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组织学与胚胎学》理论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专业使用)Ⅰ前言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医学生必修的重要医学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它包括组织学和胚胎学两门形态学科,二者即密切相关又相互独立。组织学主要是利用光镜、电镜等技术研究正常人体的各种细胞、组织、器官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其内容可分为基本组织和器官与系统两大部分,在组织、细胞、亚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对机体进行的研究。胚胎学是研究从受精卵发育为新生个体的过程、机理及其生长变化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人体的个体发生、发育与先天性畸形等。本课程理论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关于人体正常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要求学生在基本理论知识方面达到:掌握或熟悉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光镜下微细结构、主要细胞和组织的超微结构以及这些结构与功能关系;掌握人体胚胎早期发生、胎膜胎盘、各主要器官系统的发育、发生过程与常见畸形的发生原因。为学习后续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课程打下扎实基础。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妇产科学、五官科学、临床心理学、医学检验、急救医学、医学美容、麻醉学、法医学专业(方向)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重点内容划实线,熟悉内容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三总教学参考学时:88学时,其中理论课50学时,实验课38学时;理论/实验为1:0.76。四教材:《组织学与胚胎学》,人民卫生出版社,邹仲之,6版,2004年。Ⅱ正文第1章绪论一教学目的学习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内容以及它们在医学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熟悉组织学的常用研2究方法,作为学习以后各章的基础。二教学要求(一)掌握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内容;掌握基本组织的概念和类型(二)熟悉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方法和常用技术(三)了解本门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及应注意的问题三教学内容(一)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及重要性。(二)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方法。组织切片制作方法、原理。嗜酸性、嗜碱性、中性的含义;组织化学法、免疫组织化学法的意义与应用。细胞培养术和组织工程的应用。第2章上皮组织一教学目的采取启发式和互动式课堂授课方式,利用多媒体辅助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板书、板图的教学手段,学习上皮组织的特点及分类。被覆上皮的分类、结构特点、分布与功能。上皮细胞的特殊结构与功能。腺上皮及腺的概念、分类。二教学要求(一)掌握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和分类,各种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分布与功能意义(二)掌握上皮组织游离面、基底面的光、电镜结构特点、分布与功能意义(三)熟悉上皮组织侧面、连接复合体的结构特点(四)熟悉腺细胞,腺上皮和腺的概念(五)了解外分泌腺的结构特点、分类三教学内容(一)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和分类。被覆上皮,腺上皮的概念与功能。(二)被覆上皮:分布和分类。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变移上皮和复层扁平上皮的光镜结构,分布和功能。(三)上皮细胞游离面微绒毛和纤毛的光镜、超微结构特点和功能。侧面各种连接结构,特点、分布、功能意义。连接复合体。基底面的基膜光镜、超微结构及其成分与功能,质膜内褶的超微结构特点、分布及功能意义。(四)腺上皮:腺细胞、腺上皮和腺的概念,腺的发生。外分泌腺的一般特点。外分泌腺的分类。腺细胞的类型,粘液腺,浆液腺和混合腺的特点(自学)。