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网的概念•概念: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完成信息传递和交换的通信网络。它由硬件和软件组成。•分类:业务网、传输网、支撑网。•构成:节点和链路。•拓扑结构:星型、网型、线型、环型、总线型、树形、复合型。电信网电路交换网(电话网)计算机通信协议与ISO模型•应用层(A)第七层•表示层(P)第六层•会话层(S)第五层•运输层(T)第四层•网络层(N)第三层•链路层(DL)第二层•物理层(PH)第一层第一章本地网的构成第一节本地网的概念和构成概念:1、本地电话网是指在同一长途编号区范围内,由若干个端局及局间中继线、长市中继线、用户线、用户交换机、电话机等所组成的电话网。2、用户呼叫本编号区内的其他用户时,按照本地网的统一编号拨号。而不拨长途区号。构成:1、本地电话网有两种基本形式,其一是城市及其郊区所组成的本地电话网;其二是县城及其农村区域组成的本地电话网。2、本地电话网的城市市区部分即习惯上所称的“市内电话网”3、本地电话网的各端局或通过汇接局与一个或几个长途交换中心相连接,这个线路我们叫长市中继线。但长途交换中心之间的长途电路属于长途网部分。电话网中的长途网设置可分为一、二、三、四级长途交换中心。4、本地电话网概括起来他包含:市内电话网、农村电话网和大中城市本地电话网。本地网网络结构第二节市话线路各段落的名称及主要传输方式一、长-市中继线:连接长途电话局至市话端局或汇接局的线路二、市话中继线:市话端局之间、端局与汇接局之间、汇接局与汇接局之间的中继线路三、用户线路:接入网。第二节市话线路各段落的名称及主要传输方式用户接入网第二章架空杆路第一节杆路材料•电杆7M、8M、10M•钢绞线7/2.2、7/2.6、7/3.0•绝缘子•铁件:抱箍、穿钉、三眼双槽夹板、U型卡子、电缆挂钩、拉线衬环、拉线地锚、站台、上杆钉、角担等•混凝土部件:地锚块等第二节杆路施工•路由的测量:直线段、角深、拉线•打洞、立杆和加固•拉线的安装•吊线的装设第二节杆路施工•拉线的安装:•1、拉线的种类和规格•种类有角杆拉线、双方拉线(抗风)、三方拉线、防凌拉线、终端拉线、顺线拉线、特殊拉线。•拉线的规格程式有:7/2.0、7/2.2、7/2.6、7/3.0四种。•2、拉线的安装:按规定有三种做法:即另缠法、夹板法、U型钢卡法。•按拉线的建筑方式分有落地拉线、高拉桩拉线、吊板拉线、V型拉线和杆间拉线、八字拉线等。第二节杆路施工第二节杆路施工第二节杆路施工第二节杆路施工第二节杆路施工第二节杆路施工第二节杆路施工第二节杆路施工第二节杆路施工第二节杆路施工第三节架空杆路的有关规定(强制性)•1、电杆与其它建筑物间的最小水平净距•2、电缆与其它建筑物间的最小水平净距•3、电缆最低点与地面的垂直距离•4、电缆最低点跨越其它建筑物的最小垂直距离•5、架空线路与供电线路交叉跨越或平行的最小净距•6、架空线路利用桥梁通信支架时,最低电缆线应不低于桥梁最下边沿高度,电缆与桥梁上最突出部分的水平距离为0.5M。第三节架空杆路的有关规定(强制性)第三节架空杆路的有关规定(强制性)第三节架空杆路的有关规定(强制性)第三章电缆的结构及施工第一节全塑电缆的结构第一节全塑电缆的结构举例:HYAT400-0.4解释为:铜芯实芯聚乙烯绝缘双面涂塑铝带屏蔽油膏填充式聚乙烯,护套线径为0.4的400对市话电缆第二节全塑电缆的电气特性第二节全塑电缆的电气特性第三节全塑电缆的施工电缆的施工方式•架空式:吊线式和自承式•管道式:人工式和机械式•墙壁式:吊线式、钉固式、槽板式、暗管式、自承式等•直埋式•引上式:墙壁和电杆、楼层•槽道式或顶棚式第二节全塑电缆的施工电缆的成端和接续•成端:1)包括总配线架的成端和交接箱的成端。2)成端电缆与进局电缆的区别。3)在定额中有专门的布放成端电缆项目,可以单独再计取一次工日。•接续:电缆芯线接续和包管制作1)电缆芯线接续有三种概念:成端接续、芯线接续(接线子、模块)、割接(改接)接续。2)包管制作:成端套管、油膏套管、热缩套管、套筒等。如有充气电缆的还需制作气闭头。第二节全塑电缆的施工电缆的测试•电缆布放、成端后需进行电气性能(接地电阻)测试和对号:1)主干电缆的测试。