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阅读方法一、文献是由知识、载体和记录三个基本要素所构成。知识是文献的内容;载体是文献的物质实体,如以现代的纸张、胶片、胶卷、磁带、磁盘等所显示的图书、期刊、报纸和其他等;记录方式是产生文献的手段,如以文字、数字、图形、符号、声频和视频等方式的书写、印刷、复制、录音、录像等。二、文献阅读的意义1.积累知识。知识来源于实践,但获取知识和聚积知识,不需要也不可能事事亲自去实践,而可以通过阅读来取得。研究者按照研究课题,学习者按照学习专题或学科,通过各种渠道阅读文献,不断积累相关的大量知识。文献是人类贮存知识的宝库,阅读文献是获得和聚积知识的主要途径。2.把握研究水平。对大量资料的学习与研究,了解在专业领域研究课题或学科建设专门问题的全面情况和学术前沿状况,迄今为止已达到国家水平或国际水平,存在的问题和需要研究的方面,以便把握研究的方向和研究水平,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低水平的重复。3.认识事物发展规律。从丰富的大量资料中,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揭示事物发展的动因和目标,分析影响事物发展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因素,展望未来发展的趋势。文献阅读过程也是学习和研究的过程,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4.借鉴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要有选择性地对重要的文献,如有创新性的论文或专著,逐项、认真地学习和研究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各项文献对比优选,借鉴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文献阅读的原则1.有目标。文献种类很多,同一专业、同一学科、同一项目的教材、专著、论文,也是多种多样,阅读什么,不能盲目,不能有什么学什么,不能简单机械地一遍一遍重复地阅读。文献阅读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阅读目标。根据学习与研究的内容与要求确定阅读的目标,既有阅读文献的总目标,也有阅读每件文献的具体目标。2.订计划。根据学习与研究的内容与目标制定一定时期的文献阅读计划。它需要分专业学习和项目研究,在一定时期内分阶段,按学科、课程、章节、问题,于学期开始或项目研究开始制定。文献阅读计划是阅读活动的指导,使阅读文献忙而不乱,紧张而有序。计划执行过程可以调整,一定时期或项目研究结束,需要总结计划执行情况,供以后制定计划时参考。3.要选择。在文献阅读过程中,对确定需要阅读的文献要进行优选。在有限的时间内,需要阅读与学习和研究项目有直接参考或借鉴价值的文献,有时阅读一篇具有重要意义的文献,从中可以获得重大启发或重要资料,对学习或研究项目可能有重大影响。优选文献的标准,是具有创新性、代表性、权威性、重要性和实践性的文献,或具有其中某种特点的文献。4.多与少相结合。根据学习与研究项目的内容与要求来确定。博采众长,要多阅读一些文献,从中了解各方面内容和观点。在多阅读的文献中,需要少而精,重点地学习与研究一些文献,特别是经典性和具有创新性的文献,可以反复学习与研究。多与少相结合,有两种思路,一是从多出发,多包括古今中外,以今(现代)中(中国)为主,多是多而杂(广),由多(面)到少(点),少是少而精,由杂到精,起步时多一些,从中有重点地精一些,把阅读的数量与质量相结合;二是从少出发,少包括重点、难点、疑点、热点,由少(点)到多(面),起步时少一些,由少扩张多一些,逐步融会贯通取其精华。5.全文与摘要相结合。在文献阅读过程中,对需要阅读的文献,都要阅读论文的摘要和专著的简介,从其中发现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进而阅读论文或专著的全文。一般说,大量的文献是阅读摘要,少量的文献是阅读全文。在阅读文献全文时,要把握全文的主题、结构(体系)、观点、论据、创新内容、研究方法,可借鉴的内容和需要讨论的观点。对文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还可以循其参考文献的索引,查阅相关文献,以求深人研究。6.一般与前沿相结合。对文献的阅读,在于了解学科或专业、专题的发展现状、前沿水平及其发展过程、发展原因,从中寻求和认识发展规律。