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防治形势和任务南昌市CDC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所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传播快,病死率高,社会危害大,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我国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近年来,国际国内鼠疫疫情十分活跃,新的疫源地不断增加,老的疫源地不时复燃,全球鼠疫防治工作形势已经变得越来越严峻.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当前鼠疫防治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切实增强鼠疫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各项防治措施落到实处.一、疫情态势(一)人间鼠疫流行趋势建国初期,我国鼠疫流行极为严重。1950~1954年的5年间,发生鼠疫病人6862例,年均病例1372.4例。1955年以后,基本控制了人间鼠疫的暴发流行。1955~1980年的26年间,我国仅发生鼠疫病人622例,年均发病23.9例,较建国初期的年均病例数下降了57.4倍。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我国人间鼠疫病例降到了较低水平。进入90年代,则疫情呈现明显上升趋势,1991-2004年的14年间,118县次发生人间鼠疫,发病人数746例,年均发病53.3例,是70年代的4.5倍,80年代的3.6倍。尤其2000年发生鼠疫病人254例,是1955年以来发病人数最多的年份。从地区分布来看,1981-2004年的24年间,在9个省(区)147县(市、旗)次发生人间鼠疫。1981至1990年的10年间,全国发生人间鼠疫29县次,鼠疫病人149例,青藏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则发生20县次和65例,占该时期县次数的68.96%,鼠疫病人数的43.62%。进入90年代,由于家鼠疫源地人间鼠疫大面积流行,改变了我国多年来病例主要集中在旱獭疫源地的状况。1991至2004年的14年间,全国发生人间鼠疫118县次,鼠疫病人746例,南方家鼠疫源地则发生79县次622例,分别占66.95%和83.78%。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鼠疫开始活跃,1994年9月,印度的苏拉特暴发了人间鼠疫,在很短的时间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影响.我国的鼠疫疫情也呈上升趋势,新疫源县不断出现,部分鼠疫静息疫源地重新活跃,动物鼠疫流行范围逐渐扩大;鼠疫疫情向城市人口密集区逼近;随着交通的日益发达,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推近和青藏铁路的开通运行,鼠疫远距离传播的危险性不断加大.(二)、动物疫情1991~2004年全国有13个省区135个县(市、旗)585县次发生动物鼠疫,137县次检出IHA阳性村料。平均每年有51.6个县有动物鼠疫疫情。新判定贵州、四川两个疫源省,69个鼠疫疫源县,新发现青藏高原青海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在11类鼠疫自然疫源地中有10类疫源地发现动物鼠疫流行,或有动物鼠疫流行指征。沙鼠、家鼠、喜马拉雅旱獭、灰旱獭4类疫源地每年均有动物鼠疫流行,是我国动物鼠疫频发疫源地区。十五期间,云南、贵州、广西、西藏、青海、甘肃和内蒙古7省(区)43县次发生人间鼠疫206例,死亡24例;全国共有14省(区)278县次发生动物鼠疫疫情,新增13个鼠疫疫源县.(三)鼠疫流行特点一是人间鼠呈多点散发和局部爆发,且时间较为集中。2004年我国人间鼠疫除甘肃和内蒙古各一起疫情外,主要集中在青海省,占全国鼠疫病例数的90.91%。青海省的7起疫情有6起均发生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的20余天时间内,几乎同时在多个地点发现鼠疫病人,尤其在囊谦县发生人间肺鼠疫暴发流行,发病14例,死亡6例,是近20年来我国一次较大的肺鼠疫暴发流行。二是捕食野生动物是引发人间鼠疫的主要原因。在2004年的9起疫情中,有7起是由于捕食病死动物而引发。甘肃省和青海省的6起疫情是由于捕捉及剥食旱獭所致;内蒙古1起是由于剥食蒙古兔而感染。三是远距离传播的危险因素在增加。