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印度及东南亚建筑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综述古代印度及东南亚、朝鲜古代印度及东南亚建筑:一:了解印度建筑就要从泰姬·玛哈尔陵开始说起,泰姬·玛哈尔陵具有令人震撼的艺术魅力。整座建筑采用白色半透明的大理石砌筑,在蓝天的映衬下表现出洁白晶莹的色泽,再加上水光的倒映,更显得圣洁庄严。到了傍晚,建筑又泛出与天空一样的黄色来,极富诗意。建筑本身采用明确的几何造型,突出陵体的厚重、穹顶曲线的柔和和四周圆塔的细高挺拔,彼此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各个部分的尺度都经过精心的设计,具有优雅的韵律感。同时建筑的虚实关系也得到着重的表现,小穹顶的下面带有八角形的小亭子,大小拱券门里面是较深的凹廊,形成丰富的光影变幻,更增添了一种闪烁飘忽的美感。整个陵墓充满了阿拉伯图案的雕饰,多用彩色的大理石镶嵌而成,有些局部甚至采用宝石。拱券周围刻有长长的《古兰经》铭文,渲染出一种宗教的气氛。陵体中央的墓室是一个八角形的大厅,装饰得华丽绝伦,窗户和屏风采用玲珑剔透的薄大理石板,镶嵌着珍珠宝石,光彩夺目,反映了古代印度工匠巧夺天工的高超技艺。作为四大古国之一的印度,历史悠久,建筑的发展也经历了悠久的历史。12世纪末开始,一些伊斯兰教的教徒在分裂的印度北方建立了几个小王国,也为印度带来了清真寺、陵墓、经院等新的建筑形式。后来伊斯兰教的势力在印度日益壮大,到了16世纪中叶,信奉伊斯兰教的莫卧儿王朝统一了印度的大部分地区,伊斯兰建筑也由此在印度达到了鼎盛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有许多中亚、伊朗的匠师来到印度,带来新的工艺,对印度建筑也产生了有益的影响。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建筑类型是陵墓、清真寺,同时宫殿、城堡等非宗教的世俗建筑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莫卧儿王朝在阿格拉堡离宫所建的清真寺正门叫布兰—达瓦扎,为八角形平面,中央开了一个巨大的凹廊,门洞处理成火焰形。这座建筑的构图很严谨,各部分比例经过严格推敲,显得很和谐。建筑的外观采用红色的砂石,并镶嵌上白色的大理石花纹。伊斯兰风格给印度建筑带来了穹顶。穹顶就是半圆形的屋顶,样子有点像洋葱头,顶上有一个尖。印度的古尔·艮巴士墓建了一个60多米高的大穹顶,其宏大的规模超过了著名的古罗马万神庙,在古代世界是屈指可数的大型结构,达到了很高的技术成就。16世纪最著名的陵墓是皇帝胡马雍墓,带有非常舒展的台基,陵体上面建有大穹顶,整个建筑采用纯净的大理石和砂岩砌筑,外表纯净,几乎没有雕刻。这座建筑标志着印度伊斯兰式的陵墓造型已经基本成熟。莫卧儿王朝最伟大的建筑是17世纪中叶建造的泰姬·玛哈尔陵,这座陵墓同时也是印度最著名的建筑,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泰姬·玛哈尔陵是皇帝谢哈布丁·沙阿·杰汉为一位深受宠爱的皇后所建的陵墓,修建时集中了全印度的优秀设计师和工匠,还聘请了许多外国的能工巧匠,一共花费了18年的时间,每天工地上的工人达到两万人,几乎耗尽了整个王朝的国库,因此达到了当时最高的艺术成就。整个建筑群占地很广阔。院子中有一大片草地和一个十字形的水渠,陵墓主体位于北端,坐落在96米见方的大台基上,四面完全对称。中央是一个抹角正方形的陵体,正中开有火焰形的拱券门,两侧则开有双层的小尺度拱券门。陵体上面托着一个直径18米的大穹顶,大穹顶的四周还有四个小穹顶。台基的四角是四座40米高的圆形的塔,这种塔的造型源自伊斯兰清真寺,与印度传统的佛塔或婆罗门塔完全不同。二:说起东南亚建筑要先说一说东南亚的气候了,东南亚作为热带气候的地区,长年日照时间长,气温高,那里的居民总是希望追求荫凉、清爽的室内环境,而热带气候的人一般又喜欢户外活动,加上这个地区属于海洋性气候,海风吹拂之下也会给人十分惬意的感觉。因此东南亚的建筑要在遮阳、通风、采光等方面下功夫,东南亚的现代建筑里面,生态建筑是最大的一个流派。这个流派强调,尽量地利用自然条件增加建筑物的通风采光,而且注重对日光和雨水的再利用,从而达到节省能源的效果。所以,这些建筑的外观一般比较通透和清爽,例如百叶式的白色外墙,绿色的墙面。此外,遮阳的处理也是东南亚建筑的特色。