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方案课件8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2届高考大纲版地理二轮复习方案课件:专题8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专题八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专题八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考情报告专题八│考情报告专题八│考情报告专题备考引擎专题八│专题备考引擎考向预测地球表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而不同地区之间特征的不同即是其差异性表现。结合考查形式和考查内容,预计2012年高考考查重点:第一,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五大自然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中的作用。第二,以读图题的形式考查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第三,以选择题或综合题的形式考查地理环境三大地域分异规律及迁移应用。专题八│专题备考引擎复习策略本单元的内容相对较少,但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高考经常出现的问题。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1.理解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2.重点把握地域分异规律。与气候类型图对比理解、记忆有规律性分布的自然带。3.充分利用所给信息,分析所给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专题网络构建专题八│专题网络构建重点要点探究专题八│重点要点探究►探究点一地理环境整体性特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特点:第一,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共同构成了西北独特的荒漠环境。(如下所示)专题八│重点要点探究专题八│重点要点探究第二,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下图为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滥伐森林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失调的例子,使地理环境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专题八│重点要点探究特别提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专题八│重点要点探究例1[2011·福建卷]]图8-1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专题八│重点要点探究(1)R河大峡谷呈现出谷底荒漠、北壁林木苍翠、南壁植物稀少的景观,分别说明其成因。(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专题八│重点要点探究(1)大峡谷深居内陆,谷底受下沉气流控制,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景观;北壁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林木苍翠;南壁为背风坡,降水少,植物稀少。(2)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植被的因素和地理环境整体性。(1)从题目所给条件可以看出谷地、北壁和南壁景观不相同,则可以判断三地的降水有差异,可以从大气环流和地形因素来考虑。(2)河流流量变化会影响下游的水质、海岸线、渔业资源、气候、植被等方面。专题八│重点要点探究【点评】此题以河流为背景,考查了河流流量减少对下游地理环境的影响。在分析时不仅要考虑到对下游气候、植被、生物、土壤等这些环境要素的影响,还要结合插图考虑到该河注入海洋,因此要考虑到河口地带地理环境的变化。对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答题思路要对,但也要注意依据材料进行多方位考虑。专题八│重点要点探究【探究点一点拨】◎拓展——陆地环境整体性在现行教材中提到了两个主要表现,而现在新教材中又增加了一个即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有机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会产生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整体性功能,这是单个地理要素所不具有的。◎关键——把握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以及四大圈层物质循环原理,是理解整体性表现的基础。专题八│重点要点探究►探究点二自然带分布规律的判断方法1.判定地理环境的地带性分异规律关键要把握三点:第一,明确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的区别依据该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高度,按照地带性规律判断应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主要比较自然带的类型、分布范围及延伸方向等,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现象,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现象。专题八│重点要点探究第二,掌握判定地带性规律的方法判定地带性主要看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一般而言,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规律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的自然带的变化;从山麓向山顶更替的是垂直地域分异,如喜马拉雅山等一些高山地区自然带的分异。第三,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判读(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有: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愈低愈复杂,纬度愈高愈简单;②山体海拔——海拔愈高愈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愈低愈简单;③与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有关——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专题八│重点要点探究(2)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海拔的因素有: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海拔高;纬度高,海拔低。②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迎风坡高,背风坡低。(3)通过垂直自然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热量带。