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历朝国号与国运风水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盘点中国历朝国号与国运风水现在我们所说的“国庆节”,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纪念节日。在中国历史上,国号流行单字,“中国人民共和国”七字国号,是历史上最长的,次之为“中华民国”。中国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曾出现过很多不同的名称,不同朝代的这些名称也叫“国号”。随着朝代的更迭,“国号”一直在不断地变换,从上古第一个国号“夏”起,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国号“大清”,中国古代用过的“国号”多达好几十个,其中统一的封建王朝所用过的“国号”主要有“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等。这些封建“国号”都是怎么来的?从史料所记来看,都与“龙兴之地”有关,暗藏风水玄机,国号直接关系国运的长短,并非无稽之谈。“秦”——缘于一种牧草名的国名图:秦朝开国皇帝——嬴政画像秦朝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国号为“秦”。关于“秦”的由来,过去民间说法不少,其中有一种说法是“始皇帝”嬴政想“春秋万代”,所以国号取一个“秦”字。这种说法的依据是“秦”字是“春”字头、“秋”字旁,既有“春”,又有“秋”。实际上,这是后世拆字先生的附会。“秦”这个国号到底是怎么来的?古今史家都曾做过研究。就“秦”字本义而言,是一种牧草—草谷的名字。在甲骨文、古陶文上,就是一种草的形象,清人赵之谦的篆书仍具此形(见下图)。图:赵之谦篆书“秦”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秦”字归入“禾”部,并释称:“伯益之后所封国。地宜禾,从禾,舂省;一曰秦,禾名。”伯益,也写作“伯”、“柏翳”等,他是嬴姓的始祖性人物。据《史记·秦本纪》记载,伯益生前是舜帝的臣僚,主管畜牧业,因为工作很出色,舜帝赐为“嬴”氏。舜帝当年还作出预言,称伯益的后代必将兴旺发达,即所谓“尔后嗣将大出”。果然,在二千多年后,嬴姓后代中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伯益为其氏族获得了“嬴”姓,但与国号“秦”字无关。让“秦”字成为嬴氏家族封地的,是名叫嬴非子的人。伯益之后,其后裔承继了祖业,到嬴非子时,中国历史已进入周朝。嬴非子负责给周王室种秦养马,是当时出名的“养马专业户”。嬴非子因为马养得好,得到了周王的赏封,嬴氏家族首次分封到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此即《史记》中“分土为附庸”一说。周王或许无所谓的一次分封,却分给嬴氏一块天赐般的风水宝地,嬴氏如草谷一样,如春天雨后的小草,绿意盎然,充满生机。正是这次分封,最原始的秦国出现了。图:毛泽东书“秦”这块封地在哪里呢?在嬴非子的马草种植基地—今甘肃天水境内的犬丘一带(另有一说,在今陕西境内的“秦亭”周边),此地为“汧渭之会”处,水源丰富,盛产“秦”这种牧草。嬴非子受封后,遂用“秦”来为这块封地命名,《史记》中说的“邑之秦”即指此事。古代国号多从封地名、封赐号中选字,给嬴氏家族带来莫大荣耀和好运的“秦”字,理所当然地被选中为国名。此时的秦国很小,连诸侯国都不是,仅是诸侯国下面的附庸小国,大小顶多相当于现代的三线市级小城。然而,小秦国却为日后的大秦帝国预备了国号。公元前221年,嬴政在“灭六国”、建成“大中国”后,自然而然地继续延用早已威震天下的“秦”字为国号。但“秦”这个国号真有没毛病?后世民间附会,“秦字不是好字,不是“春秋万代”,而是“春不是春,秋不是秋”——春秋不寿,预示江山坐不长。果然,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如大流星一般,很快从天际消失了。“汉”——刘邦起初不喜欢的国名图: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画像封建中国的第二个国号,是汉高祖刘邦所定的“汉”。嬴政开创了大一统的封建中国,但短短15年的时间即告灭亡,被汉朝取而代之。公元前202年二月初三(甲午日),开国皇帝刘邦在今山东定陶境内的汜水之阳称帝,定国号为“汉”。对于“汉”这个国号,刘邦当初很不喜欢,甚至觉得是一种屈辱。