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艺术创作过程一、艺术体验二、艺术构思三、艺术传达——想说什么?怎么说?说清了没有?一、艺术体验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准备阶段。它是艺术创作主体在长期积淀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因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1、材料的储备2、艺术发现3、创作动机的生成1、材料的储备直接获取(行万里路)间接获取(读万卷书)无意获取(无心插柳柳成荫)有意获取(有心栽花花不开)2、艺术发现艺术发现是创作主体对客观材料的一种主观体悟,是一种心灵的认同、情感的契合、审美价值的发现。艺术家与艺术发现,构成了艺术创作必不可少的两个要素。创作是这两个要素的深刻遇合。3、创作动机的生成创作动机是艺术家在积累审美经验、进行生活体验的基础上,伴随着审美发现而萌动的。有的直接产生于生活体验中,有的由于客观事物的刺激,触动了审美经验中的敏感点。动机指满足人的需要的活动动力,即导致行为发生的主观意图。创作动机是指促使创作欲望和创作行为发生的心理原动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真真的艺术家都是以艺术为“心安”之所在的人!白先勇(青春版昆曲《牡丹亭》):我写作,是因为我愿把内心深处无声的痛苦用文字表达出来。奥地利作家汉特克(《卡斯帕尔》):为什么写作?我不知道。明天也许会明白。德国伯尔(197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对于我,搞创作是一种乐趣……写作首先是创作某一故事的愿望。英国格林厄姆·格林(《人性的因素》):写作是由不得我的事。好比我长了个疖子,只等疖子一熟,就非得把脓挤出来不可我不知道自己明天、下一刻会写出什么东西来,我也不知道促使我十年如一日地、源源不断地产生作品的“灵感”究竟同什么有关,但我却明白无误地知道一件事:无论在什么样的困难情况下都要保持精神生活的质量,因为失去了这一点,仅仅这一点,我就会失去一切根基。残雪:《一种特殊的小说》艺术家都是巫师的后人,身上必须有一种神性!——不能为五斗米而折腰,更不能为五斗米而活着。从积累素材、体验生活到审美发现,从中产生创作动机,这是艺术体验的主要过程。这三方面是互为依托的,有时会依次推进,但往往也会同步深化。二、艺术构思艺术构思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精神活动,艺术家以审美情感为动力,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指导下,以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方式,对生活材料加工、提炼、组合,创造出完整的审美意象的过程。艺术构思的方式整合变形移情整合选择性定向性整体性——艺术设计大赛变形变形是改变客体原貌,强化、突出、夸大某些特征,弱化、遮蔽、缩小另外一些特征,凭借想象虚构,重新组合,甚至进行超越常理的夸张,创造出迥异于客体而又切合事理人情的全新审美意象的方式。——自然主义(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摹仿)——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变形放大与缩小夸张幻异——李汝珍镜花缘《大人国》《小人国》——孙悟空的七十二变——《百年孤独》外海的人1926马格里特胡安米罗西班牙移情在艺术构思中从日常生活情感升华为审美情感,重又外化入客观物象之中,在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的反复交互作用下形成主客体统一,情景交融的审美意象。——进得去,出得来(《异度空间》张国荣)——芭蕾舞:技巧与情感——新版《红楼梦》我认为写作的时候,不但要求助于自己的头脑,而且要求助于自己的心灵,求助于自己的皮肤、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每一根末梢神经,例如你写到冬天,写到寒冷,……而不去动员你的皮肤去感受这记忆中的或假设中的冷,如果你的皮肤不起鸡皮疙瘩,如果你的毛孔不收缩,如果你的脊背上不冒凉气,你能写好这个冷吗?——王蒙《无端》:《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当官害性艺术构思的着重点:艺术形象的孕育艺术意蕴的提炼艺术形式的探寻坐佛贾平凹有人生了烦恼,去远方求佛,走呀走呀,已经水尽粮绝将要死了,还寻不到佛。