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中医特色治疗项目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眼科中医特色治疗项目目录:1.点眼法---治疗各种眼表疾病2.洗眼法---治疗结膜、角膜异物及化学性眼外伤3.熏眼法---角膜炎、巩膜炎、前葡萄膜炎4.浸眼法---过敏性结膜炎、眼睑皮肤炎症、化学性眼外伤5.眼部注射,穴位注射---治疗角膜深层疾患,神经视网膜疾病6.针刺疗法---各种外眼炎症性疾病、麦粒肿7.敷眼法---眼睑疖肿、角膜炎、巩膜炎、葡萄膜炎、眼外伤(钝挫伤)8.穴位敷贴(冬病夏治)联合针灸科开展---治疗功能性溢泪9.耳压---眼科慢性疾病,近视10.拔罐法---儿童弱视,视疲劳11.饲鼻法---结膜炎、角膜炎、巩膜炎、虹膜睫状体炎12.发泡法---角膜炎、角膜翳等眼病13.药枕法---慢性眼病伴睡眠不佳的病患14.摩顶法---巩膜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视力疲劳、眶上神经痛及眼病兼头昏沉重或头顶痛者15.刮洗法---沙眼、结膜炎1.点眼法[简介]本法是将药物直接点于眼部,多用以消红肿、去眵泪、止痛痒、除翳膜。适用于外障眼病及部分内障眼病。常用的有眼药水、眼药粉与眼药膏三种。(一)滴眼药水[适应症]外障眼病及部分内障眼病。[禁忌症]无[操作规范]如患者为坐位,令头部稍微仰起,先在其下眼睑下方放置一块棉球;如患者为卧位,则令头微偏向患眼侧,先置棉球于小眦侧。令患者双目上视,医生用左手轻轻向下拉开下睑,右手持滴管或滴瓶,将药水滴人大眦角或白睛下方1—2滴。然后轻轻将上睑提起,并同时放松下睑,使药物充分均匀地分布于眼内,轻轻闭目数分钟即可。一般每日3—4次。遇急重眼病,次数可增加。[注意事项]滴眼前要细心查对眼药瓶上的药名标签与所滴的眼别,滴管头部勿触及胞睑的皮肤与睫毛,以免污染滴管与药液;如滴人毒性药物,则滴后需用手指压迫睛明穴下方l一2分钟,以防药液通过泪窍流人鼻腔,引起中毒。(二)点眼药粉[适应症]外障眼病及部分内障眼病。[禁忌症]无[操作规范]将药物制成极为细腻的粉末后应用。用时以小玻璃棒头部沾湿生理盐水,再蘸药粉约半粒到一粒芝麻大小,医生用手指轻轻分开胞睑,一般将药物轻轻放置于大眦角处,令患者闭目,以有凉爽感为度。点毕,患者以手按鱼尾穴数次,以助气血流行,闭目数分钟后,渐渐放开。每日3次。[注意事项]一次用药不可太多,否则容易引起刺激而带来不适,甚至可致红肿刺痛等反应。同时注意玻璃棒头部要光滑,点时不能触及黑睛,尤其是黑睛生翳者,更应慎重。(三)涂眼药膏[适应症]外障眼病及部分内障眼病。[禁忌症]无[操作规范]现一般皆用软管药膏,用时将药膏挤出少许,置于胞睑皮肤患处或眼内白睛下方,轻轻拉提下睑后,令患者闭眼,用棉球轻轻按揉胞睑2—3分钟即可。如用玻璃棒取药,则当患者闭眼时,将玻璃棒横向徐徐自眦角方向抽出。每日3次或临睡前用一次。[注意事项]当抽出玻璃棒时,切勿于黑睛表面擦过,以防擦伤黑睛。本方法为眼科常用方法,熟练掌握。2.洗眼法[简介]本法一般以清水、淡盐水、药物煎液洗涤眼目。当结膜或角膜受伤时,冲洗结膜囊可除去结膜囊内的异物或分泌物,减少对眼的损害。可清除灰尘或细菌,避免感染。[适应症]外障眼疾刺痒多痂、眵泪胶粘等证。[禁忌症]角膜有炎症及溃疡患者慎用[操作规范]1.病人取仰卧位或坐位,以塑料布置于枕后或前胸。2.病人自持接水器并紧贴洗眼一侧的颧弓下,保持水平。3.操作者左手4、5指挟棉球,拇指和食指翻上睑,并使拇指固定于眼眶上缘,再以食指翻下睑,将上下眼睑分开。右手持洗眼壶,让病人作眼球转动以配合冲洗。4.冲洗完毕,用干净柔软的毛巾擦干冲洗时留下的液体。5.将接水器中的污水倒出,并将接水器消毒。[注意事项]1.操件者操作前必须严格消毒双手,避免交叉感染。2.冲洗时不要直接冲在角膜上,以免损伤角膜上皮。3.冲液水温以32—37℃为宜,过热或过冷均会引起眼睛不适。4.洗眼壶壶嘴在冲洗时不要距眼过近,以免失手损伤眼球。本法古代眼科医家颇为重视,积累了大量的外用洗方,如:洗眼方、洗眼散等。现在临床多用本法于术前冲洗及异物入眼,化学性眼外伤等。3.