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夷与徐国 ----处于 商周时期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古代的淮安(上)第一节石器时代下草湾和青莲岗的人类足迹1954年6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杨钟健教授等,在今盱眙县和泗洪县交界处的怀洪新河下草湾引河东岸,发现了一段人类股骨化石。经过研究分析,此股骨属晚期智人--新人,距今约4万年,其体质形态已十分接近现代人。1981年春,考古工作者在下草湾附近的火石岭,找到了一处与下草湾新人同时期的细石器文化遗址,出土有刮削器、尖状器等石器。专家们认为这大致是下草湾新人的文化遗存。这时期的社会形态属于母系氏族公社,妇女是氏族公社共产制家庭的主人,负责管理公共家务和氏族部落的事务。大约距今六七千年前,在楚州的青莲岗、盱眙的范家岗、市区的钵池山等地,居住着一批氏族部落。这些部落大都是长期定居在河流岸边或近水台地上,形成人口众多规模较大的母系氏族公社。其居住的房屋主要为长方形和圆形的地面建筑,低矮简陋。住地附近有氏族公共墓地。在经济上,己出现种植稻谷的原始农业,还有畜牧饲养业。狩猎与采集在经济上依然占据重要的地位。他们把石头磨制成光滑的石斧、石锛、石犁、石刀,把兽骨制作成各种打猎工具和生活用具,如骨镖、骨刺、骨针、骨槌等。他们学会烧制多种陶器,有的红陶钵内壁还绘有彩色的图案。当时的婚姻形态是族外对偶婚制,夫与妻属于两个不同的母系氏族,父亲与其子女也分属于两个氏族,而母亲与其子女、兄弟与姊妹则是同一个氏族。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当低,构成财物的物品也少,随葬器物有少量的陶器和石器,还出现了男女合葬墓,可见婚姻形态已相对稳定。这种文化类型,因1951年在今楚州区青莲岗首次发现,所以被命名为青莲岗文化。它是江淮地区母系氏族社会繁荣阶段的文化的典型代表。大汶口文化与龙山文化类型延至距今5000年左右,生活在淮安境内的母系氏族社会开始解体,演变到父系氏族阶段。在洪泽的共和、盱眙的管镇、涟水的笪巷等地,都出土了父系氏族村落遗址。大村落附近往往还分散着一些小村落。他们改进生产工具,大力发展农业,同时发展畜牧业。饲养的家畜有牛、羊、猪、狗等。出土的陶器不仅种类繁多,而且质地坚硬细密,器形规则,表明制陶技术有较大的进步。还出现了夫妻合葬墓,男性居中,女性处于一侧,随葬品也多偏置于男方。这说明妇女的社会地位已经下降,男子在财产上和家庭中已处于支配地位。这种文化形态,与大汉口中晚期文化颇为相近。大约距今4000到5000年,淮安境内的先民进人了龙山文化时期。同期的文化遗址遍布全市,而以泗洪的驼龙寺、盱眙的范家岗及涟水的杨庄遗址比较突出。出土的器物表明,农业生产有进一步发展。陶器普遍采用轮制,器壁厚薄均匀,造型美观,以黑陶为主。墓葬的等级差别十分显著,大多数墓圹狭小,无随葬品,有的随葬品只有三五件,而少数大墓却有大量的随葬品。这反映氏族成员内部出现了贫富悬殊。在沭阳万匹遗址龙山文化层中,还发现3座非正常性死亡墓葬,死者葬式零乱,尸骨残缺,并相互迭压,作挣扎状态,显然是被处死的战俘或奴隶。这表明该时期本区境内的居民已进人第一个阶段社会--奴隶社会。而这时期的淮安地区,正是传说中的东夷的聚居地之一。第二节商周时期淮夷与徐国淮安在夏商周时期是淮夷、徐戎的活动范围。淮夷是聚居在淮河中下游地区的一个土著民族,属于东夷大郡族。沭阳万匹遗址的上层,有典型的商周时期淮夷的墓葬群,这批墓葬中,有一座殉葬仆人和猎犬的大墓。该墓随葬器物丰富,除大量陶器外,还有不少青铜器,如铜戈、铜矛等,表明墓主人具有较高的身份地位,其生前可能是负责征战的军事首领。同时期的古遗址各县都有,如金湖的时墩、磨脐墩,盱眙的六郎墩、大墩子、潘墩,涟水的杨庄遗址等,均属其文化遗存。徐是夏代初年伯益后裔的赢姓封国之一。伯益也写作伯翳,佐禹王治水有功。夏王朝建立时,封伯翳次子若木于徐为徐氏,徐国从此立国。《汉书.地理志上.临淮郡》记载:徐(县),故国,盈姓,故城叫大徐城,在今泗洪县临淮头附近。该县境内的挂剑台、半城、香城、龟墩、穆墩等,都是古徐国的遗址。徐国封域在淮水、泗水之间一带地方,成为淮夷的方国部落的诸侯之长。夏朝末年,徐君费昌反对夏桀的暴政,后成为商汤的卿士,商汤又封费氏之庶子于淮、泗之间徐地,以奉伯益之祖,复命为伯,使主淮夷。