3第3章结缔组织一教学目的采取启发式和交互式课堂授课方式,利用多媒体辅助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板书、板图的教学手段,在了解结缔组织的一般特点和分类的基础上,深入学习疏松结缔组织各种成分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间充质概念和意义。二教学要求(一)掌握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分类(二)掌握疏松结缔组织各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三)熟悉纤维与基质的结构和功能(四)了解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三教学内容(一)结缔组织的特点和分类。(二)疏松结缔组织:1细胞成分:成纤维细胞与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的光镜、超微结构特点及其功能。脂肪细胞光镜结构及其功能。未分化间充质细胞的概念。2细胞外基质: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的光镜结构特点,理化特性。基质的组成,分子筛的概念,特性及功能,组织液的形成与功能。(三)致密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的结构特点及功能,网状组织的基本结构及功能意义。(自学)第4章血液一教学目的采取启发式和提问式课堂授课方式,利用多媒体辅助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板书、板图的教学手段,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学习正常成人血液组成,血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结构、相关功能及正常值;血细胞发生的基本规律和造血干细胞的基本概念、特性。二教学要求(一)掌握血细胞的结构、功能和正常值(二)熟悉血小板的结构、功能和正常值(三)了解红骨髓的组织结构与功能(四)熟悉造血干细胞的基本概念及特性(五)了解血细胞发生过程和形态变化的基本规律三教学内容4(一)血液:1血液的组成: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2红细胞:形态结构及功能。正常成人血液中的红细胞的数量及寿命。网织红细胞的结构特点,正常值、功能意义。3白细胞:结构特点、分类及正常值。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光镜、超微结构特点及功能,正常成人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百分率。4血小板:光镜、超微结构及其功能、正常值。(二)血细胞的发生:1概述:造血器官。2血细胞的来源,细胞发生过程及其形态变化的一般规律:以红细胞系及粒细胞系发生的形态变化为重点。(三)红骨髓的组织结构及功能;骨髓中血细胞发生的微环境结构基础。造血微环境的概念。(四)造血干细胞的定义、特征。多能造血干细胞及其分化,红细胞系定向造血祖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系定向造血祖细胞,巨核细胞系定向造血祖细胞。第5章软骨与骨一教学目的采取启发式和交互式课堂授课方式,利用多媒体辅助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板书、板图的教学手段,通过讲解使学生获得关于骨组织的结构;骨的发生过程及骨的改建。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在血钙调节中的作用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二教学要求(一)了解软骨的分类及透明软骨的结构与功能(二)掌握骨组织的结构及其发生方式种类三教学内容(一)软骨:软骨组织的分类、结构特点,同源细胞群的概念;软骨的基质与纤维。透明软骨,弹性软骨及纤维软骨的分布、结构特点与功能。(自学)(一)骨:1骨组织:骨基质、骨板的结构。骨细胞的光镜、超微结构特点,成骨细胞的来源,光镜、超微结构及功能。破骨细胞的来源,光镜结构及功能。2长骨的结构:松质骨与密质骨的结构,内、外环骨板,间骨板与骨单位。骨膜的结构与功能。3骨发生:(1)膜内成骨。(2)软骨内成骨。5第6章肌组织一教学目的本次理论课程采取启发式和互动式课堂授课方式,利用多媒体辅助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板书、板图的教学手段,通过讲解使学生获得关于三种肌纤维的光镜结构特点与功能;骨骼肌纤维超微结构和心肌纤维的超微结构特点以及这些结构与功能关系。骨骼肌纤维收缩的原理。二教学要求(一)掌握三种肌组织的光镜结构特点(二)熟悉骨骼肌纤维超微结构和心肌纤维的超微结构特点(三)熟悉骨骼肌收缩的结构基础和机理(四)了解平滑肌纤维的超微结构三教学内容(一)概述:肌组织的特点、分类、分布、收缩特点及功能意义。(二)骨骼肌:骨骼肌纤维的光镜结构,肌原纤维(明带与暗带、肌节、粗肌丝与细肌丝的分子结构);骨骼肌纤维超微结构,肌丝,横小管,肌浆网,三联体。骨骼肌收缩的结构基础和机理。(三)心肌:心肌纤维的光镜与超微结构特点,闰盘的超微结构。(四)平滑肌:平滑肌纤维之间连接与排列方式,其光镜、超微结构特点。