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种族民族民俗第一节种族与地理人种第二节民族第三节民俗与文化第一节种族与地理人种种族的起源种族的划分地理人种种族主义与种族冲突(一)种族的起源一、种族的起源种族是指在自然体质特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如肤色、眼色、发色、身长、面型、鼻型、血型等)的人群。1.一源论认为所有的人种本源于一个地方,开始人类体质形态上的差异很小,后来由于扩散迁移到不同环境,产生了不同的生物适应特性,并把这些生物特性遗传下来,从而形成具有不同体质形态特征的人种。2.多源论认为人类的各个种族是在非洲、欧洲、亚洲的不同地理环境中逐渐形成各自的体质特征。多元论以魏敦瑞(1873~1948)为代表,他在1946年提出了人类有四个进化中心:周口店的北京猿人——黄种人;印尼的爪哇猿人——棕种人;赞比亚的布罗肯山人——黑种人;西亚猿人——白种人。(二)种族与环境各种族自然形态的形成与环境有密切的联系,既受环境条件制约,又在环境的长期影响下表现出自己的适应性。肤色与地理环境气候与人体结构地理环境与其他身体特征各种族具有的特殊身体特征(黑皮肤、长四肢、血液等)亦是适应特殊环境的结果。社会环境对某些种族特征发展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毛发:直发、波状发、羊毛状发皮肤:白、黄、黑、褐、红等色身长:高、中、矮头形:长头、短头鼻形:宽、中、狭眼睛:颜色和大小血型和指纹(一)划分种族的标志二、种族的划分(二)世界种族划分及分布最初的人种划分是以肤色为主。从生物学观点出发,根据肤色将人种分为三类:黄种;白种;黑种。也有人主张将澳大利亚作为棕种分出,共分四类。目前,国际上比较公认的分类方法是把人类分为四大种族群,12个种族。白色种族群黄色种族群特征:皮肤呈白色、浅棕色,波状金发或棕发,鼻高目蓝分布:世界最广泛,欧亚大陆的西部、南亚及北非地区分类:北欧种族、南欧种族、印第种族特征:皮肤黄色,毛发黑而直,眼褐色分布:亚洲大陆和美洲大陆的土著居民分类:蒙古种族、美洲印第安种族、爱斯基摩人黑色种族群棕色种族群特征:皮肤呈黑棕色,头发黑且成羊毛卷状,唇厚分布: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陆、美洲部分地区分类:尼格罗种族、布须曼种族特征:肤色深,儿童的头发有时为红色甚至是亚麻色,毛发卷曲,鼻梁高而不扁,唇厚但不外翻分布:太平洋及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等群岛分类:澳大利亚种族、美拉尼西亚种族、波利尼西亚种族、密克罗尼西亚种族白色人种棕色人种黑色人种黄色人种世界人种的分布三、地理人种地理人种:一些学者考虑到人种的混合,把地理条件对体质、血型系统、免疫系统和遗传基因上有一定影响,并具有一定共性的人群,称为地理人种。地域人种:是人种的基本进化单位。地域人种是一个自然人群,大体相当于一个自身婚育的族群或遗传隔离的人群。同一地理人种内存在着地域上的差异。小人种:是地域人种下的单位。是由社会习俗、内部婚配长期形成的人群。亚洲地理人种欧洲地理人种非洲地理人种美洲印第安地理人种印度地理人种澳大利亚地理人种此外还有美拉尼西亚地理人种、密克罗尼西亚地理人种和波利尼西亚地理人种。世界地理人种划分第二节民族民族的形成与特征世界民族的分布民族的迁移与集聚民族的变化与整合一、民族的形成与特征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群共同体,是人们最主要的社会划分形式之一,属于历史学、社会学范畴。(一)民族的形成民族的形成经历了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部族)和民族五个发展阶段。(二)民族的特征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二、世界民族的分布(一)民族分布区类型形式分布区:对大多数民族来说,分布区都是一个集中的、相连成片的地域。此外还有民族省、民族岛、民族邻里或隔坨。机能分布区:是指按民族的聚居地域而建立的行政管理体制。民族省指分散居住在其它民族形式分布区内的面积较大的少数民族分布区。民族岛指分散居住在其它民族形式分布区的面积较小的少数民族分布区。民族邻里或隔坨指在城市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街区)。(二)世界主要民族的分布目前世界有3000个民族,其中汉族、印度斯坦人、美利坚人、孟加拉人、俄罗斯人、巴西人、日本人、旁遮普人,德意志人、比哈尔人、墨西哥人、爪哇人、意大利族、朝鲜族等人数较多。(三)中国的主要民族分布特点:汉族为主体,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分布汉族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壮族、满、回、苗、维、彝、土家、蒙古、藏、布依、侗、瑶、朝鲜、白、哈尼、哈萨克、黎、傣。三、民族的迁移与集聚印第安人由亚洲向美洲的迁移非洲黑人的被迫迁移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向拉丁美洲的迁移英国人和法国人在北美洲的集聚美国城乡中的其他民族聚居区——民族省、民族岛、民族邻里或隔坨19世纪的民族迁移四、民族的变化与整合北美印第安人的文化变化西班牙人在拉丁美洲与印第安人的整合欧洲多个民族在美国的整合移民与民族整合第三节民俗与文化民俗的形成与特点民俗与环境流行文化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的、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一、民俗的形成与特点由于自然环境的不同而形成的习尚叫做“风”。由于社会环境的不同而形成的习俗叫做“俗”。民间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个民族世代传袭的基层文化,具有独特性和相对稳定性,变化比较缓慢,往往保存在传统文化占统治地位的农村。1.民俗的特点2.民俗分类物质民俗生产习俗、商贸习俗、饮食习俗、服饰习俗、居住习俗、交通习俗等。民族性地方性集团性约束性内涵的特征承传性变异性外延的特征社会民俗节日民俗、岁时民俗礼仪民俗诞生礼仪、成年礼仪、婚姻礼仪、丧葬礼仪等精神民俗民间信仰、民间巫术、宗教等口承语言民俗民间文学传承、民间艺术传承等(一)民居二、民俗与环境(二)饮食民俗(三)服饰文化建筑材料建筑布局建筑外形与内部特征主食副食福建客家土楼土楼结构山西三层窑洞安徽民居丹麦民居芬兰民居加拿大民居三、流行文化流行文化作为一种新文化动向,一般以城市为基础,受工业化、城市化的影响大。特点:变化速度快、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大。包括:体育文化、电视文化、服装文化、饮食文化、流行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