如果不是开国功臣萧何做他的思想工作,很可能就没有“汉”这个国号了。刘邦之所以讨厌“汉”字,与西楚霸王项羽有关。图:颜真卿书繁体“汉”秦末天下大乱,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到最后能够问鼎天下的,只有刘邦和项羽两位起义军首领。说起来,刘邦和项羽还算是“苏北老乡”,刘邦老家在徐州沛县,项羽老家在宿迁,相邻着呢。据《汉书·萧何传》记载,当时实力占上风的项羽,与刘邦达成“君子约定”:“先入关破秦者,王其地”。意思是,谁的军队先开进函谷关,打到秦朝的老窝,谁就称王。项羽没想到刘邦占先。按约定,刘邦应该在关中当老大,封为“关中王”什么的。但当时由于有“得关中者得天下”的说法,实力占上风的项羽自然不愿拱手相让,但又不能说话不算数。于是将汉中、巴蜀让给刘邦,立其为“汉王”。刘邦对项羽的做法十分恼火,当即要向项羽开战。萧何劝他说:“虽王汉中之恶,不犹愈于死乎?”萧何的意思是,虽然在汉中称王不如在关中那边好,但总比去死好吧?为使刘邦打心眼里信服,萧何还引经据典地说:“汉”这个字太好了,很伟大,立你为汉王是天意。图:颜真卿书简体“汉”《汉书·萧何传》中记述了萧何的这段原话:“《周书》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语曰天汉,其称甚美。”古代天文学上的“汉”,代指的是天河。皇帝自认为“天子”,也是天上人。所以与“天”搞到一起的“汉”字,对想当皇帝的刘邦来说,绝对是一个好字。唐人颜师古曾注称:“以汉配天,此美名也。”到刘邦称帝建国前,“汉王”称谓已闻名天下。所以,在建国时选用这么美好的“汉”字作为国号,显然已水到渠成。后来的事实证明,“汉”确实不错,连东汉在内,给刘姓王朝带来了长达400多年的国运。“汉”如今已成了中华民族的荣耀,我们的写书的文字被称为“汉字”,即此国号而来。汉字是水旁,代表天河不虚,但河多水,掌控不好流向就容易分叉,东西汉的出现也许就是冥冥之中的一份天数。实际上,“汉”的全部就是水,其玄机在《荀子·王制篇》中,“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国运长短,在人不在天!“隋”——本应该是“隨”的国名图: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画像在西汉末年,中国还曾短暂出现了一个国号—“新”。这是王莽篡位后,启用的国号。为什么看中了“新”字?王莽曾在汉成帝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被封为“新都侯”,因为“肇命于新都”,所以“应作新天王”。无奈,王姓新朝也国运不济,头尾算在内,与秦朝一样,也历15年而亡。此后,中国进入了长达370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出现了第一个国号兴废的频繁期。这一时期,包括南朝、北朝在内,出现的国号有近20个,“魏”、“蜀”、“吴”、“晋”、“宋”、“齐”、“梁”、“陈”、“周”等,都曾被用作国号。一直到杨坚取代北周建国后,中国才重新有了一个大一统的国号“隋”。图:衡方碑“隋”“隋”这个国号的由来,源于隋文帝杨坚的“隨王”。为何国号不是“隨”字而是“隋”?原来杨坚忌讳“隨”字中间那条“腿”,即“辶”。他认为“辶”不吉利,国运会“随之而走”,于是将“隨”字的“腿”砍掉,成了“隋”。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始》中“古无隋字”条记载:“隋字古无之。文帝受禅,以魏、周、齐不遑宁处,恶之,遂去走,单书隋字。”需要指出的是,“隋”字并非吴曾所说的“古无之”,在先秦时期已存在此字。《周礼·春官·守祧》中便有“既祭,则藏其隋与其服”的说法。杨坚去“辶”取“隋”,初衷是想借“隋”字给新朝带来好运,延长国运。但很快有人发现,“隋”字还不如“隨”字,并不吉利。《说文解字》称:“隋,裂肉也”。所谓“裂肉”,就是用手撕好来祭祀神灵的肉品。试想,一个王朝是一块“祭肉”,国运还能长久吗?隋王朝在建国38年后,真的成了李姓唐朝的一块“祭肉”。“唐”——历史上最“牛”的国名图: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画像中国历史上最“牛”的国号当数“唐”,存在时间长达289年。这也是至今唯一一个有资格与“汉”相提并论的国号,史学界习惯合称为“汉唐”。“唐”是李姓所建王朝的国号,开国之君是李渊。“唐”字与李姓结缘可上溯到李渊的祖父李虎这一代,李虎在北周初被封为“唐国公”,地盘就在今太原一带。从此,“唐”字成了李家的符号。