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蒙贸易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思考2011-11-10蒙古国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邻国之一,也是与我国接壤区域最广、边界线最长的邻国。改革开放以来,中蒙经贸往来频繁,贸易额日益增长,中国现己成为蒙古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和最大投资国。近年来,随着蒙古国一系列世界级矿产的开采,蒙古在中国能源、矿石进口中所占的地位也不断上升。本文通过对近两年来中蒙贸易数据的相关分析,在肯定中蒙贸易稳步增长,合作日益密切的同时,重点探讨影响中蒙贸易深入发展的问题和隐患。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双方贸易开展的政策环境、设施建设、企业行为等研究,提出进一步扩大中蒙贸易额度,确保我国利用蒙古国能源资源的渠道畅通,实现互利互惠、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意见,努力为边疆稳定、兴边富民和实现国家科学发展战略提供支持。一、发展中蒙贸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大力发展中蒙贸易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战略决策。发展中蒙贸易不仅有利于两国的经贸往来和互利互惠,而且从政治互信、文化交流、边疆稳定等角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十余年来,中蒙两国在不断深化政治关系的同时,经济贸易合作得到了稳步发展。特别是2003年胡锦涛主席访问蒙古国,确立两国发展睦邻互信伙伴关系,为两国经贸合作注入了强大动力,经贸合作的领域和规模日益扩大。笔者认为,在当前我国特定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下,扩大中蒙贸易不仅必要,而且十分紧迫。(一)中蒙发展贸易的地缘优势十分明显中蒙两国边境线长达4710公里(其中内蒙古自治区与蒙古国边境线长4200多公里),目前共辟有十八个长年开放或季节性开放的国际及双边口岸。由于地域及民族方面的原因,蒙古国发展与中国,特别是通过中蒙口岸发展与内蒙古自治区的经贸往来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鉴于边境地区具有距离国外市场近,运费低,经贸交往方便的地缘优势,近年来这些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和发挥。中蒙贸易呈现出贸易量不断增长,合作项目不断增加,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互惠互利不断深化等新的特点。目前,蒙古已经开发的诸多项目离我国北方各大能源、钢铁基地仅数百公里,同时,随着国内边境口岸与内陆及沿海地区公路、铁路通道的加快建设以及国内对能源矿产需求的不断深温,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国情决定了“中国是最大买家”的局面形成且在短期内不会有太大改变(因为蒙古仅有两个邻国俄罗斯和中国,俄罗斯本身是资源出口大国,所以中国是蒙古国矿能产品的天然买家)。1998年,中国成为蒙古国第一大投资国。1999年起,中国成为蒙古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此后始终保持着这一地位。中蒙贸易在蒙古国对外贸易份额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中蒙贸易走势及发展水平对蒙古国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二)中蒙贸易的互补性有利于两国经济的共同成长中蒙两国在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前景非常广阔,潜力十分巨大。蒙古国自然资源丰富,现已发现或探明有石油、煤、铜、钨、金、银、钼、铝、铁等80多种矿产且储量丰富,但其市场相对较小,缺少资金和技术,在未来一段时间里还需要大量的外国投资。在蒙古国不久前制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将能源资源开发战略作为最重要的国家战略,即第一步通过引入外资开发资源启动经济发展,第二步通过能源资源出口所获取的利润发展本国的非资源型产业。而当前中国的市场容量巨大,是距蒙古最近、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资源消耗大国,资金和技术力量雄厚。因此,利用中国的资金和技术开发蒙古的矿产资源,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可为两国带来经济利益。现实的情况表明,通过引入中国的投资者合资合作或独资开采蒙古国的能源资源,并通过各种政策要求中方企业配套投资于蒙古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并解决蒙古国公民的就业问题,为蒙古国近年来经济的持续增长注入了源源不竭的动力。