熏眼法[简介]本法是用中药煎剂的热气蒸腾上熏眼部的治疗方法,具有物理温热敷及药物治疗的双重作用。适用于角膜炎、巩膜炎、急慢性葡萄膜炎等。[适应症]适用于角膜炎、巩膜炎、急慢性葡萄膜炎等[禁忌症]眼部恶性肿瘤、出血性眼病初期或是有复发倾向的、急性结膜炎[操作规范]将煎好的中药端离火炉,立即用厚纸或有孔厚纸罩住药罐,在热气蒸腾上熏眼部。其温度以能忍受而不烫伤为佳,温度过低不起作用,可重新加温后熏眼,每次15分钟左右,每日1~3次。[注意事项]温度要控制好,过凉起不到治疗效果,过热容易烫伤。常用方剂:①角膜溃疡:血竭儿茶洗剂(《熏洗疗法》)血竭、儿茶、山奈、自然铜、铜绿、五味子各6g,上药煎汤过滤去渣,乘热熏患眼,每日3~5次,7天为1疗程。功能清热活血。主治角膜溃疡。②黄液上冲:清热解毒洗剂(《中国中医秘方大全·中》)银花15g,菊花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防风15g,荆芥15g,薄荷(后下)15g,生地15g,板蓝根15g,大青叶15g,上药煎汤趁热熏洗患眼约20分钟,每日2~4次,7天为1疗程。功能清热解毒。主治黄液上冲。临床多熏洗配合,或先熏后洗,或先洗后熏,用于瞳神紧小症,可缓解患者的疼痛不适。4.浸眼法[简介]本法是指将药物制成水溶液,将眼部浸泡于水液中的一种外治方法。[适应症]适用于过敏性结膜炎、眼睑皮肤炎症、化学性眼外伤[禁忌症]眼部恶性肿瘤、出血性眼病初期或是有复发倾向的、急性结膜炎[操作规范]选择适当的药物煎成药汁,也可将内服药渣再度水煎,煎水后用消毒纱布过滤,滤液温度适宜时,用消毒眼杯盛装过滤后的药液,将杯口扣住眼眶,胞睑不停眨动,使眼部组织广泛与药液接触,可维持数分钟,以便药力渗入眼部组织,还能机械的清除眼部浅表有害物质,本法可起到洗眼、热敷、药疗的作用。[注意事项]使用此法,一定要将药液严格过滤,以免造成结膜角膜异物和角膜擦伤。常用方药:龙胆草,苦参,枯矾,白鲜皮,煎水洗眼,治疗过敏性结膜炎及春季卡他性结膜炎。配合局部眼液,止痒效果良好。5.眼部注射、穴位注射一.眼部注射(一)球结膜下注射[简介]本法是将药物注射人结膜下的方法。它多用来治疗黑睛深层病变及其他眼内病变,起到滴剂较难达到目的的治疗作用。此外,还常用于手术前的麻醉。[适应症]适用于葡萄膜炎、视神经及视网膜疾病[禁忌症]急性结膜炎等[操作规范]用0.5%一1%地卡因溶液作表面麻醉。注射时,患者的头应固定不动,注射者用一手的拇指或食指牵开下睑,另一手持盛有药液的注射器,嘱患者向上注视,充分暴露下方球结膜,然后将注射针头(常用皮内针头)针孔向上,在角膜缘与穹窿部之间,使针头与角膜缘平行,避开血管,约呈45℃角,刺人球结膜下,勿刺伤巩膜(若为散大瞳孔药物,应尽量靠近角膜缘进针)。缓缓注人药液,一般用量为0.2—0.5毫升。如需在上方球结膜下注射者,则嘱患者向下注视,并牵拉上睑,方法同上。注射后闭目2—3分钟,再涂人抗生素眼膏,加眼垫包眼。[注意事项]结膜下注射可多次反复进行,但注射部位需经常更换,以免造成粘连。对患眼有较多眼眵者,不可用此法。(二)球后注射[简介]本法是将药物注入眼球后部的方法。多用来治疗眼底病变,或用于内眼手术的麻醉。[适应症]治疗眼底病变,或用于内眼手术的麻醉[禁忌]急性结膜炎等[操作规范]常规消毒患眼下睑及近下睑的眶缘皮肤。嘱患者眼球尽量向内上方注视,在眶下缘外、中l乃交界处,将盛有药液的注射器,用齿科5号针头(长约35—40毫米)垂直刺入皮肤(亦可从外下方穹窿部进针)约10—15毫米,然后将针尖倾斜向鼻上方,指向眶尖部,缓缓推进,深达25—30毫米,针尖恰好在肌椎内睫状神经节与球壁之间(当针进入肌椎时,有轻微抵触感),抽吸无回血后,即可缓缓注入药液,一般注射量为1.5—2.5毫升。出针后稍压针孔,并轻轻按摩眼球,促进药液迅速扩散。[注意事项]出现眼球突出,转动受限,则为球后出血现象,应迅速以绷带加压包扎1—2天,并给用止血药。