在文献阅读过程中,在一般文献阅读的基础上,要重视追踪学术前沿,相关的学术问题达到当前的国内或国际水平。对于前沿的学术问题,是需要认真学习的内容,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新的起点。在学术前沿问题上的继续攀登,才能促进学科的不断发展。7.思与记相结合。阅读文献要思考,在对文献一般阅读和学习的基础上,在弄清楚文献的内容“是什么”的同时,要以批评的眼光进一步思考这是“为什么”和“是否正确有道理”。为此,对文献的阅读,重要的是理解其相关的思维,否则,不思则无所获。古云:“学而不思则罔,罔者,谓无所得也,思者,谓敏而慧也”。阅读文献在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文献阅读过程中,对于重要的内容,如有参考价值的观点,重要的典型资料,需要引用或商榷的内容,以及启发之下的点滴发现、思想火花、个人心得等,需要及时地记录和记忆。记录可以采用记卡片、记笔记本、录人计算机或在文献上标注等。这是积累知识的有效方法。天才出于勤奋,创新出于积累。8.把握动态。学习和研究需要阅读的文献,所反映的学科或专业、专题的内容,是一个发展的过程,阅读时需要由远及近地了解与学习其发展变化过程,重点是近期发展动态,即其发展变化的趋势。从阅读文献中把握学术发展动态,阅读个别文献只能窥其一点一线或一时一地,而阅读大量文献,才能从其中综合分析学科、专业和专题的发展过程、发展规律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9.坚持阅读。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文献天天有,需要坚持经常阅读。在有学习与研究任务时需要阅读以外,在没有明确的学习与研究任务时,也需要自定学习与研究的目标,以便能坚持经常阅读文献。经常发布的文献如日报需要天天阅读,定期发布的文献如期刊需要定期阅读,不定期发布的文献如书籍可以随时阅读。坚持阅读文献,就可以积累和丰富知识,掌握专业领域的理论和方法;可以追踪某个学科、专业和专题的研究进展和新的成就,了解、学习与掌握新的理论与方法;可以培养自己的学术修养、研究兴趣、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10.讲方法。文献阅读是一个过程,怎样阅读是一门科学,阅读文献需要讲求方法。如在阅读文献时,有人阅读很快,不得要领,一闪而过,收效甚微;有人阅读很慢,不得其法,同样收获不大。阅读得法,快与慢相结合,一般文献快速阅读,重要文献放慢速度精读、研读,都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根据学习与研究的内容和要求,要采用相应的阅读方法。四、文献阅读的方法根据学习与研究的内容与要求采用相应的阅读方法,有利于完成学习与研究的任务。文献阅读的方法很多:按阅读要求划分,有粗读法、泛读法、选读法、精读法、研读法、深思法、笔记法、渐进法和实践法;按阅读范围划分,有专题阅读法、分类阅读法、一般阅读法和点面结合阅读法;按阅读时间划分,有集中与分散阅读法、天天读与固定读阅读法和快速阅读法;按阅读性质,有比较阅读法、问题阅读法、分析与综合相结合阅读法、归纳和演绎相结合阅读法、发现式阅读法、“四个结合”阅读法(学与思相结合法、学与问相结合法、学与习相结合法、学与行相结合法);按常用阅读划分,有摘读法、查读法、划读法、询读法、理读法、议读法、疑读法、避读法、演读法、重读法、联读法、比读法、逆读法、注读法、改读法。根据以上各种文献阅读方法,按照客观性、重要性、操作性和效果性等原则,选择常用的重要的文献阅读方法有泛读法、粗读法、精读法、研读法、快读法、比较读法、联想读法、问题读法、创造性读法和综合性读法等。1.泛读法泛读法亦称泛阅法、浏览法,是广泛阅读各种文献的方法,即一般所说广泛阅读、广泛浏览、博览群书。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鲁迅有言:“读书无嗜好,就不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马克思曾说:“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马克思写《资本论》曾研究过1500种书,通过阅读搜集大量的资料。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的推陈出新很快,各种书籍和报刊多得目不暇接,在这知识的海洋里要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广泛阅读相关的各种文献。