对东南亚的建筑了解的不多,最为有名的就算是柬埔寨的吴哥窟了。吴哥窟由多进的方形院落组成,其主体建筑有九座梭形高塔,它们分别建在三层的高大台基上,每层台基周围都有石雕回廊。1992年,吴哥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朝鲜及日本建筑一:由于朝鲜半岛与中国在陆地上的连接,使其同古代中国保持着更加密切的联系。因此朝鲜的建筑多少受到了汉族建筑的影响。屋建筑与汉族多有相似之处,不过为适应民族生活习惯的要求,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朝鲜族民居多为山顶式的青瓦白墙建筑,除城镇住宅有简单的院墙外,农村通常不建院墙而和左邻右舍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住房的平面多数为矩形,也有L形的,有的设外廊。内部布局,主房间为居室,牛棚和储存柴草杂物的“草房”在房屋的一端,以灶间与居室隔开。居室多少、大小可视需要,由推拉门分隔,比较灵活方便。居室内靠墙设推拉门壁橱,供存放衣物、被褥之用,使室内显得宽敞雅致。家人和来客进门就上炕,鞋要脱在门口,以保持室内清洁。由于朝鲜的不对外政策,因此导致到现代朝鲜的经济落后,也就造成了朝鲜建筑的落后.二:作为领国的日本,虽然在历史问题上到现在都不向亚洲做出赔礼道歉,虽然国人都对其比较憎恨,但我们要爱憎分明。先进的东西还是要学习的,尤其是日本的设计。日本的设计风格在世界上是有独特魅力的,无论在平面设计还是在工业设计上都是佼佼者。日本的艺术既可能简朴,也可能繁复,既严肃又是怪诞,既有楚楚动人抽象的一面,又具有现实主义精神,这就是东西方的交融。从日本的设计作品中似乎看到了一种静、虚、空灵的境界,更深深地感受到了一种东方式的抽象。日本人是大和民族,大和民族是个忧患意识非常深重的民族。日本建筑早在公元1世纪便形成了它基本的特点,这便是使用木构架,通透轻盈。这些特点可能是在中国南方和南洋各地的影响下形成的,也是因为日本岛屿上盛产木材的缘故。后来,中国的影响显著地占了主导地位,木构架采用了中国式的梁柱结构,甚至也有斗拱。它们平行排架,因此空间布局便也以“间”为基本单元,几个间并肩联排,构成横向的长方形。它们具备了中国建筑的一切特点,包括曲面屋顶,飞檐翼角和各种细节,如鸱吻、扇等等。于是,大致可以说日本古代建筑隶属于中国建筑体系。但是,日本建筑仍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很有创造性,尤其是它们的美学特征。除早期的神社外,日本古代的都城格局、大型的庙宇和宫殿等等,比较恪守中国型制,而住宅到后来则几乎完全摆脱了中国影响而自成一格,结构方法、空间布局、装饰、艺术风格等等都与中国住宅大异其趣。茶室、数寄屋之类,可以说完全是日本建筑的独创了。它们的美学特征是非常平易亲切,富有人情味。尺度小,设计得细致而朴素,精巧而素雅。日本建筑重视也擅长于呈现材料、构造和功能性因素的天然丽质。草、木、竹、石,甚至麻布、纸张,都被利用得恰到好处。不过,有些时期,在有些方面,日本建筑却是很夸张的。例如伸展得很远的飘檐,硕大的斗拱,过于华丽的装饰,园林中的枯山水等,甚至对自然形态的术石的爱好,也会偏执得落于矫揉造作。在将近两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日本建筑一直保持着和中国建筑的联系,不断响应着中国建筑的变化。因为它所联系的,在后期主要是中国南方的民间建筑,所以它能保持自由活泼、生活气息浓郁的性格。日本建筑中最有特色的是神社,遍布全国,约有十余万所,建造年代从古迄今从未中断。早期神社,模仿当时比较讲究的居住建筑,因为在观念上,神社是神灵的住宅,而人们只能按照自己的生活去揣摩神灵的生活,而且,建筑学当时也远远没有达到专为神灵别创一种神社型制的水平。因此,这些早期神社贴近朴实的人民生活,它们的建筑风格,可以代表日本建筑的基本气质。同属东方文化范畴的日本,其建筑文化“外缘”向“内核”文化的成功转化,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华夏文化经过五千年的历史沉积,内核质量亦趋庞大,表现出了巨大的独立性、纯正性和遗传性。在为悠远的历史文化而自豪的同时,这种“内核”文化又显得负荷过重、进程缓慢,对外来文化的反应能力及接纳能力相对不足。因此为摆脱其自身文化“内核”过于负重的不利因素,站到吸收“外源”文化的有利地位,接纳人类所共同拥有的现代文明精华,并将其消化、吸收、革新,使之溶入为中国建筑文化的“内核”之中,并加速实现这一转化。