主干电缆环路电阻《=2.6Ώ/KM2)配线电缆的测试架空配线电缆环路电阻《=5.0Ώ/KM接地电阻:1)分线设备:不大于15Ώ2)交接设备:不大于10Ώ3)光电缆的屏蔽层:不大于20Ώ第二节全塑电缆的施工电缆的设备•交接箱:落地式、架空式、壁挂式单面、双面型号:600对-2400对不等•分线盒:按用途分:室外、室内按接续方式:压接式、卡接时按安装方式:挂式、嵌入式型号:10-100对不等。第二节全塑电缆的施工第三节全塑电缆的割接概述•割接:又称改接,将用户由旧电缆中改接到新电缆中,由旧局所改接到新的局所。•割接方法:直接改接(切断改接法)环路割接法模块复接法第三节全塑电缆的割接割接的原则•摸清新旧设备情况,核准资料,制定割接方案。•不影响用户通话,对重要用户需提前告知•专用线和实线中继线对等重要线不得发生a、b线错接•施工操作者需熟悉设备操作,测量对号人员对复接好的线序要及时核对•待割接的新电缆、交接箱、分线设备均须测试,符合要求后再进行复接。第三节全塑电缆的割接割接的程序及要求•旧电缆开长1.3米去外护套,及不得损伤芯线,将电缆固定在托板上。•在割开的电缆处放置两排(三排)的模块•按新旧芯线和色谱进行复接,注意A、B端方向和线序不能对错。•最后整理模块排列、扎紧芯线、安装好屏蔽带、包封包管(套管)。•拆除旧电缆。第三节全塑电缆的割接第四章光缆结构及施工第一节光的基础知识第一节光的基础知识光的反射•不论是透明物体还是不透明物体,都要反射一部分射到它表面上的光,实验证明,光在反射时遵循如下的规律: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就是反射定律。第一节光的基础知识光的折射•不论是透明物体还是不透明物体,都要反射一部分射到它表面上的光,实验证明,光在反射时遵循如下的规律: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就是反射定律。•光从真空射入某种媒质发生折射的时候,入射角i的正弦跟折射角r的正弦之比n,叫做这种媒质的折射率。n=Sini/Sinr•理论和实验的研究都证明:某种媒质的折射率,等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跟光在这种媒质中的速度V之比。n=C/V第一节光的基础知识光的全反射•在各种不同的媒质中,光的折射率不同。我们把折射率小的媒质叫做光疏媒质,折射率大的叫做光密媒质。光疏媒质和光密媒质是相对的,例如水、水晶和金刚石三种物质相比较,水晶对水来说是光密媒质,对金刚石来与是光疏物质。根据折射定律可知,当光线从光密媒质进入光疏媒质时(例如从水进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入射角不断增大,折射角也跟着增大。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角就会增大到90°。折射角变成90°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当光线从光密物质射到两种媒质的接口上时,如果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就会发生全反射现象。第一节光的基础知识光的色散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发生色散,形成由赤、橙、黄、绿、兰、靛、紫各色组成的光带,我们把这种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彩色光带叫做光谱。这表明白光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第二节光纤通信第二节光纤通信光纤通信的特点优点:1)传输频带宽、通信容量大;2)传输损耗低;3)不受电磁干扰;4)线径细、重量轻;5)资源丰富;6)挠性好;7)不怕潮湿、耐高压、抗腐蚀;8)安全保密。缺点:1)光纤性质脆,需要适当地涂敷加以保护;2)对切断和连接光纤时,需要高精度技术;3)分路耦合不方便;4)光纤不能输送中继器所需要的电能;5)弯曲半径不宜太小。