广泛阅读是博学多收,其必要性主要在于: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学习、增长知识;博采众家之长,增进智慧,开拓思路;了解各种思想观点,比较鉴别,培养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广泛浏览中寻找重要文献和精品力作;搜集学习与研究的资料,积累各种信息;丰富文化生活。泛读不是滥读,博学不是杂乱无章,“开卷有益”不是没有选择。泛读法的基本要求是:(1)选择文献。博览群书,对书要有选择,寻找良师益友。要读有益的书,不读反动的、迷信的、色情的、格调低的书。主要选读基础书(如教科书)、参考文献(高水平的、价值大的、最有指导意义的书和论文)和其他有益的书。(2)区别阅读。对不同的文献采用不同方法。有的看目录,了解文献的基本内容;有的看目录结合看重点内容,了解文献参考价值和可以借鉴的内容。俗说“看书看皮,看报看题”就是这个道理。(3)搜索目标。按照学习与研究的项目,在广泛阅读中搜索相关的重要文献,如重要的书籍或书中重要的部分,以及重要的论文或其他文献,作为进一步阅读的内容。(4)善于利用时间。广泛阅读文献需要在一定时期内花较多的时间,既要有集中时间阅读,更需要有零星时间阅读,持之以恒,不断积累知识。2.粗读法粗读,是粗略阅读文献的方法,是对学习与研究项目确定需要阅读的文献,按照要求对其大体了解。粗读就是阅读中的“走马观花”、“不求甚解”。粗读是相对精读而言的,阅读文献粗读也是必要的:(1)积累知识。通过粗读,了解文献基本内容和主要观点,可以学习和增长知识。(2)为精读提供参考。通过粗读,在了解文献基本内容和主要观点的基础上,鉴别同学习与研究项目有重要参考价值文献、一般参考价值文献和暂不需要文献,为精读的内容提供参考。(3)节约时间。通过对文献的粗读,减少了不需要精读所花的时间,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粗读法的基本要求是:(1)了解全文概要。阅读文献时,略观大意及主要论点。阅读一本著作,包括浏览前言(或序言、导言)、目录(大小标题)、后记(或结论、编后、结束语、跋)和参考文献及索引,了解其内容体系(结构)、编撰目的和读者对象,对本书内容全貌有大体了解,以便确定其参考价值。(2)标注重点。在对文献全面了解中,也可以关注每章概略、书中的插图、照片、图表,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对重点、难点、疑点可以作下记号,必要时,可以复读或精读。3.精读法精读法,是在文献粗读基础上达到充分理解的阅读文献的方法。精读即细读、深读,—般适用于基本教材、重要著作、学派代表作、经典著作、信息量丰富且价值较高的其他文献。阅读文献精读是重要的环节:帮助学习和研究人员了解和学习文献的基本内容、主要观点和研究方法;有利于加深对文献基本理论与方法的理解、记忆和掌握;能培养学习和研究人员的钻研精神,提高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也有利于培养阅读文献的兴趣、毅力、习惯,优化学习方法。苏轼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精读法的基本要求是:(1)选择精读文献。读书之始在于择书。选择具有专业性、理论性、实用性、思想性、权威性、代表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的文献,如基本教材、重要著作、学派代表作、经典著作、重要论文和其他重要文献等。(2)统读,把握体系。统读全篇,细读书的前言、目录、后记、跋,了解该书的体系、结构、层次及主要观点,了解著作者或出版的旨意及对该书评价,确定和选择精读的内容、重点和方法。(3)分读,了解重点。在统读的基础上,逐章节或分部分认真细读,学习和掌握各章节(部分)的重点、难点。对熟悉的或较容易的内容,一次细读;对不熟悉的或较难的内容,可以多次细读。分读时,可以采用标记符号、眉批旁注、读书笔记等方法,理解内容及其重点、难点,明确需要借鉴或引用的内容。(4)合读,揭示实质。合读要熟读即通读、反复读,最后达到熟练程度;从文献的全文出发,逐章依次将各章节(部分)有机联系起来深思、多思,系统分析全文,理解全文基本内容的实质。朱熹说:“读书之法,有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通过对文献的精读,把握其实质和精华,成为“为我所有”、“为我所用”的知识。4.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