青海省玛多县报告的鼠疫病人在曲麻莱县东风乡格欠村感染鼠疫死亡后,尸体被同伴用车拉到玛多县野牛沟地区被截获;肺鼠疫患者扎西才培在囊谦县尕羊乡迈麦村感染鼠疫后,到囊谦县医院就诊时被发现;晁海在称多县清水河乡捕獭,回到湟源县家中发病。所有这些都表明由于现代交通便利,鼠疫远距离传播的危险越来越大,原有鼠疫病人发生在疫源地的概念已被打破,鼠疫可造成远距离传播的危险被再次证实。四是重点建设工程地带动物鼠疫发生频繁。西部大开发地区的12个省份,除重庆外均为鼠疫自然疫源地,且多为较活跃的鼠疫疫源地,疫源地面积占我国鼠疫疫源地总面积的五分之四。2004年在青藏铁路沿线的二道沟、沱沱河、安多、那曲和当雄、监测到动物鼠疫,分离鼠疫菌11株,检出血凝阳性材料48份。安多县和那曲县的5个乡镇10个村屯,血凝阳性检出率为2.67%,其中牧犬血凝阳性检出率达5.32%,藏系绵羊阳性检出率为1.85%;罗马镇检菌点距正在修建的青藏铁路仅500米;扎木镇血凝阳性点距青藏铁路仅200米;由于青藏铁路的修建,大量外来人口的流入,使该青藏铁路沿线人口剧增,大大增加了发生人间鼠疫的危险因素。五是局部地区动物鼠呈暴发流行。内蒙古鄂托克旗长爪沙鼠疫源地,8月中旬至9月,发生动物鼠疫暴发流行,疫情涉及查布苏木的4个嘎查,分离鼠疫菌183株,占全国菌株总数的47.29%。该地区的动物鼠疫流行特点是流行—间歇—再流行,并且间歇的时间越来越短。1969年,在鄂托克前旗首先发现长爪沙鼠鼠疫流行,在短短的几个月内疫情迅速扩散到数千平方公里,流行一直持续到1976年。经过10年间隔后,于1987~1990年又出现多点暴发流行,流行,范围进一步扩大。经过5年的间隔期,于1996~2001年在内蒙古的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乌审旗、陕西的定边、宁夏的盐池相继发生动物鼠疫流行。经过2年的间隔期,该地区再次出现动物鼠疫暴发流行。六是长期静息疫源地死灰复然。蒙古旱獭疫源地曾引发1910-1911年和1920-1921年两次东北肺鼠疫大流行。于1923年从旱獭体内分离出鼠疫菌,1926年后再未发现人和动物鼠疫流行。经过80年的静息之后,今年在达乌尔黄鼠血清中检出鼠疫FI抗体,阳性率为9.39%,最高滴度达1:320.根据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表明该疫源地发生了动物鼠疫流行。达乌尔黄鼠疫源地的辽宁省建平县于1953年后动物鼠疫流行终止,其后虽然一直对该地区进行鼠疫监测,但没有发现阳性材料。间隔50年后,于2003年8-9月份在该地区判定10份血凝阳性材料,最高滴度达1:2560,且在村屯中检出褐家鼠阳性材料。而与其毗邻的内蒙古的敖汉旗在间隔45年后,近2年亦连年检出血凝阳性材料。吉林省长岭县在间隔18年后于2004年检出血凝阳性材料,表明该地区动物鼠疫有死灰复燃的迹象。二、我省鼠疫防治形势我省地处中部地区,交通发达,人口密度与流动性较大,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推进和青藏铁路的开通运行,我省与西部鼠疫自然疫源地之间的交流日趋频繁,至西部鼠疫自然疫源地参观旅游经商的人员不断增多,我省出现输入性鼠疫疫情的危险性不断加大.因此,如何预防和控制输入性鼠疫疫情发生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且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近几年,我国西部重点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使动物鼠疫疫情频繁发生.随着经济的发展,我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内兴建的大型建设项目也逐渐增多.但是,目前在我省鼠疫自然源地内兴建的大型建设项目开工前基本没有进行卫生学调查,竣工后也没有开展鼠疫监测工作,这给我省鼠疫疫情复燃留下了隐患.动物鼠疫经过几十年的静息后,动物间鼠疫疫情死灰复燃.我省在建国前曾发生人间鼠疫,虽然自建国以来有50多年未再发生人间及动物间鼠疫疫情,但在近几年的鼠疫监测工作中发现,我省部分监测县的个别鼠类动物也检出了血凝阳性材料,因此我省也同样面临着动物鼠疫疫情死灰复燃的威胁.