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传染病学基本概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动物传染病学张晓东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第一章传染过程第一节基本概念一、传染过程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的机体和动物机体的反应这一对矛盾对立统一的过程。二、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反应的过程。三、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床症状,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传染病的特征1、由特定的病原体引起;2、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3、机体发生特异性反应;4、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5、具有明显的流行规律;6、耐过动物能获得特异性免疫。第二节机体对传染过程的作用一、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对多种抗原物质,而非针对某一特定抗原物质的生理性免疫应答。通过以下三方面的功能来体现。1、屏障作用:外部有皮肤与粘膜屏障,内部有血脑屏障和血胎屏障等。2、吞噬作用3、体液作用二、特异性免疫动物患某种传染病痊愈后,或病原微生物(抗原物质)进入机体后,机体可产生针对该种微生物的免疫能力,机体常可抵抗同一种病原体的再次感染,称为特异性免疫。1、体液免疫病原微生物进入机体后刺激B细胞,使其转化为浆细胞,产生多类免疫球蛋白,即抗体。免疫球蛋白可分为五大类,即免疫球蛋白G、A、M、D、E,它们是构成体液免疫的基础。2、细胞免疫是指动物体内T淋巴细胞和其它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化、增生、转化为致敏淋巴细胞所表现出来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这种免疫应答不能通过血清传递,只能通过致敏淋巴细胞传递,故称细胞免疫。第三节病原体对传染过程的作用一、细菌的致病作用1、侵袭力2、产生毒素的能力二、病毒的致病作用三、病原体的侵入数量四、病原体的侵入门户与特异性定位五、病原体的变异性第四节感染的类型一、按传染病的病程长短分1、最急性型:2、急性型:3、亚急性型:4、慢性型:二、按传染的发生分1、外源传染:2、内源传染:三、按病原的种类分1、单一感染:2、混合感染:3、继发感染:四、按临床表现分1、显性感染:2、隐性感染:3、一过型感染:4、顿挫型感染:五、病毒的持续性感染是指动物长期持续的感染状态。由于入侵的病毒不能杀死宿主细胞而形成病毒与宿主细胞间的共生平衡,感染动物可长期或终身带毒,而且经常或反复不定期地向外界排出病毒,但常缺乏临床症状,或其症状与免疫病理反应有关。若由此种动物采血或脏器感染同种健康动物时常可成功地引起感染。六、慢病毒感染又称长程感染。是指潜伏期长,发病呈进行性且最后取死亡转归的一种病毒感染。其与持续性感染的不同点,在于疾病过程缓慢,但不断发展而且无例外地死亡。第五节传染病的发展阶段一、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机体时起,直至出现最初的一些临床症状为止,这一段时间称潜伏期。几种重要传染病的平均潜伏期炭疽:2~3天口蹄疫:2~4天结核病:16~45天猪瘟:1周鸡新城疫:3~6天马传染性贫血:10~30天了解潜伏期长短在流行病学上具有重要意义1、确定检疫(隔离)期限。2、判定传播途径。3、判断流行过程的长短。4、推算病畜的感染日期。5、确定紧急免疫动物的观察期限。6、处于潜伏期的动物是危险的传染源。根据潜伏期长短,实施有效措施。7、评价防疫措施的效果。二、前驱期潜伏期过后,直至某种传染病的主要症状出现之前,这段时间叫前驱期。此期主要呈现大多数传染病初期的一般症状,如T、P、R值增高,精神、食欲差等。三、明显期可以理解为典型发病期,即于前驱期之后,呈现某种传染病特有的典型的临床症状或全部主要症状时,称为明显期,四、转归期疾病的转归期分三种,一是痊愈:病情好转,主要症状消失,病畜逐渐恢复健康;二是带菌(毒)动物:即临床症状消失,但体内仍带菌(毒),如马传贫、慢性猪瘟、慢性新城疫等;三是死亡:病情恶化,病畜死亡。