日本有着与众不同的强烈的传统文化,有着固有的独特的建筑观,同时又存在着对外来文化的包容和吸收。在创作方法上,日本存在着多种理论和流派,比如老一辈建筑家村野藤吾就始终和现代建筑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丹下健三则一直致力于日本的的现代建筑运动,使之逐渐在日本建筑界占统治地位;矶崎新使用的视觉语言,是在世界的文脉中找出他认为适当的语言;黑川纪章则要在东洋的思想中表现现代日本的主题;安藤忠雄清水混凝土最简洁的质感体现了低技——高手工技术。这些建筑家各有不同的立场和方法,主要观点有三:一是努力研究和提炼日本的特点,然后用现代的手法来加以实现。二是追求“无形”的普遍性,也就是如何把日本的精神用一种暧昧的形式来加以表现。三是一种新的和洋折中的方法,但有时一看就完全是日本的风格,又都只是表层的内容。在实际创作中,日本的建筑家常常在这些观点之间摇摆、彷徨,从中努力寻找新的结合点,寻找一条新的出路。在世界建筑发展大潮中,日本建筑无疑是令人瞩目的。作为经济、文化、科技三者结合的产物,日本当代建筑创造了建筑史上划时代的作品,如由丹下设计的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被称为20世纪世界最美的建筑之一,而他本人也赢得日本当代建筑界第一人的赞誉。代代木体育馆采用高张力缆索为主体悬索屋顶结构,创造出带有紧张感和灵动感的大型内部空间。其特异的外部形状加之装饰性的表现,可以追溯到作为日本古代原型的神社形式和竖穴式住居,具有原始的想像力。这一设计可以说是丹下健三结构表现主义时期的颠峰之作,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丹下将材料、功能、结构、比例,直至历史观高度统一的杰出才能,该建筑是丹下健三,也是日本建筑发展的一个顶点。日本的当代文学、美术、音乐似乎还没有日本当代建筑这样高的成就。日本建筑界在吸收与创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样值得中国建筑界思考。在西方建筑文化占主流地位的情况下,日本建筑界作出了有力的回应,日本建筑文化因此成为当代世界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丹下健三、矶崎新、安藤忠雄等也成为国际知名的建筑家。而中国,虽经过长期的奋斗,但似乎还未能在国际建坛上起主要作用。整个20世纪,能在世界建筑史上留下名字的中国建筑师恐怕只有戴念慈一人,他是具有保守倾向的古典主义大师(这里的“保守”指一种文化态度,没有贬义)。而力图创造中国现代建筑的建筑师,则因为没能解决世界性的难题而不为国际建坛所关注。追求创新的建筑师,有时却只能落得“勇敢的牺牲”的结局。面对中国建筑的现状,日本建筑的发展应该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美洲建筑:古代的美洲文明主要集中在中美洲,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玛雅文明和阿兹特克文明了。玛雅艺术最突出的成就是建筑。在各个不同的地区,建筑又有其不同的特色和风格。在危地马拉的偏僻丛林中,在厚重的泥巴与浓密的落叶下隐藏着一座距今2400年的“失落之城”———坎古恩,它曾存在了1200多年,是玛雅古文明最重要的商业中心之一!坎古恩的宫殿群保存完好,它位于坎古恩古城遗址的中央,是用石灰石建造的,共分3层、11个院落、170个房间,每一层楼高约20米,是科学家有史以来所发现的玛雅建筑中最为宏伟的建筑群。玛雅人建筑的金字塔、庙宇并不是为了需要,而是因为历法上的指示,每隔五十二年要建造一座有一定数目阶梯的大建筑物,一天为一阶,一道平台表示一月,直到顶端共计三百六十五天,每一块石块都与历法有关,每一座完成的建筑物都需符合天文上一定的要求。似乎他们除了宗教热忱的冲动外,并未有建造大型庙宇的意念,只因历法赋予这项义务,他们就按步就班的履行着。玛雅人建筑的金字塔与埃及着名金字塔有所不同,埃及金字塔是空心,内部为帝王陵寝;而玛雅金字塔为实心,塔前广场是民众叁加祭典场所,塔顶则供教士们办公、居住、或观察天象之用。在衣查(Chich'enItz'a)镇的一座圆顶天文台,玛雅的天文学家可计算月球的轨迹至小数点以后四位,甚至可计算出金星(Venus)上的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