从诸多的徐文化遗址得知,徐人创造了发达的农牧渔猎业。种植的农作物有:稻、麦、粟等,并开始饲养狗、牛、马、羊、猪等家畜。农牧渔猎工具用料有:石器、骨器、铜器等。制陶业也是色彩斑斓的。陶器种类繁多,还创造了彩陶,其图案多为水波纹、鱼网纹、贝壳纹等。纺织业也颇为发达。金文中有淮夷旧我帛贿人,说明这一带的丝织业在当时远近闻名。前些年,在金湖、泗洪、盱眙、洪泽等地,陆续出土大量的郢爱、蚁鼻钱和郢爱金板。说明徐国商贸业亦很兴旺。徐文化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徐国制作的青铜器。就目前出土的有铭徐器来看,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技艺高超。其申青铜乐器音色优美,造型独特,纹饰繁复,堪称同时代的最高技艺。商王朝统治时期,徐君与商王关系一直密切。周朝立国之初,武庚叛乱,徐与奄、蒲姑、淮夷等17国也联合反周,被周公旦击败,并北迁鲁国境内安置。在淮、泗之间的徐人又被周王朝封为徐国。西周中期以后,徐的势力逐渐强盛,成为九夷盟主(九是众多之意),徐君诞在周穆王时先被赐命为伯,继则自行僭号称徐偃王,徐人也称为驹王,他曾率领淮夷等东方夷人反周,打到黄河附近。徐偃王以好行仁义著称,一度称雄江淮,史载他处汉(水)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当时,周穆王正在西北各地巡狩,征犬戎、西戎,得知徐偃王反叛,立即合楚国、六国等讨伐徐,偃王仁而无权,不忍斗其人,故致于败。乃北走彭城武原县东山下,百姓随之者以万数,因名其山为徐山。徐国又臣服于周王朝。后复封徐偃王之子宗于徐。周厉王、周宣王时,徐国再度崛起,曾进兵中原。宣王三十九年(公元前789年)西周对淮夷、徐国用兵,征伐失败,损失惨重。《史记.周本记》载:宣王既亡南国之师,乃料民于太原。后徐国又臣服于周王朝。延至春秋时期,随着南方楚国、吴国的强盛,和北方齐、鲁等大国势力的南下,徐国在不断的争斗中逐渐由盛而衰。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12年)吴公子光(吴王阖庐)刺杀吴王僚夺得壬位,僚的儿子公子掩余和烛庸分别从徐、钟吾(今宿豫县东北)逃往楚国,阖庐借机对徐、钟吾用兵,徐君章禹坚守都城(顾炎武认为,此时的徐国都城,就是沉沦的泗州城),阖庐令军士堰蓄淮河,防山以水之,以水灌徐城,徐君章禹仓皇弃城西逃楚国,国遂亡。丰于交通灌溉之利《尚书.禹贡》述九州贡道:扬州贡道是沿于江海,达于淮泗;徐州贡道则是浮于淮泗,达于河。显然,二州贡道以淮安境内淮、泗交汇处的泗口为转轴。周敬五三十四年(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沟通江、淮,然后经由泗水北上争霸,邗沟人淮处末口也在淮安境。春秋战国时期,江淮之间还有一条重要的陆上交通干道--善道。这条干道大致从今南京江北岸至天长汊涧、盱眙旧铺、穆店以达古善道(盱眙县城北),然后过淮河经个泗洪半城、青阳等地北上。盱城向东南还有一条经东阳城(今盱眙东阳乡)达扬州的辅线。诸侯国常在这一线入盟、争战。如周襄王七年(公元前645年),楚人败徐于娄林;周灵王四年(公元前568年),鲁仲孙蔑、卫孙林父会吴于善道。周景王十九年(公元前526年),徐子及郊人、莒人会齐侯,盟于蒲隧。吴季札会盟的篆书铭文铜匝,是1985年在盱眙县旧铺出土的。1982年在穆店则出土了著名的陈璋圆壶(燕王室重器)。娄林(今睢宁境)、蒲隧(约当今宿迁、睢宁境)、善道、穆店、旧铺,都在这一条古交通干道上。商周时期,淮安境属青州。《周礼》载:青州数日孟诸,川日淮泗,浸日沂沭。浸,《辞源》解释为引以灌溉之水。淮安境内的古老湖泊硕项湖和桑墟湖都在沂沭水下游。又据《淮系年表》记载,古徐国的蒲姑陂(在今宿迁、泗洪县境),是淮河流域最早的灌溉设施之一。可见,商周时期,淮安不仅扼交通要津,而且富灌溉之利。所以《淮系年表.序言》称,古淮河中下游地区,交通灌溉之利甲于全国。无怪乎春秋战国时期的淮安地区,成为大国争夺的重要地域。淮阴城、泗口镇和北辰镇的兴起淮河的主要支流,如泗水、汴水、涡水、颖水等,上游都接近黄河,淮安位于淮河下游,离黄海和长江尾闾很近,邗沟开凿以前,南船北上,系由长江入黄海,由云梯关溯淮而上,至淮阴故城,向北可由泗水而达齐鲁,向西可由涡、颖等水直达皖豫而人中原。所以,在以自然河道作为交通主动脉的上古时代,控扼淮水、泗水咽喉的淮阴城最早兴起并繁荣起来。