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3 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原理-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第三节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第六节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第七节脑的高级功能与电活动第五节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第三章神经系统第一节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第二节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1.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神经元的蛋白合成与轴浆运输;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及与神经元的差别。2.神经元间功能联系——突触传递经典的突触传递:突触的分类和微细结构;突触传递的过程;突触后神经元的电活动变化: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动作电位在突触后神经元的产生;突触的抑制和易化:突触后抑制(传入侧支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突触前抑制,突触前易化;突触传递的特征;突触的可塑性。非突触性化学传递和电突触传递。递质和受体的基本概念,乙酰胆碱及其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及其受体。3.反射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反射弧的组成及反射的基本过程。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辐散和聚合原则,链锁状和环状联系。反射活动的反馈调节。第一节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一、神经元和神经纤维1、神经元的功能形态特征(一)神经元人中枢神经系统内有1000亿个神经元胞体突起树突轴突长:神经纤维短树突棘轴丘终扣2、神经元的分类3、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投射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膜电学特性:电阻性与电容性静息电位动作电位与离子通道4、神经元的再生与增殖(二)神经纤维1、神经纤维的分类电生理学特性分类:A(αβγδ)、B、C纤维的直径和来源分类:Ⅰ(a,b)、Ⅱ、Ⅲ、Ⅳ2、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速度3、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4、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5、神经末梢的营养作用双向性绝缘性完整性(不衰减性、不可融合性)相对不疲劳性顺向轴浆运输逆向轴浆运输二、神经胶质细胞大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二)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1、支持作用2、参与绝缘并构成血-脑屏障3、参与创伤的修复4、参与神经递质代谢5、调节细胞外钾浓度6、分泌神经营养因子(一)神经胶质细胞的生理特性1、静息电位高2、不能产生动作电位3、分裂能力强4、胶质细胞间有低电阻性缝隙连接神经元间的联系第二节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一、信息传递的两种方式(一)化学性突触传递1、经典突触的信息传递(定向性突触)轴-胞突触轴-树突触轴-轴突触树-树突触1)突触连接形式①突触前膜:递质、受体②突触间隙:水解酶③突触后膜:受体、离子通道2)突触结构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突触小泡中递质释放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Na+(主)K+通透性↑Cl-(主)K+通透性↑Ca2+内流IPSPEPSP兴奋性递质抑制性递质3)突触传递的过程4)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兴奋性递质引起的突触后膜的局部去极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抑制性递质引起的突触后膜的局部超极化。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突触小泡中兴奋性递质释放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Na+(主)K+通透性↑EPSPNa+内流、K+外流①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Ca2+内流去极化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突触小泡中抑制性递质释放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Cl-(主)K+通透性↑IPSPCl-内流、K+外流②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Ca2+内流超极化③慢突触电位5)前膜变化(递质释放与回收)蛋白激酶II突触蛋白I2、非突触性化学传递(非定向性化学突触传递)3、化学性突触传递的特征①单向传递②突触延搁③对环境变化敏感④可塑性强直后增强习惯化与敏感化长时程增强与抑制(二)电突触传递1、电突触传递的结构-缝隙连接(连接子与连接蛋白)2、电突触传递的方式与特点①信息传递快而固定②潜伏期短,几乎没有突触延搁③双向性3、电突触传递的生理意义-同步活动与物质交流二、突触传递对突触后神经元的影响(一)易化作用(突触后电位的总合)(二)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三)突触后神经元的抑制1、突触后抑制交互抑制(1)交互抑制:意义:调控其它N元,以便活动协调同步,保证反射活动的协调性。兴奋冲动传入侧支兴奋抑制性中间N元抑制性中间N元释放抑制性递质抑制另一N元突触后膜产生IPSP兴奋一N元突触后膜产生EPSP(2)回返性抑制:意义:调控N元本身,使其活动及时终止。N元兴奋冲动沿轴突传出侧支兴奋抑制性中间N元抑制性中间N元释放抑制性递质原兴奋的N元抑制突触后膜产生IPSP兴奋效应细胞突触后膜产生EPSP回返性抑制AB2、突触前抑制(或易化)三、化学性突触传递的中介物质(一)神经递质的特点①突触前有前体和相应的酶系统②能释放到突触间隙③作用于突触后膜产生生理效应④突触后有降解酶系⑤受激动剂和拮抗剂的影响神经递质标准神经递质的代谢①神经递质的转运体②神经调质③递质的共存神经递质的合成、储存、释放、清除和再利用1.单线式2.会聚式四、神经元间的联接形式3.分散式4.环路式和链锁式一、反射(reflex)及反射弧(reflexarc):(一)反射:在CNS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反应。(二)反射弧及其信息传递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第三节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传递及特点(一)条件与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二)单突触与多突触反射单突触反射多突触反射二、反射分类:(一)传入信息的作用兴奋易化抑制三、反射中枢的作用(二)中枢的信号处理信息辐散信息会聚信息延长1.反射时与中枢延搁2.总和3.后放4.局限化与扩散四、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突触后抑制和突触前抑制?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其发生机制有何异同?2.何谓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简述其产生机制。3.举例说明中枢神经元有哪些连接方式。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