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疗法一、机体对冷、热应用的反应•(一)生理效应:血管、血流、代谢、体温、需氧量、淋巴流量、肌纤维收缩性、神经传导速度(二)机体对冷热应用反应的特点•1感受器的适应•2继发性效应•3远处效应在皮肤上用冷或用热时,冷热刺激会引起温度感受器产生强烈反应,但在几秒钟后,对温度的感受就会逐渐减弱,这种现象称感受器适应反应用热持续1h后,却引起小动脉收缩;同样用冷30min~1h可引起小动脉舒张10~15min,这两种现象称二、影响冷、热疗法的因素•(一)部位•(二)方法•(三)时间•(四)面积•(五)个体差异•(六)环境温度第一节热的应用•热疗法是指用高于人体温度的物体(固体、液体、气体)作用于局部或全身的皮肤、粘膜而产生效应的一种治疗方法。一、热的治疗作用•(一)促进炎症的消散或局限•(二)解除疼痛•(三)减轻深部组织充血•(四)保暖二、用热的禁忌•(一)急性腹部疾患尚未明确诊断前不宜用热疗。•(二)面部危险三角区感染化脓时忌热疗。。•(三)各种脏器出血者禁用热疗。•(四)软组织挫伤、扭伤或砸伤初期(48小时内)忌用热疗。•(五)皮肤湿疹、细菌性结合膜炎,应禁忌热敷。•(六)恶性肿瘤•(七)金属移植物三、用热的方法•(一)干热法•1热水袋•(1)目的•(2)用物准备•(3)操作流程:准备、检查、调水温、灌水、驱气、检查、放置、观察、倒水、倒挂、吹气备用•2化学加热袋3烤灯•(1)目的•(2)用物准备•(3)实施步骤•距离治疗部位30--50cm,每次照射时间20--30min(二)湿热疗法•热湿敷•目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炎、消肿、减轻疼痛二、冷的治疗作用–(一)减.轻局部充血或出血冷可使毛细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出血。常用于扁桃体手术后,牙科术后、鼻衄、头部外伤及扭伤、挫伤早期。施行短时间的冷敷,可防止皮下出血和肿胀。(二)减轻疼痛(三)制止炎症扩散和化脓(四)降低体温当冷直接作用于皮肤大血管处,通过物理作用,可将体内的热传导散发于体外,全身用冷后,先是毛细血管收缩,继而皮肤血管扩张,增加散热,来降低体温。常用于高热,中暑病人。对脑外伤、脑缺氧患者,利用局部或全身降温,减少脑细胞需氧量,有利于脑细胞的康复。冷可抑制细胞活动,使神经末梢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由于充血压迫神经末梢而致疼痛者,也可因冷使血管收缩解除压迫而止痛。临床上常用于牙痛、急性损伤和外科小手术的局部麻醉。冷可使皮肤血管收缩,减少局部血流,使细胞代谢降低,同时也降低了细菌的活力,抑制了炎症和化脓的扩散。二、用冷的禁忌–1.局部血循环不良时–2.慢性炎症或深部有化脓病灶时–3.对冷过敏、心脏病及体质虚弱者应谨慎用冷–4.忌用冷的部位:–5.水肿部位–6.组织损伤、破裂枕后耳廓、阴囊处→以防冻伤心前区→反射性心律失常。腹部→腹泻。足底→反射性冠状动脉收缩。四冷疗的方法–(一)局部用冷法–1冰袋的使用–(theuseofcaps)2冰槽、冰帽–目的:防治脑水肿、降低脑组织代谢、减少耗氧量,提高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减慢或制止脑细胞损害的进展3冷湿敷•(1)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处,说明目的,以取得配合。暴露患部,将橡皮单及治疗巾垫在冷敷部位下面,局部涂以凡士林,上面铺一块纱布。•(2)将小毛巾浸于冰水或冷水中(18~25℃),拧至半干,以不滴水为度,敷于患处,每3~5分钟更换一次,持续冷敷15-20分钟。•(3)冷敷完毕,用纱布擦净患处,整理用物。(二)全身冷疗法•1乙醇擦浴(alcoholspongebath)•目的:为高热(T39.5以上)的病人降温浓度25~30%温度30℃•擦浴的顺序:离心方向拍拭•上肢:自侧颈→肩→上臂外侧→手背•背部:左、中、右•下肢:(1)自髂骨→大腿外侧→足背•(2)腹股沟→大腿内侧→足内踝•(3)自臀下→大腿后侧→腘窝→足跟2温水擦浴•用于高热病人降温。用低于病人皮肤温度的温水(32-34℃)进行擦浴,可以很快将皮肤温度通过水传导散发。皮肤接受冷刺激后,初期可使毛细血管收缩,继而扩张,擦浴时加用按摩手法刺激血管被动扩张,加倍促进热的散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