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风暴组员:赵敏、薛诚、马丽、刘世青、金得第、高晨星、李一方、王磊环评风暴一组组隐藏风险的数字,就如一颗颗定时炸弹“钻”在百姓中间,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我国现有化工企业2.1万多家,其中沿长江、黄河分布的占50%以上;2006年,全国发生严重环境污染事故161起,平均每两天一起;中国钢产量达到4亿吨,比美国、日本、印度、德国加起来还多。难以胜数的钢铁厂、电厂、化工厂等匆匆上马,其中许多环保设施落后,制造了大量的污染物……环评风暴一张张痛苦哀伤的面孔仿佛就在眼前,让人酸楚而又愤慨:湖北省襄樊市翟湾村,家家有人患乙型肝炎。录像带中的景象完全是“千村霹雳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惨境;安徽省宿州市扬庄乡的一个村大部分家庭都有癌症病人,而大多数人家都没钱就医,只能坐而等死。悲剧的原由是污水不经处理而直接排放,造成饮用水致病致癌进而逐渐摧毁了生命……环评风暴环评风暴环评风暴环评风暴大纲什么是环评风暴1环评风暴的背景2环评风暴的发展历程3环评风暴的背后4什么是环评风暴•环评: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什么是环评风暴•环评风暴:为了加强环境保护,落实科学发展观,国家环保总局相继四次采取大规模行动,推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环境执法,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舆论将四次行动称为“环评风暴”。环评风暴的背景•1978年,我国首次提出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并开始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三个重要制度之一纳入到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中。•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正式将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作为法律制度确定下来,并成为之后颁布的各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规范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依据。•1998年,国务院颁布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进一步健全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管理体系,使“环境影响评价”拥有了一定的执法手段。环评风暴的背景•200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正式实施,对这项制度做出了更为明确的法律规定。•2004年12月9日,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题为《严格电站环评项目坚决制止电站无序建设》的文件,强调环境影响评价要有法必依。接着,12月27日,环保总局又向公众通报了68家不合格环评执行单位的处理情况,全面整顿环评行业秩序,坚决查处违法违规单位和行为。环评风暴的发展历程•2005年1月18日,国家环保总局宣布停建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等13个省市的30个违法开工项目,并表示要严肃环保法律法规,严格环境准入,彻底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无序建设。掀起了第一场震动全国的“环保风暴”。•2006年2月7日,环保总局对127个重点化工石化类项目进行环境风险排查;对兰州市11家布设在江河岸边的环境问题突出企业实行挂牌督办和限期整改;对投资总额达290亿元的10个违反“三同时”规定的化工、交通等建设项目进行查处。掀起了第二次“环保风暴”。环评风暴的发展历程•2007年1月10,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向媒体通报了全国82个环境违法项目,并宣布启动“区域限批”的行政惩罚手段,来遏制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迅速扩张趋势。国家环保总局将对4个电力集团、4个行政区域所有建设项目实行停批、限批。这是环保部门成立近30年来首次启用这一行政惩罚手段。环评风暴的发展历程•2009年6月11日,国家环境保护部紧急叫停“鲁地拉水电站”、“龙开口水电站”等五个未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擅自建设或没有严格遵守环评要求的项目,并全面中止“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项目”以及华能、华电、山钢等“肇事集团”除新能源及污染防治项目外所有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此次处罚涉及规模大、方式严,被普遍解读为新一轮“环评风暴”。环评风暴的背后然而,欣喜之余,“风暴”凸显的实践中的环评制度仍然得不到有效执行的状况却又让人倍感困惑与忧虑。据媒体了解,不少被叫停、挂牌督办的违法污染企业,在后来检查中发现仍在生产。究其原因,金融部门仍贷款,供电部门还供电,工商没有查封,监察部门不追究环境违法行为的责任……显然,环境保护的措施要落到实处,没有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配合、没有地方政府的理解和协同,环保总局空有凌云壮志,也只能壮志难酬。环评风暴的背后1.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加剧——以能源紧缺的表象呈现2.环评与部门利益之间的矛盾——特大工程的“越界”特权3.环保重要性与个人利益的矛盾——部分官员错误的政绩观4.凸现环境法规及执法欠缺——操作过程中困难重重环评风暴的背后(1)严格依法行政,树立法律制度的权威性,坚决处罚违法行为。(2)建立问责制,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制度保障。(3)严格环保准入制度,落实中央宏观经济调控政策。(4)推动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要实现“预防为主”的环境保护方针。(5)重视生态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6)要健全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充分发挥公众参与的作用。(7)加强环境影响评价队伍管理,推行职业资格制度。(8)建立联动机制,诚然,在当前制度下,环评风暴还是有一定的震慑作用。但这种作用很难持续,只能当作权宜之计。那么,如果要真正使中国的环境状况得到改观,非要真正从体制上完善。因而我们有理由企盼下次环评风暴可以刮出建设项目环评机制的变革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