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搏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过早搏动过早搏动定义:它是自窦房结以外并且提早发出的异位激动,一般统称为期前收缩或异位搏动。它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分类:•按异位起搏点部位不同分类:室性、房性、交界性,以室性最多见•按早搏的多少:偶发,频发•按与窦性心搏配对关系:联律,间位性,成对。病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健康人:过多的烟、酒、咖啡、腹胀、便秘及过劳、紧张、忧虑等精神紧张和情绪波动。心脏神经官能症。药物:兴奋心肌药物过量:如氨茶碱,肾上腺素。某此药物中毒:如洋地黄。心脏的机械刺激。其它:胆道疾患和电解质紊乱。综之,发生早搏的原因很多,因此,一般不能仅根据有无早搏来诊断是否有心脏疾患,临床表现临床特点:•①有时经久不发,有时则频繁出现;•②出现时间:较易在休息或心率减慢时出现,亦有在卧位,准备入睡时发生。•③早搏是否引起症状,则应根据其早搏的频繁程度和病人和敏感性而定。症状:•①偶发,有停跳感;•②长间歇后的收缩感,有时心脏突然冲击或心脏在胸内翻动;•③过于频繁,病人感到心慌,头晕,或心前区难受。心电图特征期前性;异位性;对窦性心律的影响:•往往代替一次正常的窦性激动。心电图期前地出现QRS-T波群。QRS前无P波,且宽大畸形者为室早QRS前有P波,且P-R≥0.12S为房早QRS前有逆行P波,且P-R≤0.12S为结早房早房早伴右束支阻滞交界性早搏室性早搏室早间位性室早成对室早RonT成串室早室性并行心律室性早搏的Lown分级1971年Lown及Wolf二氏曾对220位心肌梗塞后1~24个月进行连续12小时的监测。据此资料,结合作者在冠心病监护病房内处理急性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的经验,按危险性对这些患者所发生的室性早搏出现的形式、进行分级。经适当修改,根据室早的频繁程度和形态分为以下6级。Lown氏分级0级:无期前收缩。Ⅰ级:偶发,每小时少于30次或每分钟少于1次。Ⅱ级:频发,每小时多于30次,或每分钟多于6次。Ⅲ级: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ⅣA级:成对的室性期前收缩,反复出现。ⅣB级:成串的室性期前收缩,(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肥反复出现。Ⅴ级:期前收缩的R波落在前一个窦性激动的T波上。Lown及Wolf文章发表后曾为不少心脏病学者所引用,认为分级越高,预后越差,猝死的机会越多。特别是有些医生将之应用于非心肌梗塞后的一般出现发室性期前收缩的患者,这显然是错误的。应该指出,即使是Lown及Wolf观察的那些心肌梗塞患者,也没有对他们进行随访。目前,对于Lown氏分级法,普遍不认为对一般的室性期前收缩的患者具有预后意义。诊治一般而言,运动中或心率增快时出现早搏,则有心脏疾患的可能性大些,而当休息时出现者,则多属于正常情况。在临床上有脉搏间歇时,应首先考虑早搏,而非房室传导阻滞对于大多数人,偶发早搏,无需治疗,应向病人解释清楚这种心律失常的良性本质,若病人主观感觉明显,则用药物治疗,但在心力衰竭及接受洋地黄治疗时的早搏,则不容忽视。治疗室早的临床意义在于其是否会招致室速和室颤而危及生命。多年来临床医生采用Lown’标准,根据室早的分级进行室早危险程度的预测。近年的观点认为早搏的临床意义要更多地取决于其存在的基础心脏病。但这并非全盘否定Lown分级的地位和作用,它仍是CCU中AMI病人室早复杂程度分级的最常用的参照系统。室性早搏是否应该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什么条件下的室早需要治疗?选用何种药物治疗?抗心律失常药物抑制早搏后是否改善预后?增加存活率?降低死亡率?如何来解决上述问题?只有通过大规模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对现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大规模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才能解决。CAST试验:1989,3,30日止,共有2309例病人进入发试验并进行或完成了试验的开标调整治疗期,其中获心律失常抑制效果的有1727例,这些病人随机分组接受双盲治疗,其中1455例被分为英卡胺、氟卡胺或安慰剂组,有272例被分为莫雷西嗪组或安慰剂组。无心脏病的病人室早并不增加其死亡率。急性心肌缺血。伴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应视情况而定。治疗房早:交界早搏:室早: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