与此同时,蒙古国缺少粮食、建材及日用品等,而中国这方面物资充足,可以源源不断地供应蒙古市场。据海关统计,中国出口到蒙古国的商品中,除粮食和轻工业产品保持稳定增长外,摩托车、汽车的供应量也日渐增长。目前,蒙古国居民的吃、穿、住、用基本都是“中国商品”,其中约90%的进口大米、蔬菜、服装来自中国。海尔电器、联想电脑、李宁服装、蒙牛和伊利的牛奶制品都已进入蒙古国市场,销售情况良好。2011年前两个月,经二连口岸出口的牵引车、货车、拖拉机等达到265辆,同比增长4.9倍。目前中蒙贸易的最大看点是能源和矿产资源。在中国对蒙投资中,矿业投资毫无疑义地占据了主导地位。蒙古外商投资局的数字显示:2009年,中国在蒙古投资企业4900多个,投资额超过23亿美元,占蒙古全部外国投资的六成,而这些投资大部分在矿产,尤其是煤炭、石油、金、铁、铀等方面。(三)发展中蒙贸易有利于增进两国政治互信2010年6月,温家宝总理在访问蒙古国时提到“中蒙地理相邻、文化相通、经济互补,开展交流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中方愿与蒙方保持高层往来,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的重大问题上继续相互坚定支持,增强政治互信。中方愿在能源、环保、交通运输领域同蒙方加强合作,支持蒙方发展加工业,愿继续为蒙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同与世界各国发展外交关系一样,中蒙政治互信的一个最重要基础是经贸合作,正如习近平副主席2009年在亚洲博鳌论坛会见蒙古国领导人时曾总结的:拓展双边关系,这是两国关系生机勃勃的源泉所在;推进互利合作,这是两国关系发展的持久动力。近些年来,随着中蒙经贸关系的深入发展,尽管在蒙古国内仍然有不少人始终对中国在蒙开发能源资源持有戒心,但中蒙两国的互利发展已是密不可分,这为两国间的政治互信,在原则问题上相互支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中蒙边境口岸为例,随着近些年来口岸贸易的飞速增长,中方在蒙投资基础设施的热情高涨,随之而来的是中蒙贸易额的直线上升和双方人员往来的更加密切。同时,随着口岸从季节性开关的基础设施条件极差的临时过货点发展成为双边甚至国际性长年开放口岸,蒙古国的道路交通、通讯等条件也有了极大的改观,客观上为两国进一步发展互利合作关系奠定的坚实的物质基础。(四)发展中蒙贸易有利于双边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发展互惠互利的经贸往来是中蒙两国人民加强交流与合作并进而促进文化与人员交流的最重要的基础和纽带。2010年,温家宝总理在赴蒙古签署《中蒙政府间边界管理制度条约》及中蒙经济技术合作等文件时也表示,为加强人文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好感情,中方将在今后5年内向蒙方提供2000个政府奖学金名额,并邀请300名蒙古青年访华,探讨建立两国青少年交流机制。中方也欢迎并支持蒙方参与区域合作,愿同蒙方加强在地区组织中的沟通与协调,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宁。蒙古国总理代表蒙国政府和人民感谢中国为蒙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援助,并且愿积极扩大人文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事实上,在这些年中蒙贸易,特别是中蒙双边口岸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地方政府及在蒙投资和贸易的企业就已经为蒙古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民生活等做出了很多贡献。目前,在蒙古国开展业务的中资企业主要集中在蒙古国的石油、矿山、建筑、畜产品加工以及服务业和服装业等领域。中资企业为当地居民提供5万多个就业岗位,占蒙全国劳动力的6.25%,并为蒙许多相关产业提供了发展和扩大的空间。可以说,中资企业极大地促进了蒙古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并为蒙经济近年来保持高速增长作出了贡献。与此同时,近年来,蒙古国到中国求学、就医、旅游的人员也越来越多。中蒙边境城市的旅游、教育、医疗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开发与利用,为促进两国边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五)中蒙贸易对于稳定边疆、兴边富民具有重要意义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中蒙贸易的日益增长及中蒙季节性口岸的开关过货,口岸所在的边境地区的经济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随着中蒙策克、甘其毛道、珠恩嘎达布其、满都拉等口岸的扩大开放,口岸基础设施及所在地的道路交通、供电给水、车站机场、生活服务等设施也得到了很大改观,老百姓通过发展边贸及围绕边贸发展生活型服务业不仅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就业问题,也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发家致富提供了良好的途径。