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李渊“奉诏为太原道安抚大使”。接到朝廷这个安排后,李渊“私喜此行”。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隋炀帝干脆让李渊待在太原,敕其为太原留守。李渊这下更高兴了,“私窃喜甚”。李渊为何这么兴奋?他私下对二儿子、日后的太宗李世民说的话道破了天机:“唐固吾国,太原即其地焉。今我来斯,是为天与。”原来,太原是李家的吉祥地、发迹地,而且还是块“风水宝地”,曾作“帝王都”,是尧帝的封地“唐国”所在,史书上称尧帝为“唐尧”就是这个原因,因为唐尧曾居陶地,又称“陶唐氏”。此外,李渊在留守太原的当年,还发生了一件奇事,在李渊反隋的起兵地晋阳(今太原西南晋源镇),挖到一块大青石,这块青石像龙形,上面有4个红字“李渊万吉”。据唐李璋《太原事迹杂记》,当时留守的四子、齐王李元吉赶紧把它拿给李渊看,李渊更坚定了称帝的决心。图:唐玄宗李隆基书“唐”显然,所谓奇事都是附会出来的,甚至是李渊本人“策划”的。但“唐”字对李家来说属祥瑞字却是毋庸置疑。日后大功告成,用“唐”字为国号,当然就是不二的选择。李渊定“唐”字为国号,据说还因为这是个好字。汉班固《白虎通·号》称:“唐,荡荡也。荡荡者,道德至大之貌也。”《说文解字》亦称,“唐,大言也。”可见,早在秦汉时期,“唐”就被公认为美字,引申为“大”的意思。什么才算大?“惟天为大”,这正是一个王朝的国体所在。事实证明,“唐”确是很“大”,国运绵长近三百年,为中国古代最强大最昌盛的国家。但是,研究古文字的都知道,古字“唐”字等同“螗”,是一种蝉,古人眼里的虫。而甲骨文的唐字,就是一种蝉的形状。在清末民初大书画家吴昌硕的作品中,仍能找到这样写法的唐字(见下图)。所以,民间戏称,大唐再牛,终究不过是一条虫。“宋”——“天地阴阳人事际会”的国名图: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画像国号用字自然都是选能带来好运、喻义美妙的字。当年武则天改唐称帝,当了女皇后,一度用“周”字作为她新的国号。因为她认为“周”字“义美而气壮”,不输于“唐”。“唐”之后,中国又进入了第二波频繁更换国号时期。在70余年的时间,先后出现了“五代十国”,是北周大将赵匡胤结束了中国的分裂局面,重新实现了中国的南北统一,建立起宋朝。宋朝建国于建隆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五(乙巳日)。《宋史·太祖本纪》称:“定有天下之号,宋。”赵匡胤取“宋”字为国号,通常认为因他曾任宋州(今河南商丘境内)节度使,赵姓由此地发达。用宋真宗在《升宋州为应天府诏》中的话说,宋州“乃帝业肇基之地”。一个国号的选用,往往因素并不单一,赵匡胤选“宋”为国号也是这样。原来上古时期宋州就是一块“龙兴之地”,先秦时期曾诞生过宋国。更重要的是,上古商朝远祖高辛氏(帝喾)的长子阏伯曾迁居于此,并担任唐尧的“火正”,负责火种。“五行”说认为,赵匡胤命属“火德”,宋朝因此也被称为“火宋”。图:褚遂良书“宋”试想,一个将“火”奉为吉祥物的王朝,与幸运的“火神”相遇,自然是大吉大利的事情。再者,商朝又称“殷朝”,或“殷商”,而赵匡胤的父亲名叫赵宏殷,两个跨越历史时空的“殷”字,又神奇地碰到一起,这是“天地阴阳人事际会”。种种机缘巧合决定了赵匡胤要选“宋”字为国号,因为这是“天意”。可是,事实上“宋”字并没有给赵姓江山带来多少好运,相反一直被北方的辽、金、元欺负,逼得割地送钱求和。最耻辱的是,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二月,徽宗、钦宗竟然让金兵掳走了。之后偏居临安的南宋也未能安稳多久便被蒙古人灭掉,宋朝终从历史上消失。所以,民间早有一种说法,赵匡胤选定的国号“宋”并不吉利。如东汉训诂学家刘熙便没有看好“宋”字,他在《释名·释州国》中称:“宋,送也。地接淮泗而东南倾,以为殷后,若云滓秽所在,送使随流东入海也。”如果赵匡胤和他的臣僚当年能考虑一下刘熙的意见,或许宋朝将另有国号?或许不会早早把江山也“送”人了?“大元”——首次“以义而制称”的国名图: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蒙古军队在灭了南宋后,历史出现了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中国,这个中国于公元1271年十一月启用“元”为国号,史称“元朝”。其实,元朝的国号并非单字“元”,而是双字“大元”,这也是古代中国首次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