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4)通过垂直自然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通常,自然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因此,纬度低的高大山岭,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岭。若是赤道地区的高大山岭,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的变化规律相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专题八│重点要点探究(5)如何根据垂直自然带的分布状况判断南北半球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太阳在南边的时间长于北边(指赤道至回归线之间)或始终在南边(指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如下图所示:专题八│重点要点探究专题八│重点要点探究例2[2011·上海卷]读美国本土自然带示意图,回答问题。在旧金山留学的小夏同学利用暑假驾车去美国东部旅游,沿途经甲、乙、丙到达丁地;随后南下经纽约到达华盛顿,发现沿途自然景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专题八│重点要点探究小夏同学沿途观察到的自然景观变化反映了哪些地域分异规律?分别说明判断的依据,并分析引起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专题八│重点要点探究垂直地带性规律、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规律、纬度地带性规律。反映垂直地带性规律的依据:从旧金山到甲地途中穿越美国西部高山地区,自然植被随海拔高度上升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原因:海拔高度不同,水热状况不同。反映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规律的依据:从甲地经乙地至丙地,自然植被依次为温带荒漠、温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原因:由于逐渐接近海洋,水分逐渐增多。反映纬度地带性规律的依据:从丁地经纽约至华盛顿,自然植被依次为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原因:随着纬度降低,热量有所增加。专题八│重点要点探究【解析】(1)分析能不能反映垂直地带性要从有没有经过山地考虑;分析有没有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要从其沿途不同位置是否有水分条件的变化;分析纬度地带性要从有没有热量变化考虑。【点评】上海地理试卷整体考查难度较小,但此题以美国自然带分布图考查了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既考查了课本中最主要的地理原理,又突出了对考生能力的考查,首先考生要具备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基本知识,其次还要与美国的自然条件结合,加上精确的表述能力才能有完整的答案。专题八│重点要点探究【探究点二点拨】◎关键——不同气候条件下水、热状况不同,因此自然带也不相同,掌握自然带的关键是与气候类型对比进行分析,记住相应气候条件下的自然带名称是熟悉自然带水平分布规律的关键;另外还要突出特殊性,如印度大部分为热带季风气候,但对应的是热带草原带。专题八│重点要点探究►探究点三“两主一辅”判读雪线高低雪线指多年积雪区和季节积雪区的界线。它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主要受影响雪线的因素制约,从本质上讲雪线是蒸发融化与降雪积雪的对比关系决定的。影响雪线高度分布的因素中两个最主要的因素:(1)温度。一般而言温度越高,雪线越高。受温度的影响雪线高度由低纬向高纬降低;同一山地,阳坡高,阴坡低。(2)降水。一般而言降水越多,雪线越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如喜马拉雅山南坡降水多,所以南坡雪线低。在分析雪线时我们重点从温度和降水两个角度入手,看温度差别大还是降水差别大。另外还有一个辅助因素——地形坡度:平坦的缓坡,积雪堆积较多,雪线较低;陡坡积雪不易堆积,且常发生雪崩,而使雪线较高。专题八│重点要点探究例3图8-4是我国某山地的垂直带谱,读图完成(1)~(2)题。(1)关于该山地的判断,正确的是()A.南坡的雪线海拔较低B.北坡的水热条件垂直变化较小C.2000米高度上北坡降水量较大D.南、北两坡基带植被差别较大(2)该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区位条件是()A.热量B.光照C.水源D.土壤专题八│重点要点探究(1)C(2)B【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该山地的雪线南坡比北坡高,北坡的自然带变化较复杂所以水热条件变化大,2000米高度上北坡的植被为森林而南坡为草原、荒漠,所以北坡降水量大,南、北两坡基带应该相同;第(2)题,由于该山的山麓地带都为荒漠,所以当地为大陆性气候,因此光照充足是发展农业的优势区位条件。【点评】雪线的考查一般会与山地垂直地带性的考查联系在一起,因此了解了影响雪线的因素,会判断雪线的高低,也就能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当地的水热状况。专题八│时政热点链接时政热点链接冰川消融——我们共同关注中科院研究显示,祁连山冰川“入不敷出”已近20年,与上世纪70年代相比,如今平均一年流失10亿立方米,相当于一个北京密云水库。由此推断,祁连山面积在2平方千米左右的小冰川,将在2050年前基本消亡,较大的冰川也只有部分可以勉强支撑到21世纪50年代以后。【命题视角】1.冰川的分布、作用和冰川地貌。2.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冰川消融的原因及后果。3.雪线变化的因素。4.水循环和水平衡、河流的补给。专题八│时政热点链接【尝试命题】读长江源头姜根笛如冰川、尕恰迪如冰川变化图,回答问题。(1)长江发源于________山脉西南侧的各拉丹冬雪山。长江源头姜根笛如冰川(图中部)、尕恰迪如冰川(图左部)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________循环,在地质年代上它们属于第四纪现代冰川。(2)冰川在前进和萎缩过程中会塑造出的地表形态有:_________________。(3)两图对比,姜根笛如冰川(图中)、尕恰迪如冰川(图左)发生了萎缩。试简要分析长江源头冰川萎缩后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专题八│时政热点链接(1)唐古拉海陆间(2)冰斗(角峰)、冰碛地貌(冰碛湖)(3)河水补给逐渐减少,湿地减少,地表裸露,生物多样性减少。【解析】(1)长江源于唐古拉山,由于长江最终入海,所以长江源头的冰川参与海陆间循环;(2)从冰川的沉积与侵蚀角度分析;(3)冰川萎缩后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可从对河流、植被、生物等角度分析。专题八│备用习题备用理由:自然地理环境的五大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类活动也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所以说人文特征也会有自然环境的烙印,下题虽然未直接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但沙漠的形成、河流的补给与气候、地形等要素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绿洲的分布、环境承载力也都与环境密切相关,因此我们不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