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复习“孔门四科十哲”•德行科: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科:宰我、子贡;•政事科:冉有、季路;•文学科:子游、子夏本课的具体内容孔子眼中的学生1、孔子和子路11.13(闵子骞、冉有)7.1111.155.76.282、孔子和颜渊7.1111.911.103、孔子和伯牛6.104、孔子和子游17.45、孔子和其他(家乡学生)5.22学生眼中的孔子1、颜渊对孔子9.112、子贡对孔子19.2319.24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11·13)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7·11)•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5·7)•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11·15)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6·28)成语::被任用就干起来,不被任用就隐退。(多用于人的态度)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用行舍藏暴虎冯河:登(升)堂入室:●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孟子曰:“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1、孟子的《孟子·尽心上》中“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一句与文中哪一句话的含意基本相同,着重体现了儒家的“通权达变”的思想?提示:“用之则行,舍之则藏”2、根据前两段的内容,简要谈谈孔孟二人的处世态度。提示:孔子和孟子都希望通过推过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孔子认为如果自己不被国君任用,就韬光养晦,安贫乐道;而孟子认为,如果自己不得志,就独自践行,守道不屈。3、孔子主张“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却又提出“知其不可而为之”,这两者之间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提示:不矛盾。孔子主张礼治,一直希望实现礼治的社会理想,有一个天下太平的欢快自在的美好环境,真正实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自由境界。但当时正处于“礼崩乐坏”的社会变革和转型时期,现实与孔子的理想距离很远,为了追求自己心目中的礼治社会,他别无选择,只能“知其不可而为之”,坚持执着地去不倦奔走和不懈努力。•孔子说子路已“升堂”未“入室”的目的是什么?•(孔子对学生有成绩表扬,有过错批评,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又树立信心,争取更大的成绩。)•(“肯定了一部分,否定了一部分,肯定“升堂”,否定“入室”。不作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肯定今天,不否定昨天,肯定此,不否定彼,这就是语言的艺术,也是分析事物思考问题的方法之一。”)•孔子对子路说这些话的用意何在?•(孔子让子路认识到自己的缺点,让他清醒理智,实际上体现了孔子对他的无限关爱、牵挂和担心)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孔子说:“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克己复礼》●结合你对以下文字的理解,谈谈孔子如此悲恸的原因有哪些?•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6.11)•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7.11)•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6.3)提示:安贫乐道,坚守理想;出仕与退隐的政治选择与人生态度和孔子一致;谦虚好学,善于自省,待人宽容,涵养难得,善于改错,完善自己。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11.9)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11.10)◆颜渊死后,孔子哀伤欲绝的感情是通过什么手法体现出来的?反复、叠句、反问句(叠句多为感叹句和反问句,这类句子的重叠使用可进一步强化语气和感情色彩。就像诗歌的重章叠句,有一唱三叹之效。多用叠句也是《论语》口语化特点之一。)孔子对伯牛•顾鸿安《论语解读》:冉伯牛是孔门德行科的高材生。孔子痛惜冉伯牛有德行而患恶疾。冉伯牛德行甚高,是孔门次于颜渊、闵子骞的高行者,患恶疾将死,孔子前去探望,与之痛诀,连声叹息:“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表达痛惜之情。钱穆《论语新解》:孔子深惜其贤。故重言深叹之。•李泽厚《论语今读》:伯牛有德,不应有恶疾,而竟有之。•(三)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17.4)•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7.13)•1.找出第一章中的熟语并解释。•割鸡焉用牛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值得用大的力量。•2、在“割鸡焉用牛刀”这一比喻中,“割鸡”与“用牛刀”系喻体,在原文中其相对应的本体分别是什么?•割鸡:用牛刀:•3.廷镳说:“‘牛刀’似誉,‘割鸡’似嘲。夹入‘焉用’,似警似惜,似感伤,似倾倒,一时喜动颜色之情,溢于言表。”(《四书评本》)这段文字体现了孔子复杂的感情,你是如何理解的,试作简要分析。治理武城县运用礼乐之道孔子的理想是行礼乐于天下,但一切都落了空,仅仅在区区武城得以小试,这当然是牛刀割鸡,大材小用。孔子“莞尔而笑”,不完全是戏谑,其中包含着又高兴又怅惘的复杂感情。4、两则文字,共同体现了孔子怎样的品格?请简要分析。体现了孔子知错就改的品格。孔子与其他学生•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5.22)●找出这一章的成语并解释:斐然成章: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于丹认为《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夫子正是以此来影响他的弟子。读《论语》时我们会发现,孔夫子教育学生时很少疾言厉色,他通常使用和缓的,因循有道德,跟人商榷的口气。这是孔子的教学态度,也是儒家的一种态度。……这样的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这样的一种谦抑的态度,其实正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9.11)•简要分析颜渊喟叹的内容:•对孔子的赞叹,共有三叹。一叹孔子学问之深,二叹孔子传道有方,三叹自己“入门之难”。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1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2之云,不亦宜乎!”(19.23)•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19.24)•1.上文中画线词语“夫子”在文中具体指谁?•夫子1:夫子2:•2、两则文字都记叙了都用到修辞手法。•3.从中表现了子贡对孔子怎样的态度?请作简要分析。孔子叔孙武叔表现了子贡对孔子的高度敬仰之情、尊重老师的严正态度,斥责了叔孙武叔的诋毁,讽刺了其浅薄无知。比喻子贡对孔子的赞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作业:结合孔子师生之间的关系和你对师生关系的理解,以“我心目中理想的师生关系”为题,写一篇演讲时间为2—3分钟的演讲稿。建议:扣原文,引用、理解、阐释,讲演体。或者场景联想和描述,生活化,口语化的语言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