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刑人员社会公德教育李建平各位服刑人员:今天集中教育学习的内容是社会公德观。随着经济、科学、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人类正欲以崭新的面貌跨入21世纪。我国人民迎来了改革开放、鼎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盛时期,卫星上天、南极考察、经济腾飞、体育中兴……然而,在物质文明昌而盛之的同时,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及教育的上的失误,有的人道德滑坡,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出现了一些混乱现象,道德评价标准失衡。遵守社会公德在一些人眼里变得不值得重视,甚至会认为讲公德吃亏,自私自利的行为变得不臭,甚至认为是当今社会做人的行为准则,这种胡涂观念不仅害了自己,也影响了别人。一、社会公德的产生和发展古代原始社会末期--“以父为义,以母为慈,以兄为友,以弟为恭,以子为孝”。(较为系统的伦常道德)孔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孟子--“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清代思想家颜元--“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修,心尚礼则心泰”。(日臻完备的道德体系)古人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外国外国思想家如古希腊以来的赫拉克里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也有过道德阐述。苏格拉底--“知识就是美德”的道德箴言。列宁--社会公德是“数百年来人们就知道的,数千年来在一切处世格言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见《列宁选集》第三卷P247)。中外对比“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纵观--我国文明史,昔有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美好景观;横观--欧亚诸国,今有西方文明,日韩中兴,经济腾飞,文明发达的美好现实。自古至今,从中到西,无不以修德养德,恪守公德,遵行公德作为治世基础、为生产发展的促进和保障。文明礼貌,尊老爱幼,讲卫生,睦邻居,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无不立为金科玉律,被世人共同遵行。由此可见,社会公德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公共生活中所形成的,保证社会正常秩序的,人们必须共同遵守的最起码、最简单的道德准则。社会公德乃道德之核、道德之基、美德之本,渗透于人类社会的诸层次。公德的建设、培养、教化是社会进步人类文明的一个显著标志。它不是一定阶级特有的行为规范,它不但有广泛的社会性,而且具有国际性。二、社会公德的基本涵义和主要内容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社会公德是为维护、保证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有序地进行,每个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最起码、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社会公德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也可以说是一个社会、民族的文明的“窗口”。社会公德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不同的场所,具体内容不大相同,但在原则上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一)文明礼貌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文明礼貌表现了一个人的基本情感和态度,也表示一个人对他人的尊重。我们常说,要别人尊重自己,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我们尊重别人,对别人文明礼貌,才能赢得别人对你的尊重。这说明你是把自己当一个人看待,文明礼貌是人才有的行为,其他动物没有文明礼貌。(二)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人和人之间信任的基础,如果一个社会掉进人与人互不信任的泥潭里,整个社会就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如果一个人不诚实、不守信用,了解他的人就会远离他,最后他就会成为一个孤家寡人。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言行一致,遵守诺言,有正义感受,与人为善,平等待人,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与社会融洽相处。宽容友善宽容,首先是对世界文化的慎思明辨,兼收并蓄.人和人之间尊重人权,尊重人们不同的兴趣、文化、信仰和种族身份,人与人之间关系融洽、奉献爱心,相互合作、和谐发展。其次,宽容是人际关系的宽松和睦,这是建立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之上的.要能容忍不同的意见、不同的想法,去思考不同意见的合理性;特别要尊重他人,处事要公正,要与人为善,成人之美。友善要求每一个人对整个社会、整个人类有一种广泛的同情心、爱心,要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在现代社会交往中提倡人与人的沟通、人对人的热情和尊重。敬老爱幼,是唯心的优良传统,也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部分,我们能否做到这一点,是我们社会文明程度的一种表现。老师和贤明的人是我们社会文明的主要传播者和创造者,我们对他们的尊重,其实是对社会文明的尊重。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三)遵守秩序,爱护公物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它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秩序是社会正常运转的一种需要,在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中,我们大家都无法正常生活。遵守公共秩序,为的是不妨碍他人的正常生活,同时也是为了他人不要妨碍我们的正常生活。爱护公共财物也是遵守公共秩序的一种表现形式。(四)保护环境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是当今时代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从根本上说,是对全人类的生存发展利益的维护,也是对子孙后代应尽的责任。这是新的社会环境对人们提出的新的社会要求。因为最近几百年,人们对自然环境破坏性地开发,我们生活在其中的自然环境已经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全球森林面积急剧减少,气候的反常变化,土地沙化等,已经对人类社会形成了很大的威胁,如果人们再不保护环境,我们的子孙后代将面临一个无法生存的地球。人是有理性、有良知的高级动物,不能像那些低级动物一样,吃了今天,不管明天。为了子孙后代,也为了我们自己,保护环境是每个人应当遵守的社会公德。(五)遵纪守法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三、社会公德的显著特点和性质社会公德不同于家庭道德和职业道德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所有社会成员,不分阶级、阶层、职业,不管年龄、性别、文化水平,只要是在公共场所,都要遵守这些道德规范。