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共识——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①病情危急、变化快,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②病情危重,需要多种生命支持手段;③病情紧急,评估时间有限,需要在短时间内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④转运工作繁杂且风险大,意外事件及并发症增多。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特点(一)分级转运原则(一)分级转运原则降阶梯预案:可能出现的最高风险,按相应分级进行转运人员和装备的准备充分评估:①准确了解转运风险;②确定可行转运方案;③合理选择风险应对措施。优化分级:Ⅰ级:随时危及生命,医疗支持后生命体征仍不平稳,GCS评分9分,需要人工气道支持(PEEP≥8cmH2O、FiO2≥60%),应用2种及以上血管活性药物治疗。Ⅱ级:可能危及生命,医疗支持后生命体征相对平稳,GCS评分9—12分,需要人工气道支持(PEEP8cmH2O、FiO260%)及血管活性药物治疗。Ⅲ级:慢性病程,生命体征尚平稳,GCS评分12分,无人工气道支持及血管活性药物治疗。转运时间在分级评估中作为次要指标,转运时间的延长会导致转运风险的增加。(一)分级转运原则(一)分级转运原则最佳路径:•转运前,充分评估患者、有效沟通、按分级标准安排相应的人、材、物;•转运中,实时评估与监测,并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为保证转运路径顺畅可以设置转运专梯等设备;•转运后,医务人员再次评估患者的病情及医疗措施,并进行评价,确保医疗护理的连续性及持续质量改进。(一)分级转运原则动态评估:•转运前重新评估患者的病情,尤其在配置好转运装备后;转运中保证监测、治疗措施的连续性;转运后对转运过程和转运效果再次评估。•对转运流程进行多环节、多方面、无缝隙的动态评估,力求将转运风险降至最低。(二)分级标准表1转运分级标准表2转运人员配备标准表3转运装备配备标准(三)标准化分级转运流程(三)标准化分级转运流程ACCEPTANCE评估分级(assessment&classification)沟通解释(communication&explanation)充分准备(preparation)正常转运(transportation)应对管理标准化(administration&normalization)总结评价(conclusion&evaluation)由转运决策者负责(抢救室医生):★病情(生命体征、意识、呼吸支持、循环支持、主要临床问题)★预计转运的时间按照所有评估项目对应的最高风险等级确定分级等级(例:生命体征II级、呼吸支持情况I级、意识情况III级,则患者转运分级确定为I级)评估分级(assessment&classification)沟通解释(Communication&Explanation)有效沟通:①与患者家属沟通:告知转运风险,获取家属的知情同意及配合;②与团队内部沟通:明确职责,相互配合;③与接收部门沟通:详细告知患者病情及预计转运时间,做好相应准备工作。充分准备(Preparation)①转运人员准备。选定相应的医护人员;转运人员分工明确,护士熟悉工作流程以及应急方案,由转运护士来担当领队。②转运装备准备。按照标准配备;仪器设备调试并试运行,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③患者准备。出发前再次评估病情(主要包括生命体征、意识、呼吸及循环情况等),并检查各种管路及引流固定妥当,确保通畅,尽量在患者病情稳定的情况下转运。④接收方准备。告知接收方患者的病情及生命体征、所用仪器设备、用药情况及到达时间。正常转运(Transportation)确保患者安全及医护人员安全:①为确保患者安全,持续监测生命体征;患者在床单位间移动过程要注意各种管路连接的有效性;保证仪器正常工作;最短时间完成转运。②为确保医护人员安全,转运仪器须规范放置,防止被仪器砸伤;注意行人,避免不必要的意外事件。患者病情加重,根据转运级别,按如下原则处理:Ⅰ级:就地抢救;Ⅱ级:初步处理后如病情平稳可继续转运,否则须尽快返回;Ⅲ级:须尽快返回病室处理。未能检查需要等待的患者,一般处理原则如下:Ⅰ级:允许等待时间≤5min;Ⅱ级:允许等待时间≤10min;Ⅲ级:允许等待时间≤20min。应对管理标准化Administration&Normalization)总结评价(Conclusion&Evaluation)转运完成后,进行综合评价,持续改进!(四)标准化分级转运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