信标示。超过70%的网民信任或基本信任电子证书签名,其中有8%的网民对电子证书完全信赖,62.9%的网民部分信赖。不过,网民安全意识仍亟待提高,网民安全意识的不足和网民安全感的降低显然不利于网上支付这类网上应用的深入推广。(二)外部环境1.网上支付法律法规尚未健全目前,具体到为电子商务服务的网上支付业务,法律上基本还是一个空白。另外,目前涉及网上支付的法律只有《电子签名法》(解决了类似传统结算业务中签章的问题),规章有人民银行发布的《网上银行业务管理办法》、银监会的《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和人民银行的《电子支付指引》,除此没有其他规范。如果从我们近期讨论的为电子商务服务的网上支付问题来看,法律制度上几乎一片空白。法律法规的缺失,导致政府机构对目前从事网上支付业务的这些机构和他们的业务要不要监管,要不要有一定的规则去规范缺乏统一标准。正是因为法律法规建设的滞后导致了网上支付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安全问题、金融监管问题、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等等。2.网民的网上支付安全意识有待提高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和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于2010年3月30日两家机构发布《2009年中国网民网络信息安全状况调查系列报告》显示,去年我国52%网民曾遭遇过网络安全事件,超过九成网民碰到过网络钓鱼网站。网络事件给21.2%的网民带来了直接经济损失,包括网络游戏、即时通信等账号被盗造成的虚拟财产损失,网银密码、账号被盗造成的财产损失,以及因网络系统、操作系统瘫痪、数据、文件等丢失或损坏,对其找回或修复产生的费用等。《报告》显示,近2100万网民缺乏密码设置方面的保护意识。五.促进网上支付发展的解决办法及建议(一)发达国家解决办法的借鉴美国模式;美国对网上支付平台实行的是功能性监管,将监管的重点放在交易的过程,而不是从事网络支付的机构。美国国会的《电子资金划拨法》(ElectronicFundTransferAct)和美联储颁布的用于执行的规则适用于任何形式的资金转移。这个法案特别对提供网上支付服务的非银行机构进行了规定,为消费者提供了保护。欧盟模式:欧盟规定网上支付的介质只能是商业银行货币或电子货币,这就意味着网上支付公司必须取得银行业执照或电子货币公司的执照才能开展业务。实际上,欧盟对网上支付公司的监管是通过对电子货币的监管实现的。新加坡、香港(地区)模式:新加坡在这方面是亚洲的“领头羊”,早在1998年就颁布了《电子签名法》。香港则在2000年颁布《电子交易法令》,给予电子交易中的电子纪录和数字签名与纸质对应物同等的法律地位,并增补了有关电子货币发行的法律。另外,香港金融管理局还采取了行业自律的监管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台湾(地区)模式:台湾的票据法在全球都处于领先地位,所以台湾对网上支付中使用电子支票的监管给予了较多重视,颁布了《电子商务中的电子签名法》,《从事电子支票交换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以及《申请电子支票的标准合同》等等。(二)完善网上支付的技术管理1.建立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不断采用新的安全技术来确保电子支付的信息流通和操作安全,如防火墙,滤波和加密技术等,要加快发展更安全的信息安全技术,也包括更强的加密技术,网络使用记录检查评定技术,人体特征识别技术等,使正确的信息技术准确地在客户和银行之间传递,同时又防止非授权用户,如黑客对电子支付所存储的信息的非法访问和干扰。其主要目的是在充分分析网络脆弱性的基础上,对网络系统进行事先防护,主要通过采取物理安全策略,访问控制策略,构筑防火墙,安全接口,数字签名等高新网络技术的拓展来实现。2.建立强大的网络数据库通过数据库技术或数据仓库技术存储和处理信息来支持银行决策,以决策的科学化及正确性来防范各类可能的金融风险。要防范电子支付的信用风险,必须从解决信息对称,充分,透明和正确性着手,依靠数据库技术储存,管理和分析处理数据。是现代化管理必须要完成的基础工作。电子支付数据库的设计可从社会化思路考虑信息资源的采集,加工和分析,以客户为中心进行资产,负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