特别是随着近三年来从蒙古进口的矿能产品的超大幅度增长,口岸所在地的战略地位日趋重要。以中蒙策克口岸所在的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为例,2010年策克口岸进出境货运量达到了866万吨,已超过二连浩特而成为自治区第一大公路口岸(仅从货运量指标评价),这不仅为地方带来了丰厚的收入,而且在解决当地人员就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生产型服务业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011年,在已建成临策货运铁路、策克到洒泉钢铁公司铁路专用线、呼和浩特到额济纳旗客运铁路的基础上,国家和地方将相继投资开工建设额济纳支线机场、策克至新疆哈密的铁路及数条高等级公路,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六)发展中蒙贸易的紧迫性发展中蒙贸易尽管有天时、地利,但在国际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也包括蒙古国对中国的发展抱有一定的戒心,同时各国对能源、矿产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中蒙贸易,特别是中国对蒙古矿能产品的进口仍然存在不小的隐患。2005年起,蒙古取代澳大利亚逐渐成为中国最大的焦煤进口来源国。与此同时,蒙古也是中国的第三大铜采购国。随着中国在蒙能源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蒙古国部分党派、人员对中国的戒心也日渐增加。例如,据报道,蒙古国正试图寻找中国之外的第二个出海口,以防止能源资源市场被中国垄断;在蒙古矿权争取方面加拿大、日本、韩国等都在积极介入,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局面;蒙古国矿能产品价格连续上涨,给中方企业稳定经营带来了诸多矛盾等。以煤炭价格例,2010年第四季度到2011年一季度,在近半年的时间里,蒙古国原煤出口价格已先后六次涨价,从原来的坑口价310——350元人民币每吨涨到了现在的410——440元每吨,给中方企业增加了很大的经营成本。但由于不少企业前期在蒙古国及中方边境口岸投入巨资兴建物流园区和海关监管场所等,一旦因价格问题退出蒙古国能源市场,企业注定会蒙受重大损失。所以目前企业在对抗蒙古国能源资源涨价方面缺乏有力的应对。二、中蒙贸易现状及主要特点2008年以来,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蒙贸易额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但总体而言,中蒙贸易仍呈大幅增长的态势。特别是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后的2010年,中蒙贸易额突破2008、2009年的25亿美元左右,达到近40亿美元,总额及增幅均创历史最高。目前,中蒙两国关系处在历史最好时期,双方经贸合作空前活跃,中蒙双边经贸合作前景十分广阔。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一)贸易值继续保持高位运行据呼和浩特海关统计,2007年中蒙贸易值首先超过20亿美元,达到20.62亿美元,占到蒙古国同期贸易总额的51.5%。2010年全年中蒙贸易值达39.84亿美元,同比增长64%,再创历史新高。其中进口25.34亿美元,同比增长86.17%;出口14.5亿美元,同比增长35.76%。进出口货运量达到2700多万吨,其中仅煤碳就达到1700多万吨。而2009年全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中蒙贸易值为24.29亿美元,与2008年的24.33亿美元基本持平。随着中蒙两国在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合作范围的不断扩大,我国进口蒙古国矿产资源量价齐增成为拉动中蒙易主要动力。2010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口蒙古国金属矿产资源220.8万吨,同比增长69.5%;货值8.5亿美元,同比增长54.5%,占同期中蒙贸易值的30.5%;其中进口金属矿产资源价格以铜矿粉为例,前3季度进口均价达1656美元每吨,同比增长45.9%。(二)国内需求的拉动促使进口蒙古国矿产资源量值齐升且逐年攀高蒙古国矿产资源丰富,开采开发速度加快促使我国进口该国资源性产品的数量逐年增加。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向好的发展态势,拉动内需等政策的效果不断显现,进口资源性商品继续增长;以中蒙贸易中呼和浩特关区为例,2009年各口岸进口蒙古国煤和铁矿石两种矿产资源合计数量达751.4万吨,同比增幅46.3%;2010年单是煤炭一项就超过1700万吨,涨幅惊人。2011年第一季度,由于受国内市场巨大需求的影响,尽管蒙古国的煤炭价格继续一路走高,但国内企业进口原煤的热情丝毫不减,仅策克口岸今年一季度就集中了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