其内容涉及公共秩序、公共卫生、公共环境、公共设施等许多方面。社会公德是人们用以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秩序,调整人们之间”关系,为社会成员所公认并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它具有共同性、群众性、继承性、简易性、层次性的性质与特征。(1)共同性共同性是指全社会成员不论其民族、党派、阶级、信仰如何,也无论其职务、职业、性别、年龄,只要是在公共生活和活动中,其行为及同他人的相互关系,都应受到社会公共生活规则的约束。在社会里,为了避免因私欲的膨胀而相互侵犯、掠夺、厮杀,就要有共同的道德规则。没有公共道德,人类就无法延续下去。在今天这样一个经济一体化、信息全球化、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世界里,为了使和平交往和共同发展成为可能,就必须有全球的公共道德。我们所讲的公共道德,基本上是全球性的。各国的意识形态各异,政治制度不同,但作为人,作为“世界公民”,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是一致的,如尊重生命、诚实守信、爱护环境等等。(2)群众性群众性指社会公德具有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容易为全体社会成员所承认和接受,并为大多数群众所遵循。(3)继承性继承性指社会公德是人类在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的社会生活中逐渐积累和发展起来的,是前人在公共生活的实践中的经验总结,从而一代一代传下来,表现为不言而喻的道德原则、约定俗成的民俗民风和传统习惯,诸如良心、诚实、守信、公正等等。这种继承性并非意味着内容一成不变,而是伴随社会发展和人类自身认识能力的提高而不断变化、丰富和发展。(4)简易性简易性是指社会公德不需要用高深理论去讲解和论证,它对人们提出清楚简明的要求,只要具有起码道德观念的人,一般都容易做到。如不许随地吐痰、不损坏公物、尊老爱幼等等。至于内容十分丰富的良知、“道德律令”对于一个社会化了的人,也是容易了解的,并能够用它来衡量自己和他人所作所为的是与非。(5)层次性社会公德虽然是简单的道德准则,但也是有层次性的。最低层次是不损人,如:不许在公共场所抽烟、不歧视老弱病残者等等。高一层次的是为他人与社会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把随处飘扬的垃圾搜集起来,在公共汽车上给老弱病残孕者让座。更高一层的是,助他人时不能损害其他社会成员的利益,这就是所谓的公平公正原则。最高层次是舍己为人,如见义勇为、路见不平挺身而出。这个层次的公德虽然也是简单的,但由于涉及到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对一般人来说,却难以付诸行动。四、社会公德的作用及要求社会公德是对公民思想行为的规范和约束,也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需要,对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稳定公共秩序关系极大;是国家民族存在、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每个公民的自由幸福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社会公德是公民生活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是社会活动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成为衡量文明发展程度的一种标志。(一)必须遵守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人们所公认,并通过社会舆论、风俗习惯来维护和调整。社会公德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我们的行为。只有遵守社会公德的人,才会被人们所尊重。那些违反社会公德人,将被人们所不齿。我国宪法还明确规定,遵守社会公德是一切公民的义务,违反社会公德,轻的要进行批评教育;重的如破坏公共秩序、扰乱社会治安的要绳之以法。社区服刑人员是个特殊的群体,大部分文化程度偏低,不学法、不守法,缺乏社会公德修养,颠倒是非,混淆善恶,迷失正确的方向被绳之以法。因所犯的罪行发现的早,社会危害不大,是初犯,有的是已经改造的差不多了,只是刑期未满,而假释出来的。对于正在监狱服刑的人员我们是幸运的,我们能够在家中过正常的家庭生活,没有离开我们的亲人和朋友,所以我们要十分珍惜社区矫正的机会,为了更好的融入这个社会,处理好人际关系,必须遵守社会公德,改恶从善,弃旧图新,与过去彻底决裂,在改造中实现自我。遵守社会公德是利国、利民、利己的好事。如果认为讲公德吃亏,大家都只顾自己,吃亏的将是所有的人,也包括自己。比如,在一个居民小区里,你也乱倒垃圾,我也乱倒垃圾,弄得臭气熏天,蚊蝇孳生,闻臭味的是所有的住户,带着细菌、病毒的蚊蝇也不会选择窗户。如果大家都保护环境卫生,受益的是每家每户;如果有一家只顾自己,这家就成了害群之马。此外,我们还应想到,一个人如果从小自私自利,只顾自己,不顾社会,不顾他人,这个人能在社会上立足吗?哪个群体里欢迎这样的人?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对自私自利都嗤之以鼻。对于个人来说,是否讲社会公德,关系到他是否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否能获得满意的社会角色地位,从而必然影响他的身心发展和事业发展。因此,服刑人员必须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质。(二)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古人说:“君子不可不修身。”又说:“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性情的修养,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使自己增强生活魅力;良好的修养乃是立身之本,其决定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失败。俗话说的好,要做事,先做人。个人修养是个体在心灵深处进行的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个人修养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我们的行为。良好的个人修养可以使自己拥有独特的个人魅力,只有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的人,才会被人们所尊重。当然,个人修养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实践活动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关于个人修养的讨论和研究,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古人曾经提出过“修身养性”。现在我们也把思想品德作为服刑人员的必修课。一个的修养不是人性品质到了一个水平就会一直保持,而是像逆水行舟,稍有放松就会前功尽弃。越是人生顺境,越要有如临深渊的感觉,更应注意个人修养,勤加自我勉励。个人的修养磨练时刻都需注意,不能有片刻松懈。庄重自恃做好每一件事,每一个思想,谨慎对待,长久如此才能真正培养出自身好的品德修养。人们常说:做一时的好人容易,但是要做一世的好人很难。一个人正确的思想意识和高尚的道德的形成,需要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改造的过程,只有经过不断地学习和改造,并在实践中时刻坚持严格要求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