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都六十年首都六十年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城市建设2010nianbeijingshiguominjingjiheshehuifazhanjihuajiedu1第篇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4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于200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活动包括阅兵式、群众游行和联欢晚会。阅兵式共有14个徒步方队、30个装备方队、12个空中梯队参加。群众游行有10万各界群众代表、60辆彩车组成的36个游行方阵参加。联欢晚会共分为“和谐中国”、“腾飞中国”、“崭新中国”和“同歌共舞”4个联欢表演板块,近6万人参加表演。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庆祝活动新中国成立60年北京市发展成就5首都六十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奥运会筹办使北京的独特魅力展现在世界面前,北京市发展的动力更加充沛、生机更加蓬勃,“新北京、新奥运”已由宏伟的战略构想变为北京发展的现实,进入了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历史新阶段。数说六十年1万亿元1952年,北京GDP为7.9亿元。2009年,北京GDP达到11865.9亿元。1万美元1952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63美元,2009年达到10070美元。75%1949年,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0.1%,2009年已超过75%,达到75.8%。2000亿元1949年,地方财政收入仅为0.24亿元。2009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过2000亿元,达到2026.8亿元。0.571980年,北京万元GDP能耗为13.71吨标准煤。2008年下降到0.57吨标准煤,能耗水平全国最低。26738元1956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0元,2009年达到26738元。11986元1956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136元,2009年达到11986元。12年人均受教育年限从1964年的5.3年,增加到接近12年。80.3岁1949年,人口平均期望寿命为52.1岁,2008年达到80.3岁。6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一、北京市60年经济发展成就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跨越建国初期,全市生产总值仅为2.8亿元,1978年达到108.8亿元,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865.9亿元。北京市1979-2009年GDP总量图人均生产总值不断跨越标志性台阶。1952年我市人均生产总值仅为63美元,1980年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1997年突破2000美元,2001年突破3000美元,在奥运推动下,2003年至2009年七年上了七个台阶,2008年北京人均生产总值达到9618美元,2009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70美元。北京市1979-2009年人均GDP图7首都六十年一、北京市60年经济发展成就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跨越建国初期,全市生产总值仅为2.8亿元,1978年达到108.8亿元,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865.9亿元。北京市1979-2009年GDP总量图人均生产总值不断跨越标志性台阶。1952年我市人均生产总值仅为63美元,1980年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1997年突破2000美元,2001年突破3000美元,在奥运推动下,2003年至2009年七年上了七个台阶,2008年北京人均生产总值达到9618美元,2009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70美元。北京市1979-2009年人均GDP图产业结构向高端化发展具有首都特色的服务业主导型产业结构初步形成。新中国成立之初,北京产业基础十分薄弱,多数为手工业。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基本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成为工业主导的城市。改革开放之后,北京开始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1994年服务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1995年服务业比重超过50%,标志着北京市成为以第三产业为主的服务经济城市,1998年超过60%,2006年超过70%,2009年达到75.8%,目前第三产业的比重位居全国第一。服务型主导的经济不仅提高了城市承载力,也熨平了经济波动,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减速中发挥了稳定器的作用。北京市1979-2009年产业结构变化图产业内部高端化趋势日益明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由单纯的粮食种植生产逐步发展成以观光农业、设施农业等为特色的多元发展格局。制造业加速向高端化方向发展。特别是2002年以来,现代制造业蓬勃发展,中芯国际、京东方TFT、现代汽车及二工厂、首钢冷轧、奔驰汽车、康宁玻璃基板等一批现代制造业项目相继投入生产。2008年,北京市现代制造业实现增加值818.4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8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达到38.4%。现代服务业体系初步形成。2008年,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66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0.9%。金融、信息服务、科技研发、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知识密集、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特征凸显。城市发展空间格局渐趋完善城市功能布局逐步优化。建国以后相当长时间内,北京市城市经济功能主要集中在中心区域。随着经济发展和大规模城市建设,城市区域功能不断分化,2005年之后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县功能定位的要求,优化城区、强化郊区、发展平原、涵养山区,加强分类指导,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生态涵养发展区等四类功能区差异化发展格局初步确立,主导功能进一步强化。产业集聚程度显著提高。伴随城市建设布局的演变,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优势互补、专业化协作的产业布局体系。2007年,中关村科技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金融街、商务中心区、临空经济区、奥林匹克中心区等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以全市7%的平原面积,吸纳了全市32%的从业人员,实现了全市48%的利润,创造了全市42%的税收,实现了全市44%的工业增加值、68%的信息服务业增加值、66%的金融业增加值,41%的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0%,已成为北京市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增长极。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化发展消费与投资双轮驱动经济发展。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中期北京经济的投资主导特征比较明显。