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文后题目。(6分厦门六中)•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①•清·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注】①本词是作者为怀念他早逝的妻子而作。②被酒:醉酒。③李清照《金石录后序》谓自己常与丈夫赵明诚比赛看谁的记性好,胜者可饮茶以示庆贺,有时太过高兴,不觉让茶水泼湿衣裳。•(1)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3分)•(2)你认为“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3分)(1)一个形单影只、陷入对亡妻无限哀思的词人的形象。(1分)既有直接描写,也有景物的烘托渲染。(1分)先以“西风”中独自悲伤奠定一种感伤的基调,继而以萧瑟的“黄叶”、紧闭的“疏窗”和即将坠落的“残阳”与之呼应,渲染怀念之苦。(1分,意思对即可)(2)当时只是寻常情景,只有失去它之后才懂得珍惜。往日的幸福未能珍惜,今天却再也无法挽回,表现了作者的伤心与无奈。这一句字字含泪,深刻表现了亡妻之痛。或:说与妻子恩爱情深的往事“当时只道是寻常”,突出现在因爱妻早逝却不能再现这些往事而深感痛惜,其中蕴含着怀恋、追悔、怅惘、悲痛的伤心与无奈之情。阅读下面这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临江仙晏几道•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注]小蘋:歌女名。诗人曾在《小山词·自跋》中提到。•浣溪沙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注]①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被酒:醉酒。③赌书泼茶: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中说自己常与丈夫赵明诚比赛看谁的记性好,比记住某事载于某书某卷某页某行。经查原书,胜者可饮茶以示庆贺,有时太过高兴,不觉让茶水泼湿衣裳。14.两首词都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情达意,请结合原词分析是如何运用的。(4分)15.两首词的最后一句都是词人匠心独具之处,都是对往事的追忆,但包含了不同的感情。请具体分析感情有何不同。(4分)14.两首词都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情达意,请结合原词分析是如何运用的。(4分)•14、晏殊词上片实写梦醒后词人面对高锁的楼台、低垂的帘幕以及楼外暮春景象而伤感;下片虚写,回忆初见小蘋时的情景。(2分)纳兰词上片实写秋风萧瑟,词人在“残阳”下孑立窗前,面对萧萧黄叶,陷入无限哀思;下片虚写,追忆与妻子充满情趣的生活。(2分)15.两首词的最后一句都是词人匠心独具之处,都是对往事的追忆,但包含了不同的感情。请具体分析感情有何不同。(4分)•15、晏词:昔时之月,曾照玉人归楼台。而今月亮仍是那个月亮,而伊人已渺,回首往事,低回不已。通过对小蘋的追忆,表达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物是人非)(2分)纳兰词:当时只是寻常情景,只有失去它之后才懂得珍惜。往日的幸福未能珍惜,今天却再也无法挽回。通过对往事的追忆,表现了作者的无奈与后悔。(2分)《浣溪沙》纳兰性德浣溪沙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性德(1655.1.9---1685.7.1),清代著名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叶赫那拉氏,满清后族。他出身满清贵族,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却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并称“清词三大家”。他的词清丽凄婉,特别是为悼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写下的许多词篇,更是泣血之作,哀感顽艳,使他成为中国词史上一位著名的“伤心人”。纳兰性德与他的妻子:•1674年,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赐淑人。是年卢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娈,性本端庄”。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新婚美满生活激发他的诗词创作。