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全县农村工作暨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县政府副县长杨学春(征求意见稿)(2010年2月日)同志们: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县农村工作暨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工作会,其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市经济工作会、全市农村工作会和“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9年工作,研究部署2010年工作,深入研究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促进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的政策措施。县委、县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盛书记还将做重要讲话,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一、2009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效明显2009年,各级各部门严格贯彻落实市委三届四次全委会和县委十二届五次全委会精神,切实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成功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农作物病虫害偏重发生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县粮食总产量实现25.5万吨,基本保持稳定;农村经济总量达到亿元,同比增长%;第2一产业增加值实现11.5亿元,增幅5.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98元,增幅11.7%。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我县在新农村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农村重点项目建设等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创新性举措受到了市委熙来书记、市政府正其副市长等领导及市农委、市财政局等部门的高度肯定。总结一年的工作,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四大支撑”、“六大亮点”。(一)四大支撑一是特色产业和劳务经济进一步壮大,为农村经济加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去年,全县种植辣椒24.3万亩,产鲜椒18.5万吨,实现产值4.4亿元,虽然种植面积有一定下滑,但辣椒价格创历史新高,产销形势为近几年来的最好水平。新栽中药材2.58万亩,全县中药材在地面积达28万亩,黄连、青蒿价格在持续多年的低迷后,今年一路陡涨,黄连价格在去年基础上翻一番,青蒿价格由最低时的0.6元/公斤上涨到6元/公斤,大大刺激了药农的生产积极性。种植烤烟4.31万亩,收购烟叶12.89万担,农民收入9600万元,创税1900万元,烟叶总产量、单价、户均收入创近10年来的最好水平。种植马铃薯26万亩,推广鄂薯5号新品种10万亩,收购种薯2000吨,商品薯2万吨,现金收入1700多万元,马铃薯产业发展走在全市前列。畜牧业稳步发展,全年出栏肉牛4.3万头、生猪33.8万头、肉兔100万只,牧业产值实现7.47亿元,比上年增11%。劳务经济进一步壮大,全县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9400人,累计转移14.8万人,实现劳3务收入14亿元。特色产业和劳务经济的发展壮大,为农村经济加速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为夯实农村发展基础提供有力支撑。2009年,全县共完成各类水利投资2.02亿元,动工修建各类水利工程2076处,完工1998处,万胜坝水库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如期推进,农村人饮解困4.84万人。投资2726万元,实施通村通畅工程4个40公里,通村通达工程39个170公里,全县乡通畅率达90.6%,比去年提高15.6个百分点,建制村通达率达100%,比去年提高9.8个百分点,通畅率达35%,比去年提高2.3个百分点。完成投资7614万元,改造10千伏线路210.3公里,低压线路1123公里,全县农网改造率达70%。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在扩大投资,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进一步夯实了农村发展基础。三是农村民生进一步改善,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2009年,投资1540万元改造初中学生宿舍、食堂和校舍;落实贫困生补助政策,累计划拨各级补助资金886万元;招聘79名师范类大学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严格执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县11557户、22161人享受农村低保;全面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1300多个五保老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了妥善安排;严格执行征地农转非政策,6331户征地农民缴纳了养老保险。大力开展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改扩建乡镇卫生院14所,建设村级卫生室30个,选聘27名医务人员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全县新农合参合率达96%以上。同时,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5个,农4家书屋21个,农村公共服务中心25个。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民生的有效改善,推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四是科技推广进一步深入,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年来,共推广鄂薯5号等新品种12个,推广配方施肥等新技术12项,实施农业科技示范推广项目4个;推广农机具19629台,完成机耕、机播、机收93.5万亩,全县农机化率达26.88%,比去年提高5.64个百分点。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硬件设施达到了全市先进水平,全年推广鄂薯5号等新品种10万亩。进一步完善辣椒良繁体系,在河嘴、下路等乡镇建繁育基地304.7亩,在海南省三亚市建繁制基地20亩。深入推进标准化生产。石柱黄连通过GAP复检认证,新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1个,产品认证5个,全县标准化生产基地累计达58万亩。积极开展科技研发。东田糖脉灵胶囊完成临床试验,莼菜提纯复壮通过专家验收。全县农业科技进步综合指数达45%,比2008年提高1百分点。(二)六大亮点1、农村体制改革实现较大突破。一是促进土地流转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全县所有的乡镇、80%的村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机构,落实了专兼职工作人员;县政府出台了促进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的激励措施;与重庆大学合作,开展土地流转机制研究,建立起流转合同管理、流转信息发布、流转收益分配、流转纠纷调处等制度,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有序发展。二是林权制度5改革进展较快,林权证颁(换)工作已完成99.9%,林权纠纷调处96.7%,走在全市的前列。流转林地110宗,面积60.7万亩,培植林下经济大户116户。三是农村金融改革在艰难中起步。组建了鑫盛林业投资公司,通过招商引资成立了彬立信用担保公司,农商行在三益等3个乡设置了金融网点;成功开展了辣椒保险试点,扩大贫困村互助资金覆盖面,为农村金融提供了有益的补充。2、森林工程建设实现较大突破。2009年,全县森林工程共投入资金2亿元,完成工程造林11.53万亩,超全年计划3000亩。全县林业产业基地达81.8万亩,森林覆盖率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3.9平方米,比上年提高0.26个百分点。3、农业产业化实现较大突破。