三、“十一五”期间的鼠疫防治工作目标与任务以动物间鼠疫监测和控制为主,加强鼠疫防治队伍建设,增强实验室检测能力;扩大动物鼠疫监测和控制范围,对鼠疫自然疫源地兴建的大型建设项目开展鼠疫卫生学调查和疫情监测;依靠科学技术提高监测水平;充分利用鼠疫防治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区域联防,及时掌握和沟通疫情动态,及时发现和控制动物间疫情,初步实现动物间鼠疫的预测预警;加大鼠疫防治知识的培训宣传工作力度,努力提高鼠疫防治工作的认识和能力;密切部门配合,建立健全联防联控机制;加强鼠疫应急能力建设,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防治人间鼠疫的发生,保证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由于我省长期以来没有出现人间和动物间鼠疫疫情,也没有开展鼠疫防治知识宣传培训,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对鼠疫防治工作的认识不足,临床医务人员开展鼠疫防治工作的意识不高,能力不强,广大群众主动参与鼠疫防治工作的知识普遍缺乏,这对我们开展鼠疫防治工作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及时有效地开展鼠疫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各地鼠疫防治工作认识,增强临床医务人员鼠疫防治工作意识和能力,向广大群众普及鼠疫防治知识,已成为当务之急.王陇德副部长在全国鼠疫防治工作会议上再三强调:医疗机构是传染病控制的前哨阵地,一定要抓好临床医务人员的鼠疫防治知识全员培训,要限定时间完成,做到一人不漏,并跟踪抽查考核培训效果,逐步使乡镇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临床医务人员具备鼠疫病例的识别能力,提高他们的报病意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务必要将鼠疫防治基础知识列为临床人员在职教育的必修内容,纳入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定期开展培训.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认真履行考核和检查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的职责.鼠疫诊断标准GB15991—1995前言根据我国的《传染病防治法》,鼠疫是首位烈性传染病,同时它又是自然疫源性疾病。据专家的估计,鼠疫自第三次世界大流行之后,其自然疫源地在全世界的分布面积至今并没有减少。由于它的流行有一定的间歇期,往往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鼠疫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今后不会再对人类构成巨大的威胁。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不但历年来世界各有鼠疫疫源地的国家(包括我国,特别是云南)不时发生局部地区的暴发流行。而1994年印度鼠疫大流行更提醒人们,如果忽视了对鼠疫的监测控制,它仍然能给人类造成巨大的危险。目前,鼠疫能不能在人间造成大流行,首先取决于对首发病例的准确诊断。只有早期确诊早期控制,才不致于使它在人间流行。为此,目前我国急需一个科学的,文字准确的,由国家颁发的,具有法令效力的《鼠疫诊断标准》。本标准在撰写过程中主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同时参考了前苏联保健部的《鼠疫防治手册》,WHO《鼠疫手册》及美国的《鼠疫诊断》。主要参考的资料还是我国多年行之有效的有关规定。本标准在起草过程中,曾经过了卫生部鼠疫专家咨询组三次讨论,全国有关专家的书面评审,最后由卫生部传染病消毒标准分委会全体委员评审通过。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甘肃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广东湛江鼠疫防治研究所、云南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云鹏、朱锦沁、汪闻绍、俞东征、曾标成、黄坚华。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制定本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我国七种类型疫源地内由宿主、媒介和其他染疫动物、动物制品感染的,或与鼠疫实验室及其实验用品接触而感染的鼠疫病例,以及由国外鼠疫流行区进入我国的检疫留验病例,确定诊断之标准。本标准适用于鼠疫监测及确定鼠疫动物病。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15978—1995人间鼠疫疫区处理标准及原则GB15992—1995鼠疫控制及其考核原则与方法3诊断原则3.1患者具有流行病学线索。3.2患者除具有鼠疫临床症状和3.1外,必须具有鼠疫细菌学诊断或被动血凝试验(PHA)血清F1抗体诊断阳性结果方可确诊。4诊断标准4.1流行病学线索患者发病前10d到过鼠疫动物病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