90年代中期起则呈现投资消费双轮驱动的特点,近几年消费拉动更为明显,2006年消费率超过投资率。9首都六十年北京市1978-2008年消费和投资比例趋势变化图区域创新体系不断完善。2009年北京地区专利申请量达到5万件,增长15.5%;研发经费支出达到700.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9%,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技术合同成交总额1236.2亿元,增长20.4%。2002年以来,一批关键技术、标准取得重要突破。在集成电路、疫苗、新能源、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一批自主创新成果。第三代移动通信、数字电视、闪联、下一代互联网等一批重大标准进入产业化阶段;国家12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近一半落户北京或以北京为主建设。节能降耗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万元GDP能耗由1980年的13.71吨标煤下降到2008年的0.57吨标煤,能耗水平为全国最低,降幅居全国首位。奥运筹办以来,积极实践“绿色奥运”理念,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退出,能源消耗大幅下调,2002年至2008年,全市以年均6%的能源总量增长支撑了年均12.2%的经济增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机制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价格形成机制逐步理顺。我国的价格体制改革按照先调后放、调放结合、双轨制逐步向单轨制过渡的步10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骤进行,在生产和消费领域,政府计划从过去的无所不包,到现在基本由市场配置和调节。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格局更加巩固。1980年全市私营经济仅有2843户个体户,至2008年底,个体经营户已发展到56.6万户,非公经济单位21.8万个,占全市单位数的81.3%。要素市场日益健全。2009年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人民币存款余额5.4万亿元,贷款余额2.5万亿元,而1949年分别仅为561万元和183万元,1978年分别为114.7亿元和53.9亿元;2009年证券市场各类证券成交额9.2万亿元,其中股票成交额7.8万亿元。产权交易所、石油交易所、环境交易所、林权交易所相继成立。商品流通规模逐步扩大,消费品市场异常活跃。2009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309.9亿元,与1978年相比增长了119.1倍,年均增长16.7%。全市大市场逐步增多,成为北京及周边省市的商品集散地,成交11首都六十年金额超过亿元的大市场有100多个,每年成交额超过1500亿元。国际化水平和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吸纳国际资本、吞吐全球货物的能力显著增强,出口结构逐步向高端化发展,高附加值的高技术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发挥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转移,在与国际接轨中促进服务业水平提升。国际高端要素加速聚集。截至2008年底,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中累计有207家进入北京,在京投资了477个项目,投资额超过百亿美元。二、北京市60年社会发展成就人民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小康的转变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提升。1978年,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365元,2009年达到了26738元,扣除物价因素影响,比1978年增长10.5倍。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25元,2009年达到了11986元,扣除物价因素影响,比1978年增长14倍。北京市1978年-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单位:元)12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消费水平大幅提高。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893元,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也达到了9141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分别实际增长6.6%和8.5%。消费层级逐步攀升,由70-80年代初期的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到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的空调、冰箱、电视机,到现在的住房、汽车,消费升级态势明显。城镇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由1978年的6.7平方米增加到2009年的28.8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由1978年的9.2平方米增加到2009年的39.4平方米。北京市城乡人均住房面积比较图(单位:平方米)70年代80年代21世纪13首都六十年支出结构发生重大变化。2009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2%,比1978年下降了25.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4%,比1978年下降了30.8个百分点。人均储蓄迅猛增长。1978年,北京居民储蓄9.3亿元,人均储蓄106.7元,2000年居民储蓄2663亿元,人均储蓄26394元。2009年居民储蓄余额突破了1.5万亿元。就业实现了由国家分配向市场配置的转变就业规模大幅增加,就业结构不断优化。1949年的城镇就业仅有43.3万人,2008年达到980万人,三次产业就业比6.4:21.2:72.4,第三产业已成为就业的主渠道,就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协调性不断增强。北京市1978-2008年从业人员总量(万人)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建国初期,北京市建立了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框架。2003年以来,按照国家总体要求,北京的社会保障框架逐步完善。14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北京市社会保障已经初步形成了“职工+居民”两大制度体系。建立了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职工生育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险体系和最低生活保障体系。通过制度创新,率先实现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2001-2009年北京市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北京市15年连续17次上调北京市居民社会保障相关待遇标准。截至2009年,北京市月人均基本养老金为1830元;最低工资为800元;失业保险金为616元;工伤伤残津贴为1951元,居于全国较高水平,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各项社会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教育事业均衡快速发展。1949年小学在校生有32.1万人,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较为落后。六十年来,北京市各级各类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已成为全国教育最发达的地区,人均受教育年限由1964年的5.3年,增长到接近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