二、构成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及其关系传染源易感畜群垂直传播水平传播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是指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除病原体的动物和人。包括:病畜、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人。畜禽群体易感性增高的因素:1、新生幼畜的增加;2、老龄动物的减少;3、易感动物的移入;4、免疫水平的消退;5、病原体发生变异;6、新的病原体出现;传染源易感畜群自然因素(地理环境、气候等)社会因素社会制度社会进步科技水平立法执法国民素质基本原则(Basicprinciples)一、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Carryoutthepolicyof“puttingpreventionfirst”)二、建立和健全各级防疫机构(Establishmentofperfectepidemicpreventioninstitutions)三、专业人员与群众相结合(Combinepersonnelinaspecificfieldwithmasses)四、综合措施与重点措施相结合(Combinecomprehensivemeasureswithkeymeasures)五、因时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调整防疫方案(Takemeasuressuitedtothetimeandlocalconditions,adjusttheepidemicpreventionprogramscientifically)第二章防疫措施预防畜禽传染病的措施(Preventiveprogramofanimalinfectiousdisease)一、加强畜禽的饲养管理,增强畜禽的非特异性抵抗力;(Strengthenraisingandmanagement,enhancethenon-specificresistance)二、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提高畜禽的特异性抵抗力;(Workoutimmunityprocedurescientifically,increasethespecificresistance)三、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坚持经常性的检验检疫工作;(Maketheepidemiologicalsurveywell,dotheinspectionandquarantineregularly)四、建立健全并贯彻执行兽医卫生防疫制度;(Setupandcarryouttheperfectveterinarysanitarysystem)五、做好定期消毒和临时消毒;(Makethepreventive、regular、concurrentandterminaldisinfectionwell)六、肉用牲畜,在屠宰前后必须经兽医卫生检验。(Augmenttheveterinarysanitaryinspectionbeforeandafterbutchery)扑灭畜禽传染病的措施(Stampingoutmeasuresofanimalinfectiousdisease)传染源易感畜群第一、查明和消除传染源;包括疫情报告和诊断、检疫、隔离和封锁。第二、切断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包括尸体无害化处理、消毒、杀虫、及灭鼠。第三、建立畜禽群体对传染病的不感受性;包括免疫接种、药物预防。扑灭畜禽传染病的措施(Stampingoutmeasuresofanimalinfectiousdisease)一、疫情报告和诊断(ReportandDiagnosis)二、检疫(Quarantine)三、隔离和封锁(IsolationandBlockade)四、消毒杀虫灭鼠(DisinfectionDisinsectionRodentcontrol)五、免疫接种和药物防治(Immunizationandpharmacotherapy)六、病畜的治疗(Therapia)七、传染病的消灭问题(Eradicationofinfectiousdisease)第三章免疫接种1、概念:免疫接种是利用人工制备的各种免疫制剂激发动物机体产生特异性抵抗力,使易感动物转化为不易感动物的一种手段,是防疫措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种类:预防接种:为防制疫病的发生和流行,有计划地对易感动物进行的免疫接种。紧急接种:发生疫病时,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尚未发病的动物群进行的免疫接种。