烦恼愈发浓重,又浮燥起来,就坐在一棵枯树下开始骂佛。这一骂,他成了佛。三百年后,即1992年冬季,平凹徒步走过一个山脚,看见了这棵树,枯身有洞,秃枝坚硬,树下有一块黑石,苔斑如线。平凹很累,卧于石上歇息,顿觉心旷神怡。再后,平凹坐于椅,坐于墩,坐于厕,坐于椎,皆能身静思安。三、艺术传达艺术传达是艺术创造的最后阶段。它是指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在构思中已经基本酝酿成熟的审美意象转换为艺术符号,表达成具体的物态化形态。1、意念转化2、技巧运用3、艺术意蕴的提升1、意念转化意象有时不适应人物性格发展逻辑作家创作动机中途转换人物形象的最终结局不是作家可以控制的:新版《红楼梦》与老版《红楼梦》诠释学:指在对文本进行解释时,理解者根据文本细节来理解其整体,又根据文本的整体来理解其细节的不断循环过程。德国施莱尔马赫正式提出这一概念。攻乎异端,斯害也己。——《论语》2、技巧运用将心中之象——审美意象进行物化。它表现为艺术家对艺术语言和操作技巧的娴熟掌握和运用。——君子不器。《论语》——艺术家不应当是一个“匠”。3、艺术意蕴的提升艺术传达虽然是把审美意象物态化,但仍以主题的提炼、意蕴的深化和形象的完美化为重要使命。艺术意蕴将在物化过程中获得提升。——意蕴:文化内涵郑板桥自述其画竹的过程: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独画云乎哉!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艺术体验——艺术构思——艺术传达审美表象——审美意象——艺术形象艺术创作过程的整体性事实上这三个阶段的划分只有相对的意义,三者并不能截然分开。艺术传达过程也在不断补充或修正原来的艺术构思,在艺术构思过程中,则已经充分考虑到艺术传达和艺术表现的问题。这三个环节是环环相扣,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的。第七章艺术创造的心理活动一、艺术心理定势二、艺术创作的心理要素三、艺术思维一、艺术心理定势艺术创作主体在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艺术基础理论与艺术创作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长期进行艺术修养过程中,头脑中逐渐形成的稳定而又习惯成自然的艺术心理定势。这一心理定势集中表现为艺术创作活动中的习惯选择性、某种灵敏性和独特的倾向性。——艺术家的风格:郭德纲、小沈阳、周立波——李白\杜甫——柳永\苏轼二、艺术创作的心理要素1、审美感知2、审美直觉3、审美想象4、审美情感5、审美理解1、审美感知感知包括感觉和知觉。感觉是指客观事物经由人的感觉器官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映像,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当下反映。审美感觉是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感觉。知觉是指个体把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转化为有意义对象的心理过程。审美知觉是指个体把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转化为有意义的审美对象的过程。人在审美活动中一般以直接的感知方式,去感知对象的声音、色彩、线条、形状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意是念虑之根。2、审美直觉直觉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作出的直接了解和认知。艺术家从对客体外在形式、感性形态的直接感知中达到理性领悟的心理现象。直觉:第一印象3、审美想象1、审美想象以人为中心,具有人格化的特点。2、审美想象在整合中突出个性鲜明的审美意象,充满了创造性。3、审美想象离不开表现记忆。4、审美想象伴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5、审美想象要符合生活和情感的逻辑——身在曹营,心在汉——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庄子·让王》——观古今於须臾,抚四海於一瞬。陆机的《文赋》黑格尔说:艺术作品既然是心灵产生出来的,它就需要一种主体的创造活动,它就是这种创造活动的产品,……这种创造活动就是艺术家的想象。