但是仅三年,卢氏因难产而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沉重的精神打击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开篇“西风”便已奠定了整首词哀伤的基调。词人明知已是“独自凉”,无人念及,却偏要生出“谁念”的诘问。仅此起首一句,便已伤人心髓,后人读来不禁与之同悲。•而“凉”字描写的绝不只是天气,更是词人的心境。次句平接,面对萧萧黄叶,又生无限感伤,“伤心人”哪堪重负?•纳兰或许只有一闭“疏窗”,设法逃避痛苦以求得内心短时的平静。•“西风”、“黄叶”、“疏窗”、“残阳”、“沉思往事”的词人,到这里,词所列出的意向仿佛推出了一个定格镜头,长久地锲入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为之深深感动。几百年后,我们似乎依然可以看到纳兰孑立的身影,衣袂飘飘,“残阳”下,陷入无限的哀思。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这是格式较为工整的对仗句。“被酒”即醉酒。春日醉酒,酣甜入眠,满是生活的情趣,而睡意正浓时最紧要的是无人打扰。“莫惊”二字正写出了卢氏不惊扰他的睡眠,对他体贴入微、关爱备至。•出句写平常生活,对句更进一层。词人在此借用了赵明诚、李清照夫妇“赌书泼茶”的典故。•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夫妇俩都同样喜好读书藏书,李清照的记忆力又强,所以每次饭后一起烹茶的时候,就用比赛的方式决定饮茶先后。一人问某典故是出自哪本书哪一卷的第几页第几行,对方答中先喝。可是赢者往往因为太过开心,反而将茶水洒了一身。成为流传至今的千古佳话。•纳兰以赵明诚、李清照夫妇比自己与卢氏,意在表明自己对卢氏的深深爱恋以及丧失这么一位才情并茂的妻子的无限哀伤。纳兰毕竟是个痴情的人,已是“生死两茫茫”,天人相隔,而他仍割舍不下这份情感,性情中人读来不禁潸然。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十八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结婚。婚后,夫妻感情笃深,常投诗报词。一年重阳,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是哪三句,陆德夫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注释】“赌书消得泼茶香”用的是李清照赌书泼茶的典故。李清照《金石录后序》谓自己常与丈夫赵明诚比赛看谁的记性好,比记住某事载于某书某卷某页某行。经查原书,胜者可饮茶以示庆贺,有时太过高兴,不觉让茶水泼湿衣裳。纳兰用此典表示自己和卢氏也曾如此志趣相投,互亲互爱。恩爱情景宛然若现。“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清空如话,知己两相对坐,清茶淡风,畅谈欢笑。人会老,心会荒,早已不记得曾今天真而坚决的誓言,在尘世中翻翻滚滚,沉沉浮浮,一切已回不到最初,随着时间的沉淀,结就紫色的精魂,看到,让人不觉沉着寂静。•爱的可望而不可即,如野鹤入云身后的云影杳杳。•整首词写了两种不同的生活图景,一是和妻子一起的美好。一是眼前自己的孤单,两相对照,越发显出眼前的凄凉,越发突出对亡妻的思念。•比起纳兰,李义山算是幸运得多,当他问出“何当共剪西窗烛”时,是自知有“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而我们这位伤心的纳兰明知无法挽回一切,他只有把所有的哀思与无奈化为最后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七个字我们读来尚且为之心痛,何况词人自己,更是字字皆血泪。当时只是寻常情景,在卢氏逝世后却成了纳兰心中美好的追忆。大凡美好的事物,只有失去它之后我们才懂得珍惜,而美好的事物又往往稍纵即逝,恍若昙花一现。•她是曾经降临于他生活的女子,与他共度三年。由此他记得很多与她的事。那年春日,他在轩下醉得醺然,恍惚中看见她走到来,眉目婉约的脸,走过来帮他把被子掖合。•他于醺然中默然看她,温馨而感动。是的,感动,他认为对她是没有爱情的,只因那时他的心中还横亘着另外一个女子的影子,如彼岸灿烂的桃花,始终挥之不去。•她浅笑的脸,新阳熠熠,一如她的人温暖和煦。她爱他爱得那样静好,似是甘心陪衬,为他隐没在不见天光的地方。•他站在这里,立在残阳疏窗之下,看见落叶萧萧。又是西风来过,轻风将往事如树叶般细细梳理,才发现心底竟翻起那么多与她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像树的根早已枝枝蔓蔓爬满整个记忆的窗。•你看得见我沁入血骨的深悔么?彼此可以生死契阔,执手一生的人,却轻轻放过。是的,我爱你一定不及你爱我深,才敢这样地潦草而轻率。这世上还有多少人曾同我一样,我不知道。•这样血肉相连,当时也只道是寻常。呵,失去以后才消魂蚀骨的寻常。•不了解纳兰的人时,读他的词,总觉得他的伤感来的莫名其妙,但又总有一两句那么契合心境。就如顾贞观曾感慨:“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