第二节光纤通信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第二节光纤通信光纤的种类•按传输模数量及折射率分布分类1)多模光纤:按折射率分布状况分类,多模光纤可分为阶跃型(突变型)和梯度型(渐变型、自聚型)光纤2)单模光纤。按折射率分布状况分类,单模光纤则为阶跃型光纤。•按传输波长分类1)短波长光纤:λ=0.85μm,用于短距离光纤通信线路上。2)长波长光纤:长波长光纤的工作波长为1.3—1.6μm,其具体波长有1.31μm和1.55μm两个窗口,单模光纤在1.31μm附近的波长上,具有零色散的特点,目前被广泛应用,在1.55μm波长处单模光纤的损耗最低,可用于长距离光纤通信线路上。•按套塑结构分类1)松套光纤。2)紧套光纤。主要用于光缆尾纤。第三节光缆的施工第三节光缆的施工光缆的种类及型号•按缆芯结构分类1)层绞式光缆:用于管道、直埋敷设,也可架空。2)中心束管式光缆:用于架空,也可管道、直埋敷设。3)骨架式光缆:仅限于带状光缆,一般用作局间光缆或接入网•按敷设方式分:1)架空光缆2)管道光缆3)海底和直埋光缆•按使用环境分:1)室内光缆2)室外光缆•型号:GYDXTW-144B中心束管式带状室外144芯单模光缆第三节光缆的施工光缆的施工方式•架空式:•管道式:需敷设子管•墙壁式:吊线式、钉固式、槽板式、暗管式等•直埋式•引上式:墙壁和电杆、楼层•槽道式或顶棚式•水底和海底光缆第三节光缆的施工光缆的接续和测试•光缆接续:通常是指市话光缆接续成端接续:以芯为单位。接头接续:以头为单位。•光缆测试:1)以中继段为单位。2)用OTDR分别测试1550nm和1310nm全程平均损耗光纤衰减系数(包括光纤熔接头损耗)1310nmAf=0.36dB/km1550nmAf=0.22dB/km活动连接器损耗:Ac=0.5dB光纤熔接头平均衰减:As=0.04dB/km(1310nm)As=0.03dB/km(1550nm)第三节光缆的施工光缆施工的主要设备•光缆熔接机•光时域反射仪(OTDR)•光功率计•接头盒(筒)、终端盒•ODF架、综合接入架、光交接箱第五章综合布线第一节概述•综合布线起源由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公司的贝尔实验室于20世纪80年代率先提出,后经不断完善形成现在的结构化布线系统SCS,我国国家标准GB/T50311-2000命名GCS。综合布线作为智能化建筑(3A)中的神经系统是智能化建筑的关键部分和基础设施之一。综合布线系统把智能化建筑内的通信,计算机和各种设备及设施,在一定的条件下纳入综合布线系统,相互连接形成完整配套的整体,以实现高度智能化的要求.•综合布线特点:兼容性开放性灵活性可靠性先进性经济性。第二节系统简介•综合布线定义及组成通信电缆、光缆、各种软电缆及有关连接硬件构成的通用布线系统,它能支持多种应用系统。即使用户尚未确定具体的应用系统,也可进行布线系统的设计和安装。综合布线系统中不包括应用的各种设备。综合布线系统采用星型网络拓扑结构•综合布线六大系统:工作区水平(配线)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第二节系统简介第三节系统主要参考指标•以下数据是在五类线特性阻抗为100Ώ前提下•长度:五类系统小于100米。•信道衰减:小于24dB•近端串扰:小于24dB•衰减串扰比(ACR):大于4dB•线序•远端串扰•回波损耗•传播时延第四节综合布线测试•基本链路测试(目前已经不用)•永久链路测试•信道测试(一般工程上使用)第三节系统标准•TIA/EIA568B1标准(适用超五类以下系统)•TIA/EIA568B2标准(适用六类系统)•TIA/EIA568B3标准(适用光缆系统)•GBT/T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昔日工程设计规范•GBT/T50312-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昔日工程验收规范第六章通信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