眼部注射是眼科常用的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二穴位注射[简介]是在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中注入某种药物,通过针刺和药液的双重作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适应症]治疗眼底病变,或用于内眼手术的麻醉[禁忌]伴有全身疾患,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的患者,慎用[操作规范]将药液吸入1-20ml的消毒注射器中,一般穴位用牙科5号针头或7号针头,常规消毒皮肤后,按毫针刺入法刺入相应的穴位至得气后,回抽注射器无血液返流,则缓慢注入药液。通常头面部注入0.3-0.5ml,四肢部可注1-2ml,胸背部0.5-1ml,腰臀部2-10ml。刺激性小的药物可较大量,刺激性的药物,用量尽可能的小。[注意事项]①注射针头刺入后,应确认针头不在血管内方可注药。②注药速度不可过快,一次注入的药量不宜过多,注药次数以隔日1次或3日1次为宜。③作项部、脊背部及胸腹部腧穴注射时,应注意针刺深度及角度,以防伤及内脏及神经。本法古人就已灵活应用,现代加入提炼的药物,治疗效果更佳。常用穴位及药物:穴位有太阳穴、足三里、三阴交、曲池、肾腧、肝腧、球后、风池等。药物如复方丹参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维生素B1、B12等,酌情选用。6.针刺疗法一三棱针法[简介]以三棱针点刺穴位部分的皮肤,使其放出少量血液。有攻逐邪毒、邪热破瘀之功,达到消肿、止痛、退赤的目的。[适应症]治疗眼部红肿热痛等实热症[禁忌]病久及寒症忌用[操作规范]先行消毒皮肤,用三棱针点刺穴位,放出少量血液。多选太阳穴、耳尖、指尖、丝竹空等部位。[注意事项]必须辩证属实证、热证方可用此法。只可暂用,不宜重施。点刺也不宜太深,以免出血过多。二挑刺法[简介]用三棱针将一定部位反应点,或皮肤红点,将皮肤挑破,挤出粘液或血水,从而人为的对穴位或反应点造成创伤而起刺激作用,从而治疗疾病。止痛、退赤的目的。[适应症]治疗眼部红肿热痛等实热症[禁忌]病久及寒症忌用[操作规范]根据疾病,找到一定部位反应点,或皮肤红点,将皮肤挑破,挤出粘液或血水,如针眼患者,在背部肺腧穴附近,通常能发现有皮肤红点,将其挑破放血,或粘液,多可加速针眼的恢复。[注意事项]进针位置不宜太深此法是中医的独特治疗方法,早在证治准绳.开导说、审视瑶函中便有详细的记载。临床灵活应用,可促进眼部红肿热痛的消退。7.敷眼法[简介]是用冷、热敷或用药直接敷于眼的外部的一种治疗方法一热敷[简介]湿热敷是用药液或热水浸湿纱布趁热敷眼,还可用湿毛巾包热水袋外敷;干热敷与熨烫法类似,以热水袋裹毛巾外敷熨也可[适应症]眼睑疖肿、角膜炎、巩膜炎、葡萄膜炎、眼外伤48小时后的眼睑及结膜瘀血以及非器质性眼病喜温喜按者。[禁忌症]热证、外伤后48小时以内忌用[操作规范]用药液或热水浸湿纱布趁热敷眼,还可用湿毛巾包热水袋外敷,还可以热水袋裹毛巾外敷熨也可,常用生盐、葱百、艾叶、吴茱萸等炒热,布包敷,熨患眼或敷熨太阳、百会、涌泉等穴,能散寒通气。[注意事项]热敷时注意温度适宜,二冷敷法[简介]用冷水浸湿纱布或毛巾,也可用冰袋外敷,有清热凉血,止血止痛效果。[适应症]挫伤性眼部出血之早期止血、急性结膜炎局部热涩痛者[禁忌症]无特殊禁忌[操作规范]用冷水浸湿纱布或毛巾,也可用冰袋,外敷于患处即可。[注意事项]因有凝滞气血之弊,只可暂用,不宜久施。三药物敷[简介]是用新鲜的中药捣烂外敷患眼,以达到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活血止痛目的。[适应症]外眼病症均可应用,常用于眼部挫伤的青、紫、肿、痛者[禁忌症]无特殊禁忌[操作规范]用新鲜的中药如鲜地黄、白萝卜、芙蓉花或根等,捣烂外敷;也可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活血止痛等药物,研细末后加入蜂蜜或醋调成糊状,先涂眼膏于眼内,眼部盖消毒纱布,然后将外敷药置于棉纸内敷眼,[注意事项]事先局部小面积试用,以免过敏反应。8.穴位敷贴(冬病夏治)联合针灸科开展[简介]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黄醋、米饭、枣泥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