第7章神经组织一教学目的利用多媒体辅助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板书、板图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学习神经元的形态、类型、光镜结构和超微结构特点及其功能;化学性突触的超微结构、功能;神经纤维的类型、结构与功能;血-脑屏障的组成与功能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二教学要求(一)熟悉神经组织的组成及其功能(二)掌握神经元的形态、类型、光镜结构和超微结构特点及其功能(三)掌握化学突触的超微结构、和功能(四)熟悉神经纤维的类型、结构与功能(五)掌握血-脑屏障的组成与功能(六)了解神经末梢的分类,各感受器与效应器的分布、结构与功能(七)熟悉神经胶质细胞的类型、结构特点及功能三教学内容6(一)概述:神经组织的组成及功能。(二)神经细胞(神经元):神经元胞体、树突、轴突的光镜、超微结构,轴突运输及其功能。神经元的分类。(三)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突触的定义、作用、分类。化学突触的超微结构。(四)神经纤维:周围神经系统有髓神经纤维的光镜结构与超微结构,神经膜和髓鞘的形成。无髓神经纤维的光镜结构。(五)神经末梢:分类、分布、结构特点、功能。(六)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形态结构特点、功能。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施万细胞和卫星细胞。(七)血-脑屏障的组成与功能。第9章眼和耳一教学目的本次理论课程教学目的利用多媒体辅助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板书、板图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关于眼球壁各层、内耳的光、电结构特点;及其主要细胞在视觉和听觉调节中的作用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二教学要求(一)熟悉眼球壁各层(二)掌握视网膜、角膜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三)了解晶状体、玻璃体的结构、房水循环途径(四)掌握内耳的结构和功能三教学内容(一)眼球:1眼球壁:(1)纤维膜:角膜的光镜结构与功能。巩膜的结构。(2)血管膜:脉络膜、睫状体、虹膜光镜结构与功能。睫状体上皮结构与房水形成关系。(3)前房角:巩膜距、巩膜静脉窦、小梁网的光镜结构。(4)视网膜:色素上皮光镜结构、功能。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光镜、超微结构、功能。膜盘及其生理功能。双极细胞、节细胞结构与功能。黄斑、中央凹的结构特点。视神经与视盘。2屈光装置:房水的形成、循环途径和功能;晶状体的结构。3眼的附属器:眼睑、结膜、泪腺的组眼睑、结膜、泪腺的组织结构(自学)。(二)耳:1外耳、中耳(自学)。72内耳:(1)骨迷路。(2)膜迷路:球囊、椭圆囊、半规管的一般结构,球囊斑、椭圆囊斑、壶腹嵴的结构、膜蜗管、螺旋器的结构、功能。第10章循环系统一教学目的利用多媒体辅助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板书、板图的教学手段,讲解心壁的结构及心传导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大、中、小动脉的管壁结构和功能;毛细血管的超微结构及其分类等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二教学要求(一)熟悉心壁的结构及心传导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二)掌握大、中、小动脉管壁的结构和功能(三)掌握毛细血管的超微结构分类、结构特点及其功能(四)了解静脉、淋巴管和毛细淋巴管的结构特点(五)了解微循环的组成和功能。三教学内容(一)概述:循环系统的组成、功能。(二)心脏:心壁组织结构。心脏传导系统的组成、细胞结构特点及其功能.心瓣膜的组织结构。(三)动脉:动脉管壁结构的共同点;大、中、小动脉管壁结构特点和功能。(四)毛细血管的分布及一般结构特点、超微结构、分类与功能: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血窦的超微结构特点和功能。(五)静脉的结构特点。(六)微循环的概念、组成和功能。(七)淋巴管和毛细淋巴管的结构特点。(自学)第11章皮肤一教学目的本次理论课程教学目的通过利用多媒体辅助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板书、板图的教学手段,学习关于皮肤的组成和功能;表皮和真皮的结构特点及表皮主要细胞结构与功能关系;皮肤附属器的结构特点和作用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二教学要求8(一)了解皮肤的组成和功能(二)掌握表皮和真皮的结构(三)熟悉皮肤附属器的结构特点和功能三教学内容(一)概述:皮肤的组成、功能。(二)皮肤的结构:1表皮:厚、薄表皮的结构特点。角质形成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非角质形成细胞的分类、分布及功能。2真皮的组织结构。(三)皮肤的附属器:1汗腺的形态、结构、分泌方式。2皮脂腺的形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