庄子在《让王》一篇中说: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陆机在《文赋》中说: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想象的作用:在艺术触发的刺激下调动生活积累,形成未来作品的胚胎。托尔斯泰说:思考,反反复复思考拟定中非常庞大的作品里要写的人物、可能发生的一切情况,考虑从百万种可能的组合中择取一种,即百万分之一,困难得可怕!联想联想是由此物想到彼物,也是一种想象。联想主要分为:接近联想:空间与时间类比联想:相似性对立联想:矛盾关系因果联想:因果关系4、审美情感情感内含情绪和感情两层意思。二者相互影响,融生理或心理的反应与态度评价及体验于一体。审美情感是艺术创作的基本动力。情感对于创作的影响,可以从托尔斯泰的话中见出:今日早晨向达尼亚口授一小时左右,不好,心平气和,没有激动。而没有心情的激动,咱们作家的事业就寸步难行。作家冯冀才回顾自己的创作心态时说:我细细自省了一下每篇小说写作时的情景,几乎所有较好的作品,在写作时都是心情顺畅而精饱力足的。同时,还努力使自己充盈一种战士般昂奋的情绪,精神上的优越感,接近骄傲的自信心。耳聪目明,浑身清爽,呼吸顺畅,任使激情冲荡,灵感连续爆发。……如果反过来,大脑迟钝,精怠意懒,虽然把人物、故事、细节都想好了,让规定的情节拉着自己的写作勉强进展,硬从自己身上挤压情绪,写出来的东西恐怕连自己也不想看。情感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情感推动、引导着想象的展开。情感影响着对生活材料的感受和理解。情感是理解人生、判断价值的尺度。5、审美理解审美理解是和感知、情感、想象等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的,领悟式的理解,体现出积淀在感性中的理性,渗透于全部艺术创作心理因素之中。三、艺术思维1、形象思维2、抽象思维3、灵感4、意识与无意识1、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人类能动地认识和反映世界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艺术创作的主要思维方式。形象思维特点具象性情感性创造性整体性——美丽三亚浪漫天涯2、抽象思维抽象思维是人类普遍具有的思维方式,是运用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思维方式。抽象思维在艺术创作中主要表现为导向性和辅助性。抽象思维往往引导形象思维遵循客观规律和逻辑性,走向更深邃的意蕴和更为完善的感性形态,对形象思维更为周密、深刻和恰如其分都具有辅助作用。3、灵感偶发性亢奋性转瞬即逝性创造性——圣灵的感动——在与神的交往中发生“我常常忘记世界——在甜蜜的静谧中,/幻想使我酣眠。/这时诗歌开始苏醒:/灵魂洋溢着抒情的激动,/它颤抖,响动,探索,像在梦中,/最终倾泻出自由的表现来——/……于是指忙着抓笔,笔忙着就纸,/刹那间——诗句就源源不断地涌出……”《秋》普希金《文心雕龙·神思》: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诗人是一种轻飘的长着羽翼的神明的东西,不得到灵感,不失去平常理智而陷入迷狂,就没有能力创作,就不能代诗或代神说话;……若是没有这种诗神的迷狂,无论谁去敲诗歌的门,他和他的作品永远站在诗歌的门外,尽管他自己妄想单凭诗的艺术就可以成为一个诗人。——柏拉图汤显祖:自然灵气,恍忽而来,不思而至,怪怪奇奇,莫可名状。苏轼将捕捉灵感比作追索逃犯: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4、意识与无意识意识是指艺术家以清晰的理智有意地调动、分析和综合材料,使之成为有机的能表达一定意义的整体作品的心理能力;所谓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在普通心理学中,无意识指人的不知不觉,没有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在艺术构思中,意识对无意识起指导作用,意识的作用是明显的,大量的和主要的,而无意识的作用虽然不可忽视,但也是次要的和受控制的;无意识具有暗中组合材料的功能,但无意识机制所使用的材料要靠意识机制提供。无意识机制活动的方向要靠意识机制指引。无意识的活动程序来源于有意识;无意识中暗中组合材料方向靠意识指引。无意识和意识共同构成人的心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