几乎同时兴起的是位于泗水入淮处大清口的泗口镇。周敬王三十四年(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沟通江、淮,南入长江茱萸湾,北达淮河末口,然后人淮水、泗水北上,与晋定公、鲁哀公等会盟于黄池。此后,邗沟入淮处末口迅速兴起了一个重要城镇--北辰镇,它就是历史文化名城淮安的前身。先秦两汉时期,淮阴城、泗口镇和北辰镇,各据冲要,同为南达长江、北达河济、西出中原之绾毂,三位一体,缺一不可,而淮阴故城居中策应,襟带二口,并西控长淮。在这时朔中,淮阴故城最为繁荣,为淮、泗水下游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中心。1978年,在淮阴故城以东数里的高庄战国墓中,出土了大型铜饰马车,从其制作之精美分析,墓主人生前地位很高,应为王侯。同时可知,这一带在战国时期就有相当宽阔的驰道,是舟车通达的重要都会。秦灭楚以后,曾作为上卿甘罗的封地,在这里筑甘罗城。秦王朝统一中国后,又以这里作为淮阴县的治所,其辖境东达黄海之滨。当时,淮阴市商业非常繁荣,商业是城市居民的一个主要谋生手段,家住淮阴城的韩信微时,就因为不能治生商贾,而落得从人乞食。泗口镇作为交通咽喉、兵家必争之地,也屡屡出现于史传。西汉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吴、楚等七诸侯王叛乱,叛军出淮泗口,周亚夫派弓高侯率轻骑兵抄叛军之后,袭取泗口镇,断绝其后方运输线,叛乱终被平定。交通发达,经济繁荣,文化必定昌盛,即所谓地灵出人杰。唐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李邑在《淮阴娑罗树碑文》中描述淮阴城是江海通津,淮楚巨防;胜引飞辔,商旅接舻;《七发》枚乘之丘,。三杰'楚王之窟,就是对当初淮阴市这一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的生动写照。而同时期的泗口镇和北辰镇,不仅城市规模小,而且不及淮阴城繁荣。第三节秦汉时期秦末淮境的反秦起义战国之初,越国灭吴,觊觎已久的楚国乘机广地至泗上,占有淮安市境内的淮北之地。经过一段时间的争斗,楚国又灭掉越国和鲁国,市境全属楚国。周赧王十四年(前301年),齐国联合秦国击败楚国,齐又占有淮北。三十一年,楚又取齐淮北。此后,直至秦灭楚前,市境皆为楚国所有,且为楚国郢都居民播迁之地。秦统一后,由于滥用民力,不顾人民死活,不仅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也激起了以楚国为代表的原六国贵族势力的强烈不满,故当时在故楚地流传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民谣。并最终在楚地首先点燃了反秦起义的烈火。淮安境域及其周围地区,作为楚遗民重要聚居地,'揭竿而起响应陈胜者尤为突出。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徐县(县治没入洪泽湖中)人丁疾聚众起义,并率领起义军围攻东海。后兵败不知所终。同时,凌县(县治在今泗阳县城北)人秦嘉也揭竿响应,他率义军围攻东海郡守于郯,迫东海郡守投降,并进而占据彭城。陈胜派武平君畔作为秦嘉的监军,嘉自立为大司马,不愿意受制于人,假传陈胜王之命,将畔杀死。听到陈胜失败的消息,立景驹为楚王。后起义队伍相互火并,秦嘉在抗拒项梁的战斗中,被项梁击败而战死。所部被项梁吞并。此间,东阳人陈婴也聚众起义。陈婴原是东阳县令史,为人信谨,有能耐有威望。东阳少年杀死县令响应陈胜起义,立婴为长,迅速聚众2万人,义众又要推立陈婴为王。陈母对婴说:自我作你家妇,从未闻你家先代出过贵人。现在暴得大名,不吉利,不如附属他人,事成可以封侯,事败也容易隐匿,因为不是众目睽睽的人物。婴谨遵母训,对拥戴者说:现在下相(今宿迁)人项梁已在吴中起义,并率兵过江。项氏世世为将,在楚国非常有名,我等现在要举大事,非以他为将不可。我们依靠名族,一定会灭亡暴秦!遂将所部归属项梁。陈胜死后,项梁在淮北民间找到当牧童的楚怀王孙子名叫心的为怀王,陈婴被封为楚国上柱国,辅佐怀王,定都于盱眙(三个月后迁都彭城)。后项羽逐杀义帝,陈婴愤而归汉,并成为汉开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