一是龙头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新培育了金田淀粉等6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县共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10家。成功引进了山西兄弟集团、和立养殖、金兰纺织、鑫来食品、温州国豪等企业入驻我县,协议投资额35亿元。二是加工能力进一步提高。鑫来食品、泰尔森药业等企业相继建成投产,全县新增辣椒加工能力1万吨,累计达4万吨。三是产业集群初具雏形。通过几年的发展,伴随着温州国豪的进入,全县农业产业基本形成了一个特色产业,一家以上龙头企业,一批专业合作社的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格局。4、资源整合实现较大突破。2009年,万亩辣椒示范园共实6施中低产田土改造、国土整治、水土保持、人畜饮水、沼气池建设、巴渝新居、农村公路建设等项目10多个,整合资金4023万元。通过两年的集中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基本配套,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在下路高坪、南宾灯盏两个整村扶贫示范村累计投入资金2461.33万元,完成项目46个,有效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我县在县一级对涉农资金进行打捆、集中投入的做法,受到了市财政局的高度认可,并作为贫困地区集中财力办大事的成功经验在全市推广。5、生产经营方式实现较大突破。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2009年,新发展专业合作社48家,全县累计达126家,入社农户2.5万户,入社率15%。加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培植了三红辣椒专业合作社等示范专业合作社8家。不断强化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专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不断完善。二是加强对种养业大户的扶持。新发展专业大户500多户,全县共有各类种养业大户3600多户,涌现出了李明芳、罗武等8个种养业状元。三是加快一村一品建设,初步建成了龙沙长坪的辣椒、黄水羊洞的黄连、悦来寺院的中药材、鱼池的肉牛等一批一村一品专业村。6、新农村建设实现较大突破。一年来,围绕巴渝新居、农村危旧房改造和环境整治,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南宾红星村、黄水万胜坝村、龙沙长坪村成功竞标为新一轮市级示范村。通过对土家民居长廊和生态景观走廊的不断打造,今年,整个风貌和格局实现了较大突破。2009年,全县危旧房改造2600户,巴渝7新居970户,风貌改造动工2020户,完成数量均大大超过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完成异地扶贫和生态移民2643人;硬化人行便道112.1公里,院坝1.8万平方米;新修沼气池5332口,创我县实施沼气工程以来的历史新高。打造了黄水移民小区,大歇双笕,龙沙石岭、油房等一批集中居民点,农村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尤其是黄水镇的农房风貌改造受到市委薄书记的高度赞扬,大歇双笕100多户集中连片改造,给过往客人留下深刻印象。同志们,上述成绩是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急剧变化,农业农村发展受到冲击的情况下取得的,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党和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归功于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归功于各级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归功于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勤劳动。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各个领域优异成绩的取得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方面一年来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县的农业农村工作还存在着制度创新力度不够,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服务能力差等突出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克服。二、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今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全市经济工作会、农村工作会、“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工作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新形势,以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基础为主题,以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为统揽,以深化农村改革、解决农民工问题为突8破,以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为抓手,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全力以赴的抓好“三农”工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主要目标是:农村经济总量增长14.8%,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乡镇企业增加值增长%,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6万吨左右,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度达到20%以上,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3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农村低收入人口脱贫1.2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1万人,农村人口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三、切实抓好2010年农业农村各项工作(一)全力以赴,抓好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实施“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是市委、市政府落实“314”总体部署、促进两翼振兴的重大战略举措。要实现到2012年户均增收1万元的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每年要增长950元以上,年均增速要达到19.7%,到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需达到6850元。在耕地面积有限、劳动力逐年减少的情况下,要实现这一目标,一是要切实加大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机械的推广普及力度,运用科技大幅度提高农业单产和效益。今年,要切实加大辣椒、马铃薯优良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力争将单产提高25%以上,分别达到950公斤/亩和1350公斤/亩。加大对乡镇农服中心的管理、考核力度,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能力。加大科技示范户的培养,逐步形成“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成果转化快速通道。今年,全县推广新品种10个,新技术10项,推广财政补9贴农机具1800台套,实施水稻机插示范项目6000亩,机收3万亩,维修改造机电提灌500台(套)。二是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我县有森林面积209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107万亩。未来3年,我县将全面推广林禽、林畜、林药、林菌、林粮、林草、笋竹、林蜂、森林旅游等模式,加快发展林下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今年,全县要实现林下养鸡出栏万只;林下养牛出栏万头;林下养羊出栏万只;林下种药万亩;林下种菌万亩;林下种粮万亩;林下种草万亩;林下养蜂万群;新栽笋竹万亩,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