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新华网北京7月31日电(记者姚润丰)针对今年以来中国气候异常多变,灾害频发,中国气象局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31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指出,截至目前,今年中国因各种气象灾害以及森林火灾、泥石流等衍生灾害造成138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近1000亿元。秦大河说,中国每年受各类灾害影响的人口达4亿人次,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高达2000多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以来,除干旱面积偏小外,暴雨、雷电、台风、沙尘暴、低温冻害、雪灾、酸雨均偏重。特别是7月中旬以来,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中国接连两次遭受强台风袭击,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且频发的自然灾害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第四章防灾与减灾4.1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为什么98年洪水淹没范围比54年小?一、长江防洪体系建设工程1、长江流域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2、治理措施:长江防洪体系建设河湖治理平垸行洪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为什么?二、“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1、“三北”防护林的范围、形式及主要作用2、“三北”防护林的建设3、“三北”防护林的效益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农田、草场、林网化工程三、淮河流域治理工程1、历史上的淮河大水(1931至2007年)2007年淮河大水继2003年淮河洪水,仅仅相隔3年,2007年淮河流域再次发生全流域性大洪水,安徽省再次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2007年6月19日入梅,7月26日出梅,梅雨期37天,比常年平均多12天。期间安徽省先后有4次明显降雨过程,即6月19一23日、6月29一7月8日、7月13一14日、7月18一23日。2003年淮河大水2003年,夏季淮河流域发生了持续性洪涝灾害,主要暴雨过程出现在6月下旬~7月下旬初。这期间淮河流域先后共有7次强降雨过程,分别出现在6月22~23日、6月24~27日、6月29日~7月3日、7月4~7日、7月8~11日、7月12~13日、7月21~22日。由于降雨时段集中,降雨量大,雨带稳定,造成淮河流域严重洪涝灾害。其中最大30d降雨发生在6月22日8时~7月22日8时,部分地区降水在400mm以上,局部地区达946mm,此次降雨为淮河流域自1954年以来的最大降雨。1991年淮河洪水1991年淮河、太湖流域发生大水,淮河受淹耕地401万公顷,受灾人口5423万人,倒房196万间。1991年5月21日至7月15日的56天时间内,我国江淮地区发生了两次集中性降雨过程。洪泽湖蒋坝最高水位达14.06米,三河闸最大泄量8450立方米每秒,入江水道金湖最高水位11.69米,超过历史最高记录0.50米。1975年淮河洪水8月上旬淮河上游出现罕见的特大暴雨,河南省泌阳县林庄3天雨量达1605.3毫米,位于暴雨中心地区的两座大型水库失事,河南省有820万人口,106万公顷耕地遭受严重水灾,倒塌房屋560万间。1954年淮河洪水1954年夏季,淮河流域发生了类似于1931年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河南、安徽、江苏3省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其中安徽灾情最重。据淮河水利委员会规划设计院1986年计算成果,1954年淮河干流正阳关和洪泽湖中渡以上30天洪量为50年一遇。整个7月份,连云港、徐州、许昌一线以南雨量均超过300mm,雨区主要分布在淮河正阳关以上流域。淮南山区及洪汝河、沙颍河中下游雨量最大,有4处暴雨中心:史河上游吴店月雨量1265.3mm;淮河王家坝923.8mm;沙颍河支流汾泉河临泉1074.9mm;沱河宿县963mm。1931年长江、淮河大水该年水灾遍及全国16个省份。灾情最重的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湘、鄂、赣、浙、苏、鲁、豫、皖8省,农田受淹面积973万公顷,受灾人口5127万人,占当时8省人口总数的1/4,死亡22万多人。在淮河流域,从6月下旬淮河上游出现暴雨开始,到7月中旬,洪水开始从河南冲入皖北,洪泽湖以上32000平方公里的地区成了洪泛区。安徽北部受灾最严重的十五个县,有60%的田地被淹。2、淮河多水灾的原因:3、国家治理淮河的几个阶段及做法:20世纪50-60年代:20世纪90年代:2003年以后:修建水库、加固大堤、疏通河道等4、今后治理淮河的任务:继续提高淮河的防洪抗旱能力和水质标准根据下列材料回答。材料一:2003年6~7月,我国淮河流域遭受了前所未遇的水灾,200万公顷农田受到威胁,被水围困人口达210万,倒塌房屋15万间,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逾180亿元。材料二:淮河流域图(1)淮河流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和_______。(2)试从以下三方面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①气候:;②地形:;③水系:。6、7月间淮河流域降水强度大,时间长小麦水稻上中游支流多,下游河道淤塞,出海口少,泄洪不畅。淮河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水流速度慢;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