3、途径:注射免疫:将疫苗通过肌肉、皮内、皮下或静脉注入机体内,使动物获得免疫力的一种方法。口服免疫:将疫苗拌入饲料中喂给动物使其获得免疫力的一种方法。饮水免疫:将疫苗混入水中,使动物通过饮水而获得免疫力的一种方法。点眼免疫:将疫苗点入眼结膜囊内,使动物获得免疫力的一种方法。滴鼻免疫:将疫苗滴入鼻腔,使动物获得免疫力的一种方法。气雾免疫:将稀释的疫苗用压缩空气通过气雾发生器喷射出去,使疫苗形成的雾化粒子(直径1~10um),均匀地浮游在空气中,使动物通过呼吸道吸入而获得免疫力的一种方法。4、生物制品种类:菌苗:由特定的细菌、霉形体、钩端螺旋体等制成。如炭疽芽胞疫苗。疫苗:由特定的病毒、立克次氏体等制成。如兔化猪瘟弱毒疫苗、鸡新城疫疫苗等。灭活疫苗:以强毒菌、毒种经人工培养,用理化方法将其杀死(灭活)后制成的生物制品。特点:1、已失去毒力;2、保持良好的、较强的免疫原性;3、无毒、安全、易保存;4、因已灭活,故所用剂量大;5、免疫期短。弱毒疫苗:由弱毒菌、毒株所制成的生物制品。特点:1、毒力减弱,在体内短期繁殖,无致病力;2、免疫持续期长;3、免疫途径多;4、可诱生干扰素,免疫力产生快。类毒素:由特定的细菌所产生的外毒素,经脱毒后制成,如破伤风类毒素。亚单位疫苗:从微生物中提取含有微生物有效的特异性抗原成分所制备的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所制备的疫苗。合成肽疫苗:利用人工合成的含有病原微生物保护性抗原决定簇的短肽所制成的疫苗。核酸疫苗:是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编码的目的抗原蛋白基因插入细菌质粒内,构建成重组体,将其直接导入动物机体内,通过宿主细胞的转录系统,表达抗原蛋白,从而诱导宿主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及以CTL为代表的细胞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这种能诱导动物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重组体即核酸疫苗,或称基因疫苗、裸DNA疫苗。5、疫苗的选择和使用原则(1)结合本场本地区(疫情、动物)实际;(2)避免免疫干扰;(3)流行毒株与疫苗毒株的统一;(4)免疫途径的优化、组合;(5)联苗、多价苗的合理使用;(6)疫苗性质与受体动物的正确匹配;(7)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6、免疫接种的注意事项(1)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免疫程序:根据各种疫苗的免疫特性、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和疫病流行特点及动物状况合理地制定预防接种的计划。(2)疫苗妥善保管与运输,计划购买,正确使用(剂量、方法)。(3)弱毒疫苗使用的前后7~10天,不可应用抗病毒类药物。(4)弱毒菌苗使用的前后7~10天,不可应用抗菌类药物。(5)受体动物群体的健康状况。第四章NaturalnosoareaorNaturalfocusofinfectiousdiseaseandDiseaseofnaturalinfectiousfocus1、Concept自然疫源地:自然疫源性疾病所在的地区。自然疫源性疾病:一种疾病和病原体不依靠人而能在自然界生存繁殖,并只在一定条件下才传给人和家畜,这种疾病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特点:(1)明显的地区性;(2)明显的季节性;(3)与人类的经济活动和动物的广泛饲养有密切关系;(4)传播媒介主要是吸血节肢动物;(5)感染的宿主主要是野生节肢动物;(6)长期循环在特定的生物群落中繁衍后代、疫病流行。2、常见的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病流行性出血热、森林脑炎、狂犬病、伪狂犬病、犬瘟热、流行性乙型脑炎、黄热病、非洲猪瘟、蓝舌病、口蹄疫、鹦鹉热、恙虫病、Q热、鼠型斑疹伤寒。蜱传斑疹伤寒、鼠疫、土拉杆菌病、布鲁氏菌病、李氏杆菌病、蜱传回归热、钩端螺旋体病、弓形体病等。3、传播(1)人为介入的被动感染;(2)野生动物的主动传播;(3)生态系统的自然改变;第五章人兽共患病(Zoonosis)(一)概念人兽共患病是指在脊椎动物与人类之间自然传播的、由共同的病原体引起的、流行病学上又有关联的疾病和感染。(二)人兽共患病的特点1、很多人兽共患病既是畜禽的严重疾病,也是人类的烈性传染病,对公共卫生有严重威胁,对其更深入的研究对平战时均有重大意义。2、它们的

1 / 2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